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3956发布日期:2022-11-16 06:5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动工具
1.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3.

背景技术:

4.随着电动工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冲击钻,冲击钻用于在工件上打孔,一般具有振动机构,从而使得钻头具有冲击的效果。
5.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11434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具体包括壳体;马达;输出轴,其通过上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在轴向以可向前后微动的方式突出设置,并在前端具有工具头的插装孔;震动机构,其设置在上述壳体内,可在上述输出轴的后退位置对上述输出轴给予向轴向的震动;按压构件,其在上述输出轴内以在其放射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卡盘套,其在上述输出轴的前端按照以规定的冲程向轴向可前后移动的方式、且利用加载装置向前后任意一方的滑动位置加载而设置,在上述滑动位置将上述按压构件向上述输出轴的轴心侧按压,可止拔固定插入到上述插装孔中的工具头,将上述加载装置对上述卡盘套的加载方向设定为后方,通过利用向该后方的加载引起的滑动而使上述卡盘套与上述壳体侧接触,从而通过上述加载装置可使上述输出轴向前进位置加载。
6.然而,在输出轴前端产生较小的阻力时,目前的振动机构中,两个冲击盘之间的冲击齿仍会发生硬挤压而导致旋转摩擦,此时两个冲击盘的啮合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导致冲击盘上的冲击齿磨损,降低了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7.

技术实现要素:

8.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动工具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输出轴,至少部分被配置在壳体内;传动机构,至少部分地配置在壳体中并传递动力给输出轴;振动机构,包括可在壳体中轴向滑移的第一冲击盘、设置在输出轴上的第二冲击盘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冲击盘一面设置有第一冲击齿,所述第二冲击盘一面设置有第二冲击齿,所述第一冲击齿和第二冲击齿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被配置在壳体中,在第二冲击盘与第一冲击盘接触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及所述第一冲击盘在壳体中轴向移动。
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输出轴,至少部分被配置在壳体内;
传动机构,至少部分地配置在壳体中并传递动力给输出轴;振动机构,包括可在壳体中轴向滑移的第一冲击盘、设置在输出轴上的第二冲击盘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冲击盘一面设置有第一冲击齿,所述第二冲击盘一面设置有第二冲击齿,所述第一冲击齿和第二冲击齿相对设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移动空间,在所述第一冲击盘与第二冲击盘分离时,所述移动空间位于第一冲击盘远离第二冲击盘的一侧;所述第一冲击盘通过弹性件滑移连接在移动空间中。
11.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不可转动的导向座,所述弹性件被配置在导向座中,所述第一冲击盘轴向滑移在导向座中,所述导向座开设有供输出轴穿设的通孔。
12.可选地,所述导向座外侧壁设置有止转块,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供止转块插设的止转槽。
13.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所述壳体或导向座朝向第一冲击盘的表面开设有供弹性件插设的限位孔;和/或所述壳体或导向座朝向第一冲击盘的表面设置有穿设在弹性件中的导向杆,所述第一冲击盘周围设有供导向杆插设的让位孔。
14.可选地,所述导向座或壳体上设有限位件,在所述第一冲击盘装配入导向座或壳体中后,所述第一冲击盘朝向第二冲击盘的一侧与限位件接触或相抵。
15.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定位圈以及设置在导向座或壳体上的抵接块,所述定位圈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块,在定位圈于输出轴上旋转时,所述定位块能够与抵接块相抵以限制输出轴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16.可选地,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施力环板以及与施力环板相抵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在输出轴受到轴向阻力时被压缩。
17.可选地,所述施力环板的可移动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冲击盘朝向第一冲击盘方向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
18.可选地,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能够与定位件相抵以限制施力环板位置的限位部;所述定位件与限位板相抵时,所述施力环板的可移动距离与第一冲击盘可移动最大距离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冲击齿或第一冲击齿的齿高。
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振动机构中的第一冲击盘上的第一冲击齿在与第二冲击盘上的第二冲击齿啮合时会随着输出轴的旋转而推动第一冲击盘移动并压缩弹性件,在第一冲击盘与第二冲击盘脱啮时定冲击板又能够给第一冲击盘提供冲击,从而实现输出轴的冲击输出。由于弹性件给第一冲击盘的移动提供了一个缓冲,因此不会导致第二冲击盘与第一冲击盘之间发生硬挤,因此缓解了第一冲击盘与第二冲击盘硬挤导致的磨损、发热以及寿命降低的问题。
