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8549发布日期:2021-08-06 12: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维护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气缸盖上与气门锥面相贴合的部位称气门座,气门座的温度很高,又承受频率极高的冲击载荷,容易磨损。因此,铝气缸盖和大多数铸铁气缸盖均镶嵌由合金铸铁或粉末冶金或奥氏体钢制成的气门座圈,在气缸盖上镶嵌气门座圈可以延长气缸盖的使用寿命。

现柴油和燃气发动机的气门座圈是压装到缸盖上;目前有两种情况需要取出座圈,一种是服务过程中的缸盖再制造、一种是试验后的座圈需要取出做分析。

目前取出气门座圈的手段是在气门座圈的内侧面或者上表面焊接小支架,以小支架作为受力支点向外拉拔,目前采用的手段操作不方便且容易损伤座圈。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更加便捷地取出气门座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在拔出气门座圈时不需要焊接额外的结构,更加便捷地取出气门座圈,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包括:

顶压件,其上端内腔设置内螺纹;其下端能够伸入气门座圈内,所述顶压件的下端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分瓣,所述弹性分瓣能够周向向外弹性膨胀与气门座圈的内侧面过盈配合;所述顶压件能够被限定周向角度;

压旋杆,下部伸入所述顶压件的内部,与所述顶压件的内螺纹相配合螺纹连接,其底端设置锥形顶压面,所述锥形顶压面向下移动能够将所述弹性分瓣向外顶压。

可选地,所述压旋杆的顶端周向固定装配设置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能够带动所述压旋杆转动。

可选地,所述压旋杆的外周滑动套装设置冲击滑块,所述冲击滑块能够撞击所述压旋杆顶端设置的凸块。

可选地,所述顶压件上设置的所述弹性分瓣的数量为四片。

可选地,所述顶压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多边形的周向限定块,所述周向限定块用于与扳手相互配合周向限位。

可选地,所述顶压件靠近底端的外表面凸出设置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的外径大于气门座圈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顶压件侧壁的底端外壁沿周向凸出设置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从气门座圈的内圈穿过并钩在气门座圈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分瓣的外表面设置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包括顶压件和压旋杆,顶压件上端内腔设置内螺纹;其下端能够伸入气门座圈内,顶压件的下端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分瓣,弹性分瓣能够周向向外弹性膨胀与气门座圈的内侧面过盈配合;顶压件能够被限定周向角度,使用时保持固定角度不变;压旋杆下部伸入顶压件的内部,与顶压件的内螺纹相配合螺纹连接,压旋杆转动时实现上移与下移;在压旋杆底端设置锥形顶压面,锥形顶压面与弹性分瓣上的锥形面相互配合,锥形顶压面向下移动能够将弹性分瓣向外顶压,使弹性分瓣与气门座圈过盈配合,两者实现相对固定,此时对顶压件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可将气门座圈向外拔出;该装置取下气门座圈时不需要预先焊接支架,通过顶压件与气门座圈的内表面过盈配合传递作用力,操作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的正视剖面图和侧视图;

图3为顶压件的轴测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顶压件的正视图和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与气门座圈相互配合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包括:

顶压件1、定位凸块11、卡扣12、压旋杆2、转动把手3、冲击滑块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气门座圈拉拔装置,在拔出气门座圈时不需要焊接额外的结构,更加便捷地取出气门座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的正视剖面图和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包括顶压件1和压旋杆2等结构,顶压件1为竖向贯通设置的结构,顶压件1的上端内腔设置内螺纹,能够与压旋杆2的外螺纹相互螺纹连接,当压旋杆2转动时能够竖向改变其所在的位置;顶压件1的下端外径在初始状态下小于气门座的内径,顶压件1的下端能够伸入气门座圈内。

