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8334发布日期:2024-05-20 11:5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具体涉及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


背景技术:

1、抗侧滚扭杆装置以有效抑制车体侧滚角降低车辆柔度系数,而不影响车辆的伸缩、横摆、点头及沉浮等振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当中。抗侧滚扭杆装置组装前需要确认其组成状态,将抗侧滚扭杆拆解状态检修。根据抗侧滚扭杆的结构特点,扭臂与扭杆体通过花键间隙配合紧固件压紧。当前,若单纯使用人力施力拆卸扭臂,手的力量无法抵消配合摩擦力;使用通用工具诸如撬棍、橡胶锤等,可松动配合进而实现拆解,但撬动或敲击的位置容易产生损伤。另外,运用过程中由于多工况综合原因,常见扭臂与扭杆体锈蚀导致卡滞,加剧拆卸难度。一般采取松动剂浸润、标准拉马器辅助拆卸等方法进行拆卸,整体效果不理想,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实现高质、高效完成抗侧滚扭杆分解的拆解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安装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卡爪,所述卡爪顶部设置有卡勾,所述卡爪与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支座中部通过螺纹穿接安装有螺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座为圆筒状,其侧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销轴与卡爪的端部相连。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杆的前端为圆锥状。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杆的后端为六角头结构。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勾的外沿设置有倒角。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爪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支座上,所述限位杆穿接在所述拉簧上。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卡爪上,所述限位杆穿接在所述拉簧上。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杆高度与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扭臂半径相同。

10、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产品使用时,将卡爪推向扭臂,拉簧持续给卡爪拉力,直到进入到位后依靠拉簧拉力使卡勾卡紧待拆扭臂,然后转动螺杆,螺杆顶压在扭臂的端面,持续转动后,支座通过卡爪带动扭臂向后移动,从而实现扭臂的拆卸工作,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拔出扭臂施力过程中,扭臂均匀受力,而且可单手操作完成抗侧滚扭杆分解生产过程的扭臂拆卸工作。

1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上铰接安装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卡爪(2),所述卡爪(2)顶部设置有卡勾(21),所述卡爪(2)与所述支座(1)之间设置有拉簧(3),所述支座(1)中部通过螺纹穿接安装有螺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为圆筒状,其侧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通过销轴(12)与卡爪(2)的端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的前端为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的后端为六角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21)的外沿设置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上设置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限位杆(5)穿接在所述拉簧(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上设置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卡爪(2)上,所述限位杆(5)穿接在所述拉簧(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5)高度与抗侧滚扭杆装置的扭臂(6)半径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拆解器,其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安装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卡爪,所述卡爪顶部设置有卡勾,所述卡爪与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支座中部通过螺纹穿接安装有螺杆。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拔出扭臂施力过程中,扭臂均匀受力,而且可单手操作完成抗侧滚扭杆分解生产过程的扭臂拆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明,冯健文,曾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9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