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型号活塞、缸套组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41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型号活塞、缸套组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工具,它适用于各种机动车辆的活塞、缸套的组装工序。
过去,我国各机动车辆修理行业,在装配活塞连杆组时,没有专用的工具,而采用一长条形铁皮,根据活塞的直径,卷成圆筒形状,套在活塞环槽上,用克丝钳之类的工具,将铁皮圈收缩箍紧,使活塞环在环槽内与活塞外壁压平,其配合间凭经验掌握,箍得紧了,活塞及活塞环滑下不去,进不了缸套;箍得松了,活塞环卡在缸套上,一使劲,活塞环很容易折断损坏。而且各种机动车活塞直径各不相同,修一种车型,就得准备一个铁皮箍,修理既麻烦,费用又高。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修理工具的落后现状,提出一种多型号活塞、缸套组装器,它是由两个支承架、驱动轴、制动磨擦片、制动拉簧、伸缩弹簧带及活塞套圈板等组成的专用修理工具。利用一把六角板手旋转驱动轴,带动缠绕伸缩弹簧带,收缩或张开活塞套圈板,从而达到活塞套圈板的圆桶直径按活塞及活塞环的直径调整配合间隙,使活塞环的松紧程度能保持在一定位置,然后对准缸套,轻轻一推活塞,便能轻松自如地进入缸套。这种组装器操作简便,使工作效率比现有技术提高50%以上,不会损坏活塞环等另件,对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此外,该组装器体积小,重量轻及便于携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支承架1、支承架2、驱动轴3、制动磨擦片4、制动拉簧5、伸缩弹簧带6及活塞套圈板7等组成,两条伸缩弹簧带6的一端与活塞套圈板7和支承架1重叠铆接,而另一端与驱动轴3铆接,支承架2与驱动轴3组装,而使驱动轴3能在支承架2的套内转动,制动摩擦片4的一端与支承架2里面的挂钩连接,而另一端与支承架2表面的制动拉簧5挂钩,此外,制动磨擦片4与驱动轴3上的磨擦轮接触部位有滚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另件示意图。
参照
图1、图2详细叙述一个实施例如下支承架1采用长70mm、宽33mm、厚2mm的普通热轧薄钢板制作,其作用是支承和固定活塞套圈板7及伸缩弹簧6,与支承架2挂钩连接。
支承架2采用长110mm、宽50mm、厚1.5mm的普通热轧薄钢板制作,其作用是支承驱动轴3、制动拉簧5、制动摩擦片4、该另件与支承架1挂钩连接后,当驱动轴3旋转时,起到箍紧活塞套圈板7的抗拉作用。
驱动轴3采用“钢40”圆钢制作,当驱动轴旋转时,绕紧或放松伸缩弹簧带6,从而达到箍紧活塞套圈7的作用。
制动磨擦片4采用长80mm、宽23mm、厚0.5mm的普通热轧薄板制作,与驱动轴3中间磨擦部位用液花刀加工成麻面,当驱动轴3转动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来制止驱动轴3的倒转松动。
制动拉簧5采用直径1mm的“65锰”钢丝制作,一端与支承架2固定,另一端与制动摩擦片挂钩连接,产生拉力,使制动摩擦片4对驱动轴3上的摩擦轮产生一定压强,从而达到摩擦制动的效果。
伸缩弹簧6采用长50mm、宽12mm、厚0.15mm的“65锰”弹簧钢板制作,伸缩弹簧带6的一端固定缠绕在驱动轴3上。当驱动轴3旋转时,绕紧收缩短拉簧,达到箍紧活塞套圈。
活塞套圈板7采用长500mm、宽83mm、厚0.4mm的“65锰”弹簧钢板制作,当其它另件动作时,被迫收缩套圈的直径,最终达到箍紧活塞环进入环槽与活塞外圆壁压平,然后对准缸套,将活推入缸套。
权利要求一种多型号活塞、缸套组装器,其特征在于支承架1、支承架2、驱动轴3、制动磨擦片4、制动拉簧5、伸缩弹簧带6及活塞套圈板7等组成,两条伸缩弹簧带6的一端与活塞套圈板7和支承架1重叠铆接,而另一端与驱动轴3铆接,支承架2与驱动轴3组装,而使驱动轴3能在支承架2的套内转动,制动摩擦片4的一端与支承架2里面的挂钩连接,而另一端与支承架2表面的制动拉簧5挂钩,此外,制动磨擦片4与驱动轴3上的磨擦轮接触部位有滚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工具,它适用于各种机动车辆的活塞、缸套的组装工序。它是由两个支承架、驱动轴、制动摩擦片、制动拉簧、伸缩弹簧带及活塞套圈板等组成的专用修理工具。利用旋转驱动轴,带动缠绕伸缩弹簧带,收缩或张开活塞套圈板,从而达到活塞套圈板的圆桶直径按活塞及活塞环的直径调整配合间隙,使活塞环的松紧程度能保持在一定位置,以便能轻松自如地进入缸套。这种组装器操作简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比现有技术提高50%以上,不会损坏活塞环,此外,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B25B27/02GK2104737SQ91205599
公开日1992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0日
发明者刘爱晋, 张欣 申请人:刘爱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