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逃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36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空逃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生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逃生舱,也适用于水上救生的状况。
背景技术
现有救生器具多为充气式救生圈或者背心式救生衣,这两种救生用具适合水上救生避难使用,对于高空坠落的情况,则无能为力。现代都市中,高楼鳞次栉比,高层写字楼里人员又相对集中,遇到火灾、地震等紧急突发事故时,往往因为楼层太高和人员太密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以致人员无法及时疏散并在短时间内到达地面。鉴于以上情况,高空逃生装置应运而生,现有的高空逃生装置多为气囊式救生装置,该气囊式救生装置通常由一个气囊构成,人体部分包裹在该气囊内,存在的不足是
(I)气囊体积大、充气慢;(2)气囊刺破后会迅速泄气,危及人生安全;(3)人体部分包裹在气囊内,在人体接触地面时,外露于气囊的人体容易受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高空逃生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充气快、使用安全的高空逃生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空逃生舱,包括容纳人体的主舱体,所述主舱体的上端设置有头护室,主舱体的下端设置有脚护室,所述主舱体、头护室、以及脚护室的外围分别包绕有多个气囊单元;所述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由柔性材料制作,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分别通过拉链闭合,,头护室及脚护室分别与主舱体相向靠拢的部位设置有自紧索,所述主舱体内设置有绑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气囊单元上设置有充气孔和放气孔,所述充气孔与充气装置连接,充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充气,所述放气孔与放气装置连接,放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放气,充气装置与充气启动按钮连接,放气装置与放气启动按钮连接。进一步,所述主舱体为圆柱形,所述头护室和脚护室均为圆台形,所述气囊单元包括完全包绕在主舱体侧面的第一气囊单元以及完全包绕在头护室和脚护室侧面的第二气囊单元,第一气囊单元之间紧邻布置,第二气囊单元之间紧邻布置。进一步,所述主舱体上设置有窥视孔和手臂活动窗。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绑定背部的捆绑背带、绑定腰部的捆绑腰带、绑定腿部的腿固定扣、以及绑定脚踝的脚踝固定扣。优选的,所述高空逃生舱在各气囊单元泄气以及拉链拉开后可折叠成背包,该背包通过所述捆绑背带和捆绑腰带背负于人体背部。优选的,所述头护室上部设有导向翼,主舱体的下部设置有使脚先着地的承重块。当包裹有人体的高空逃生舱从高空下落至地面时,承重块使得人体的脚先着地,可以避免头部受冲击,更好的保护人体生命安全。
优选的,所述气囊单元的外壁为可以防火、防水、防腐蚀的橡胶涂层,内壁为可以提高气密性的铝塑膜层,橡胶涂层与铝塑膜层之间设置有纤维织物层。优选的,所述气囊单元缝合在主舱体、头护室、以及脚护室上,相邻的气囊单元之间缝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内设置有容纳逃生食物用的储物袋以及容纳逃生器具用的器具袋。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和第二气囊单元的外侧面弧长均大于内侧面弧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的外围由多个气囊单元包绕,通过充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充气,这样,和由一个气囊包绕相比,多个气囊单元充气更快,人体从高空跳下后,可以更早的漂浮于空中,使用更加安全;而且,在某些个气囊单元刺破后,其余的气囊单元可保证人体漂浮于空中,不会如一个气囊包绕那样,刺破后会完全泄气,危机人体安全;另外,人体完全包裹于主舱体内,并且,设置有保护头部的头护室以及保护脚部的脚护室,头护室和脚护室的外围也包绕有气囊单元,这样就能保证人体落地时人体各部位的安全。本发明高空逃生舱在未充气时,可折叠成背包状,背包内侧有捆绑背带和捆绑腰带,遇到紧急情况时,将捆绑背带背在身后,系上捆绑腰带,启动充气装置,在气囊单元形状的限制下,背包逐渐展开围合成中部圆柱两端圆台的形状,人体被完全包裹在气囊内。可折叠背包样式可节省存放空间,也方便紧急情况下的背戴,争取逃生时间。另外,充气后的高空逃生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也可用于水上救生的情况。