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辅助手柄和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0618发布日期:2023-06-21 13:3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辅助手柄和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辅助手柄和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1、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由电源驱动的各种工具,这些工具被配置为在使用过程中由操作者握持。具体的,根据使用工具的应用不同,手持式动力工具在尺寸、扭矩和操作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加强操作者在加工过程对该动力工具的握持稳定性,通过在动力工具上设置辅助手柄。

2、为了提高辅助手柄的使用通用性,往往使得辅助手柄中的锁圈件用于套接电动工具相应外壳的限位圈大小可调节,具体的,锁圈件的一端为连接开口,而辅助手柄内设有对应锁圈件的连接开口位置处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在辅助手柄内部移动带动锁圈件也进行移动时,锁圈件与辅助手柄的外壳之间发生挤压形变从而缩小限位圈,但是由于锁圈件的本身材质较薄,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导致锁圈件对应具有连接开口的部位受到调节组件的牵拉作用力下发生较大形变以使得锁圈件与调节组件脱离配合,进而导致无法稳定调节限位圈,降低了辅助手柄与电动工具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锁圈件对应具有连接开口的部位受到调节组件的牵拉作用力下发生较大形变以使得锁圈件与调节组件脱离配合,进而导致无法稳定调节限位圈,降低了辅助手柄与电动工具的安装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辅助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壳体,第一手柄壳体的一端设有配合开口以及与配合开口连通的容纳腔;锁圈件,锁圈件的第一部分结构内设于容纳腔,且锁圈件用于配合电动工具;第二手柄壳体,第二手柄壳体设于第一手柄壳体远离配合开口的一端;防脱结构,防脱结构连接于第一部分结构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一侧;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内设于由第一手柄壳体和第二手柄壳体组成的型腔,且调节组件的一端抵接于防脱结构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端面上,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活动连接;其中,通过活动第二手柄壳体以使调节组件带动锁圈件移动时,防脱结构用于限制锁圈件从调节组件上脱离。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部分结构上设置防脱结构能够使得在调节锁圈件移动的过程中,有效防止调节组件与第一部分结构发生分离的意外情况。举例来说,防脱结构可以是首尾依次连接的多层叠加的钢片,其与第一部分结构一体成型,从而增强了第一部分结构的强度,有效避免了调节组件带动锁圈件移动过程中,因第一部分结构发生较大形变而与调节组件发生分离的情况发生。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二手柄壳体与第一手柄壳体转动连接或卡扣连接。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无论是转动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都是使得调节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进行活动的方式简单,便于操作。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二手柄壳体与第一手柄壳体转动连接;调节组件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内设于型腔,且限位件的一端通过贯穿第一部分结构和防脱结构的限位孔连接至防脱结构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端面上,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螺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限位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抵接于防脱结构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端面上;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通过限位孔与限位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螺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限位孔为设置在第一部分结构和防脱结构上的完整闭环的孔结构,而由于螺杆是穿过限位孔依次与第一部分结构、防脱结构和限位部连接的,一方面,通过连接部与第一部分结构和防脱结构的穿孔配合方式,使得避免了第一部分结构发生形变而出现限位件与第一部分结构脱离的情况发生,简单来说,只要锁圈件的结构未发生破损,例如设于第一部分结构上的限位孔保持完整结构,则限位件与第一部分结构始终保持连接关系,结合限位部设置于防脱结构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端面上的特点,使得限位件在第二手柄壳体的带动作用下,限位件牵拉锁圈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锁圈件和限位件二者之间发生脱离。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调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于第一部分结构远离防脱结构的一端,且弹性件与限位件夹设第一部分结构和防脱结构;其中,当调节第二手柄壳体以使限位部朝向远离第一部分结构的方向运动时,弹性件具有朝向限位部方向的挤压力。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定义第二手柄壳体转动时使得螺杆在与螺接部螺接过程中伸入第二手柄壳体的长度不断减小的转动方向为反向方向。可以看出的是,限位件能够带动锁圈件进行移动的效果是由于限位板抵接于防脱结构的端面,再通过防脱结构推动第一部分结构朝向靠近第二手柄壳体的方向移动。但是,当第二手柄壳体反向转动时,锁圈件在沿复位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限位件并不能够对其施加有效的推力,导致锁圈件沿复位方向移动的动力来源于其自身弹性形变的恢复力。于是,则容易使得由于限位板的移动速率大于锁圈件沿复位方向的移动速率而导致限位板与防脱结构之间形成间距。因此,结合弹性件的结构特点,能够使得在弹性件对第一部分结构施加挤压力从而确保第一部分结构带动防脱结构与限位板保持紧贴,进而确保锁圈件作复位方向上的移动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至初始位置,也即使得锁圈件与第一手柄壳体所围的限位圈不断增大至初始最大口径,从而提高了调节锁圈件的效果。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一手柄壳体具有对应形成配合开口的弧形端部;其中,由弧形端部和锁圈件位于型腔外的第二部分结构组成配合电动工具的输出端部的安装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利用弧形端部的结构特点,例如使得弧形端部与锁圈件之间为相切配合,从而有效避免了调节组件牵拉锁圈件的过程中导致锁圈件与弧形端部形成夹角而阻碍锁圈件的移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型腔靠近弧形端部的一端设有导向端面,导向端面与锁圈件的相应部位之间形成面与面的配合关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调节组件牵拉锁圈件的效率。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包括:止挡部,止挡部连接于第一手柄壳体靠近第二手柄壳体的一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结合电动工具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在第一手柄壳体设置止挡部,能够有效防止了操作者在对第一手柄壳体持握的过程中,手部滑至第二手柄壳体上,从而导致误触发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转动而使得辅助手柄与电动工具出现连接松动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第一手柄壳体和/或第二手柄壳体的外部设有防滑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操作者对辅助手柄的持握稳定性。

