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式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53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流式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流式防护罩。
现在在尘土杂多的情况下一般是采用口罩做为保护措施,而口罩一般是采用纱制,其层数少时则不能达到防护要求,层数多时又会导致呼吸不畅等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过滤一切微尘粒子,湿化吸入空气的对流式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从一个上有入液口,下有出液口的贮液罐上、下两端各引出两条软管;上软管为入液管,它与入液罐连接,入液管内有回液控制器;入液罐内有一大小与入液罐内壁相合,其中有几个小孔的浮标,浮标中部有一与入液罐上方管口内径相合的圆锥状突起。入液罐的上端与一对流启动吸管连接,下端通过对流软管与出气罐连接,对流软管与入液罐连接处有一限制回流阀门,在略低于阀门处对流管与一进气管连接,进气管管口开口朝下,并高于整个对流管。出气罐上端与出气总管连接,在出气总管内有一吸气活塞和一呼气活塞,出气总管在与出气罐相对的另一端出口处分为两支出气管。对流管在其接近出气罐的最底部通过贮液罐下端的软管回液管与贮液罐连接。
入液管内的回液控制器内为单向控制阀门,其方向为朝入液罐方向打开。
出气总管内的吸气活塞与呼气活塞为单向开启活塞,不能同时工作。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对流结构,能滤过一切微尘粒子及部分有害气体,并能湿化空气,从而断绝尘肺与矽肺等职业病的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贮液罐 2、入液管 3、回液控制器 4、进气管 5、限制回流阀门 6、入液罐 7、浮标 8、对流启动管 9、对流软管 10、出气罐 11、出气管 12、出气总管 13、吸气活塞 14、呼气活塞15、回液管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从一个上有入液口,下有出液口的贮液罐1上、下两端各引出两条软管,上软管为入液管2,它与入液罐6连接,入液管内有回液控制器3,回液控制器内为单向控制阀门,其方向为朝入液罐方向打开,控制其内的液体只能由贮液罐流向入液罐。入液罐内有一大小与入液罐内壁相合,其中有几个小孔的浮标7,浮标中部有一与入液罐上方管口内径相合的圆锥状突起。入液罐的上端与一对流启动吸管8连接,下端通过对流软管9与出气罐10连接,对流软管与入液罐连接处有一限制回流阀门5,在略低于阀门处对流管与一进气管4连接,进气管管口开口朝下,并高于整个对流管。出气罐上端与出气总管12连接,在出气总管内有一吸气活塞13和一呼气活塞14,它们均为单向开启活塞,不能同时工作,吸气时吸气活塞开启,呼气活塞关闭;呼气时呼气活塞开启,吸气活塞关闭。出气总管在与出气罐相对的另一端出口处分为两支出气管11。对流管在其接近出气罐的最底部通过贮液罐下端的软管回液管15与贮液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达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对流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从一个上有入液口,下有出液口的贮液罐(1)上、下两端各引出两条软管;上软管为入液管(2),它与入液罐(6)连接,入液管内有回液控制器(3);入液罐内有一大小与入液罐内壁相合,其中有几个小孔的浮标(7),浮标中部有一与入液罐上方管口内径相合的圆锥状突起;入液罐的上端与一对流启动吸管(8)连接,下端通过对流软管(9)与出气罐(10)连接,对流软管与入液罐连接处有一限制回流阀门(5);在略低于阀门处对流管与一进气管(4)连接,进气管管口开口朝下,并高于整个对流管;出气罐上端与与出气总管(12)连接,在出气总管内有一吸气活塞(13)和一呼气活塞(14);出气总管在与出气罐相对的另一端出口处分为两支出气管(11);对流管在其接近出气罐的最底部通过贮液罐下端的软管回液管(15)与贮液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入液管(2)内的回液控制器(3)内为单向控制阀门,其方向为朝入液罐(6)方向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流式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出气总管(12)内的吸气活塞(13)与呼气活塞(14)为单向开启活塞,不能同时工作。
专利摘要对流式防护罩。它是从贮液罐1的上、下两端各引出两条软管,上软管为入液管2,它与入液罐6连接,入液罐上端与一对流启动吸管8连接,下端通过对流软管9与出气罐10连接,对流管上有一进气管4。出气罐上端与出气总管12连接,在出气管内有一吸气活塞13和一呼气活塞14;出气总管在与出气罐相对的另一端出口处分为两支出气管11;对流管在其接近出气罐的最底部通过贮液罐下端的软管回液管15与贮液罐连接。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滤过一切微尘粒子及部分有害气体,并能湿化空气,从而断绝尘肺与矽肺等职业病的发生,达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文档编号A62B23/00GK2579451SQ0227738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安江 申请人:张安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