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4635发布日期:2023-12-14 02:5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把手,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隐藏式车门把手一般采用执行器推动推杆,然后推杆推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运动的结构形式,如专利号为2019203504821的专利,推动过程中的面接触或线接触部位都是相互滑动配合,摩擦力较大,执行器负载大;另外,把手展开后把手与钣金之间如果卡入冰块或者其他异物后,此时把手仅靠扭簧的复位很难实现复位,影响把手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推动接触部位滑动配合摩擦力大,执行器负载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小执行器负载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

2、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把手与车门钣金之间卡入异物后把手难以复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能够夹碎把手与车门钣金之间异物的复位机构。

3、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包括:

5、基体,基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

6、把手主体,所述的把手主体第一端与第一摆臂铰接,把手主体第二端与第二摆臂连接,

7、执行器,

8、偏心驱动部,所述的偏心驱动部与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步转动,

9、滚轮,所述的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摆臂上,所述的偏心驱动部与滚轮接触并驱动第一摆臂摆动。

10、中间连杆,中间连杆连接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偏心驱动部上设有与滚轮的圆周面接触的凸轮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偏心驱动部还设有平面,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与滚轮抵接,平面和凸轮面之间平滑过渡。

13、一种复位机构,包含如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14、弹性复位机构,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与第一摆臂和/或第二摆臂连接;

15、复位驱动部,复位过程中,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二设定行程。

16、进一步的,复位驱动部与中间连杆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偏心驱动部上的偏心连杆,偏心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偏心驱动部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且复位过程中,在偏心驱动部的驱动下,偏心连杆可拉动中间连杆复位。

18、进一步的,中间连杆设有凸部,所述的偏心连杆设有槽,所述的凸部置于槽中,偏心连杆的槽端可与凸部抵接从而推动中间连杆复位。

19、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主体上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的第二摆臂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的第一销轴置于第一条形孔中并沿第一条形孔滑动,所述的中间连杆与第二摆臂铰接,所述的中间连杆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的第一摆臂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置于第二条形孔中并沿第二条形孔滑动。

20、进一步的,所述的偏心连杆设置在偏心驱动部与中间连杆之间,所述的第一摆臂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的避让空间。

21、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摆臂和/或第二摆臂与基体的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

22、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驱动部与第一摆臂通过滚轮实现滚动配合,能够减小摩擦力,减小执行器负载;

24、(2)偏心驱动部处于设置凸轮面,把手从隐藏至展开的过程中,凸轮面上与滚轮接触位置的凸轮半径逐渐递增,从而驱动第一摆臂摆动并带动把手展开,偏心驱动部还设有平面,平面和凸轮面之间平滑过渡,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与滚轮抵接,平面是匹配面,初始相切线转为面,吸收装配的公差,进一步保证了偏心驱动部、复位驱动部和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的运动精度;

25、(3)复位过程中,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二设定行程,第一设定行程中具有较大的复位力,能够将把手主体与车门钣金之间的冰块或其他异物进行夹碎,然后剩下的第二设定行程再通过扭簧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结束时,把手与车门钣金之间的间隙大于人手手指的厚度,此时复位力较小,防止电动复位的较大的复位力夹伤手指等情况发生;

26、(4)通过复位驱动部与偏心连杆联动,然后偏心连杆推动中间连杆,从而提供复位驱动力,一方面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机构,结构更加集成,成本低,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运动的同步性,运动精度高;

27、(5)偏心连杆设置在偏心驱动部与中间连杆之间,第一摆臂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的避让空间,这样的布置在不影响各零件的运动的同时又能实现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驱动部(6)上设有与滚轮(7)的圆周面接触的凸轮面(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驱动部(6)还设有平面(62),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平面(62)与滚轮(7)抵接,平面(62)和凸轮面(61)之间平滑过渡。

4.一种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复位驱动部与中间连杆(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驱动部包括转动连接在偏心驱动部(6)上的偏心连杆(9),偏心连杆(9)的转动中心与偏心驱动部(6)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且复位过程中,在偏心驱动部(6)的驱动下,偏心连杆(9)可拉动中间连杆(8)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中间连杆(8)设有凸部(81),所述的偏心连杆(9)设有槽(91),所述的凸部(81)置于槽(91)中,偏心连杆(9)的槽(91)端可与凸部(81)抵接从而推动中间连杆(8)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主体(4)上设有第一条形孔(41),所述的第二摆臂(3)设有第一销轴(31),所述的第一销轴(31)置于第一条形孔(41)中并沿第一条形孔(41)滑动,所述的中间连杆(8)与第二摆臂(3)铰接,所述的中间连杆(8)设有第二条形孔(82),所述的第一摆臂(2)设有第二销轴(21),所述第二销轴(21)置于第二条形孔(82)中并沿第二条形孔(82)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连杆(9)设置在偏心驱动部(6)与中间连杆(8)之间,所述的第一摆臂(2)上设有用于避让偏心连杆(9)的避让空间(2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摆臂(2)和/或第二摆臂(3)与基体(1)的转动连接处的复位扭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驱动机构及复位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基体、把手主体,执行器,偏心驱动部,滚轮和中间连杆:基体与把手主体之间连接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偏心驱动部与执行器的输出端连接并同步转动,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摆臂上,偏心驱动部与滚轮接触并驱动第一摆臂摆动。中间连杆连接在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之间。复位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机构和复位驱动部,复位驱动部和弹性驱动部先共同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一设定行程,然后弹性复位机构单独驱动把手主体复位第二设定行程,本技术能够减小摩擦力,减小执行器负载,并能够将把手主体与车门钣金之间的冰块或其他异物进行夹碎。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薛逸,邬晓菠,董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伟速达(荆州)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