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3002发布日期:2023-02-28 20:3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


背景技术:

2.一般智能锁上会配备执手以便于用户开锁,而执手的安装方向需要根据门锁安装于门板的左侧或右侧来决定,大部分智能锁的执手不具备换向的功能,因此在购买时需要根据实际安装需求选择执手方向合适的智能锁。为了更便于安装,因此市面上出现了执手可180
°
换向的智能锁。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锁设计的换向结构中,是在执手头上拧换向螺丝,导致执手头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执手换向,简化执手头结构的智能锁。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执手头、扭簧和换向螺钉,所述执手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限位块和螺纹孔,所述换向螺钉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螺纹孔设置于所述执手头的转动外周且限位块与所述螺纹孔呈180
°
夹角设置,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换向螺钉分别对应用于对扭簧的两端提供两个不同转动方向的限位,所述执手头用于在其转动时拨动所述扭簧的一端转动并使扭簧发生形变。
6.进一步设置:所述执手头沿其边缘位置凸出形成拨块,所述拨块用于与扭簧的端部抵接并在执手头转动时推动扭簧的一端发生变形。
7.进一步设置:所述执手头的同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所述拨块,两个所述拨块相对执手头的转动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拨块分别对应地用于拨动所述扭簧的两端发生形变。
8.进一步设置:所述扭簧的两端位于所述换向螺钉和限位块的同一侧。
9.进一步设置:所述换向螺钉包括螺纹段和限位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限位段连接,所述螺纹段位于所述换向螺钉的端部并用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段用于为所述扭簧的端部提供限位。
10.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内于所述螺纹孔处凸出形成安装凸台,所述换向螺钉穿入至安装凸台中部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11.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的直径。
12.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螺纹孔的正上方。
13.进一步设置: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执手,所述执手头上设有方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执手孔,所述方管穿过所述执手孔后与所述执手连接并可随执手进行转动。
14.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和所述执手头之间设置有轴承。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锁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螺纹孔和限位块,换向螺钉安装
于壳体上,对扭簧提供限位,在执手转动后利用扭簧能够使执手自动复位,当需要对执手进行换向时,仅需要将换向螺钉拧下,通过转动执手,执手头带动扭簧转动,在换向完成后再拧紧换向螺钉,实现执手的换向,这样的结构简化了执手头的结构,也能够使智能锁整体的厚度减小。
17.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的分解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执手头换向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壳体;11、限位块;12、螺纹孔;13、安装凸台;14、执手孔;2、执手头;21、拨块;22、方管;3、扭簧;4、换向螺钉;41、螺纹段;42、限位段;5、执手;6、轴承;7、前面板;8、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1、执手头2、扭簧3和换向螺钉4,所述执手头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限位块11和螺纹孔12,所述换向螺钉4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12内,所述限位块11与所述螺纹孔12设置于所述执手头2的转动外周且限位块11与所述螺纹孔12呈180
°
夹角设置,所述限位块11和所述换向螺钉4分别对应用于对扭簧3的两端提供两个不同转动方向的限位,所述执手头2用于在其转动时拨动所述扭簧3的一端转动并使扭簧3发生形变。
25.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螺纹孔12和限位块11,换向螺钉4安装于壳体1上,对扭簧3提供限位,在执手5转动后利用扭簧3能够使执手5自动复位,当需要对执手5进行换向时,仅需要将换向螺钉4拧下,通过转动执手5,执手头2带动扭簧3转动,在换向完成后再拧紧换向螺钉4,实现执手5的换向,这样的结构简化了执手头2的结构,也能够使智能锁整体的厚度减小。
26.进一步地,所述执手头2沿其边缘位置凸出形成拨块21,所述拨块21用于与扭簧3的端部抵接并在执手头2转动时推动扭簧3的一端发生变形。优选地,所述执手头2的同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所述拨块21,两个所述拨块21相对执手头2的转动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拨块21分别对应地用于拨动所述扭簧3的两端发生形变。
27.通过设置两个拨块21,两个拨块21分别对应于扭簧3的两端连接,扭簧3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块21的同一侧,当执手5往顺、逆时针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转动时,执手头2的其中
一个拨块21均会与扭簧3的端部抵紧并挤压扭簧3,使扭簧3变形,当松开执手5后,执手5在扭簧3的弹力作用下会自动复位。
28.进一步地,所述扭簧3的两端位于所述换向螺钉4和限位块11的同一侧。利用换向螺钉4和限位块11能够对扭簧3的两端提供限位,当执手头2转动时,执手头2的其中一个拨块21推动扭簧3的其中一端,而扭簧3的另外一端则收到限位块11或者换向螺钉4的限位,使扭簧3不随执手头2发生整体转动,使执手5在松开后能够在扭簧3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29.进一步地,所述换向螺钉4包括螺纹段41和限位段42,所述螺纹段41与所述限位段42连接,所述螺纹段41位于所述换向螺钉4的端部并用于与所述螺纹孔12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段42用于为所述扭簧3的端部提供限位。优选地,所述壳体1内于所述螺纹孔12处凸出形成安装凸台13,所述换向螺钉4穿入至安装凸台13中部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1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段4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41的直径。
30.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在壳体1内形成安装凸台13,能够延长螺纹孔12的长度,同时能够避免壳体1整体厚度加厚,螺纹孔12的长度增加能够提高换向螺钉4与壳体1的连接结构稳定性,设置安装凸台13既可以增加结构强度,又能够降低材料成本。由于限位段4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41的直径,因此限位段42和螺纹段41之间形成台阶结构,当螺纹段41完全拧入到螺纹孔12内后,限位段42的端部与安装凸台13抵接,从而为换向螺钉4提供了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换向螺钉4与壳体1的连接可靠性。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11位于所述螺纹孔12的正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11也可在螺纹孔12的正下方,限位块11和螺纹孔12也可不呈上下分布。
32.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锁还包括执手5,所述执手头2上设有方管22,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执手5孔14,所述方管22穿过所述执手5孔14后与所述执手5连接并可随执手5进行转动,所述执手5的内部也对应地开设有方形孔供方管22插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和所述执手头2之间设置有轴承6。
3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的正反两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前面板7和后盖板8,所述执手5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前面板7上,所述后盖板8与壳体1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并用于将零配件封装于壳体1内。
3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3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锁中,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螺纹孔12和限位块11,换向螺钉4安装于壳体1上,对扭簧3提供限位,在执手5转动后利用扭簧3能够使执手5自动复位,当需要对执手5进行换向时,仅需要将换向螺钉4拧下,通过转动执手5,执手头2带动扭簧3转动,在换向完成后再拧紧换向螺钉4,实现执手5的换向,这样的结构简化了执手头2的结构,也能够使智能锁整体的厚度减小。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