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旋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5574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最大外围的直径;在第二套筒42靠近束口 43的边沿位置处形成有一圈束口通道431,束口通道431的数量可为多个且不少于1个,束口通道431内设置有一绕束口一圈的抽拉绳44,抽拉绳44的两端从束口通道432的开口 432处伸出,通过拉扯抽拉绳44的两端可使束口 43收缩。
[0031]请同时参见图5和图6,抽拉绳44上还设置有一个卡扣441,该卡扣441上形成有一贯通的通口 4411,抽拉绳44可穿过该通口 4411,并使卡扣441沿抽拉绳滑动。
[003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抽拉绳44的一端固定在卡扣441的外部,另一活动端穿过通口 4411,使抽拉绳成一圈状,此时,拉动抽拉绳44的活动端,可使抽拉绳44形成的圈状呈现收紧状态,再通过拨动卡扣441在抽拉绳上的位置,可使抽拉绳44形成的圈状呈散开状态。可以理解的,为便于操作人员调节抽拉绳44形成的圈状大小,卡扣441必须设置在束口通道431的开口 432的外部。
[0033]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抽拉绳44的一端从卡扣441的通口 4411的前端穿过另一端并引出,再将抽拉绳44的另一端从卡扣441的通口 4411的另一端穿过前端并引出,此时,抽拉绳44的两端均为活动端、且都设置在卡扣441的外部,同时向相反方向拉动抽拉绳的两端,可使抽拉绳44形成的圈状呈现收紧状态,再通过拨动卡扣441在抽拉绳44上的位置,可使抽拉绳44形成的圈状呈散开状态。
[0034]请同时参见图4,箍环30为金属或者其他不易产生变形的材料制成,其结构上还设置有一可改变箍环30内径尺寸的锁紧扣31,该锁紧扣31的功能类似于腰带上的带扣,本案不再赘述,箍环30可紧紧束在束口装置的第一套筒外壁上,可有效防止其从支撑棒上脱落。
[0035]请结合参见图8和图9,本案还提供了一种关于该拔旋钮工具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将箍环套设在支撑棒上,并使其保持放松状态;
步骤S02,拉动束口装置的第一套筒并使其撑大后套设在支撑棒的第二套设部上,松手,第一套筒缩至圆形并套设在第二套设部上;
步骤S03,拨动箍环,使其移动到第一套筒的外围处,调节箍环上的锁紧扣,使箍环收缩并紧紧抵靠在第一套筒的外围处;
步骤S04,拨动卡扣,使抽拉绳呈散开状态,进而使第二套筒的束口呈现散开状态;
步骤S05,将第二套筒从旋钮的顶部往尾部推动,此时第二套筒可插入面壳上的通过并穿过旋钮与面壳之间的间隙,至完全包裹旋钮时停止,拉动抽拉绳的活动端时束口收紧;步骤S06,向外拉动手柄,在拉力的作用下,旋钮从通孔处被拉出面壳的外部。
[0036]步骤S07,拨动卡扣,使抽拉绳呈散开状态,进而使第二套筒的束口呈现散开状态,取出旋钮。
[0037]综上,本发明的拔旋钮工具包括手柄、支撑棒和束口装置,支撑棒的尾端与手柄相连,束口装置的尾端套设在支撑棒的前端,束口装置的前端形成有束口,束口处设置有可改变束口大小的抽拉绳,旋钮可从束口完全进入束口装置,拉动所述抽拉绳可使束口装置完全包裹旋钮,拉动手柄可驱使束口装置将旋钮带出并顺势产生同向移位,束口装置为软橡胶材质,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内腔直径不大于旋钮最大外围的直径,通过外力可使束口装置的内腔尺寸大于旋钮的外围尺寸。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拔旋钮工具,可以轻易拔出不同机器的旋钮,并且完全不会产生对面壳和旋钮的伤害,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零件的浪费,节约成本。
