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0223发布日期:2021-03-12 11:0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锁。



背景技术:

锁具作为一种防盗工具,用来将被锁物(例如门体)锁住,以防止他人进入。目前应用各类保险箱如指纹保险箱以及银行存款柜体的锁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采用电机驱动棘轮机构,以及连杆类的传动方式来实现锁舌往复运动;另一种利用电机通过减速箱和螺杆驱动锁舌。

上述驱动结构的锁具在上锁状态下,暴力损坏门体,会导致电子锁被暴力开锁,防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容易被暴力开锁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易被暴力开锁的电子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锁,包括:动力组件;锁舌,受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而进行上锁或开锁运动;及脱扣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锁舌之间,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所述锁舌与所述动力组件脱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脱扣机构,使得该电子锁在受到外力破坏时,可以断开动力组件与锁舌之间的动力传输,从而避免外力破坏锁舌驱动机构使电子锁失效,有利于提高电子锁的可靠性与防盗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锁舌之间,并在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舌运动,所述脱扣机构设于所述传动组件上。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在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运动;第二传动件,与所述锁舌连接;第三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并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带动下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所述脱扣机构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脱离。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扣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设于电子锁的锁体上;第一偏压件,一端与电子锁的锁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件相抵,并施加给所述第三传动件一个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运动的偏压力。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齿轮与转轴,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锁舌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支撑轴以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套设于所述支撑轴,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适于将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锁舌;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偏压件相抵。该结构设计简单,有利于减小电子锁的整体体积。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锁体下壳,所述锁体下壳朝向所述锁舌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底板和第一挡件,所述第一底板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挡件与所述支撑轴朝向所述锁舌的端面相抵;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锁体下壳朝向所述锁舌的一面;所述锁体下壳的侧面设置有锁舌孔,所述锁舌插置于所述锁舌孔内。如此设置,暴力触发第一限位件从锁体下壳上脱离后,自身结构并没有损坏,只需将锁具拆开,将第一限位件归位之后就可以再次使用,有利于降低了防盗成本,同时还利于延长电子锁的使用寿命。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与减速箱,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压件为弹簧,所述第三齿轮朝向所述第一偏压件的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偏压件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且一端与所述凹槽的槽底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减速箱的内壁相抵。如此设置,可以增强弹簧与第三齿轮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朝向所述减速箱的端面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所述锁舌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锁舌,所述转轴沿所述锁舌的伸缩方向插置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锁舌还包括异型螺母,所述异型螺母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异型螺母包括第一档杆,所述第一档杆沿所述锁舌的厚度方向穿过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如此设置,有利于使锁舌保持稳定的运行轨迹。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向孔内且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偏压件与第三偏压件,所述异型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偏压件与所述第三偏压件之间。如此设置,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得锁舌的伸缩过程更加平稳。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底板与沿所述第二底板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挡件,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锁舌的本体平行;所述第二底板可沿所述锁舌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设置于所述锁体下壳上,所述锁舌朝向所述第二挡件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台阶面,用于配合所述第二挡件固定所述锁舌。如此设置,可以起到锁紧锁舌的作用,防止锁舌回缩,有利于提高电子锁的可靠性与防盗性。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异型螺母包括第二档杆,所述第二档杆沿所述锁舌的厚度方向穿过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呈v字型,所述卡簧的v字型的底部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锁体下壳上,所述卡簧的v字型开口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档杆相连。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锁体上壳,与所述锁体下壳扣合连接;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锁体上壳朝向所述锁体下壳的一面;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锁舌的一面的第一预设位置上;第二光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锁舌的一面的第二预设位置上;遮挡卡片,设置在所述锁舌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面,沿所述锁舌的伸缩方向,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以及所述遮挡卡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此设置,使得该电子锁更加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锁,通过设置脱扣机构,当电子锁受到强制破坏时,脱扣机构可以切断动力组件与锁舌之间的力传递,使得无法通过暴力措施通过破坏锁舌驱动机构来达成开锁目的。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该电子锁的可靠性与防盗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中遮挡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锁舌;2-电机;3-减速箱;4-转轴;5-第一限位件;6-第二限位件;7-锁体下壳;8-异型螺母;9-卡簧;10-支撑轴;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第一底板;15-第一挡件;16-第二底板;17-第二挡件;18-第一基板;19-电路板;20-第二基板;21-第一档杆;22-第二档杆;23-遮挡卡片;24-锁体上壳;25-第一光敏传感器;26-第二光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锁,包括:动力组件;锁舌1,受动力组件驱动而进行上锁或开锁运动;及脱扣机构,设置于动力组件与锁舌1之间,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锁舌1与动力组件脱离。

