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调扭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5535发布日期:2023-01-14 00:2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新型可调扭力扳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扭力扳手技术领域,具体是新型可调扭力扳手。


背景技术:

2.扭力扳手是装配行业中常用的工具,对于某些紧固螺栓需要定扭矩对的场合其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定扭矩螺栓能够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
3.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209050669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扭力扳手,包括电子扭力扳手本体,电子扭力扳手本体包括施力杆、固定在施力杆一端的扭矩传感器和设在施力杆上的显示屏,所述施力杆靠近扭矩传感器的一端设有插接套,所述施力杆远离插接套的一端同轴可拆卸连接有臂杆,臂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握持部,握持部上设有定位孔,臂杆上设有定位组件,握持部通过定位组件与定位孔配合与臂杆固定,基于以上检索,结合现有技术发现,现有技术的扳手不方便调节扭力大小,在使用扳手转动螺丝的时候,如果瞬间扭力过大,会导致螺丝和扳手损坏,无法对螺丝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新型可调扭力扳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可调扭力扳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包括上盖、操作手柄、起子,所述起子的外侧位于中段位置处开设有卡簧凹槽,所述卡簧凹槽的内侧卡设有卡簧,所述起子的外侧位于卡簧凹槽的上方位置处套设固定有下齿轮,且起子的外侧位于下齿轮的上方位置处套设有上齿轮,所述上齿轮的上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上垫片,所述上垫片的上端设置有牙盖,所述牙盖通过螺纹与操作手柄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起子贯穿于操作手柄的内部,所述牙盖、上垫片、弹簧均套设于起子的外侧,所述起子的外侧位于下齿轮的下端位置处套设有下垫片。
6.优选的,所述上盖和操作手柄之间卡合固定。
7.优选的,所述上垫片、弹簧、上齿轮、下齿轮、起子、卡簧、下垫片均采用金属材质的构件。
8.优选的,所述上盖和操作手柄均采用塑料材质的构件。
9.优选的,所述上齿轮和下齿轮之间的齿牙互相咬合。
10.优选的,所述上齿轮的外侧呈六边形结构,且上齿轮通过六边形结构与操作手柄的内侧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牙盖的上端开设有调节孔。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新型可调扭力扳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牙盖,牙盖转动通过螺纹啮合下移,将弹簧压缩,弹簧压缩
更多长度即可释放更大的压力,从而调节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的咬合压力,当转动扭力大于一定值后,上齿轮上移将弹簧压缩,并与下齿轮之间的齿牙分离,此时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产生转动,因此中断了扭力的传递,因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扭力过大将螺纹损坏。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起子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上盖;2、牙盖;3、上垫片;4、弹簧;5、上齿轮;6、下齿轮;7、起子;8、卡簧;9、下垫片;10、操作手柄;11、卡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新型可调扭力扳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23.如图1-图4所示,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包括上盖1、操作手柄10、起子7,起子7的外侧位于中段位置处开设有卡簧凹槽11,卡簧凹槽11的内侧卡设有卡簧8,起子7的外侧位于卡簧凹槽11的上方位置处套设固定有下齿轮6,且起子7的外侧位于下齿轮6的上方位置处套设有上齿轮5,上齿轮5的上端设置有弹簧4,弹簧4的上端设置有上垫片3,上垫片3的上端设置有牙盖2,牙盖2通过螺纹与操作手柄10的内侧转动连接,起子7贯穿于操作手柄10的内部,牙盖2、上垫片3、弹簧4均套设于起子7的外侧,起子7的外侧位于下齿轮6的下端位置处套设有下垫片9。
24.进一步的,上盖1和操作手柄10之间卡合固定,上盖1与操作手柄10之间便于拆卸,从而可以对操作手柄10内侧的牙盖2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扳手的扭力。
