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钳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846阅读:1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钳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手钳,在使用中经适当调整并初始施加夹持力后即可将工件夹紧,而无须始终用力握紧钳柄,当需放开工件时,可按动松钳柄,即放开工件,属于机电制造和维修等行业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手工工具,其外形见


图1。
目前也有类似的钳子问世。例如美国专利4546680,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自锁钳子与它们在结构、调整另件,装配方式等方面有着基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锁钳子是由AB、BC、CDDA4个杆件通过A,B,C,D四个铰点组成的一组完善的四杆机构,其中杆件CD是一组分别带有反(左),正(右)螺纹的两个螺栓与相应的筒状螺母组成的一套螺栓组件,转动其中的筒状螺母,可改变杆件CD的长度,用它调整钳口的张开程度,以满足夹持大、小(厚、薄)不同零件的需要。而现有类似的钳子是通过改变杆件AD的长度来调整钳口张开程度的,也即两者的调整杆件不同。(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四杆机构各铰结点都是由完整的铰销和销孔构成,可保证始终有良好的组合状态和受力条件,而现有类似钳子在相当于D点的结合处并不是一个完善的铰点。正如图4所示,它是通过杆件CD的D端的一个凹面和杆件AD的D端处的调整螺栓端部的半球状凸面相接触并借助弹簧的拉力,使此D点得以维持在接触状态,实际上在此处两个零件的端部相接触的面积是很小的,通常只有2-4mm2,为保持钳口有一定的夹持力,在此D点也须承受相当的压力,因其接触面积较小,相应的压强和应变也明显增大,也即受此处D点的接触条件所制约,此类钳子难以产生较大的夹持力,按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制造的钳子,在此D点处是一个完整的铰点,销孔直径不小于5mm,与其相对比的受压面积可达15-20mm2因之可承受较大的压力,也即可产生较大的夹持力。(3)也是由于现有类似钳子在D点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铰点,此处除借助于图4所示的一个拉伸弹簧,其两端分别拉住杆件AB和AD,并连带拉动CD,使此D点处在相接合的状态,此外缺乏足够的约束,当其受到某些外力作用后,很可能出现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非组合状态,在使用前须将AB杆件(下钳口)绕A点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将杆件CD的D端重新插入杆件AD的D端尾部的槽内,使其重新结合,方可使用。按本实用新型制成的钳子,由于四个杆件在A、B、C、D四个节点均有良好的铰接,不可能出现上述非组合情况,因之也消除了可能出现的这种麻烦过程。(4)通过以上叙述和
图1与图4的对照可以明显看到两种钳子的调整零件和它们的装配位置是不同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锁钳子,其调整零件是用一套螺栓组件承担,即杆件CD,它是装配在接近整个钳子的中间位置,使用时可以用同一只手既轻握钳子,同时利用该手的食指和拇指转动组件中部的筒状螺母,即可方便的调整钳口的张开程度,达到最佳夹持效果,在实际使用中,这种针对某一需要夹持的零件所进行的调整步骤,可能要反复进行多次,因之这种可单手操作的自锁钳子,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使用性能,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类似的钳子的调整螺栓,都是装配在杆件AD的尾部,使用它时须用一只手握住钳子,再用另一只手去转动它的调整螺栓,也即难以以单手操作,不利于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考虑到目前类似的钳子在使用过程中的上述一些不足之处,为提高钳子的夹持力和工作效率,方便操作,在结构和零件等方面提出的新的方案。