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1201发布日期:2023-03-22 07:5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2.混凝土输送软管是以正、负压输送混凝土、泥浆的橡胶软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两根混凝土输送软管装配在一起连通使用,由于软管自身的重量较大,因此在装配时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将两根混凝土输送软管装配在一起。
3.公开号为cn2109984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所述夹配工装包括工装底座,所述工装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上分别设有第一软管压盖和第二软管压盖,所述第一软管压盖和第二软管压盖通过压盖固定螺栓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软管压盖和第二软管压盖上均设有软管调节压紧装置。
4.但是以上专利依然存在一些缺陷:1、将两根软管的端部固定住后,还是需要人力才能将两根软管相向移动然后通过接头连接,非常的麻烦且操作难度较大;2、在软管受到牵拉或是弯曲作用力时,软管端部的连接处很容易受到牵拉或是弯曲作用力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力才能将两根软管相向移动然后通过接头连接和软管端部的连接处很容易受到牵拉或是弯曲作用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两个软管管体的装配工装,两个所述软管管体的端部均设有软管接头,两个所述软管接头通过连接接头相连接,所述装配工装包括装配杆,所述装配杆上呈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管夹,所述装配杆的内部设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管夹相对活动,所述第一管夹的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一夹持单元,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夹持所述软管接头,所述第一管夹的一侧呈圆周阵列设有保护杆,若干所述保护杆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管夹,所述第二管夹的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二夹持单元,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用于夹持所述软管管体。
7.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轴、驱动齿轮、驱动丝杆、联动齿轮和装配座,所述装配杆的杆体上设有驱动槽,所述装配杆的内部设有驱动腔,所述驱动槽与所述驱动腔之间设有连接孔,所述驱动轴转动设于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槽内部的轴杆端部上设有六角型凹槽,所述驱动齿轮设于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腔内部的轴杆端部上,所述装配杆的杆体上呈对称设有两个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位于所述驱动腔的两侧,所述驱动丝杆转动设于所述调节槽的内部,两个所述驱动丝杆相向的一端轴杆均延
伸至所述驱动腔的内部,所述联动齿轮设于所述驱动丝杆延伸至所述驱动腔内部的轴杆端部上,两个所述联动齿轮均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装配座设于所述驱动丝杆的丝杆螺母上。
8.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包括第一夹持座和第一夹持套,所述第一夹持座设于所述装配座上,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一夹持套上均呈对称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夹持套上的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座上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弹簧、第一支撑杆、第一夹持板和第一夹持垫,所述第一管夹的内部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一夹持组,所述第一夹持组包括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第一夹持腔,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腔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弹簧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夹持腔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管夹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持板设于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均延伸至所述第一管夹内侧的端部上,所述第一夹持垫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
