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9430发布日期:2022-12-02 22:4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拆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解设备。


背景技术:

2.可穿戴产品即直接穿戴在如手,脚,脖子,耳朵等部位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产品可以通过软件与手机进行互动,从而记录个人健康数据,集合机械手表,心率监测仪等多种设备功能,支持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产品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其中涉及的显示模组通俗来讲称为屏幕,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模组类似,可穿戴产品的显示模组相对尺寸小。
3.现有技术中的拆解方案,通常是将显示模组和中框模组加热后,通过脉冲气压对显示模组内部充气,从而达到将显示模组与中框分离的目的,或者使用顶块从显示模组内部接触受力,将显示模组与中框分离。但是,现有顶块拆解方式会导致显示模组功能不良,从而导致显示模组整体报废,单纯脉冲式拆解在显示模组点胶密封效果ng情况下会有漏气现象,导致无法进行有效拆解,需要再次通过顶块方式进行报废式拆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拆解设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拆解设备,包括:均安装在机架上的脉冲运动模块、热吸盘运动模块以及仿形加热定位载具,所述脉冲运动模块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上的产品相向设置并对所述产品施加推力;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上的产品相向设置并对所述产品施加拉力。
7.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还包括:电控模块,其中,所述电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脉冲运动模块以及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电连接。
8.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所述电控模块包括:配电箱以及plc控制屏,其中,所述plc控制屏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屏还分别与所述脉冲运动模块以及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电连接。
9.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所述电控模块还包括:安全光栅,所述安全光栅设置在所述配电箱上,所述安全光栅还与所述plc控制屏电连接。
10.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所述脉冲运动模块包括:脉冲堵头气缸、脉冲气管接头以及中框密封堵头,其中,所述脉冲气管接头连接所述中框密封堵头,所述中框密封堵头通过螺丝锁附在所述脉冲堵头气缸上。
11.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包括:伺服运动模组以及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伺服运动模组连接,所述吸盘还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上的产品接触或分离设置,其中,所述吸盘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12.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还包括:真空气管接头,所述真空气管接头安装在所述吸盘上。
13.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还包括:伺服电机固定座,所述伺服运动模组通过伺服导轨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座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座还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14.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还与plc控制屏电连接。
15.可选地,上述的拆解设备,其中,还包括:机罩,所述机罩设置在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以及所述脉冲运动模块的外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技术通过设置脉冲运动模块以及热吸盘运动模块,对产品的显示模组以及中框模组进行拆解,其中,所述脉冲运动模组可对产品通过吹气施加推力,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对所述产品施加拉力,在上述推力以及拉力的双重力作用下将产品的显示模组以及中框模组进行分离,达到拆解的目的。
18.在本技术中,产品通过上述中框仿形加热定位夹具定位,通过所述脉冲堵头气缸的驱动作用,所述中框密封堵头下降后与产品密封接触,此时所述中框密封堵头为产品的另一密封面,并通过所述脉冲气管接头对显示模组内部进行充气以施加推力;同时在所述伺服运动模组的作用下,所述吸盘运动至产品的显示模组并与之吸附,并通过所述真空气管接头打开真空,再反向运动,对所述显示模组施加拉力。在推力与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将显示模组与中框进行分离,进而达到拆解目的。
19.在本技术中,可穿戴产品等的显示模组通过热熔胶与壳体进行黏贴,拆解过程中,优先对显示模组进行加热,可以降低粘性,方便拆解。但是传统拆解方案都是在加热台上完成加热后再送到拆解设备上进行拆解,因拆解设备是常温同时在产品加热完周转过程中散热较快,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技术解决了在拆解过程中,产品可以持续受热的问题,更易拆解。
20.本技术对可穿戴产品等的显示模组拆解效果良好,拆解良率>98%。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拆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拆解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拆解设备,包括:均安装在
