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预警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3799发布日期:2021-06-01 23:2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预警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预警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常见、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的灾害之一,特别是公众场所、隧道、仓库等地区一旦出现火灾,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因此需要一种可实时准确监控火灾的装置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快速进行相应,目前所使用的火灾报警器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无法适应多种不同的复杂环境,处于复杂环境下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偏差而导致无法及时进行预警而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预警机器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体、安装架、移动装置、巡线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散热扇、筛板通孔、充电插口、充电口封闭、防雨挡板、蓄电池、控制装置、信息处理传输系统、盖板、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水冷管、水箱、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滚轴、防水尼龙布、拉动轴、风机箱、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进气管道、防尘板、第二进气管道、安装块、风扇、进气通道、出气口、第三电磁阀、双层安装架、烟雾传感器、电机和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车体两侧安装移动装置;所述车体前后端面均安装有巡线传感器和第一红外传感器;所述车体前端面通过筛板通孔安装有散热扇;所述车体前端面开有充电插口并通过充电口封闭进行密封,其上端横向安装具有倾斜结构的防雨挡板;所述车体前侧的内部依次安装有蓄电池、控制装置和信息处理传输系统;所述蓄电池、控制装置和信息处理传输系统通过盖板进行封闭;所述车体后侧内安装有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和水箱;所述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后部侧壁上具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通过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水箱相连接;所述水箱前侧车体内部端面上安装滚轴并通过其安装有防水尼龙布;所述防水尼龙布端面具有拉动轴;所述车体后侧上面通过安装架固定有风机箱;所述风机箱前端面依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气管道通过第一电磁阀与风机箱相连接,其进口处还安装有防尘板;所述第二进气管道通过第二电磁阀与风机箱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道下方的安装架上安装有安装块并在其中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机箱通过左右两侧的进气通道与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相连接;所述车体后端面通过第三电磁阀安装有出气口并与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相连接;所述风机箱后侧安装架上安装有双层安装架;所述双层安装架的下层上安装有烟雾传感器,上层上面安装第二红外传感器并通过轴与其下面的电机输出轴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采用履带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板采用铰接可拆卸的安装方式;所述风机箱中具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气管道使用刚性材料并采用螺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中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温度传感器、移动装置、巡线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散热扇、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风机箱、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风扇、第三电磁阀、烟雾传感器、电机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均通过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履带结构的移动装置可使装置适应与不同的地形环境;通过巡线传感器和第一红外传感器使装置按既定轨迹运行并防止碰撞;通过充电插口、充电口封闭和防雨挡板防止灰尘与雨水的进入;通过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风机箱、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进气管道、防尘板、第二进气管道、安装块和风扇对进入风机箱等空气进行除尘处理并识别其温度在其温度过高时关闭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利用风扇和螺旋结构的第二进气管道延长气体通过行程并降温有利于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101-安装架、2-移动装置、3-巡线传感器、4-第一红外传感器、5-散热扇、6-筛板通孔、7-充电插口、8-充电口封闭、9-防雨挡板、10-蓄电池、11-控制装置、12-信息处理传输系统、13-盖板、14-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5-水冷管、16-水箱、161-进水管道、162-出水管道、17-滚轴、18-防水尼龙布、19-拉动轴、20-风机箱、21-第一电磁阀、22-第二电磁阀、23-第一进气管道、24-防尘板、25-第二进气管道、26-安装块、27-风扇、28-进气通道、281-出气口、282-第三电磁阀、29-双层安装架、30-烟雾传感器、31-电机、32-第二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预警机器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体1、安装架101、移动装置2、巡线传感器3、第一红外传感器4、散热扇5、筛板通孔6、充电插口7、充电口封闭8、防雨挡板9、蓄电池10、控制装置11、信息处理传输系统12、盖板13、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水冷管15、水箱16、进水管道161、出水管道162、滚轴17、防水尼龙布18、拉动轴19、风机箱20、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第一进气管道23、防尘板24、第二进气管道25、安装块26、风扇27、进气通道28、出气口281、第三电磁阀282、双层安装架29、烟雾传感器30、电机3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32;所述车体1两侧安装移动装置2;所述车体1前后端面均安装有巡线传感器3和第一红外传感器4;所述车体1前端面通过筛板通孔6安装有散热扇5;所述车体1前端面开有充电插口7并通过充电口封闭8进行密封,其上端横向安装具有倾斜结构的防雨挡板9;所述车体1前侧的内部依次安装有蓄电池10、控制装置11和信息处理传输系统12;所述蓄电池10、控制装置11和信息处理传输系统12通过盖板13进行封闭;所述车体1后侧内安装有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和水箱16;所述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后部侧壁上具有水冷管15;所述水冷管15通过进水管道161和出水管道162与水箱16相连接;所述水箱16前侧车体1内部端面上安装滚轴17并通过其安装有防水尼龙布18;所述防水尼龙布18端面具有拉动轴19;所述车体1后侧上面通过安装架101固定有风机箱20;所述风机箱20前端面依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21和第二电磁阀22;所述第一进气管道23通过第一电磁阀21与风机箱20相连接,其进口处还安装有防尘板24;所述第二进气管道25通过第二电磁阀22与风机箱20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道25下方的安装架101上安装有安装块26并在其中安装有风扇27;所述风机箱20通过左右两侧的进气通道28与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相连接;所述车体1后端面通过第三电磁阀282安装有出气口281并与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相连接;所述风机箱20后侧安装架101上安装有双层安装架29;所述双层安装架29的下层上安装有烟雾传感器30,上层上面安装第二红外传感器32并通过轴与其下面的电机31输出轴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2采用履带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板24采用铰接可拆卸的安装方式;所述风机箱20中具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气管道25使用刚性材料并采用螺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16中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温度传感器、移动装置2、巡线传感器3、第一红外传感器4、散热扇5、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风机箱20、第一电磁阀21、第二电磁阀22、风扇27、第三电磁阀282、烟雾传感器30、电机31和第二红外传感器32均通过控制装置11与蓄电池1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放置于所需隧道、仓库或其他环境中,通过控制装置11开启移动装置2利用巡线传感器3和第一红外传感器4进行移动并防止碰撞,移动过程中利用控制装置11开启风机箱20抽取内部空气将空气吸入到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进行分析,再此过程中,首先开启第一电磁阀21利用第一进气管道23进行进气并通过防尘板24进行除尘,并且防尘板24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方便以后的清洗以便反复使用,空气通过风机箱20和进气通道28进入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当吸入空气温度过高达到温度传感器的既定值时,控制装置11关闭第一电磁阀24开启第二电磁阀22利用第二进气管道25进行进气,由于第二进气管道25采用螺旋结构,空气的进入路径被加长并且可开启其下方安装的风扇27进行散热,使得空气进入风机箱20时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证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4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车体1后方的第二红外传感器32在电机31作用下可实现360度旋转监测,下方的烟感传感器30进行辅助监测,加强火灾监测的准确性,有利于装置进行准确的预警。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控制装置采用stm32控制芯片,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