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1321发布日期:2022-11-22 23:1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属于机械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双截机械手上下运行速度较快,且适合厂房较低的车间安装;
3.其中在对机械手的操控,就需要使用到操控装置进行控制,现有的操控装置是类似于遥控器形状的装置,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掉落情况,导致将操控装置摔坏,影响操控装置使用寿命。
4.因此,亟需对操控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新型具有良好的减震防摔效果,利用不同角度且带有减震缓冲效果的减震滑动结构,使防摔减震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角度的跌落,保证良好的防摔减震效果,同时便于进行放置。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包括操控装置主体,所述操控装置主体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摔减震机构,两个所述防摔减震机构上下对称设置;
8.所述防摔减震机构包括有支撑块、弹性伸缩杆以及减震板,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横向开设有至少两组第一t型滑槽,两个所述第一t型滑槽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t型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t型滑块,所述第一t型滑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t型滑槽内部两端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连接;
9.所述减震板的下端面纵向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伸缩杆竖向相同的第二t型滑槽,所述第二t型滑槽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弹性伸缩杆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t型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t型滑块,所述第二t型滑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t型滑槽内部两端的第二减震弹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有支撑杆以及滑动杆,所述支撑杆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没所述滑动槽底部与所述滑动杆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
11.优选的,所述操控装置主体的背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操控装置主体一侧的下端面竖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组合为卡扣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壁均贴附有橡胶防滑垫,所述第
二支撑板的背部设置有强力磁石板。
13.优选的,所述减震板的外圈通过橡胶减震垫包裹,所述减震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橡胶减震层。
14.优选的,所述减震板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操控装置主体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的表面积。
15.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两侧均竖向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上方不贯穿至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所述滑动杆下方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
16.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利用具有多个不同角度且带有减震缓冲效果的减震弹簧相连接的滑动结构,使防摔减震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角度的跌落,保证良好的防摔减震效果,同时利用由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组合后的卡扣结构能够实现操控装置主体的挂设放置,利用强力磁石板的设置使操控装置主体在放置时还能够选择磁吸固定放置,使其具有多种放置效果,便于吸附固定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减震机构主视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摔减震机构侧视剖视图。
23.图中,1-操控装置主体,2-防摔减震机构,3-支撑块,4-弹性伸缩杆,5-减震板,6-第一t型滑槽,7-第一减震弹簧,8-第一t型滑块,9-第二t型滑槽,10-第二减震弹簧,11-第二t型滑块,12-支撑杆,13-滑动杆,14-滑动槽,15-第三减震弹簧,16-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橡胶防滑垫,19-强力磁石板,20-橡胶减震垫,21-橡胶减震层,22-限位滑槽,23-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5.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包括操控装置主体1,操控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摔减震机构2,两个防摔减震机构2上下对称设置;
26.防摔减震机构2包括有支撑块3、弹性伸缩杆4以及减震板5,弹性伸缩杆4包括有支撑杆12以及滑动杆13,支撑杆12内开设有滑动槽14,滑动杆13在滑动槽14内滑动没滑动槽14底部与滑动杆13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减震弹簧15,在操控装置主体1垂直向下跌落时,滑动杆13会受到挤压箱滑动槽14内进行收缩,此时第三减震弹簧15挤压收缩,然后进行反复回弹,将冲击力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7.支撑块3的上端面横向开设有至少两组第一t型滑槽6,两个第一t型滑槽6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7,弹性伸缩杆4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第一t型滑槽6滑动连接的第一t型滑块8,第一t型滑块8的两侧分别与第一t型滑槽6内部两端的第一减震弹簧7连接;当操控装置主体1出现水平方向的跌落时,减震板5侧面首先接触地面,然后会带动弹性伸缩杆4在支撑块3上进行横向滑动,在弹性伸缩杆4带动第一t型滑块8在第一t型滑槽6进行滑动,会对第一减震弹簧7进行挤压,第一减震弹簧7会进行反复回弹,将掉落时的冲击力进行逐渐消逝,从而达到水平跌落的减震效果;
28.减震板5的下端面纵向开设有与弹性伸缩杆4竖向相同的第二t型滑槽9,第二t型滑槽9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10,弹性伸缩杆4上端面设置有与第二t型滑槽9滑动连接的第二t型滑块11,第二t型滑块11的两侧分别与第二t型滑槽9内部两端的第二减震弹簧10连接,当操控装置主体1出现侧面的跌落时,减震板5侧面首先接触地面,此时下方具有横向滑动效果的弹性伸缩杆4的下端是固定不动的,弹性伸缩杆4的上端通过利用第二t型滑槽9与第二t型滑块11的滑动连接,使减震板5具有纵向滑动效果,在滑动时,利用第二减震弹簧10会进行反复回弹的效果,能够将掉落时的冲击力进行逐渐消逝,从而达到侧面跌落的减震效果。
2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操控装置主体1的背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6,第一支撑板16远离操控装置主体1一侧的下端面竖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7,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7组合为卡扣结构,在操控装置主体1需要进行放置时,通过由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7组合后的卡扣结构进行挂设;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7的内壁均贴附有橡胶防滑垫18,橡胶防滑垫18的设置,提高了由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7组合后的卡扣结构在进行操控装置主体1的挂设时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第二支撑板17的背部设置有强力磁石板19,强力磁石板19的设置使操控装置主体1在放置时还能够选择磁吸固定放置,使其具有多种放置效果,便于吸附固定进行使用。
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震板5的外圈通过橡胶减震垫20包裹,减震板5的上端面设置有橡胶减震层21,橡胶减震垫20以及橡胶减震层21的设置均能够提高减震板5在与地面接触时减震效果,同时能够防止减震板5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提高了减震板5的使用寿命;减震板5的表面积大于操控装置主体1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的表面积,能够保证减震板5良好的保护效果,在操控装置主体1掉落时,能够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槽14的内壁两侧均竖向开设有限位滑槽22,限位滑槽22的上方不贯穿至支撑杆12的上端面,滑动杆13下方的两侧设置有与限位滑槽22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块23,限位滑槽22与限位滑块23的滑动连接,使滑动杆13在进行压缩回弹后,不会由于第三减震弹簧15的回弹使滑动杆13出现与滑动槽14脱离的情况。
32.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单轴机械手操控装置的原理如下:当操控装置主体1出现水平方向的跌落时,减震板5侧面首先接触地面,然后会带动弹性伸缩杆4在支撑块3上进行横向滑动,在弹性伸缩杆4带动第一t型滑块8在第一t型滑槽6进行滑动,会对第一减震弹簧7进行挤压,第一减震弹簧7会进行反复回弹,将掉落时的冲击力进行逐渐消逝,从而达到水平跌落的减震效果;当操控装置主体1出现侧面的跌落时,减震板5侧面首先接触地面,此时下方具有横向滑动效果的弹性伸缩杆4的下端是固定不动的,弹性伸缩杆4的上端通过利用第二t型滑槽9与第二t型滑块11的滑动连接,使减震板5具有纵向滑动效果,在
滑动时,利用第二减震弹簧10会进行反复回弹的效果,能够将掉落时的冲击力进行逐渐消逝,从而达到侧面跌落的减震效果,利用不同角度且带有减震缓冲效果的减震滑动结构,使防摔减震机构2能够适应不同角度的跌落,保证良好的防摔减震效果,同时通过利用由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7组合后的卡扣结构能够实现操控装置主体1的挂设放置,利用强力磁石板19的设置使操控装置主体1在放置时还能够选择磁吸固定放置,使其具有多种放置效果,便于吸附固定进行使用。
33.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3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