20.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止转槽与止转块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 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2.附图说明:1、壳体;11、止转槽;2、输出轴;21、定位圈;211、定位块;22、施力环板;23、弹性复位件;24、定位件;3、传动机构;4、振动机构;41、第一冲击盘;411、第一冲击齿;42、第二冲击盘;421、第二冲击齿;43、弹性件;5、导向座;50、止转块;51、轴承室;52、凸台;521、限位孔;53、限位槽;531、限位件;54、抵接块。
23.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参阅图1,图 1 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电动工具,包括电机、外壳、壳体1、输出轴2、传动机构3和振动机构4。其中,壳体1
可以配置为与电动工具的外壳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配置为与电动工具的外壳采用分立式的结构装配形成。输出轴2被配置在壳体1的一端且部分配置在壳体1中,传动机构3可以包括用于电动工具中的行星齿轮组,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3可以包括三级减速行星齿轮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二级减速行星齿轮机构,只要能够实现动力传输及减速即可。传动机构3部分配置在壳体1中,电机输出的动力经过传动机构3减速后传输至输出轴2。输出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进行支撑,轴承的内圈可以与输出轴2间隙配合,以使得输出轴2能够沿轴向移动。
31.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的爆炸结构,振动机构4包括第一冲击盘41、第二冲击盘42和弹性件43,第一冲击盘41一面形成有第一冲击齿411,第二冲击盘42一面形成有第二冲击齿421,第一冲击盘41固定在输出轴2上,第一冲击盘41被配置在壳体1中并且能够沿输出轴2轴向滑移且无法相对于输出轴2轴心周向旋转。在第一冲击盘41装配完成后,第一冲击盘41上的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盘42上的第二冲击齿421相对设置。
32.参阅图2和图3,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冲击盘与第二冲击盘处的结构,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冲击盘41与第二冲击盘42分离,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之间预留有间隙,使得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无法啮合;此时壳体1位于第一冲击盘41远离第二冲击盘42的一侧形成有移动空间,作为动第一冲击盘41移动的让位空间,第一冲击盘41通过弹性件43可在移动空间中滑移。
33.当输出轴2受到轴向负载而轴向移动时,第二冲击盘42朝向第一冲击盘41移动,此时第二冲击齿421与第一冲击齿411啮合,第二冲击齿421随输出轴2转动时,第一冲击盘41在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啮合下推动第一冲击盘41压缩弹性件43。在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脱啮时,第一冲击盘41在弹性件4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冲击第二冲击盘42,从而实现第一冲击齿411的轴向移动,对输出轴2给予持续的振动。其中,弹性件43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波形垫片,也可以为橡胶块,只要能够被第一冲击盘41压缩,并提供给第一冲击盘41一个复位的弹性作用力即可。
34.此外,当输出轴2移动至第一冲击盘41与壳体1或轴承相抵,此时第一冲击盘41无法后退,在此作业状态时,第一冲击盘41仍能与第二冲击盘42不断地啮合和脱啮,从而能够给输出轴2提供持续的振动。只是此时,第一冲击盘41处于无法后退的状态,可能会导致第一冲击盘41上的第一冲击齿411和/或第二冲击盘42上的第二冲击齿421逐渐磨损。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第一冲击盘41是否能够处于后退的状态由输出轴2的移动距离决定,也即由操作人员根据工作状态自由选择。
35.参阅图4和图5,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导向座5的结构,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止转槽11与止转块50处的结构.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内滑移连接有导向座5,导向座5的外侧壁形成有止转块50,壳体1内部形成有止转槽11,止转块50与止转槽11相互配合以实现导向座5不可转动地滑移连接在壳体1中。导向座5开设有供输出轴2穿设的通孔,以便于输出轴2安装。导向座5可以为与壳体1分立设置并通过装配固定,也可以采用将导向座5嵌件注塑在壳体1中的形式固定;当然,也可以为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当导向座5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时,则不需要止转块50与止转槽11配合实现导向座5的止转。
36.导向座5内部可以朝向中心凸起形成轴承室51,便于安装与输出轴2间隙配合的轴
承。当然,轴承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中,只要能够对输出轴2进行支撑即可。此外,导向座5还可以朝向中心凸起形成凸台52,凸台52的高度可以高于轴承的端面,也可以低于或等于轴承的端面,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凸台52上可以形成有限位孔521,弹性件43被配置在限位孔521中,以使得弹性件43稳定压缩。
