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6929发布日期:2024-03-18 18:2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AMS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门系统,特别是用于运输车辆(如货车、铁路列车或公共汽车)的车辆滑动门系统,包括框架和具有前边缘和后边缘的至少一个门扇。门扇可通过在门扇的横向方向上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滑动运动相对于框架移位,以在框架中提供门道。门扇通过支撑引导件悬挂框架上。支撑引导件包括具有摆动臂的摆动轴,该摆动轴可围绕摆动轴线摆动,以使门扇能够相对于框架进行拔出运动。支撑引导件包括滑动杆,该滑动杆在门扇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该滑动杆被安装到门扇。支撑引导件包括滑动托架,该滑动托架可滑动地安装到滑动杆并且围绕托架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摆动臂的远端。滑动门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引导门扇的滑动运动的转向引导件。转向引导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转向轨道,并且其中门扇的前边缘通过前杠杆联接到转向轨道。


背景技术:

1、ep0466719公开了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铁路车辆和公共汽车中的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包括可旋转弹出驱动组件和平移引导件的结构。弹出驱动组件包括下顶出驱动臂和上顶出驱动臂,该下顶出驱动臂和上顶出驱动臂在旋转轴线处在它们的基端处连接。在每个顶出驱动臂的自由端处,提供有夹具,该夹具承载具有相关滑动衬套的枢转支撑件。滑动衬套与和门扇成一体的下滑动杆和上滑动杆接合。这些接合形成用于门的第一支承点和第三支承点。门的前边缘处的支架形成第二支承点。第一支承点、第二支承点和第三支承点提供用于承载门扇的坚固且沉重的结构。

2、为了获得足够坚固的装置,相应地设定装置的结构尺寸。然而,该已知装置的问题是,它需要太多的内置空间,而该内置空间通常是不可用的或几乎不可用的。在设计客运车辆时,车辆设计者确定门系统供应商可用的环境,滑动门系统必须适合该环境。围绕门扇的底盘处的内置空间通常非常狭窄,这需要滑动门系统具有挑战性的纤薄设计。在实践中,这种具有坚固且大体积的空间部件的已知装置通常不适合。

3、us2008/231083公开了一种具有门扇的门系统,以封闭公共汽车的入口开口。为了将门扇从关闭位置带到打开位置,门系统具有移位系统,该移位系统包括可移动机构。在门扇的前缘处,该可移动机构经由支撑臂固定到门扇。可移动机构可沿着安装到门扇上方的框架的可旋转杆移动。经由可移动机构,门扇悬挂在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上。

4、轮被提供在第二悬挂点处的杆端部,以允许杆的旋转运动。杆围绕第一悬挂点的旋转由轨道系统确定,该轨道系统包括具有弯曲端部的引导条。两个转轮位于引导条的每一侧,并经由v形杠杆连接到转向杆。转轮无间隙地位于引导条的相对侧,并且旋转轴线基本上与转向杆的旋转轴线成一直线。

5、关于这种已知的门系统的挑战是在被限制在狭窄的内置空间的同时改进其坚固性。

6、滑动门系统的许多替代实施例是已知的。希望提供一种滑动门系统的构造,其既坚固又紧凑,以适合狭窄的内置空间。

7、关于上述现有技术,应当指出,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的文件、行为、材料、装置、物品等的任何讨论都是为了提供本发明的背景的目的,而不是承认任何这种事项构成现有技术的部分或者在本技术的每个权利要求的优先权日之前是本发明相关领域中的公知常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至少部分地消除上述缺点和/或提供可用的替代方案。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坚固结构的滑动门系统,其中该结构仍然适合狭窄的内置空间。

2、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滑动门系统实现。

3、滑动门系统包括框架和具有前边缘和后边缘的至少一个门扇。门扇可相对于框架在横向方向上移位。门扇可通过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滑动运动移位,以在框架中提供门道。特别地,滑动门系统是用于公共交通车辆的客车滑动门系统。客车滑动门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门扇,该门扇可通过相对于框架的滑动运动移位,以提供用于乘客进入车辆的门道。

