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织带速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高空作业防坠用的速差器,特别是织带速差器。
背景技术:
在许多需要高空作业的领域,作业人员都需要挂接在速差器绳带上防止高空坠地。一般的织带速差器都是使用弾性收拢的棘爪连接在转动盘上,并和固定内齿盘配合。当织带被迅速下拉时,棘爪被离心甩开并卡住固定内齿盘,使转动盘停止转动,防止人员下坠。由于织带里端一般连接在转动盘侧壁,织带受力下拉时和转动中心构成的力臂较长,下拉カ矩大,速差器内部承拉结构不够合理,如果织带被大力拉尽时很可能造成速差器内部破坏,止坠机构失效,影响安全。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内部承拉结构合理的织带速差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及置于其中的固定支架和转动盘,织带卷绕于转动盘上,且织带的外端露出壳体外,弹性收拢的可转动棘爪则和固定内齿盘对应配合组成速差止坠机构,在转动盘的中心处还设有固定主轴,织带的里端部分穿过转动盘的侧缝处并连接在固定主轴上,构成中心承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织带里端连接在中心处的固定主轴上,即使织带被大力拉尽时和转动中心之间也没有下拉カ矩,下拉力基本作用在固定主轴上,承拉结构合理,承力強度高,速差器内部止坠机构不会被下拉カ破坏,安全可靠性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I是实施例的主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速差止坠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织带里端和固定主轴连接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2中I部的折叠缝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I至图4所示,固定支架2和转动盘3置于壳体I中,织带6卷绕于转动盘3上,且织带6的外端露出壳体Iタト,一般织带6的外端还连接有挂钩13,便于钩住作业人员。弹性收拢的可转动棘爪4则和固定内齿盘5对应配合组成速差止坠机构,通常棘爪4有ニ个。在转动盘3的中心处还设有固定主轴7,织带6的里端部分穿过转动盘3的侧缝处8并连接在固定主轴7上,构成中心承拉结构。本实施例的棘爪4连接在和转动盘3联动的座板9中,棘爪4的末端和座板9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10,构成顶压式弹性收拢结构。这样在非工作状态时,棘爪4的末端被压缩弹簧10顶压收拢,状态稳定,避免了采用拉簧可能产生的棘爪4容易抖动,甚至误动作的问题。固定主轴7的表面可套有轴套12,能够减少摩擦。通常还可以采用铜、铝双层轴套结构,性能更好。[0019]使用时,挂钩13可钩住作业人员的安全带吊环,正常移动拉出织带6时,由于转动盘3的转动速度慢,两个棘爪4被压缩弹簧10顶压收拢不会甩开,不会有锁止动作。如果突然下坠,由于织带6被快速外拉,转动盘3的快速转动会使两个棘爪4离心转动甩开,压缩弹簧10被棘爪4的末端压缩,棘爪4的外端则卡住固定内齿盘5的内齿止坠。即使织带6被大力拉尽,下拉カ也基本作用在固定主轴7上,承力強度高,止坠机构也不会被下拉カ破坏,安全可靠性高。实际上,如图5所示,在织带6露出壳体I外的部位上还可连接有缓冲副带11,缓冲副带11和织带6规律折叠缝合。这样在动作止坠时,如果下拉カ很大,缓冲副带11和织带6的折叠缝合处会被撕扯展开拉直,这样能够缓冲減少部分下坠冲击力,提高速差器的安全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织带速差器,包括壳体及置于其中的固定支架和转动盘,织带卷绕于转动盘上,且织带的外端露出壳体外,弾性收拢的可转动棘爪则和固定内齿盘对应配合组成速差止坠机构,其特征为在转动盘(3)的中心处还设有固定主轴(7),织带(6)的里端部分穿过转动盘(3)的侧缝处(8)并连接在固定主轴(7)上,构成中心承拉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织带速差器,其特征为棘爪(4)连接在和转动盘(3)联动的座板(9)中,棘爪(4)的末端和座板(9)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10),构成顶压式弹性收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织带速差器,其特征为在织带(6)露出壳体(I)外的部位上还连接有缓冲副带(11),缓冲副带(11)和织带(6 )规律折叠缝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织带速差器,其特征为固定主轴(7)的表面套有轴套(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带速差器,其特征为固定主轴(7)的表面套有轴套(12)。
专利摘要一种织带速差器,包括壳体及置于其中的固定支架和转动盘,织带卷绕于转动盘上,且织带的外端露出壳体外,弹性收拢的可转动棘爪则和固定内齿盘对应配合组成速差止坠机构,在转动盘的中心处还设有固定主轴,织带的里端部分穿过转动盘的侧缝处并连接在固定主轴上,构成中心承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织带里端连接在中心处的固定主轴上,即使织带被大力拉尽时和转动中心之间也没有下拉力矩,下拉力基本作用在固定主轴上,承拉结构合理,承力强度高,速差器内部止坠机构不会被下拉力破坏,安全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A62B35/00GK202605569SQ2012202477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周宙龙, 薛迪龙 申请人:浙江左易电力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