顶压件1的下端设置至少两个弹性分瓣,如图3所示,为顶压件1的轴测图;图4a和图4b分别为顶压件1的正视图和仰视图;各个弹性分瓣的上端相对固定成一体,下部相互独立呈悬臂,弹性分瓣的下部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当弹性分瓣周向向外弹性膨胀时能够与气门座圈的内侧面过盈配合,弹性分瓣与气门座圈通过过盈配合的摩擦力相互连接形成一体。顶压件1能够被限定周向角度,当压旋杆2转动时不随压旋杆2转动。

压旋杆2下部伸入顶压件1的内部,压旋杆2的下部外表面部分设置外螺纹,压旋杆2与顶压件1的内螺纹相配合螺纹连接,在压旋杆2的底端设置锥形顶压面,压旋杆2相对于顶压件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上下移动,当锥形顶压面向下移动时能够将弹性分瓣向外顶压,这里所指的上下均以图1中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与气门座圈相互配合的剖面图,图中a表示气门座圈;在顶压件1的各个弹性分瓣的内侧具有与压旋杆2底端相互配合的锥形面,当压旋杆2底端的锥形面向下移动时,通过斜面使压旋杆2的竖向移动产生斜向的作用力,弹性分瓣通过斜面受到横向的作用力,使弹性分瓣向四周弹性张开,各个弹性分瓣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一致,所受到的周向作用力均等,在周向方向上对气门座圈的内表面产生基本相等的作用力,使气门座圈与各个弹性分瓣通过摩擦力相对固定。此时对压旋杆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可将气门座圈拔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门座圈拉拔装置,在取出气门座圈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焊接支点,不会因焊接对气门座圈产生损坏,通过弹性分瓣与气门座圈相对固定,当气门座圈被取出后,反向转动压旋杆2,弹性分瓣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从而与气门座圈相互分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压旋杆2的顶端周向固定装配设置转动把手3,转动把手3能够带动压旋杆2转动,转动把手3的直径远大于压旋杆2的直径,转动把手3和压旋杆2相对连接为一体,通过杠杆原理使转动时更加省力,同时对顶压件1的弹性分瓣产生更大的压力,与气门座圈的过盈配合更加紧密。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压旋杆2的外周滑动套装设置冲击滑块4,冲击滑块4能够撞击压旋杆2顶端设置的凸块;压旋杆2的上半部分为光杆,冲击滑块4能够沿压旋杆2竖向滑动;在拔出气门座圈的过程中,冲击滑块4往复上下移动,在向上移动时对压旋杆2顶端设置的凸块产生冲击,通过不断的冲击带动气门座圈一点点分离,直到最终完全被取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压件1上设置的弹性分瓣的数量为四片,也即在顶压件1的底部设置四个缺口,两个缺口之间形成一个弹性分瓣。

顶压件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多边形的周向限定块,周向限位块的外形与螺母相似,周向限定块用于与扳手相互配合周向限位,在旋转压旋杆2的过程中,先通过扳手卡住周向限定块,保证顶压件1不会随之转动,再转动压旋杆2,压旋杆2相对于顶压件1转动产生竖向位移,对弹性分瓣产生周向的作用力。

顶压件1靠近底端的外表面凸出设置定位凸块11,定位凸块11的外径大于气门座圈的内径,定位凸块11的下表面可与气门座圈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实现竖向定位。

如图6所示,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顶压件1侧壁的底端外壁沿周向凸出设置卡扣12,卡扣12凸出顶压件1的表面,形成“l”形的倒钩结构,卡扣12凸出的尺寸很小,当顶件件1的下部伸入气门座圈的内圈时,卡扣12受到气门座圈的挤压向内被压缩径向尺寸缩小,卡扣12能够从气门座圈的内圈穿过,当卡扣12越过气门座圈的底部后,顶压件1旋转驱动弹性分瓣张开,使卡扣12钩在气门座圈的底部,当顶压件1受到向上的拉力时,通过卡扣12对气门座圈施加向上的承托作用力,使气门座圈更容易被拉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在弹性分瓣的外表面设置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点,从而增大弹性分瓣与气门座圈相互接触时的摩擦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