10.优选的,所述保护杆为弹性材质制成。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管夹包括第二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套,若干所述保护杆分别设于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一夹持套上,所述第二夹持座设于第一夹持座连接的若干所述保护杆上,所述第二夹持套设于所述第一夹持套连接的若干所述保护杆上,所述第二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套上均呈对称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套上的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弹簧、第二支撑杆、第二夹持板和第二夹持垫,所述第二管夹的内部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二夹持组,所述第二夹持组包括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第二夹持腔,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弹簧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夹持腔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二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管夹的内侧,所述第二夹持板设于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延伸至所述第二管夹内侧的端部上,所述第二夹持垫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
13.优选的,所述装配杆上设有防滑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发明的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通过驱动单元即可方便快捷的将两个软管接头相向移动至抵接状态然后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同时在软管管体受到牵拉或是弯曲的作用力时,通过第一管夹、保护杆和第二管夹能够保护软管管体和软管接头不受牵拉或是弯曲的作用力损坏。
15.其二,本发明的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通过第二管夹、保护杆和第一管夹能够将软管管体所受的牵拉作用力分担至软管接头上,防止软管管体所受的牵拉作用力过大,导致软管管体和软管接头的连接处损坏。
16.其三,本发明的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通过保护杆的形变来保护软管管体和软管接头的连接处,防止软管管体所受的弯曲作用力过大,导致软管管体和软管接头的连接处损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和软管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和软管管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管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管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软管管体;11、软管接头;12、连接接头;2、装配杆;21、防滑套;3、第一管夹;31、第一夹持座;32、第一夹持套;33、第一安装板;4、保护杆;5、第二管夹;51、第二夹持座;52、第二夹持套;53、第二安装板;6、驱动单元;61、驱动轴;62、驱动齿轮;63、驱动丝杆;64、联动齿轮;65、装配座;7、第一夹持单元;71、第一支撑板;72、第一支撑弹簧;73、第一支撑杆;74、第一夹持板;75、第一夹持垫;8、第二夹持单元;81、第二支撑板;82、第二支撑弹簧;83、第二支撑杆;84、第二夹持板;85、第二夹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22.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浆车混凝土输送软管管夹装配工装,包括用于装配两个软管管体1的装配工装,两个软管管体1的端部均设有软管接头11,两个软管接头11通过连接接头12相连接,装配工装包括装配杆2,装配杆2上设有防滑套21,防滑套21能够防止工作人员握持装配杆2时出现打滑的情况,装配杆2上呈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管夹3,装配杆2的内部设有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6用于驱动两个第一管夹3相对活动,第一管夹3的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一夹持单元7,第一夹持单元7用于夹持软管接头11,第一管夹3的一侧呈圆周阵列设有保护杆4,若干保护杆4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管夹5,第二管夹5的内壁上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二夹持单元8,第二夹持单元8用于夹持软管管体1。
26.装配工装在装配两个软管管体1时,首先通过两个第一管夹3上的第一夹持单元7将两个软管接头11分别夹持住,第一管夹3包括第一夹持座31和第一夹持套32,第一夹持座31设于装配座65上,第一夹持座31和第一夹持套32上均呈对称设有第一安装板33,第一夹持套32上的第一安装板33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夹持座31上的第一安装板33上,第一夹持单元7包括第一支撑板71、第一支撑弹簧72、第一支撑杆73、第一夹持板74和第一夹持垫75,第一管夹3的内部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一夹持组,第一夹持组包括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第一夹持腔,第一支撑板71设于第一夹持腔的内部,第一支撑弹簧72设于第一支撑板71与第一夹持腔的内壁之间,第一支撑杆73设于第一支撑板71上,若干第一支撑杆73