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自动夹具

文档序号:25679805发布日期:2021-06-29 23:4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杆自动夹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拉杆自动夹具。



背景技术:

拉杆,是机械设备中十分常见的结构部件,主要起到牵引作用。常见的一种拉杆结构包括杆部以及位于杆部一端的拉杆头,杆部的另外一端设置有螺纹。在拉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夹具将拉杆夹紧固定,现有的固定方式通常都是通过虎钳进行夹紧,这种夹装方式依赖于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杆自动夹具,实现对拉杆的自动夹紧固定,且夹装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杆自动夹具,包括上夹具、与上夹具平行设置的下夹具、固定在下夹具底部的电机以及设置在上夹具上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下夹具之间设置有多根竖向延伸的导轨杆,所述上夹具套接在导轨杆上并可在导轨杆上滑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向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且上夹具设置有与螺杆丝杆连接的螺纹孔;所述上夹具设置有上夹块,所述下夹具设置有下夹块,所述下夹块设置有与上夹块啮合的夹槽;所述上夹块的下端设置有上弧形槽,所述夹槽的底部设置有下弧形槽,当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啮合时,所述上弧形槽和下弧形槽围合夹持所述拉杆。

优选的,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的两端均分别具有平板部和夹具部,所述螺杆和导轨杆设置在上夹具和下夹具的平板部,所述上夹块设置在上夹具的夹具部,所述下夹块设置在下夹具的夹具部。

优选的,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均设置有两块,彼此啮合的上夹块和下夹块形成一组夹块,两组夹块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夹具在两块上夹块之间开设有开口槽,所述下夹具在两块下夹块之间也开设有开口槽。

优选的,所述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导轨杆固定相连,且支撑板上设置有供螺杆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下夹具和电机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导轨杆穿过所述下夹具并固定在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设置有可在转动孔内转动的轴承,所述螺杆与轴承同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夹块为“v”字形,所述夹槽为匹配所述上夹块的v型槽。

优选的,所述导轨杆设置有三根,三根导轨杆分布在螺杆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同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螺杆转动,螺杆与上夹具丝杆连接,在螺杆转动过程中,上夹具可上下移动,上夹块和下夹块即可夹固拉杆或放松对拉杆的夹固。同时,上夹块和下夹块均设置有弧形槽,当上夹块和下夹块啮合时,弧形槽将围合夹持拉杆,可以更加稳固地夹紧拉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拉杆自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拉杆自动夹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杆自动夹具,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上夹具1、下夹具2、电机3和固定板4,上夹具1与下夹具2主体形状可呈板状并彼此平行,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上夹具1与下夹具2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电机3固定在下夹具2的底部,且电机3的输出轴可垂直于下夹具2设置,固定板4设置在上夹具1的上方。在固定板4和下夹具2之间设置有多根竖向延伸的导轨杆6,导轨杆6的下端可以固定在下夹具2的顶部,导轨杆6的上端可固定在固定板4上。

上夹具1套接在导轨杆6上并可在导轨杆6上滑动,上夹具1可设置多个贯穿上夹具1的导轨孔,导轨杆6穿过导轨孔,通过导轨杆6限制上夹具1仅沿导轨杆6的轴向移动,防止夹装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

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有竖向延伸的螺杆5,螺杆5可穿过下夹具2和上夹具1并与固定板4转动连接,在上夹具1上设置有贯穿上夹具1并与螺杆5丝杆连接的螺纹孔,因此,当电机3驱动螺杆5转动时,螺杆5与上夹具1丝杆配合,上夹具1将沿导轨杆6上下移动。

在上夹具1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夹块71,下夹具2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夹块81,在下夹块81上设置有与上夹块71啮合的夹槽82,当上夹具1向下移动,上夹块71可以与下夹块81彼此啮合,放置在夹槽82中的拉杆即被夹固。在上夹块71的下端设置有上弧形槽72,夹槽82的底部设置有下弧形槽83,上弧形槽72与下弧形槽83可呈半圆形,当上夹块71和下夹块81啮合时,上弧形槽72和下弧形槽83围合呈一个完整的圆形,从而将拉杆围合夹持在内,此结构可以增强对拉杆的夹固效果,使得拉杆不容易发生位移,同时,当上夹块71与下夹块81完全啮合之后,由于弧形槽的存在,夹具对拉杆的夹紧力不会进一步增加,就不会损伤拉杆。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夹具1的两端分别具有平板部101和夹具部102,下夹具2的两端也分别具有平板部101和夹具部102。螺杆5和导轨杆6是设置在上夹具1和下夹具2的平板部101,上夹块71设置在上夹具1的夹具部102的下表面,下夹块81设置在下夹具2的夹具部102的上表面。因此,工件可以从夹具部102所在的一端放入夹槽82或从夹槽82中取出,而不会受到导轨杆6和螺杆5的阻挡,便于拉杆的取放。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夹块71可在上夹具1上设置有两块,下夹块81也对应设置有两块,彼此啮合的上夹块71和下夹块81形成一组夹块,因此,总共具有两组夹块,两组夹块设置为间隔预设距离,从而可以从拉杆的两端进行夹固,增强夹持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夹具1的夹具部102在两块上夹块71之间开设有开口槽10,下夹具2的夹具部102在两块下夹块81之间也开设有开口槽10。机械手在将拉杆转移动到本实施例的夹具时,由于开口槽10的存在,使得上夹具1和下夹具2不会阻挡机械手将拉杆转移到夹槽82,当上夹具1向下移动,机械手可从开口槽10伸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夹具1和下夹具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与导轨杆6固定相连,从导轨杆6的下端对导轨杆6提供支撑,使得导轨杆6保持其竖直状态。同时,在支撑板9上设置有供螺杆5穿过的通孔,不影响螺杆5的转动。

进一步的,在下夹具2和电机3之间设置有底板31,底板31紧贴固定在下夹具2的下表面,在下夹具2上设置有通孔,导轨杆6通过该通孔穿过下夹具2并固定在底板31上,通过底板31支撑固定导轨杆6,进一步保持导轨杆6的竖直状态。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4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设置有可在转动孔内转动的轴承41,螺杆5与轴承41同轴相连,轴承41将跟随螺杆5在转动孔内转动。轴承41的存在,可以减小螺杆5转动的摩擦力,使螺杆5转动更加顺畅。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夹块71可呈“v”字形结构,夹槽82为匹配上夹块71的v型槽。v形结构可以使上夹块71和下夹块81在夹固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横向位移,保持其夹固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轨杆6可设置三根,三根导轨杆6分布在螺杆5的四周,通过多根导轨杆6限制上夹具1仅沿导轨杆6的轴向移动,增强限制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下夹具2上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联轴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5同轴相连。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