37.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43的固定也可以采用在凸台52上设置导向杆,将弹性件43套设在导向杆上并且在第一冲击盘41的周围形成有仅能供导向杆插设的让位孔,导向杆的高度等于让位孔的深度,使得第一冲击盘41能够与轴承外圈或凸台52相抵。当然,也可以采用限位孔521与导向杆相结合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只要能够实现对弹性件43进行稳定固定,使得弹性件43稳定被压缩即可。其中,弹性件43可以为一个、两个甚至多个,让位孔和/或导向杆与弹性件43对应设置一个、两个甚至多个。
38.参阅图2和图3,为了使得第一冲击盘41能够与第二冲击盘42在需要的时候分离,相应的,在导向座5远离传动机构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53,限位槽53中嵌置有限位件531。当第一冲击盘41安装入导向座5中时,此时第一冲击盘41朝向第二冲击盘42一侧的肩部与限位件531接触或相抵。限位件531可以是卡簧,在第一冲击盘41安装进导向座5之后卡接在限位槽53中。当然,也可以是滑移在限位槽53中的卡块,在第一冲击盘41安装时缩入限位槽53,在第一冲击盘41安装完成后伸出限位槽53,实现对第一冲击盘41的限位。进一步的,当第一冲击盘41安装入导向座5中时弹性件43被压缩,弹性件43在第一冲击盘41后退敲击的过程中弹性件43已经预压,故而施加的力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此方式对第一冲击盘41进行限位。
39.当然,考虑到导向座5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嵌件注塑固定,因此,限位槽53与限位件531也可以配置在壳体1中,只要能够对第一冲击盘41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第一冲击盘41在与第二冲击盘42在输出轴2未发生轴向移动时分离即可。
40.参阅图1和图2,此外,为了拓展电动工具的功能,使得电动工具可以兼具电钻和冲击的功能,壳体1内还配置有换挡机构,换挡机构包括定位圈21和抵接块54,定位圈21间隙配合地套设在输出轴2上。输出轴2上还紧配有一个支撑轴承,定位圈21的边沿抵紧在支撑轴承上,定位圈21的外侧壁形成有定位块211,抵接块54可以形成在导向座5的端部。当定位圈21相对于输出轴2的轴心周向转动时,定位块211可以与抵接块54相抵,从而限制输出轴2沿轴向的移动,此时输出轴2仅能实现电钻的功能;当定位块211与抵接块54错开时,由于输出轴2能够轴向移动,因此,输出轴2能够实现冲击的功能。
4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抵接块54也可以形成在壳体1的内部,只要能够实现定位圈21相对于输出轴2的轴心周向转动时,定位块211可以与抵接块54相抵从而限制输出轴2轴向移动的位置即可。
42.可选的,考虑到输出轴2在从冲击档切换到电钻档时需要进行复位,相应的,输出轴2上形成有施力环板22,施力环板22与输出轴2远离传动机构3一端的轴承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23,弹性复位件23的一端与施力环板22相抵,另一端与轴承的内圈相抵;弹性复位件23可以为弹簧。当输出轴2位于电钻档时,弹性复位件23处于自然状态;在输出轴2切换为冲击档后,当输出轴2受到轴向阻力时,弹性复位件23被压缩,并在阻力撤去后将输出轴2复位。
43.在一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第二冲击盘42和第一冲击盘41之间预留间距,此间距是
为了使得输出轴2处于电钻档时,第二冲击盘42与第一冲击盘41分离;因此,施力环板22的可移动距离大于等于第二冲击盘42朝向第二冲击盘42在输出轴2轴向上朝向第一冲击盘41移动的最大距离。考虑到弹性复位件23压缩后的原长,因此弹性复位件23的形变量大于等于第二冲击盘42朝向第一冲击盘41方向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以使得弹性复位件23在最大压缩后仍能够使得第一冲击盘41与轴承或壳体1相抵。
44.参阅图6和图7,图 6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输出轴2上形成有定位件24,定位件24可以固定在输出轴2上,也可以一体成型于输出轴2上。当然,定位件24也可以为固定在输出轴2上其他结构,实现在输出轴2轴向上的位置固定即可。壳体1的内部设有限位部,定位件24在输出轴2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与限位部相抵,从而限制输出轴2轴向移动的位置。为节约壳体内部的结构,可以将输出轴上松配的靠近传动机构3一端的轴承内圈作为限位部;当然,也可以将输出轴上松配的远离传动机构3一端的轴承内圈作为限位部,此时需要调整定位件24的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也可以壳体内部的其他位置的其他结构,定位件24的位置也需要做适应性调整,只要能够实现对输出轴2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即可。
45.当定位件24与限位板相抵时,施力环板22的可移动距离与第一冲击盘41在输出轴2轴向上朝向第一冲击盘41移动的最大距离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冲击齿411或第二冲击齿421的齿高。优选的,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可以相同,此时,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在啮合时,第二冲击齿421仍然能有一个齿高的后退余地,使得第一冲击齿411不致抵在轴承或壳体1上导致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发生硬挤。若第一冲击齿411与第二冲击齿421不同时,预留的距离只需要大于等于第二冲击齿421或第一冲击齿411中一个较小的齿高即可。
4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动工具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动工具切换到冲击档时,操作人员将输出轴2抵在待打孔处,此时,输出轴2在受力状态下轻微后退,使得第二冲击盘42上的第二冲击齿421与第一冲击盘41上的第一冲击齿411啮合。此时,输出轴2在旋转的过程中会迫使第一冲击盘41后退并使得弹性件43压缩,当第二冲击盘42上的第二冲击齿421与第一冲击盘41上的第一冲击齿411脱啮时,第一冲击盘41在弹性件43的弹性作用力下复位并冲击第二冲击盘42,因此能够持续对输出轴2产生振动,有效缓解了第一冲击盘41与第二冲击盘42之间因硬挤导致的第二冲击齿421和/或第一冲击齿411磨损、发热以及寿命降低的问题。
4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