[0038]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旋钮工具包括手柄、支撑棒和束口装置,所述支撑棒的尾端与手柄相连,所述束口装置的尾端套设在所述支撑棒的前端,所述束口装置的前端形成有束口,所述束口处设置有可改变束口大小的抽拉绳,所述旋钮可从所述束口完全进入束口装置,拉动所述抽拉绳可使束口装置完全包裹旋钮,拉动所述手柄可驱使所述束口装置将旋钮带出并顺势产生同向移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棒的前端端部一体延伸形成一同轴的第一套设部,所述第一套设部的外围尺寸小于所述支撑棒的外围尺寸;所述第一套设部的前端一体延伸形成一同轴的第二套设部,所述第二套设部的外围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套设部的外围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口装置的尾端形成有用于套设在所述支撑棒前端端部的第一套筒,其内圈尺寸小于所述支撑棒的第一套设部;所述束口装置的前端形成有可与第一套筒一体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开口处形成所述束口,所述束口的内圈尺寸小于旋钮的外围尺寸;所述第二套筒靠近所述束口的边沿位置处形成有一圈束口通道,所述束口通道内设置有一绕束口一圈的抽拉绳,所述抽拉绳的两端从所述束口通道的开口处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旋钮工具还包括一个用于将束口装置紧紧固定在支撑棒前端的箍环,所述箍环上形成有使其收缩并定型的锁紧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绳上还设置有一个卡扣,所述卡扣上形成有一贯通的通口,所述抽拉绳可穿过该通口,并使卡扣沿抽拉绳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口装置为软橡胶材质,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内腔直径不大于旋钮最大外围的直径,通过外力可使所述束口装置的内腔尺寸大于所述旋钮的外围尺寸。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口通道的数量不少于1个。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环为金属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拔旋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卡扣的外部,另一活动端穿过通口,使抽拉绳成一圈状;拉动抽拉绳的活动端,可使抽拉绳形成的圈状呈现收紧状态;拨动卡扣可使抽拉绳呈散开状态。10.一种拔旋钮工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将箍环套设在支撑棒上,并使其保持放松状态; 步骤S02,拉动束口装置的第一套筒并使其撑大后套设在支撑棒的第二套设部上,松手,第一套筒缩至圆形并套设在第二套设部上; 步骤S03,拨动箍环,使其移动到第一套筒的外围处,调节箍环上的锁紧扣,使箍环收缩并紧紧抵靠在第一套筒的外围处; 步骤S04,拨动卡扣,使抽拉绳呈散开状态,进而使第二套筒的束口呈现散开状态; 步骤S05,将第二套筒从旋钮的顶部往尾部推动,并从旋钮与面壳之间的间隙处套进去,直至完全包裹旋钮时停止,拉动抽拉绳的活动端时束口收紧; 步骤S06,向外拉动手柄,在拉力的作用下,旋钮被拉出面壳的外部; 步骤S07,拨动卡扣,使抽拉绳呈散开状态,进而使第二套筒的束口呈现散开状态,取出旋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拔旋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该拔旋钮工具包括手柄、支撑棒和束口装置,支撑棒的尾端与手柄相连,束口装置的尾端套设在支撑棒的前端,束口装置的前端形成有束口,束口处设置有可改变束口大小的抽拉绳,旋钮可从束口完全进入束口装置,拉动所述抽拉绳可使束口装置完全包裹旋钮,拉动手柄可驱使束口装置将旋钮带出并顺势产生同向移位,束口装置为软橡胶材质,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内腔直径不大于旋钮最大外围的直径,通过外力可使束口装置的内腔尺寸大于旋钮的外围尺寸。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拔旋钮工具,可以轻易拔出不同机器的旋钮,并且完全不会产生对面壳和旋钮的伤害,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零件的浪费,节约成本。
【IPC分类】B25B27/02
【公开号】CN105313069
【申请号】CN201410249284
【发明人】邱枫, 林益金
【申请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