4、该至少一个门扇通过支撑引导件悬挂在框架上。支撑引导件布置为沿着框架引导该至少一个门扇。框架在这里是指用于悬挂门扇的门扇周围的固定环绕物。该框架可以至少部分地由车辆底盘形成。

5、支撑引导件包括摆动轴,该摆动轴包括至少一个摆动臂。摆动轴可围绕摆动轴线摆动。摆动轴线位于在门道的一侧。特别地,摆动轴包括定位在门扇的上区域处的上摆动臂和定位在门扇的下区域处的下摆动臂。门扇连接到摆动臂的远端,以使门扇能够相对于框架进行拔出运动。

6、支撑引导件包括滑动杆。滑动杆在门扇的横向方向上延伸。滑动杆被安装到门扇。优选地,滑动杆具有直杆主体。更优选地,滑动杆是直杆,其对于总杆长度是直的。有利地,滑动杆可以由直杆材料制造。

7、支撑引导件包括滑动托架。滑动托架被可滑动地安装到滑动杆。特别地,滑动托架可沿着直杆主体移动,用于通过沿着滑动杆的直线运动来打开和关闭门扇。滑动托架沿着直杆主体做直线运动。滑动托架围绕托架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摆动臂的远端。

8、进一步,滑动门系统包括用于将门扇的滑动运动转向的转向引导件。转向引导件包括转向轨道。转向轨道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优选地,转向轨道具有直轨道主体,用于通过沿着转向轨道的直线运动来打开和关闭门扇。更优选地,转向轨道对于总轨道长度是直的。有利地,转向轨道可以由直杆材料制造。门扇的前边缘通过前杠杆联接到转向轨道。前杠杆被安装到靠近前边缘的门扇。

9、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转向轨道到框架的固定安装来获得改进。转向轨道被不可移动地安装到框架。转向轨道具有固定位置。转向轨道与可移动部件分开布置,该可移动部件形成用于悬挂门扇的支撑引导件。与现有技术的系统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转向轨道被不可移动地固定到框架,并且从机械上为独立的并且不再是由具有摆动臂的摆动轴的可操作组件形成的支撑引导件的一部分,该摆动臂通过滑动托架与滑动杆联接。转向轨道的该独立安装允许增加门扇的由支撑引导件形成的悬架的刚性,同时允许改变滑动门系统的其他剩余部件的构造。这些剩余部件可以具有更紧凑的设计,因为它们的刚性的可能降低可以通过形成支撑引导件的可移动部件的增加的刚性来补偿。因此,可以增加结构的某一部分的紧凑性,这有益地允许滑动门系统适合在门扇周围的框架的某些位置处的可用的狭窄内置空间内。

10、所提供的设计自由度对于必须向底盘制造商供货的滑动门系统供应商尤其有益,其中底盘设计限制了滑动门系统的可能构造。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紧凑构造允许供应商遵守公共汽车制造商设定的要求。

11、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优势。例如,转向轨道的固定允许在门扇被放置在打开位置时获得门扇的稳定且精确的角端部位置。特别是,在客车中,门扇的这种稳定且精确的角端部定位有益于防止与转向的前轮或附近的底盘部件(如公共汽车的后视镜组件)的干扰。

12、固定的转向轨道可以提供门扇悬架的刚性的增加。在根据本发明的若干个方面中,可以进一步增加滑动门系统的支撑引导件的坚固性和刚性。由这些方面提供的结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通过支撑引导件增加门扇悬架的刚性。特别地,根据权利要求1的滑动门系统可以通过由从属权利要求2-8中限定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增加支撑引导件的刚性来改进。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滑动门系统的结构改进可以通过提高门扇到摆动轴的连接件的刚性来获得。

