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3580发布日期:2022-05-11 14:0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换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换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夹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构组件,夹具通常用于对工件或加工器械进行夹持固定,而不同的工件或器械需要不同大小规格的夹具来夹持,因此现有的夹具结构在进行不同种类的加工时,经常需要对夹具进行拆卸更换,但是现有的夹具在进行拆卸更换时,拆卸的步骤都较为繁琐,不利于夹具的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便捷快速的更换夹具的快换定位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换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一侧的连接座,连接座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板以及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具有夹持间隙,支撑座上设置有卡槽,连接座上对应设置有卡杆,卡杆与卡槽呈配合设置。
5.进一步的,支撑座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支撑座上的第一转动板、设于第一转动板上的第一限位凸块,卡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一限位凹槽呈配合设置。
6.进一步的,限位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支撑座上的第二转动板、设于第二转动板上的第二限位凸块,卡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凸块与第二限位凹槽呈配合设置,且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分别位于卡杆的两端。
7.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转动板相连,支撑座上设有移动槽,连接杆与移动槽呈配合设置。
8.进一步的,限位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支撑座上的驱动轴、设于驱动轴一侧的限位辊、用于连接驱动轴与第一转动板的连接线,连接线一端绕设于驱动轴上,连接线套设于限位辊一侧。
9.进一步的,第一夹持板上穿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板上,且调节杆与第一夹持板呈螺纹连接。
10.进一步的,调节杆内部设有驱动槽,支撑座一侧可转动的设有驱动辊,驱动辊与驱动槽之间呈配合设置。
11.进一步的,驱动辊靠近驱动槽的一端侧面可滚动的设有多个滚珠。
12.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靠近卡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圆弧形结构,卡槽远离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三限位凸块,卡杆上对应设置有第三限位凹槽,第三限位凸块与第三限位凹槽呈配合设置。
13.进一步的,支撑座一侧连接有滑块,滑块可移动的设于滑动轨道内。
14.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对工件或器械进行夹持固定时,将工件或器械的一端放置到第
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持间隙中,并通过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对工件或器械的一端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以保证工件或器械在加工使用时的稳定性,在需要更换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大小规格时,将卡杆直接从卡槽的位置拆卸取出,使得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拆卸过程较为便捷,增加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拆卸的便捷与快速,随后在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安装至支撑座上时,通过将卡杆扣入到卡槽内进行固定,使得支撑座与连接座相互固定,进而保证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沿a-a线的剖面立体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沿a-a线的剖面平面图。
21.附图标记:1、支撑座;2、连接座;3、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卡槽;6、卡杆;7、第一转动板;8、第一限位凸块;9、第一限位凹槽;10、第二转动板;11、第二限位凸块;12、第二限位凹槽;13、连接杆;14、移动槽;15、驱动轴;16、限位辊;17、连接线;18、调节杆;19、驱动槽;20、驱动辊;21、滚珠;22、第三限位凸块;23、第三限位凹槽;24、滑块;25、滑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25.如图1-6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换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座1、设于支撑座1一侧的连接座2,连接座2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板3以及第二夹持板4,第一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4之间具有夹持间隙,支撑座1上设置有卡槽5,连接座2 上对应设置有卡杆6,卡杆6与卡槽5呈配合设置。
26.在需要对工件或器械进行夹持固定时,将工件或器械的一端放置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夹持间隙中,并通过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对工件或器械的一端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以保证工件或器械在加工使用时的稳定性,在需要更换第一夹持板与第
二夹持板的大小规格时,将卡杆直接从卡槽的位置拆卸取出,使得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拆卸过程较为便捷,增加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拆卸的便捷与快速,随后在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安装至支撑座上时,通过将卡杆扣入到卡槽内进行固定,使得支撑座与连接座相互固定,进而保证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稳定性。
27.优选的,支撑座1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支撑座1上的第一转动板7、设于第一转动板7上的第一限位凸块8,卡杆6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9,第一限位凸块8与第一限位凹槽9呈配合设置。