而且,在放掉气囊单元内的部分气体后,气囊单元不再围合成圆柱状和圆台状,而是呈现不闭合的曲面,类似于船状,这样可以方便逃生者自救或呼救,逃生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图1是本发明闻空逃生舱充气后的结构不意 图2是图1去掉所有气囊单元后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1中第一气囊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4是图1中第二气囊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5是高空逃生舱放掉部分气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所述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折叠成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飞对本发明创造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7 :高空逃生舱,包括容纳人体的主舱体1,所述主舱体I的上端设置有头护室2,主舱体I的下端设置有脚护室3,所述主舱体1、头护室2、以及脚护室3的外围分别包绕有多个气囊单元,所述气囊单元缝合在主舱体1、头护室2、以及脚护室3上,相邻的气囊单元之间缝合连接;所述主舱体1、头护室2、脚护室3由柔性材料制作,主舱体1、头护室2、脚护室3分别通过拉链6闭合,头护室及脚护室分别与主舱体相向靠拢的部位设置有自紧索,自紧索可以采用松紧绳等材质,在逃生舱充气膨胀时自动使头护室、脚护室向主舱体收拢并紧密贴合,所述主舱体I内设置有绑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绑定背部的捆绑背带71、绑定腰部的捆绑腰带72、绑定腿部的腿固定扣73、以及绑定脚踝的脚踝固定扣74。所述气囊单元上设置有充气孔8和放气孔9,所述充气孔8与充气装置连接,充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充气,所述放气孔9与放气装置连接,放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放气,充气装置与充气启动按钮连接,放气装置与放气启动按钮连接。所述充气装置包括电雷管以及由电雷管引爆的气体发生物。所述气体发生物为叠氮化钠,通过电雷管将叠氮化钠引爆,叠氮化钠受热分解释放大量氮气冲入气囊单元内,以此对气囊单元进行充气。所述主舱体I为圆柱形,所述头护室2和脚护室3均为圆台形,所述气囊单元包括完全包绕在主舱体I侧面的第一气囊单元4以及完全包绕在头护室2和脚护室3侧面的第二气囊单元5,第一气囊单元4之间紧邻布置,第二气囊单元5之间紧邻布置。第一气囊单元4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上底面和下底面平行且相同,内侧面41和外侧面42均与上、下底面垂直,外侧面42弧长大于内侧面41弧长,第一气囊单元4围合构成圆柱环;第二气囊单元5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下底面与上底面平行,下底面面积大于上底面面积,内侧面51与上、下底面垂直,外侧面52自下底面向上底面倾斜,外侧面52弧长大于内侧面51弧长,第二气囊单元5围合构成圆台环。所述高空逃生舱在各气囊单元泄气以及拉链拉开后可折叠成背包,该背包通过所述捆绑背带71和捆绑腰带72背负于人体背部。遇到紧急情况时,将背包背在身后,启动充气装置,多个第一气囊单元4充满气后形成圆柱环,圆柱环内为主舱体1,多个第一气囊单元4将人体包裹在主舱体I内;多个第二气囊单元5充满气后形成圆台环,该圆台环内腔构成头护室2和脚护室3。也就是说,第一气囊单元4和第二气囊单元5的形状决定了在气囊充满气后,人体被完全包裹在气囊内,保证了落地时人体的安全。所述头护室上部设有导向翼(图中未示),导向翼可以采用类似于飞镖、毽子、羽毛球尾部导向部分的结构,主舱体I上设置有窥视孔11和手臂活动窗12。窥视孔22和手臂活动窗12对应第一气囊单元4的围拢接合处43设置。人手可以从手臂活动窗12内伸出,掰开第一气囊单元4的围拢接合处43,通过窥视孔11查看外界情况。所述主舱体I的下部设置有使脚先着地的承重块10。当包裹有人体的高空逃生舱从高空下落至地面时,承重块使得人体的脚先着地,可以避免头部受冲击,更好的保护人体生命安全。所述主舱体1、头护室2、脚护室3内设置有容纳逃生食物用的储物袋以及容纳逃生器具用的器具袋。储物袋内可以装有水、食物、急救药物器材等,器具袋内可以装有防烟罩、氧气发生装置、防毒面罩、、照明用具、充气用具、以及其它辅助救生索具及标识等。所述气囊单元的外壁为可以防火、防水、防腐蚀的橡胶涂层,内壁为可以提高气密性的铝塑膜层,橡胶涂层与铝塑膜层之间设置有纤维织物层。纤维织物层可以是聚酸脂纤维织物,也可以是尼龙纤维织物或纳米复合纤维织物。而制作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的柔性材料可以是阻燃棉织物,也可以是尼龙织物或PVC织物。本实施例中,主舱体1、头护室2、脚护室3的外围由多个气囊单元包绕,通过充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充气,这样,和由一个气囊包绕相比,多个气囊单元充气更快,人体从高空跳下后,可以更早的漂浮于空中,使用更加安全;而且,在某些个气囊单元刺破后,其余的气囊单元可保证人体漂浮于空中,不会如一个气囊包绕那样,刺破后会完全泄气,危机人体安全;另外,人体完全包裹于主舱体内,并且,设置有保护头部的头护室以及保护脚部的脚护室,头护室和脚护室的外围也包绕有气囊单元,这样就能保证人体落地时人体各部位的安全。