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6102发布日期:2022-02-08 11:5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扳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扳手装置。


背景技术:

2.市场上的冲击式扳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扭式扳手,它因为有反向力臂,可以轻松的安装扭矩传感器而达到精确定扭的要求,但是直扭式扳手体积较大,重量重;另一类是冲击式扳手,冲击式扳手体积小重量轻且能提供较大扭矩,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3.一场作业场景中,出于安全目的需要施加在螺母上的扭矩保持一致,而且,作业量大,导致劳动强度高,从而容易出现作业失误。比如,铁路的养护维修过程中,轨道扣件的拆装更换,就需要大量的螺母安装、拆卸、更换操作,而且为保障行车安全需要施加在螺母上的扭矩保持一致。
4.有鉴于此,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和更有利地保障施加在螺母上的扭矩保持一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扳手装置,所述扳手装置包括:
6.至少两个扳手,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控制机构;
7.滑动组件,所有所述扳手均集装在所述滑动组件上,随所述滑动组件同步滑动;
8.联机机构,所有所述扳手的控制机构通过所述联机机构通信连接,使所述联机机构导通时一个所述扳手的控制机构能控制所有所述扳手。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供用户输入指令的输入部件;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输入部件通信连接,使所述控制机构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控制所述扳手。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输出机构和用于实时采集所述电机的当前运行数据的采集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采集机构通信连接,使所述控制机构能根据所述电机的当前运行数据和/或用户输入的指令计算所述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和/或判断所述电机的当前运行状态和/或控制所述电机启停。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由所述电机驱动且用于冲击所述输出机构的冲击块;所述采集机构包括电流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显示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显示器通信连接,使所述控制机构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器开闭和/或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计算出的所述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和/或所述电机的当前运行信息和/或用户输入的指令和/或警示信息。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扭矩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扭矩检测机构通信连接,使所述控制机构能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检测出的所述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扳手均设有:照明灯;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照明灯通信连接,使所述控制机构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控制所述照明灯开闭和/或控制所述照明灯发出警示光。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断电存储部件,用于断电时保存当前用户输入的指令。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计数器,用于记录所述电机的单次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的次数。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台,连于所述滑台的弹性臂、连于所述弹性臂的连接座;所述扳手安装于所述连接座,所述弹性臂能利用自身弹性带动所述连接座连同所述扳手活动到目标位置并保持在目标位置。