25.进一步的,上垫片3、弹簧4、上齿轮5、下齿轮6、起子7、卡簧8、下垫片9均采用金属材质的构件,金属材质的构件具有更高的强度,提高扳手的耐用性。
26.进一步的,上盖1和操作手柄10均采用塑料材质的构件,塑料材质的构件重量轻,便于扳手操作使用。
27.进一步的,上齿轮5和下齿轮6之间的齿牙互相咬合,上齿轮5和下齿轮6之间的齿牙咬合,可以将上齿轮5的转动扭力传递至下齿轮6,进而带动起子7转动。
28.进一步的,上齿轮5的外侧呈六边形结构,且上齿轮5通过六边形结构与操作手柄10的内侧固定,转动操作手柄10的时候,即可通过六边形结构带动上齿轮5转动,进而带动起子7转动。
29.进一步的,牙盖2的上端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便于通过工具带动牙盖2转动,从而调节弹簧4的压缩量。
30.工作原理:使用时转动上盖1和操作手柄10,操作手柄10带动其内侧的上齿轮5顺时针转动,由于弹簧4释放弹力,将上齿轮5压紧在下齿轮6的上侧,上齿轮5和下齿轮6之间的齿牙互相咬合,因此上齿轮5转动时即可带动下齿轮6转动,下齿轮6即可带动起子7顺时针转动,起子7转动可以带动螺丝转动,当转动扭力大于一定值后,起子7和下齿轮6受到的阻力增大,而此时上齿轮5继续顺时针转动,此时上齿轮5会与下齿轮6之间的齿牙分离,并向上移动将弹簧4压缩,即上齿轮5和下齿轮6之间产生转动,中断了扭力的传递,因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扭力过大将螺纹损坏,需要调节扭力大小时,将上盖1与操作手柄10拆卸分离,然后使用工具转动牙盖2,牙盖2转动通过与操作手柄10之间的螺纹啮合向下移动,将弹簧4压缩,将弹簧4压缩更多的长度,使得弹簧4可以释放更大的压力,从而使上齿轮5与下齿轮6之间齿牙咬合的更紧密,从而提高了扭力设定的上限,可以提供更大的扭力输出,可以根据不同螺丝强度,灵活调节扳手的输出扭力大小,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特征:
1.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包括上盖(1)、操作手柄(10)、起子(7),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子(7)的外侧位于中段位置处开设有卡簧凹槽(11),所述卡簧凹槽(11)的内侧卡设有卡簧(8),所述起子(7)的外侧位于卡簧凹槽(11)的上方位置处套设固定有下齿轮(6),且起子(7)的外侧位于下齿轮(6)的上方位置处套设有上齿轮(5),所述上齿轮(5)的上端设置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上端设置有上垫片(3),所述上垫片(3)的上端设置有牙盖(2),所述牙盖(2)通过螺纹与操作手柄(10)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起子(7)贯穿于操作手柄(10)的内部,所述牙盖(2)、上垫片(3)、弹簧(4)均套设于起子(7)的外侧,所述起子(7)的外侧位于下齿轮(6)的下端位置处套设有下垫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操作手柄(10)之间卡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片(3)、弹簧(4)、上齿轮(5)、下齿轮(6)、起子(7)、卡簧(8)、下垫片(9)均采用金属材质的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操作手柄(10)均采用塑料材质的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轮(5)和下齿轮(6)之间的齿牙互相咬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轮(5)的外侧呈六边形结构,且上齿轮(5)通过六边形结构与操作手柄(10)的内侧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盖(2)的上端开设有调节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力扳手技术领域,具体是新型可调扭力扳手,包括上盖、操作手柄、起子,所述起子的外侧位于中段位置处开设有卡簧凹槽,所述卡簧凹槽的内侧卡设有卡簧,所述起子的外侧位于卡簧凹槽的上方位置处套设固定有下齿轮,且起子的外侧位于下齿轮的上方位置处套设有上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牙盖,牙盖转动通过螺纹啮合下移,将弹簧压缩,弹簧压缩更多长度即可释放更大的压力,从而调节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的咬合压力,当转动扭力大于一定值后,上齿轮上移将弹簧压缩,并与下齿轮之间的齿牙分离,此时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产生转动,因此中断了扭力的传递,因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扭力过大将螺纹损坏。防止扭力过大将螺纹损坏。防止扭力过大将螺纹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川 王荣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尊洋五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6
技术公布日:2023/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