本发明高空逃生舱在未充气时,可折叠成背包状,背包内侧有捆绑背带71和捆绑腰带72,遇到紧急情况时,将捆绑背带71背在身后,系上捆绑腰带72,启动充气装置,在气囊单元形状的限制下,背包逐渐展开围合成中部圆柱两端圆台的形状,将人体完全包裹在气囊内。可折叠背包样式可节省存放空间,也方便紧急情况下的背戴,争取逃生时间。另外,充气后的高空逃生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也可用于水上救生的情况。而且,在放掉气囊单元内的部分气体后,气囊单元不再围合成圆柱状和圆台状,而是呈现不闭合的曲面,类似于船状(如图5所示),这样可以方便逃生者自救或呼救,逃生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最后,应当指出,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人体的主舱体,所述主舱体的上端设置有头护室,主舱体的下端设置有脚护室,所述主舱体、头护室、以及脚护室的外围分别包绕有多个气囊单元;所述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由柔性材料制作,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分别通过拉链闭合,头护室及脚护室分别与主舱体相向靠拢的部位设置有自紧索,所述主舱体内设置有绑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气囊单元上设置有充气孔和放气孔,所述充气孔与充气装置连接,充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充气,所述放气孔与放气装置连接,放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放气,充气装置与充气启动按钮连接,放气装置与放气启动按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为圆柱形,所述头护室和脚护室均为圆台形,所述气囊单元包括完全包绕在主舱体侧面的第一气囊单元以及完全包绕在头护室和脚护室侧面的第二气囊单元,第一气囊单元之间紧邻布置,第二气囊单元之间紧邻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上设置有窥视孔和手臂活动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绑定背部的捆绑背带、绑定腰部的捆绑腰带、绑定腿部的腿固定扣、以及绑定脚踝的脚踝固定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逃生装置在各气囊单元泄气以及拉链拉开后可折叠成背包,该背包通过所述捆绑背带和捆绑腰带背负于人体背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护室上部设有导向翼,主舱体的下部设置有使脚先着地的承重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单元的外壁为可以防火、防水、防腐蚀的橡胶涂层,内壁为可以提高气密性的铝塑膜层,橡胶涂层与铝塑膜层之间设置有纤维织物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单元缝合在主舱体、头护室、以及脚护室上,相邻的气囊单元之间缝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内设置有容纳逃生食物用的储物袋以及容纳逃生器具用的器具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和第二气囊单元的外侧面弧长均大于内侧面弧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空逃生舱,包括容纳人体的主舱体,所述主舱体的上端设置有头护室,主舱体的下端设置有脚护室,主舱体、头护室、以及脚护室的外围分别包绕有多个气囊单元;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由柔性材料制作,主舱体、头护室、脚护室分别通过拉链闭合,头护室及脚护室分别与主舱体相向靠拢的部位设置有自紧索,主舱体内设置有绑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气囊单元上设置有充气孔和放气孔,充气孔与充气装置连接,充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充气,放气孔与放气装置连接,放气装置同步对各气囊单元进行放气,充气装置与充气启动按钮连接,放气装置与放气启动按钮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气囊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A62B1/22GK103007454SQ2012105945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周忠立 申请人:周忠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