13、在第一方面中,可以改进滑动杆的布置,以增加滑动门系统的门扇的连接件的刚性。

14、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实施例中,滑动杆位于由门扇框架形成的平面内。门扇可以由窗框形成,该窗框包括在门扇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竖直框架轮廓,其中滑动杆被固定地安装在竖直框架轮廓之间。滑动杆可以位于门扇的前框架轮廓和后框架轮廓之间。通过将滑动杆定位在由门扇框架形成的平面中,当在竖直平面中看时,门扇的重心可以与滑动杆的轴向轴线重合或接近于滑动杆的轴向轴线,使得门扇相对于滑动杆的动量的引入被最小化。门扇的重心相对于滑动杆的偏移被最小化。最小化动量允许在滑动杆下方的互补旋转约束的要求较低的结构。因此,坚固的滑动杆形成确定结构的刚性的主要部件。然后,剩余部件可以被配置为不那么坚固,这有益于提供必须适合狭窄的内置空间的滑动门系统。

15、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实施例中,门扇仅包括用于承载门扇的单个滑动杆。滑动杆可以仅在其滑动杆端部处连接到门扇。优选地,滑动杆具有圆形横截面。该圆形横截面为门扇提供围绕滑动杆的轴向轴线的旋转自由度。特别地,滑动杆具有至少15mm的直径。

16、优选地,滑动杆位于门扇的上区域处。因此,门扇的重量被悬挂在滑动杆处。然后,门扇围绕滑动杆的轴向轴线的旋转自由度被限制在滑动杆下方的位置处。优选地,在门扇的下区域处提供旋转约束件。

17、在一实施例中,在门扇的在滑动杆下方的区域处仅提供单个旋转约束件。在滑动杆下方的旋转约束件允许门扇的滑动运动,但是限定门扇围绕滑动杆的轴向轴线的旋转位置。优选地,旋转约束件位于门扇的后边缘处。旋转约束件可以由与摆动轴的下定位摆动臂的远端的门扇连接形成。该门扇连接可以例如由u形轨道形成,该u形轨道被安装到门扇并且由安装到下定位摆动臂的轨道从动件(轨道轮)接合。u形轨道允许门扇的滑动运动,但是限制两个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自由度。因此,有利地,获得门扇围绕滑动杆的轴向轴线旋转的静态确定。

18、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支撑引导件的滑动托架被改进,以增加滑动门系统的门扇的连接件的刚性。

19、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滑动托架具有块状托架壳体。托架壳体容纳第一辊对和第二辊对以接合滑动杆。托架壳体被定向在基本上竖直的平面中,使得滑动杆由滑动托架的下定位辊支撑。上定位辊安置在滑动杆的顶部。第一辊对位于第二辊对旁边。与滑动衬套相比,辊对的布置有助于增加刚性。

20、优选地,第一辊对位于距第二辊对至少5cm,优选地至少8cm的距离处。因此,滑动托架布置为承载门扇的重量和引入的动量的主要部分。有利地,滑动托架的坚固构造允许将滑动门系统的其他部件配置得更紧凑,使得滑动门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合于可用的内置空间中。

21、优选地,托架枢转轴线位于第一辊对和第二辊对之间。托架枢转轴线在第一辊对和第二辊对之间延伸穿过托架壳体。因此,门扇的重力载荷在相对短的距离和偏移上从滑动托架传递到摆动臂,使得减少引入的动量。

22、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改进支撑引导件的摆动臂。摆动臂具有有助于增加门扇到门滑动系统的连接件的刚性的构造。

23、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枢转地连接到滑动托架的摆动臂包括第一摆动臂杠杆和第二摆动臂杠杆。优选地,托架壳体被夹在第一摆动臂杠杆和第二摆动臂杠杆之间。第一摆动臂杠杆和第二摆动臂杠杆与它们之间的托架壳体一起形成箱式结构,该箱式结构增加摆动臂的刚性。优选地,至少一个间隔支撑件位于第一摆动臂杠杆和第二摆动臂杠杆之间,以进一步增加摆动臂的刚度。至少一个间隔支撑件可以由衬套形或板形杠杆构件提供,该衬套形或板形杠杆构件可以例如被焊接或胶合在第一摆动臂杠杆和第二摆动臂杠杆之间。