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扳手能在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弹性臂固定的固定座部和能沿垂直于所述滑台的滑动方向滑动的滑动座部,所述扳手连于所述滑动座部,所述固定座部设有刻度,用于指示所述滑动座部的位置和相对所述固定座部的滑动距离。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台的底部设有能与轨道适配的滚轮,待旋拧的零件是所述轨道的一部分,至少一个所述扳手位于所述轨道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扳手位于所述轨道的另一侧。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手装置,实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扳手的联机控制,使作业人员一次操作就能同时控制多个扳手作业,而且,通过推动滑动组件就可带动扳手到达下一作业位置,不需要人力搬运,因此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利于降低失误率。同时,联机控制也保障了多个扳手扭矩输出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手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连接座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扳手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冲击机构的剖视图;
25.图5为图3中减振机构的剖视图;
26.图6为图5中第一弹性减振件及与之相连的固定部的剖视图。
27.图7为图3中第一握持件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01轨道;
30.100扳手;
31.10冲击机构,101电机,102减速部件,103驱动轴,104弹性部件,105冲击块,105a第一凸起,106外壳,106a凹槽,107导轨副;
32.20输出机构,201输出轴,201a第二凸起;
33.30减振机构,301连接件,301a第一连接部,301b第二连接部,301c第三连接部,302第一弹性减振件,303紧固件,304第二弹性减振件。
34.40操作机构,401操作机构本体,401a第一握持件,401b第二握持件,b防滑结构,401c防护按键,401d启动按键,402支架,402a载台,402b支轴,402c支臂;
35.50控制机构;
36.60滑动组件,601滑台,601a滚轮,602弹性臂,603连接座,603a固定座部,603b定位轴,603c滑动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所述的径向是指驱动轴103的径向,轴向是指驱动轴103的轴向、周向是指驱动轴103的周向。
38.如图1,该实施例中,扳手装置具有两个扳手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更多个扳手。还具有滑动组件60,所有扳手均集装在滑动组件上,随滑动组件同步滑动。每个扳手均设有控制机构50。还具有联机机构,所有扳手的控制机构通过联机机构通信连接。具体的,联机机构可以是插装在控制机构的插线口中的电连线,也可以是集装于控制机构的无线传输部件。
39.联机机构导通时,所有扳手的控制机构能通过联机机构共享数据,从而使作业人员操作一个扳手即可控制所有的扳手同时同步作业,不仅可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保障所有扳手扭矩输出的一致性。当然,也可选择断开联机机构,断开后,每个扳手由各自的控制机构单独控制,之间互不干扰。
40.一个位置作业完后,可推动滑动组件到下一作业位置,所有扳手随滑动组件一起到达下一作业位置,省去了人力搬运,从而能进一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更利于降低失误率。
41.如图1,该实施例中,滑动组件60包括滑台601、连于滑台601的弹性臂602、连于弹性臂602的连接座603,扳手100连在连接座603上。滑台601的底部设滚轮601a。弹性臂602可借助自身的弹性变形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从而能带动连接座603到达不同位置,从而能适应更多的作业场景,而且弹性臂602的弹性值设计为:发生弹性变形后能保持在变形位置,从而使连接座到达目标位置后能保持在该目标位置。一种应用场景是:用在轨道扣件的拆装更换过程中,用于拆卸或安装轨道扣件的螺母,这种应用场景下,滑台的滚轮601a适配地卡在轨道的两侧,能沿轨道滚动,扳手装置的两个扳手分别位于轨道的两侧,分别用于拆卸或拧接轨道扣件两侧的螺母。当然,不局限于这种应用场景。
42.如图2,该实施例中,连接座603包括固定座部603a、滑动座部603c和定位轴603b。固定座部603a连于弹性臂602。滑动座部603c通过紧固件连于固定座部603a的长圆孔,松动紧固件后,滑动座部603c可在固定座部的长圆孔中滑动,滑动座部603c可以采用c形板结构。扳手连于滑动座部603c,滑动座部603c可带动扳手一起相对固定座部603a滑动,滑动方向可垂直于滑台的滑动方向,这样可以灵活调整扳手的位置,比如上述应用场景中,可通过调整滑动座部603c的位置,使两个扳手相距得更近,从而能适应较窄的轨道,或者使两个扳手相距得更远,从而能适应较宽的轨道。固定座部603a上设有刻度,通过该刻度可确定扳手相对固定座部603c的滑动距离和扳手的位置。定位轴603b连在固定座部603a下方,起到支撑和定位固定座部603a的作用。