在该实施例中,动力组件驱动锁舌1进行伸缩运动,以实现开锁或者上锁的功能,在该过程中动力组件可以提供驱动力、调节锁舌1的伸出量以及伸缩的速度。其中,脱扣机构所针对的主体可以是动力组件本身,也可以是锁舌1本身,还可以是动力组件与锁舌1之间用来传递力的附加机构。例如,当脱扣机构所针对的是动力组件与锁舌1之间用来传递力的附加机构时,电子锁正常使用状态下,脱扣机构不会破坏附加机构的正常运行。但是,当该电子锁受到强力破坏时,脱扣机构可以破坏该附加机构,从而切断锁舌1与动力组件之间的联系,使得动力组件无法为锁舌1提供伸缩的力源。

其中,锁舌1可以为常规的锁舌1,例如,申请号为201620014924.4,专利名称为“智能交互式电子密码锁的往复式锁舌1驱动结构”中的锁舌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脱扣机构,使得该电子锁在受到外力强行破坏时,可以断开动力组件与锁舌1之间的动力传输,从而避免外力破坏锁舌驱动机构使电子锁失效,有利于提高电子锁的可靠性与防盗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连接于动力组件与锁舌1之间,并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带动锁舌1运动,脱扣机构设于传动组件上。

该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传动组件可以就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指的附加机构,动力组件作为力源,传动组件作为桥梁将力传递至锁舌1。脱扣机构与传动组件相连,电子锁受外力强行破坏时,脱扣结构使传动组件失效。

例如,该传动组件可以利用棘轮组传递力源,也可以利用齿轮组传递力源,还可以利用连杆传递力源等等。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运动;第二传动件,与锁舌1连接;第三传动件,连接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并在第一传动件的带动下驱动第二传动件运动;脱扣机构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三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分别脱离。

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传动件则与锁舌1相连,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三传动件相联动。脱扣机构通过改变第三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的联动状态,最终实现切断锁舌1伸缩所需力源的目的。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齿轮12与转轴4,第二齿轮12套设于转轴4的一端,锁舌1可伸缩的设置在转轴4的另一端;第三传动件包括支撑轴10以及第三齿轮13,第三齿轮13套设于支撑轴10,第三齿轮13啮合设置于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之间,适于将动力组件的动力传递至锁舌1;支撑轴1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件5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偏压件相抵。

其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2与减速箱3,电机2的输出端与减速箱3的输入端相连,减速箱3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1相连,电机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且第一齿轮11无法沿减速箱3的输出端的轴向运动。并且,第一齿轮11的转速可以通过减速箱3进行控制。第二齿轮12套设在转轴4上,可以绕转轴4转动,且无法沿转轴4的轴向运动。第三齿轮13套设于支撑轴10,可以绕其转动,但是无法沿支撑轴10的轴向运动。减速箱3与第一齿轮11相连的轴、支撑轴10以及转轴4三者平行间隔设置,支撑轴10位于其余两者之间。使用时,电机2转动,经减速箱3变速后,驱动第一齿轮1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2同步转动,再由第二齿轮12带动第三齿轮13同步转动,最后驱动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锁舌1伸缩。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脱扣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5,设于电子锁的锁体上;第一偏压件,一端与电子锁的锁体相抵,另一端与第三传动件相抵,并施加给第三传动件一个朝向第一限位件5运动的偏压力。