24、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在连接件的该位置处的刚性来改进门扇与摆动轴的机械连接链。通过调整滑动杆、滑动托架和摆动臂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可以使连接更加坚固,使得通过该机械连接链提供门扇的实质支撑。滑动门系统的剩余部件,特别是转向引导件的前杠杆和转向轨道,以及在门扇的下区域处的部件,可以被配置为不那么坚固。这些部件可以以紧凑的方式被配置,使得它们在门扇周围需要较少的内置空间。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在车辆设计中是有益的,因为形成门扇悬架的主要部件位于摆动轴附近,在摆动轴处通常有足够的空间可用于放置坚固的部件。值得注意的是,摆动轴优选地基本上沿着门扇的总长度延伸。摆动轴可以从门扇的下区域延伸到上区域。然而,摆动轴也可以是仅局部地提供在门扇的上区域或下区域处的短摆动轴。摆动轴可以被夹在第一摆动臂杠杆和第二摆动臂杠杆之间。

25、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门扇的前边缘通过水平定向的板状的前杠杆主体连接到转向轨道。前杠杆主体具有安装到门扇的前杠杆基座。前杠杆主体从基座延伸。前杠杆主体将门扇和转向轨道相互连接。优选地,轨道从动件连接在前杠杆主体的自由端处。特别地,轨道从动件是轨道轮。

26、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轨道从动件包括水平定向的轨道轮。轨道轮与转向轨道接合,以使门扇围绕竖直轴线的角位置转向。转向引导件可以通过仅包括与转向轨道接合的水平定向的轨道轮来布置,这可以提供需要最小内置空间的轻质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轨道从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转向轨道接合的竖直定向的轨道轮。除了由门扇在摆动轴处的连接提供的主支撑之外,竖直定向的轨道轮还可以为门扇提供辅助支撑。

27、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滑动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产生门扇的塞入运动的塞入引导件。塞入运动包括门扇围绕竖直轴线的旋转。塞入引导件用于将门扇从关闭位置拔出。在关闭位置,门扇与由框架形成的平面对准。当拔出门扇时,进行门扇的拔出运动,其中门扇围绕竖直轴线旋转以将门扇的后边缘移出由框架形成的平面。

28、塞入引导件包括塞入轨道和塞入轮。塞入轨道被安装到门扇。塞入轨道在门扇的横向方向上平行于滑动杆延伸。摆动臂被提供有与塞入轨道接合的塞入轮。塞入轮连接到摆动臂的远端。塞入轨道连接到门扇。塞入轨道具有与线性凸轮轮廓一致的拔出凸轮轮廓。拔出凸轮轮廓可以形成塞入轨道的头部部分。优选地,塞入轨道具有直的塞入轨道主体。更优选地,塞入轨道对于总塞入轨道长度是直的,使得塞入轨道可以由直杆材料制造。在摆动轴的旋转期间,塞入轮遵循拔出凸轮轮廓,使得门扇被压出由框架形成的平面。当以相同的方式将门扇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塞入轨道和塞入轮的组件使门扇插回到框架中。拔出运动和塞入运动由摆动轴的旋转引起。因此,滑动门系统是塞拉门系统。有利地,所有引导元件可以是线性的,即滑动杆、转向轨道和塞入轨道可以由直杆材料制造。不需要杆材料的曲率。

29、因此,提供一种滑动门系统,该滑动门系统包括用于相对于框架悬挂门扇的支撑引导件。转向轨道被固定到框架,并且接合前杠杆被安装在门扇的前边缘处。支撑引导件独立于转向引导件布置,这提供设计自由度,其中支撑引导件的刚性可以独立于转向导向件而增加。转向引导件可以被设计为具有紧凑的构造。通过调整滑动杆、滑动托架和摆动臂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使门扇与摆动轴的机械连接链更坚固,使得通过该机械连接链提供门扇的实质支撑。

30、进一步,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门系统的车辆,特别是运输车辆,更特别是公共交通车辆(如公共汽车或铁路车辆)。车辆可以包括滑动门系统,该滑动门系统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框架中的门道的单门扇组件或双门扇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