43.需说明,连接座的结构以及滑动组件的整体结构均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能实现带动扳手滑动和集装扳手功能的结构均可。
44.图示实施例中,两个扳手的结构相同,下面以一个扳手为例介绍其结构。图中展示的扳手是一种冲击式扳手,实际实施中,也可采用直扭式扳手或者采用其他形式的冲击式扳手。
45.如图3,扳手除上述控制机构50外,还设有冲击机构10、输出机构20、减振机构30、操作机构40。下面详细介绍这几个机构:
46.冲击机构10和输出机构20
47.如图4,冲击机构10包括外壳106以及集装在外壳106中的电机101、减速部件102、驱动轴103、弹性部件104、冲击块105、导轨副107等。电机101可采用无刷电机。冲击块105上设有第一凸起105a,输出机构20的输出轴201上设有第二凸起201a。冲击块105位于初始位置时,其第一凸起105a与输出轴201的第二凸起201a在轴向上有重叠(图示状态),而且,其第一凸起105a与第二凸起201a在周向上相互间隔。
48.该冲击机构10的动作过程为:
49.电机101的动力通过减速部件102传递给驱动轴103,带动驱动轴103绕自身轴线旋转,进而带动冲击块105旋转,使冲击块105自上述初始位置转动到与第二凸起201a相接触的位置,接触的瞬间会冲击第二凸起201a,从而能带动输出轴201旋转;
50.第一凸起105a与第二凸起201a接触后,冲击块105会受到来自输出轴201的阻力,在该阻力作用下,冲击块105与驱动轴103不能保持同步旋转而是还会相对驱动轴103旋转,受导轨副107的导引作用,冲击块105相对驱动轴103旋转的同时也会沿轴向向靠近弹性部件10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弹性部件104蓄能;
51.移动到一定位置后,冲击块105的第一凸起105a与输出轴201的第二凸起201a在轴向上不再重叠而是相互错开,这时,弹性部件104会释放弹性能,使冲击块105复位到上述初始位置,从而再次重复上述冲击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关停电机101。
52.输出轴201旋转,从而带动连在输出轴201端部的套筒或柱体旋转,套筒套在待旋松或待旋紧的螺母、螺栓等零件外,柱体伸到待旋松或待旋紧的螺母、螺栓等零件的沉孔内,从而带动螺母、螺栓等部件旋转,以此实现旋松或旋紧。
53.减振机构30
54.减振机构30连在操作机构40和冲击机构10之间,能有效阻隔该振动向操作机构40的传递,从而能降低用户的手部振感。
55.如图5,减振机构30包括连接件301、第一弹性减振件302、固定部303和第二弹性减振件304。连接件301包括第一连接部301a、第二连接部301b和第三连接部301c。
56.如图5,第一连接部301a与操作机构40(图中,支轴402b是操作机构40的一部分)连接,图示方案中,第一连接部301a采用套筒结构,套在支轴402b外,该套筒的内孔一端设限位挡台,支轴402b的一端抵在该挡台上实现定位。当然,第一连接部301a不局限于套筒结构,只要能实现与操作机构40连接的结构均可。
57.如图5,第二连接部301b与冲击机构10沿轴向相互错开,从而在第二连接部301b和冲击机构10之间形成轴向间隔空间。第一弹性减振件302布置在该轴向间隔空间中。如图6,第一弹性减振件302的两端连有固定部303,两端的固定部303之间有间隔而互不接触,固定部303可采用金属材质,第一弹性减振件302可采用橡胶材质,固定部303与第一弹性减振件302可以硫化在一起。如图5,第一弹性减振件302的一端通过固定部303与第二连接部301b
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部303与冲击机构10的外壳106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紧固螺钉、紧固螺母等实现该连接,也可以利用固定部303自身上的螺纹实现该连接。采用该结构,保障了连接件301与冲击机构10在轴向上仅通过第一弹性减振件302弹性接触,而没有刚性接触,从而有效阻隔了冲击机构10的振动向操作机构40的传递。
58.图示方案中,第二连接部301b采用法兰板,这样方便连接固定部303,当然,不局限于法兰板,只要能实现与固定部303连接的结构均可。图示方案中,第二连接部301b布置在冲击机构10的顶端上方,轴向间隔空间形成在第二连接部301b与冲击机构10的顶端面之间,或者,也可在冲击机构10的外周设凸缘,将第二连接部301b布置在该凸缘上方,轴向间隔空间形成在该凸缘与第二连接部301b之间。
59.如图5,第三连接部301c至少部分围绕在冲击机构10外周且与冲击机构10沿径向相互错开,从而在冲击机构10与冲击机构10形成径向间隔空间。第二弹性减振件304布置在该径向间隔空间中并与冲击机构10以及第三连接部301c紧密接触。第二弹性减振件304进一步阻隔了冲击机构10的振动向操作机构40的传递,而且还能进一步定位减振机构30,使减振机构30的径向位置稳定。第二弹性减振件304可采用环状结构,或者是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的多个块状结构。