例如,第一限位件5可以安装在锁体下壳7上,受强力振动时,第一限位件5可以从锁体下壳7上脱离。第一限位件5可以是l形板,其中一块板用于与锁体下壳7相连,另一块板用于抵住第二齿轮12或者抵住支撑轴10。当然,抵住第二齿轮12或者支撑轴10的那块板也可以为柱状或者其他块状结构,只要可以提供一定的力,起到限位作用即可。例如,第一偏压件可以是弹簧或者磁铁等,可以给第二齿轮12或者支撑轴10施加一个沿支撑轴10的轴向的力。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锁体下壳7,锁体下壳7朝向锁舌1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第一限位件5包括相连的第一底板14和第一挡件15,第一底板14卡设于安装槽内,第一挡件15与支撑轴10朝向锁舌1的端面相抵;动力组件设置于锁体下壳7朝向锁舌1的一面;锁体下壳7的侧面设置有锁舌1孔,锁舌1插置于锁舌1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锁体下壳7上的安装槽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底板14的形状设计,并且安装槽的尺寸也可以根据第一底板14的尺寸进行设计。安装时,第一底板14与安装槽之间可以采用冷压刚性连接,使得第一底板14在正常状态下被卡设于安装槽内,当受到外力冲击或者振动时,从安装槽内脱落。第一挡件15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只要能够保证与第三齿轮13抵住后可以对其施加朝向减速箱3方向的力即可。

而且,暴力触发第一限位件5从锁体下壳7上脱离后,自身结构并没有损坏,只需将锁具拆开,将第一限位件5归位之后就可以再次使用,有利于降低了防盗成本,同时还利于延长电子锁的使用寿命。

其中,对于电机2以及减速箱3而言,均可以通过螺钉将其固定在锁体下壳7朝向锁体上壳24的一面。安装位置可以靠近锁体下壳7的角落,这里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其他结构的位置而做适应性调节,不做具体限定。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2与减速箱3,电机2的输出端与减速箱3的输入端相连,减速箱3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1相连。

例如,可以使用联轴器使电机2的输出轴与减速箱3的输出轴相连。例如,第一齿轮11套设于减速箱3的输出轴上。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偏压件为弹簧,第三齿轮13朝向第一偏压件的一面设置有凹槽;第一偏压件套设于支撑轴10上,且一端与凹槽的槽底相抵,另一端与减速箱3的内壁相抵。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例如,当第一偏压件为弹簧时,可以在第三齿轮13靠近弹簧的一面设置出凹槽,弹簧套设在支撑轴10上后一端位于该凹槽内,并且与凹槽的槽底抵住,弹簧的另一端可以抵住减速箱3的内壁。其中,弹簧的初始状态可以为压缩状态,弹簧与第一限位件5分别对第三齿轮13提供方向相反的力,对第三齿轮13起到限位作用。当第一限位件5与第三齿轮13脱离后,弹簧恢复形变,将第三齿轮13朝向远离弹簧的方向弹射,使第三齿轮13解除与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的啮合状态。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锁舌1朝向减速箱3的端面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沿锁舌1的厚度方向贯穿锁舌1,转轴4沿锁舌1的伸缩方向插置于导向孔内;锁舌1还包括异型螺母8,异型螺母8套设于转轴4上,异型螺母8包括第一挡杆21,第一挡杆21沿锁舌1的厚度方向穿过导向孔向外伸出。

例如,转轴4上伸入锁舌1的一端的表面可以设置螺纹,异型螺母8与转轴4螺纹连接,转轴4转动时,可以使异型螺母8沿转轴4的轴向移动。导向孔的形状以及尺寸与转轴4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设置,可以起到一定导向作用,防止锁舌1偏离伸缩方向。从锁舌1的上表面穿出的第一挡杆21可以推动锁舌1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锁舌1的上表面指的是其朝向锁体上壳24的一面。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锁舌1还包括位于导向孔内且套设于转轴4上的第二偏压件与第三偏压件,异型螺母8位于第二偏压件与第三偏压件之间。

例如,第二偏压件与第三偏压件均为弹簧。为了使锁舌1得到伸缩过程更加平缓稳定,可以在转轴4上套设两个弹簧,异型螺母8夹在两个弹簧之间。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与图4所示,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第二限位件6;第二限位件6包括第二底板16与沿第二底板16的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挡件17,第二底板16与锁舌1的本体平行;第二底板16可沿锁舌1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设置于锁体下壳7上,锁舌1朝向第二挡件17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台阶面,用于配合第二挡件17固定锁舌1。