28.具体的,在卡杆向卡槽内部扣入时,转动第一转动板使得卡杆可以自由进入卡槽内部,在卡杆扣入卡槽内部后,重新扣合第一转动板,使得第一转动板挡住卡杆向卡槽开口位置的方向,避免卡杆自行脱离卡槽而导致的连接座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同时在第一转动板对卡杆进行限位时,第一限位凸块会扣入到第一限位凹槽内,使得第一限位凸块以及第一限位凹槽的配合可以对卡杆的轴向位置进行限位,增加卡杆扣入卡槽后的稳定性;另外,由于支撑座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组件,因此通过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对卡杆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卡杆的各个位置均受到固定作用。
29.优选的,限位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支撑座1上的第二转动板10、设于第二转动板10上的第二限位凸块11,卡杆6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12,第二限位凸块11与第二限位凹槽12呈配合设置,且第一转动板7与第二转动板10分别位于卡杆6的两端。
30.具体的,第二转动板同样阻挡住卡杆向卡槽开口位置的方向,同时第二限位凸块扣入第二限位凹槽,使得第二转动板以及第二限位凸块也对卡杆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由于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分别位于卡杆的两端,进一步增加了卡杆的稳定性,避免卡杆只有一端受到限位固定而出现卡杆倾斜的情况。
31.优选的,第一转动板7通过连接杆13与第二转动板10相连,支撑座1上设有移动槽14,连接杆13与移动槽14呈配合设置。
32.具体的,在第一转动板转动打开卡槽时,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转动板同时进行转动,使得卡杆不会受到第一转动板或第二转动板的阻挡而导致无法扣入卡槽的情况,而在第一转动板复位对卡杆进行限位时,通过连接杆再次带动第二转动板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同步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可以同时对卡杆进行限位固定,保证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可以同时对卡杆进行限位;另外,由于移动槽的设置,使得第一转动板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时,移动杆的移动轨迹会位于移动槽内,避免了移动杆与支撑座之间出现碰撞的情况。
33.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上均设有转轴,转轴一端连接于支撑座上,使得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可以绕着转轴进行转动,并且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上设置的转轴的轴线重合,保证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的同步转动角度。
34.优选的,限位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支撑座1上的驱动轴15、设于驱动轴15一侧的限位辊16、用于连接驱动轴15与第一转动板7的连接线17,连接线17一端绕设于驱动轴15上,连接线17套设于限位辊16一侧。
35.具体的,由于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进行更换时,其实是将卡杆脱离卡槽,因此需要对卡杆进行拆卸,此时转动驱动轴,使得连接线缠绕在驱动轴的外侧,进而对连接线进行拉动,并通过连接线拉动第一转动板的一侧,使得第一转动板产生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转
动板打开卡槽的开口位置,同时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转动板同步进行打开,保证卡杆可以从卡槽中进行拆卸;另外,在对连接线进行拉动时,通过连接线套设在限位辊一侧的设置方式,使得连接线在拉动过程中会沿着限位辊的外侧进行移动,因此可以通过限位辊来对连接线的拉动方向进行限定,保证第一转动板的转动受力不会过于歪斜。
36.驱动轴内部设有电机,使得驱动轴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中的驱动轴上部装设有齿轮,多个驱动轴通过齿轮相互啮合并同步转动,此时只需在其中一个驱动轴内部设置电机,即可同步带动多个驱动轴进行转动。
37.优选的,第一夹持板3上穿设有调节杆18,调节杆18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持板 4上,且调节杆18与第一夹持板3呈螺纹连接。
38.具体的,通过调节杆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的螺纹连接,在需要对夹持间隙的大小进行调节时,转动调节杆并使得调节杆沿着螺纹进行转动,使得第二夹持板相对于第一夹持板进行靠近或远离,进而调节夹持间隙的距离大小,增加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对不同大小的工件或器械的适应性。
39.优选的,调节杆18内部设有驱动槽19,支撑座1一侧可转动的设有驱动辊20,驱动辊20与驱动槽19之间呈配合设置。
40.具体的,在将卡杆扣入到卡槽内部的过程中,驱动辊同步插入到驱动槽内,在需要转动调节杆以调节夹持间隙的大小时,转动驱动辊并通过驱动辊与驱动槽之间的配合,使得驱动辊通过驱动槽带动调节杆进行转动,进而自动对夹持间隙进行调节。
41.其中,驱动辊内部设有电机,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辊进行转动。
42.在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中,驱动辊的截面与驱动槽的截面形状相同,同时驱动槽的截面大于驱动辊的截面,使得驱动辊可以插入到驱动槽内,并且驱动辊与驱动槽的截面形状呈多边形设置,以保证驱动辊可以带动驱动槽进行转动。
43.优选的,驱动辊20靠近驱动槽19的一端侧面可滚动的设有多个滚珠21。
44.具体的,在驱动辊通过驱动槽带动调节杆进行转动时,由于调节杆沿着螺纹进行转动,会使得调节杆进行轴向的移动,此时通过滚珠减小驱动槽与驱动辊之间轴向移动的摩擦力,避免驱动槽与驱动辊磨损过大的情况。
45.优选的,第一转动板7与第二转动板10靠近卡槽5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圆弧形结构,卡槽5远离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三限位凸块22,卡杆6上对应设置有第三限位凹槽23,第三限位凸块22与第三限位凹槽23呈配合设置。
46.具体的,通过圆弧形结构的设置,当卡杆需要扣入到卡槽内时,卡杆的一侧会接触并推动圆弧形结构的位置,使得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向卡槽的两侧转动,以便于让卡杆扣入到卡槽内,无需人工对第一转动板以及第二转动板进行打开或启动驱动轴进行转动。
47.特别的,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还没有对卡杆进行限位时,通过第三限位凸块扣入到第三限位凹槽内,使得卡杆先通过第三限位凸块相机限位支撑,随后配合第一限位凸块以及第二限位凸块进行进一步限位。
48.优选的,支撑座1一侧连接有滑块24,滑块24可移动的设于滑动轨道25 内。
49.具体的,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固定至支撑座一侧后,启动滑动轨道带动滑块进行移动,进而通过滑块带动支撑座进行移动,以便于通过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带
动工件或器械进行移动。
5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