60.需说明,如果将第一弹性减振件302的径向刚度设置得足够大的话,也可不设第二弹性减振件304,但是,第一弹性减振件302的径向刚度也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减振性能。同时设置第一弹性减振件302和第二弹性减振件304,并为两者配置适宜大小的刚度,为优选实施方式。
61.如图5,第三连接部301c的内周面和/或冲击机构10的外周面设置与第二弹性减振件304的外表面形状尺寸等适配的凹槽1,以容置第二弹性减振件304。图示方案中,在冲击机构10的外周面上设置凹槽106a,第二弹性减振件304部分嵌在凹槽106a内。这样设计,第二弹性减振件304不借助其他连接零件就能实现定位安装,利于简化结构。
62.图示方案中,第三连接部301c采用套筒结构,当然,不局限于套筒结构,只要能环绕在冲击机构10外周的结构就可以。图中方案中,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在法兰板的两端,两个套筒结构与法兰板可一体成型。
63.操作机构40
64.如图3,操作机构40包括操作机构本体401,操作机构本体401包括供用户输入指令的输入部件、第一握持件401a和表面设有防滑结构b的第二握持件401b。输入部件可以采用按键结构,图中,输入部件包括启动按键401d,当然,输入部件也可以采用触摸屏结构。图中,启动按键401d集装在第一握持件401a表面,用户握持第一握持件401a时会触碰按下启动按键401d,启动按键401d被按下后,控制机构50接收到指示启动电机101的指令,从而控制电机101启动。图示方案中,配置了两个第一握持件401a,两个第一握持件401a的握持方位不同,这样使用过程中,用户可根据所处其所处的方位选择方便握持的第一握持件401a。扳手工作过程中或者移动扳手的过程中,用户可握持第二握持件401b。
65.需说明,用户通过输入部件输入的指令不局限于上述启动指令,比如,还可以包括:指示扳手的电机正转或反转的指令;如果电机设置多挡,的话,还可以包括:指示扳手的电机的转速挡位的指令;如果扳手设有照明灯的话,还可以包括:指示扳手的照明灯开闭的指令;如果扳手设有显示器的话,还可以包括:指示扳手的显示器开闭的指令。不同的指令
可通过不同的输入部件输入,也可通过对同一输入部件进行不同操作输入。
66.如图3,操作机构40还包括支架402,操作机构本体401和控制机构50均连在该支架402上。具体的,该支架402包括载台402a、连在载台402a上的支臂402c和连在载台402a下的支轴402b,控制机构50装载在载台402a上,支臂402c的顶部绕过控制机构50伸到控制机构50上方,操作机构本体401的各握持件连在支臂402c的顶部。这样设计,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67.该实施例中,第一握持件401a除了集装有启动按键401d外,还集装有防护按键401c。如图7,第一握持件401a具有内腔,防护按键401c的一端设有抵触部。防护按键401c未按下时,其抵触部抵触启动按键401d,使启动按键401d无法按下,防护按键401c被按下后,其抵触部避让开启动按键401d,使启动按键401d能正常按下。采用该结构,启动按键401d只有在防护按键401c被按下后才能被按下,所以能避免不小心触碰了启动按键401d导致扳手误启动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68.将防护按键401c和启动按键401d均集装在第一握持件401a上,当用户握持住第一握持件401a时,能一并按下防护按键401c和启动按键401d,所以能克服设置防护按键401c使用户的操作变复杂的问题。最好将防护按键401c设置在第一握持件401a先被握持住的部位处,而将启动按键401d设置在第一握持件401a后被握持住的部位处,以便每次握持均能先按下防护按键401c再按下启动按键401d,通常,第一握持件401a的上部先被握持到,下部后被握持到,所以可将防护按键401c集装在第一握持件401a的上部,将启动按键401d集装在第一握持件401a的下部,防护按键401c和启动按键401d成相对布置的形式。
69.进一步的,扳手还可设置采集机构。采集机构用于实时采集电机的当前运行数据。控制机构与采集机构通信连接,使控制机构能根据电机的当前运行数据和/或用户输入的指令计算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和/或判断电机的当前运行状态和/或控制电机启停。
70.采集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电流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采集电机的当前电流,转速传感器采集电机的当前转速。
71.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扳手的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首先,根据电机的电流变化判断扳手的冲击块冲击输出机构的起始时刻,详细来说就是电流突然增大的时刻为冲击块冲击输出机构的起始时刻;然后,自该起始时刻每隔预定时间根据预设公式计算一次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直至控制机构控制电机停机。预设公式是: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电机当前转速
