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锤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079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冲击块42外径大于通孔12a的孔径。能够避免可移动冲击块42进入至前腔室内。其次,在可移动冲击块42前端设有第一环形锥面,在分隔阻挡部12靠近可移动冲击块42的一端具有能与第一环形锥面相吻合的第二环形锥面12b。第一环形锥面和第二环形锥面进一步起着导向找正的作用。或者在可移动冲击块42的两端分别具有倒圆角42a。
[0030]其次,弹性驱动机构5包括预压弹簧51,预压弹簧51的一端作用在可移动冲击块42上,另一端作用在手柄I后端的调节机构52上,调节机构52能够调节预压弹簧51的弹力,所述的预压弹簧51轴心线与可移动冲击块42轴心线重合。该调节机构52包括套设在手柄I后端的调节套52a且该调节套52a与手柄I螺纹连接,在调节套52a的后端具有封闭部52b,所述的预压弹簧51作用在封闭部52b内侧,在手柄I上还设有一端抵靠在调节套52a前端的锁紧螺母52c。
[0031]在本实施例中,冲击阀杆2轴心线、撞针3轴心线和可移动冲击块42轴心线重合在一起能够确保冲击敲打力的保持直线输出,无形中提高了冲击敲打时的冲击敲打力量,同时还能在保证整个冲击锤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离。
[0032]如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3]①初始状态,撞针3在偏心弹簧作用下脱离可移动冲击块42中心的中心孔,同时,撞针3轴心线与冲击阀杆2轴心线不重合。
[0034]②压缩状态,冲击阀杆2在轴向外力作用下向手柄后端移动,冲击阀杆2移动从而带动撞针3后端伸入通孔12a并进入至后腔室内,撞针3后端接触到可移动冲击块42前端,同时,可移动冲击块42也同步向手柄后端方向移动,即预压弹簧51不断被压缩。
[0035]③临界状态,撞针3在偏心弹簧41逐步找到可移动冲击块42中心的中心孔,撞针3在外力的作用下插入至中心孔内,实现冲击阀杆2轴心线、撞针3轴心线和可移动冲击块42
轴心线重合在一起。
[0036]④冲击状态,当冲击阀杆2失去外力作用时,可移动冲击块42在预压弹簧51弹力的作用下向手柄的前端移动,即带动撞针3和冲击阀杆2移动,完成一个冲击敲打过程,重复上述动作即能实现N次冲击敲打。
[0037]实施例二
[0038]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凹凸配合连接找正结构包括设置在可移动冲击块42轴向中心的找正头,中心孔43,在撞针3后端具有供该找正头插入的中心孔。
[003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手柄1、条形空腔11、前腔室11a、后腔室11b、分隔阻挡部12、通孔12a、第二环形锥面12b、锤体la、锤套lb、冲击阀杆2、防脱部21、弧形凸面21a、凹陷22、撞针3、中心找正机构4、偏心弹簧41、可移动冲击块42、弧形倒角42a、中心孔43、找正头44、弹性驱动机构5、预压弹簧51、调节机构52、调节套52a、封闭部52b、锁紧螺母52c、环形让位锥面a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冲击锤,包括手柄(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I)内设有沿着手柄(I)轴向设置的条形空腔(11),在手柄(I)前端穿设有能相对手柄(I)轴向移动且后端能伸入至条形空腔(11)内的冲击阀杆(2),在条形空腔(11)内设有前端抵靠在冲击阀杆(2)后端的撞针(3),在条形空腔(11)内还设有当冲击阀杆(2)在轴向外力作用下驱动撞针(3)向手柄(I)后端移动时能够使冲击阀杆(2)的轴心线与撞针(3)轴心线重合的中心找正机构(4),所述条形空腔(11)内还设有当冲击阀杆(2)轴心线与撞针(3)轴心线重合后能够驱动所述撞针(3)带动冲击阀杆(2)相对手柄(I)前端移动的弹性驱动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空腔(11)内设有能够将条形空腔(11)分隔成前腔室(Ila)和后腔室(Ilb)的分隔阻挡部(12),在分隔阻挡部(12)上设有能够使前腔室(Ila)和后腔室(Ilb)连通的通孔(12a),所述的撞针(3)位于前腔室(Ila)内且在冲击阀杆(2)作用下撞针(3)的后端能伸入通孔(12a)并进入至后腔室(Ilb)内,所述的弹性驱动机构(5)位于后腔室(Ilb)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找正机构(4)包括套设在撞针(3)上的偏心弹簧(41),偏心弹簧(41)的一端作用在撞针(3)前端,偏心弹簧(41)的另一端作用在分隔阻挡部(12)—端,在后腔室(Ilb)内设有可移动冲击块(42)且该可移动冲击块(42)的轴心线与冲击阀杆(2)轴心线重合,所述的撞针(3)和可移动冲击块(42)之间设有当撞针(3)后端进入至后腔室(Ilb)内后且该撞针(3)在偏心弹簧(41)作用下能够使撞针(3)轴心线与可移动冲击块(42)轴心线重合的凹凸配合连接找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驱动机构(5)包括预压弹簧(51),预压弹簧(51)的一端作用在可移动冲击块(42)上,另一端作用在手柄(I)后端的调节机构(52)上,调节机构(52)能够调节预压弹簧(51)的弹力,所述的预压弹簧(51)轴心线与可移动冲击块(42)轴心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52)包括套设在手柄(I)后端的调节套(52a)且该调节套(52a)与手柄(I)螺纹连接,在调节套(52a)的后端具有封闭部(52b),所述的预压弹簧(51)作用在封闭部(52b)内侧,在手柄(I)上还设有一端抵靠在调节套(52a)前端的锁紧螺母(52c)。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凸配合连接找正结构包括设置在可移动冲击块(42)轴向中心的中心孔(43),在撞针(3)后端具有能够插于该中心孔(43)中的找正头(4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腔室(Ilb)内径略大于可移动冲击块(42)的外径;所述可移动冲击块(42)外径大于通孔(12a)的孔径。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阀杆(2)后端设有能够防止冲击阀杆(2)沿着手柄(I)轴向向前脱离的防脱部(21),在冲击阀杆(2)前端设有凹陷(2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脱部(21)上设有弧形凸面(21a)且所述的弧形凸面(21a)圆心位于冲击阀杆(2)的轴心线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孔(43)为盲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锤。它解决了现有技术稳定性差且冲击力小等技术问题。本冲击锤包括手柄,在手柄内设有沿着手柄轴向设置的条形空腔,在手柄前端穿设有能相对手柄轴向移动且后端能伸入至条形空腔内的冲击阀杆,在条形空腔内设有前端抵靠在冲击阀杆后端的撞针,在条形空腔内还设有当冲击阀杆在轴向外力作用下驱动撞针向手柄后端移动时能够使冲击阀杆的轴心线与撞针轴心线重合的中心找正机构,所述条形空腔内还设有当冲击阀杆轴心线与撞针轴心线重合后能够驱动所述撞针带动冲击阀杆相对手柄前端移动的弹性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稳定性好且冲击力大。
【IPC分类】B25D1/00, B25D17/00
【公开号】CN205219031
【申请号】CN201520843655
【发明人】傅勇刚, 金月明
【申请人】嘉善海力达工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