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第一管夹3的内侧,第一夹持板74设于若干第一支撑杆73均延伸至第一管夹3内侧的端部上,第一夹持垫75设于第一夹持板74上,通过螺栓将第一夹持套32上的第一安装板33安装在第一夹持座31上的第一安装板33上,即可使第一夹持单元7将软管接头11夹持住,具体的,在安装螺栓的过程中,第一夹持套32会向第一夹持座31的方向活动,随着螺栓的拧紧,第一夹持垫75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一夹持板74,第一夹持板74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支撑杆73,第一支撑杆73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支撑板71,第一支撑板71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支撑弹簧72使其形变,当螺栓拧紧时,第一支撑板71会在第一支撑弹簧72恢复形变的弹性作用力下带动第一支撑杆73、第一夹持板74和第一夹持垫75将软管接头11夹持住。
27.在两个第一管夹3上的第一夹持单元7将两个软管接头11分别夹持住后,即可通过两个第二管夹5上的第二夹持单元8将两个软管管体1分别夹持住,第二管夹5包括第二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套52,若干所述保护杆4分别设于第一夹持座31和所述第一夹持套32上,所述第二夹持座51设于第一夹持座31连接的若干所述保护杆4上,所述第二夹持套52设于所述第一夹持套32连接的若干所述保护杆4上,第二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套52上均呈对称设有第二安装板53,第二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套52上的第二安装板53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二夹持单元8包括第二支撑板81、第二支撑弹簧82、第二支撑杆83、第二夹持板84和第二夹持垫85,第二管夹5的内部呈圆周阵列设有第二夹持组,第二夹持组包括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第二夹持腔,第二支撑板81设于第二夹持腔的内部,第二支撑弹簧82设于第二支撑板81与第二夹持腔的内壁之间,第二支撑杆83设于第二支撑板81上,若干第二支撑杆83的另二端均延伸至第二管夹5的内侧,第二夹持板84设于若干第二支撑杆83均延伸至第二管夹5内侧的端部上,第二夹持垫85设于第二夹持板84上,通过螺栓将第二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套52上的第二安装板53安装在一起后,即可使第二夹持单元8将软管管体1夹持住,具体的,在安装螺栓的过程中,第二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套52会相向活动,随着螺栓的拧紧,第二夹持垫85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二夹持板84,第二夹持板84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二支撑杆83,第二支撑杆
83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二支撑板81,第二支撑板81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二支撑弹簧82使其形变,当螺栓拧紧时,第二支撑板81会在第二支撑弹簧82恢复形变的弹性作用力下带动第二支撑杆83、第二夹持板84和第二夹持垫85将软管管体1夹持住。
28.在两个第二管夹5上的第二夹持单元8将两个软管管体1分别夹持住后,即可通过驱动单元6驱动两个第一管夹3相对活动,驱动单元6包括驱动轴61、驱动齿轮62、驱动丝杆63、联动齿轮64和装配座65,装配杆2的杆体上设有驱动槽,装配杆2的内部设有驱动腔,驱动槽与驱动腔之间设有连接孔,驱动轴61转动设于连接孔的内部,驱动轴61位于驱动槽内部的轴杆端部上设有六角型凹槽,从而通过六角扳手转动驱动轴61,驱动齿轮62设于驱动轴61位于驱动腔内部的轴杆端部上,装配杆2的杆体上呈对称设有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槽位于驱动腔的两侧,驱动丝杆63转动设于调节槽的内部,两个驱动丝杆63相向的一端轴杆均延伸至驱动腔的内部,联动齿轮64设于驱动丝杆63延伸至驱动腔内部的轴杆端部上,两个联动齿轮64均与驱动齿轮62啮合连接,装配座65设于驱动丝杆63的丝杆螺母上,通过内六角扳手即可旋转驱动轴61,当驱动轴61转动时,即可带动驱动齿轮62连接的两个联动齿轮64转动,当联动齿轮64转动时,即可带动驱动丝杆63同步转动,从而使两个驱动丝杆63的丝杆螺母上的装配座65同步相向活动,同时使两个装配座65上的第一管夹3也同步相向活动,从而使两个第一管夹3带动两个软管接头11相向活动至抵接状态,然后通过连接接头12将两个软管接头11相连接即可完成两个软管管体1的装配工作,具体的,连接接头12为卡套式管接头,卡套式管接头由接头体、卡套和螺母三部分组成,当卡套和螺母套在钢管上插入接头体后,旋紧螺母时,卡套前端外侧与接头体锥面贴合,内刃均匀地咬入软管接头11,形成有效密封。
29.装配完毕后,当软管管体1受到牵拉或是弯曲的作用力时,能够通过第一管夹3、保护杆4和第二管夹5保护软管管体1和软管接头11不受牵拉或是弯曲的作用力损坏,具体的,当软管管体1受到牵拉作用力时,通过第二管夹5、保护杆4和第一管夹3能够将软管管体1所受的牵拉作用力分担至软管接头11上,防止软管管体1所受的牵拉作用力过大,具体的,软管管体1受牵拉作用力时,软管管体1上的第二管夹5会将软管管体1所受的作用力通过保护杆4传导至第一管夹3连接的软管接头11上,从而通过第二管夹5、保护杆4、第一管夹3和软管接头11将软管管体1所受的牵拉作用力共同分担,导致软管管体1和软管接头11的连接处损坏,进一步的,保护杆4为弹性材质制成,因此在软管管体1受到弯曲的作用力时,能够通过保护杆4的形变来保护软管管体1和软管接头11的连接处,防止软管管体1所受的弯曲作用力过大,导致软管管体1和软管接头11的连接处损坏。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