例如,第二限位件6可以为l形的板状结构,第二底板16可以为t字形,在锁体下壳7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柱,第二底板16上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孔,第二底板16贴合锁体下壳7,第二底板16上的孔与锁体下壳7上的固定柱配合安装使第二底板16安装到锁体下壳7上,同时又可以沿与锁舌1的伸缩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当锁舌1伸出达到目标位置时,第二底板16向一侧运动,第二挡件17与锁舌1上对应位置的台阶面相抵,以防止锁舌1后缩。

或者,可以在锁体下壳7上安装第一基板18,第一基板18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锁体下壳7的上表面,再将第二底板16固定在第一基板18上。例如,第一基板18朝向第二底板16的一面对应的位置设置固定柱,以配合第二底板16上的孔用于安装。

其中,若是锁舌1上的台阶面设置在其左侧面时,则第二限位件6向右侧移动时,为锁紧锁舌1的方向。若是锁舌1上的台阶面设置在其右侧面时,则第二限位件6向左侧移动时,为锁紧锁舌1的方向,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外,也可以在锁舌1的两个侧面均设置台阶面,则此时可以选用两个独立的第二限位件6分别锁紧锁舌1的两侧,原理同上。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异型螺母8包括第二档杆22,第二档杆22沿锁舌1的厚度方向穿过导向孔向外伸出;还包括卡簧9,卡簧9呈v字型,卡簧9的v字型的底部可旋转的设置于锁体下壳7上,卡簧9的v字型开口处的一端与第二底板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档杆22相连。

例如,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第二限位件6对锁体进行锁紧,可以在异型螺母8朝向第二限位件6的一端设置第二档杆22,第二档杆22从锁舌1的下表面伸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锁舌1的下表面指的是其朝向锁体下壳7的一面。同时,对应的,可以在第一基板18以及第二底板16上相应位置设置滑槽,滑槽的尺寸与导向孔相匹配,第二挡件17依次穿过锁舌1、第一基板18以及第二底板16向下伸出。

例如,可以在第二底板16上选取合适位置,并设置孔,用于卡簧9的v字型开口处的一端与第二底板16的连接。可以在锁体下壳7的上表面设置固定柱,将卡簧9的底部套设在该固定柱上。此时,卡簧9的v字型开口处的另一端若是受到力,会导致卡簧9绕其底部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底板16左右移动。这里的左右指的是在锁舌1运动的平面内,与锁舌1的伸缩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中遮挡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7与图8所示,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锁还包括锁体上壳24,与锁体下壳7扣合连接;电路板19,设置于锁体上壳24朝向锁体下壳7的一面;第一光敏传感器25,设置在电路板19朝向锁舌1的一面的第一预设位置上;第二光敏传感器26,设置在电路板19朝向锁舌1的一面的第二预设位置上;遮挡卡片23,设置在锁舌1朝向电路板19的一面,沿锁舌1的伸缩方向,第一光敏传感器25、第二光敏传感器26以及遮挡卡片2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例如,锁体下壳7与锁体上壳24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例如,可以电路板19粘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基板20上,再将第二基板20通过螺钉固定在锁体上壳24上。其中,第二基板20介于锁舌1与锁体上壳24之间的区域。例如,遮挡卡片23可以为l形,采用粘接的方式将遮挡卡片23粘在锁舌1的上表面,保持遮挡卡片23的其中一块板与锁舌1的伸缩方向平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锁舌1的上表面指的其朝向锁体上壳24的一面。

例如,第一光敏传感器25与第二光敏传感器26均可以借助u形壳体与遮挡卡片23配合,每个u形壳体的开口朝向锁舌1设置,最终保持第一光敏传感器25、第二光敏传感器26以及遮挡卡片2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其中,第一光敏传感器25与第二光敏传感器26均与电路板19电连接,电路板19与电机2电连接。

使用时,操作者通过密码或者指纹向电子锁发送开锁指令,电路板19控制电机2转动,锁舌1缩回至目标位置时,遮挡卡片23进入u形壳体内遮挡住第一光敏传感器25,此时第一光敏传感器25将信号传递至电路板19,电路板19上的控制中枢控制电机2执行停止转动的指令,此时开锁完成。需要上锁时,电路板19控制电机2转动,锁舌1伸出至目标位置时,遮挡卡片23进入u形壳体遮挡住第二光敏传感器26,此时第二光敏传感器26将信号传递至电路板19,电路板19上的控制中枢控制电机2执行停止转动的指令,此时上锁完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