机架上的脉冲运动模块025、热吸盘运动模块026以及仿形加热定位载具022,所述脉冲运动模块025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022上的产品015相向设置并对所述产品015施加推力;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022上的产品015相向设置并对所述产品015施加拉力。本技术通过设置脉冲运动模块025以及热吸盘运动模块026,对产品015的显示模组以及中框模组进行拆解,其中,所述脉冲运动模组可对产品015通过吹气施加推力,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对所述产品015施加拉力,在上述推力以及拉力的双重力作用下将产品015的显示模组以及中框模组进行分离,达到拆解的目的。
26.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控模块027,其中,所述电控模块027分别与所述脉冲运动模块025以及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电连接。通过所述电控模块027的设置,可实现本实施例的智能化拆解作业。
2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模块027包括:配电箱023以及plc控制屏017,其中,所述plc控制屏017与所述配电箱023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屏017还分别与所述脉冲运动模块025以及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电连接。
28.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模块027还包括:安全光栅016,所述安全光栅016设置在所述配电箱023上,所述安全光栅016还与所述plc控制屏017电连接。所述安全光栅016也就是光电安全保护装置(也称安全保护器、冲床保护器、红外线安全保护装置等),所述安全光栅016成对存在,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安全光栅016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的机械屏障或是其他方式的机械防护,也可以增加设备的可维修性。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脉冲运动模块025包括:脉冲堵头气缸012、脉冲气管接头013以及中框密封堵头014,所述脉冲气管接头013连接所述中框密封堵头014,所述中框密封堵头014通过螺丝锁附在所述脉冲堵头气缸012上,所述脉冲气缸接头、所述中框密封堵头014均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022上的产品015接触或分离设置。其中,产品015通过上述中框仿形加热定位夹具定位,通过所述脉冲堵头气缸012的驱动作用,所述中框密封堵头014下降后与产品密封接触,此时所述中框密封堵头为产品的另一密封面,并通过所述脉冲气管接头对显示模组内部进行充气以施加推力。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包括:伺服运动模组020以及吸盘028,所述吸盘028与所述伺服运动模组020连接,所述吸盘028还与设置在所述仿形加热定位载具022上的产品015接触或分离设置。通过所述吸盘028的设置,在所述伺服运动模组020的作用下,所述吸盘运动至产品015的显示模组并与之吸附,再反向运动,对所述显示模组施加拉力。
31.进一步地,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还包括:真空气管接头021,所述真空气管接头021安装在所述吸盘028上。当上述的所述吸盘028与所述显示模组吸附接触后,通过所述真空气管接头021打开真空,进而增加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吸附拉力。
32.其中,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还包括:伺服电机固定座019,所述伺服运动模组020通过伺服导轨018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座019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座019还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33.本实施例还包括:温控器024,所述温控器024还与plc控制屏017电连接。通过温控器024的设置,可对显示模组进行智能化的针对性加热,从而可降低显示模组与产品015壳体的粘性,以方便拆解。
34.本实施例还包括:机罩011,所述机罩011设置在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以及所述脉冲运动模块025的外部。通过所述机罩011的设置,可对其内设置的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以及所述脉冲运动模块025进行保护以及防尘等作用。
35.本技术通过设置脉冲运动模块025以及热吸盘运动模块026,对产品015的显示模组以及中框模组进行拆解,其中,所述脉冲运动模组可对产品015通过吹气施加推力,所述热吸盘运动模块026对所述产品015施加拉力,在上述推力以及拉力的双重力作用下将产品015的显示模组以及中框模组进行分离,达到拆解的目的。在本技术中,产品015通过上述中框仿形加热定位夹具定位,通过所述脉冲堵头气缸012的驱动作用,所述中框密封堵头014下降后与产品015密封接触,此时所述中框密封堵头014为产品015的另一密封面,并通过所述脉冲气管接头013对显示模组内部进行充气以施加推力;同时在所述伺服运动模组020的作用下,所述吸盘运动至产品015的显示模组并与之吸附,并通过所述真空气管接头021打开真空,再反向运动,对所述显示模组施加拉力。在推力与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将显示模组与中框进行分离,进而达到拆解目的。在本技术中,可穿戴产品015等的显示模组通过热熔胶与壳体进行黏贴,拆解过程中,优先对显示模组进行加热,可以降低粘性,方便拆解。但是传统拆解方案都是在加热台上完成加热后再送到拆解设备上进行拆解,因拆解设备是常温同时在产品015加热完周转过程中散热较快,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技术解决了在拆解过程中,产品015可以持续受热的问题,更易拆解。本技术对可穿戴产品015等的显示模组拆解效果良好,拆解良率>98%。综上,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