×
当前冲击时长
×
挡位系数
×
常数
×
电源电压反馈系数。不同转速挡位对应的挡位系数不同。一种实施例中,每隔预定时间是每隔0.1s。
72.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电机启停:首先,根据用户输入的“指示电机启动的指令”和/或“指示电机的转速挡位的指令”,控制电机开启;然后,当电机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电机停机。不同转速挡位对应的所述预设时长可以是不同的。
73.进一步的,扳手还可设置显示器。显示器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数码管显示器等。控制机构与显示器通信连接,使控制机构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控制显示器开闭和/或控制显示器显示计算出的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和/或电机的当前运行信息和/或用户输入的指令和/或警示信息。电机的当前运行信息包括转速、转向、挡位、启动、停机、故障等信息。用户可通过查看计算出的当前输出扭矩判断扳手是否达到了作业所需的扭矩,为方便用户查看,可控制显示器在电机停机后仍在显示当前输出扭矩的界面持续一段时间,之后
再返回主界面或者其他界面。
74.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显示器显示警示信息:当电机的运行时长小于上述预设时长时,控制显示器显示警示信息。警示信息可以是文字和/或画面和/或声音。用户看到警示信息后,可再次尝试作业,若仍出现警示信息,表明扳手故障。
75.进一步的,扳手还可设置扭矩检测机构,用以检测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扭矩检测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扭矩传感器。控制机构可与扭矩检测机构通信连接,使控制机构能控制显示器显示检测出的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用户可通过比较显示器上显示的计算出的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和检测出的输出机构的当前输出扭矩有无明显差异来确定扳手是否正常。
76.进一步的,扳手还可设置照明灯。一种实施方式中,照明灯装在外壳106外,照明灯沿周向设多颗led灯珠,多颗led灯珠的聚焦点位于输出轴201的与套筒或柱体相连的一端,这样可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当然,照明灯的结构和安装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控制机构与照明灯通信连接,使控制机构能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照明灯开闭和/或控制照明灯发出警示光。
77.具体的,控制机构可以基于用户输入的开闭照明灯的指令控制照明灯开闭,也可以基于内置的时间程序或者内置的触发程序控制照明灯开闭。
78.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照明灯发出警示光:当电机的运行时长小于上述预设时长时,控制照明灯发出警示光。警示光可以是以特定的频率闪烁的光或者具有特定颜色的光或者具有特定亮度的光等。用户看到警示光后,可再次尝试作业,若仍出现警示光,表明扳手故障。
79.进一步的,控制机构可设置断电存储部件,断电时保存当前用户输入的指令。当再次通电时,控制机构可直接采用断电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指令作为当前指令,但如果用户重新输入指令的话,控制机构控制断电存储部件不再保存该指令,而采用用户重新输入的指令作为当前指令。
80.进一步的,控制机构可设置计数器,用于记录电机的单次运行时长达到上述预设时长的次数。控制机构控制显示器显示记录的次数,之后可进一步控制显示器返回主界面。如果电机启动运行了,但是运行时长未达到上述预设时长,则不记录。当记录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还可在显示器上显示提醒用户进行保养的信息。
81.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手装置,实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扳手的联机控制,使作业人员一次操作就能同时控制多个扳手作业,而且,通过推动滑动组件就可带动扳手到达下一作业位置,不需要人力搬运,因此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利于降低失误率。同时,联机控制也保障了多个扳手扭矩输出的一致性,而且实现了自动停机、自动计算扭矩并显示,自动检测扭矩并显示,自动报错等功能,使作业更智能化。
8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扳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