1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输出端部,输出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槽;如上述任一实例的辅助手柄,辅助手柄通过与限位槽配合连接至输出端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辅助手柄的技术方案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2、(1)通过在第一部分结构上设置防脱结构能够使得在调节锁圈件移动的过程中,有效防止调节组件与第一部分结构发生分离的意外情况。举例来说,防脱结构可以是首尾依次连接的多层叠加的钢片,其与第一部分结构一体成型,从而增强了第一部分结构的强度,有效避免了调节组件带动锁圈件移动过程中,因第一部分结构发生较大形变而与调节组件发生分离的情况发生;

23、(2)限位孔为设置在第一部分结构和防脱结构上的完整闭环的孔结构,而由于螺杆是穿过限位孔依次与第一部分结构、防脱结构和限位部连接的,一方面,通过连接部与第一部分结构和防脱结构的穿孔配合方式,使得避免了第一部分结构发生形变而出现限位件与第一部分结构脱离的情况发生,简单来说,只要锁圈件的结构未发生破损,例如设于第一部分结构上的限位孔保持完整结构,则限位件与第一部分结构始终保持连接关系,结合限位部设置于防脱结构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端面上的特点,使得限位件在第二手柄壳体的带动作用下,限位件牵拉锁圈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锁圈件和限位件二者之间发生脱离;

24、(3)限位件能够带动锁圈件进行移动的效果是由于限位板抵接于防脱结构的端面,再通过防脱结构推动第一部分结构朝向靠近第二手柄壳体的方向移动。但是,当第二手柄壳体反向转动时,锁圈件在沿复位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限位件并不能够对其施加有效的推力,导致锁圈件沿复位方向移动的动力来源于其自身弹性形变的恢复力。于是,则容易使得由于限位板的移动速率大于锁圈件沿复位方向的移动速率而导致限位板与防脱结构之间形成间距。因此,结合弹性件的结构特点,能够使得在弹性件对第一部分结构施加挤压力从而确保第一部分结构带动防脱结构与限位板保持紧贴,进而确保锁圈件作复位方向上的移动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至初始位置,也即使得锁圈件与第一手柄壳体所围的限位圈不断增大至初始最大口径,从而提高了调节锁圈件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