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电动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65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电动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螺丝刀。
电动螺丝刀普遍用于工厂的装配流水线上,一般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机构、输出轴及其轴套,工具头即插固在输出轴套上,在现有的电动螺丝刀中,为保证输出轴转动时不致发生径向及轴向的松动,输出轴套与输出轴必须紧配合并通过一贯穿的定位销与输出轴相固定,同时输出轴套根部由一单向推力轴承支承,然而这样的单端定位结构存在这样的缺陷螺丝刀工作时,由于工作部件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的不确定性,会有一径向分力施加于输出轴上,使输出轴产生弯曲变形,导致输出轴套产生径向跳动,造成安装于输出轴套上的工具头运转不稳,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影响使用寿命,而且这样的结构要求输出轴与输出轴套之间的连接必须紧密,因而不便于装配。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输出轴套定位稳固、装配方便的电动螺丝刀。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动螺丝刀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机构、输出轴及输出轴套,输出轴套的尾部有一单向推力轴承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套头部与壳体头部之间也设置有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可以是简单的滚珠,也可以是一轴承,或者是一限位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输出轴套在头尾两端均有支承,因而定位稳固,不会引起轴向的松动,在使用时不再会有跳动现象,同时对输出轴套与输出轴的装配要求有所降低,因此也方便了装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4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电动螺丝刀包括壳体8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机构(图中未显示)、输出轴7及输出轴套1,输出轴套1的尾部通过一贯穿的定位销5与输出轴7相固定并在其根部由一单向推力轴承6支承,在输出轴套1的头部与壳体头部4之间则设置一圈滚珠2,既使输出轴套1头部得到支承,又不影响其转动;为使滚珠2更好地定位,还可在输出轴套1对应位置设置一凸缘3。
图3、图4所示为另外两种输出轴套头部的支承机构,分别以轴承2’和限位环2″替代上述的滚珠2,相对来说前者效果更好但成本略高,后者成本更低但效果略差;本发明的发明要点在于除了在输出轴套尾部有支承外,在其头部也设置支承机构,至于支承机构的具体结构不一定局限于附图实施例所示的几种,可以是其他各种合理的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电动螺丝刀,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机构、输出轴及输出轴套,输出轴套的尾部有一单向推力轴承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套头部与壳体头部之间也设置有支承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机构为一圈被输出轴套头部和壳体头部所限位的滚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机构为一轴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螺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机构为一限位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轴套头部对应所述支承机构的部位设置有一凸缘,使所述的支承机构更好地限位。
全文摘要
一种改进型电动螺丝刀,包括壳体8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齿轮机构、输出轴7及输出轴套1,输出轴套1的尾部有一单向推力轴承6支承,在输出轴套1的头部与壳体头部4之间也设置有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可以是简单的滚珠2,也可以是一轴承2’,或者是一限位环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输出轴套在头尾两端均有支承,因而定位稳固,不会引起轴向的松动,在使用时不再会有跳动现象,同时对输出轴套与输出轴的装配要求有所降低,因此也方便了装配。
文档编号B25B21/00GK1236693SQ9911365
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2日
发明者任国良 申请人:任国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