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锁钳子在结构上由一组铰接完善的四杆机构组成,其上钳口1与上钳柄3形成杆件AD及其延伸部分,下钳口2即为杆件AB和它的延伸部分,件1和件2用来夹持工件,调整螺栓组件6,形成杆件CD,下钳柄4形成杆件BC和它的延伸部分,连同上钳柄3, 共同用来作为钳子的被握持零件,在件4(CD)上除有B,C两处铰接点外,在它的延伸部分的中部,另外铰接一个可以摆动的杠杆5,按动它的右端,可使钳子放开所夹持的工件,件7弹簧拉住下钳口(AB),它的作用是在未夹持住工件时拉动下钳口,使其在调定范围内经常张开,便于使用,钳子的自锁作用是通过下述原理实现的,当针对某一被夹持的工件调整适当后,握持上、下钳柄并施加适当的握力后,工件被夹紧,此时杆件BC、CD的中心线形成一条直线,也即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就可以支撑住杆件AB,也即下钳口2,迫使它不可能往回摆动,也即在此条件下钳口可以始终夹紧(自锁)工件,当须松开工件时,按动杆件5(松钳柄)的右端,使之绕其支点(铰接点)作顺时针摆动,它的左端即撬动杆件6(CD),迫使它绕C点作反时针摆动,这就破坏了B、C、D三点成一直线的支撑条件,同时下钳口2在弹簧7的拉动下,将所夹持的工件松开。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自锁钳子,具有使用更方便,可以单手操作,夹持力大,寿命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现结合附图对自锁钳子及各零件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标准型自锁钳子的装配图,比例1∶1,图中双点划线表示的是下钳口可能张开到最大程度时的轮廓线和下钳柄及调整螺栓组件的相应的位置,此时杆件CD长度最短,
图1所示出的零件序号是1、上钳口2、下钳口;3、上钳柄;4、下钳柄;5、松钳柄;6、调整螺栓组件;7、拉伸弹簧,其两端分别拉住件2和件3。件3、4、5是由厚度为2-3mm(视钳子规格大小而定)的钢板冲压制品,件1、2为中碳钢锻件。件1和件3以点焊工艺组焊构成1个杆件。各铰点均用φ5中碳钢销钉铆合,销孔和销钉之间接小间隙动配合装配,保证各杆件在铰接点均可灵活摆动,全部主要零件1-6均作电镀锌或其他工艺的表面防锈处理,上、下钳口接触工件的部位作表面硬化处理。件6螺栓组件,是由三个零件构成,其中部为一筒状螺母,在其两端的内表面分别加工出同一直径和螺距的反(左)正(右)两种螺蚊,并分别旋装入两个相同直径和长度的反(左)正(右)两个螺栓,其另一端都带有销孔,组装后形成杆件CD,装配完成后正向(或反向)转动该筒状螺母,它两端的螺栓因受销钉约束,不可能随之转动而作轴向外伸(或内缩),从而改变整个组件长度,达到调整钳口大小的目的。图2为位于铰点A,B处的剖视图,图3为位于D点的剖视图,图4为现有类似钳子的装配图,在该钳的尾部相当于D点的部位,局部作出剖示图,以表明该处的接触情况,图4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是该类钳子在受到某些外力作用后,下钳柄及其相连的松钳柄等相关零件与上钳柄形成的非组合状态。
经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该新型自锁钳子,除具备一般手钳的夹持功能以外,当调整适当时更具有自动夹紧(自锁)工件的功能,与现有类似的钳子相比较,它具有夹持力大,使用便捷,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它的制造和销售,将为我国市场提供一种新型手工工具。
该钳子的基本制造工艺已如上述,没有特殊的工艺过程,其生产装备也只需一般常规性的设备,通常一般中、小型五金工具厂家均可组织生产,并可根据不同行业和工种的需要,将钳口制成标准型的或长咀型的等等,其规格也可以制成大、小不同型号,可望在制造和销售等方面较快的推广,应用于实践中,其实际用途是多方面的。
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钳子,其特征在于(1)它由一个完善的四连杆机构组成,也即各铰点均用销钉作完善的铰接,以区别于现有类似产品的不够完善的四杆机构。(2)本实用新型的自锁钳子,是用一个装配在钳子中部的调整螺栓组件来调整钳口大小,以代替现有类似产品的位于钳子尾部的调整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钳子,其特征在于它们的钳口部分的外形轮廓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标准型的或长咀型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制造和修配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新型自锁钳子,它由一组完整的四连杆机构组成,通过一套可伸缩的带有反、正螺栓和螺母的组件来调整钳口张开程度,以适应夹持不同零件的需要,使用时施加初始握持力后即可持续的将工件夹紧,按动松钳柄即可放开工件,它区别于目前类似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更新了调整零件、结构更趋完善,可单手操作。具有夹持力大、寿命长,使用方便快捷,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B25B7/14GK2277854SQ9521107
公开日1998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7日
发明者赵秀伟 申请人:赵秀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