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19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专利申请涉及个人携带式呼吸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个人携带式呼吸器主要针对消防时面对的毒气和烟气环境,有带氧气罐的,或者是取环境气体经过过滤和吸附作用再供人呼吸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有吸附剂的异味,不适于日常使用。为应对日常中PM2.5和粒度更大的污染,有的人戴口罩,最近还有些所谓专用的防PM2.5口罩;但是使用口罩来应对PM2.5会面临如下的两难:捂得太严太厚则呼吸不顺畅,不捂严实则会漏过PM2.5。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它适于日常使用。

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包含大气进口、大气处理结构、呼吸用气体出口;其特征是:所说的大气处理结构是流体离心分离装置。

和/或: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包含大气进口、大气处理结构、呼吸用气体出口;其特征是:有储气囊连接在大气处理结构和呼吸用气体出口之间;储气囊的进端 和/或 出端有单向阀;还包含控制装置(可能仅有提示功能然后手动操作)和(输出到大气进口的)气泵(含风机,电动 和/或 手动);储气囊附带压力传感器,并且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装置连接(电 和/或 信号连接)气泵。

本专利申请的有益效果:由前述方案部分的结构和后述实施例可知,本专利产品具有呼吸用气体品质好、呼吸顺畅、适于日常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专利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9是包含流体离心分离装置的洁净富氧空气发生器的示意图。从洁净富氧空气发生器的内部结构开始,逐步添加外部构件以及构件的附图,以清楚表达产品结构。借用洁净富氧空气发生器来介绍本专利申请产品所包含的流体离心分离装置的实施例1。

图2是洁净富氧空气发生器隐藏流体旋流外环腔70之后的主视图。图中还隐藏了两个流体旋流环腔60。

图3是洁净富氧空气发生器上盖93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状态再隐藏上盖93之后的示意图。

图5是流体旋流环腔60的示意图。

图6是流体旋流环腔60的主视透视图。

图7是流体旋流环腔60的俯视透视图。

图8是图4状态显示流体旋流外环腔70之后的示意图。

图9是流体旋流外环腔70的主视透视图。

图10~图12是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10是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12在图10基础上隐藏了上部端盖。

图13是一种套管管材,采用它来制作如图10~12所示的流体离心分离装置较为便宜。

图中标记说明:

1、51 大气进口;2 大气处理结构;291 富氮空气出口;292 富氧空气出口;293 空气污染物出口;3 呼吸用气体出口;4 储气囊;5 气泵;30直管流道侧壁;36 升-环通道;63 环-升通道;39 直管流道内螺纹;98直管流道;521 较轻流体出口;522 较重流体出口; 60 流体旋流环腔; 61 流体旋流环腔顶面;69 流体旋流环腔底面;67流体旋流环腔-外环腔通道;70 流体旋流外环腔;75 挡水环;79 水出口;8 套管管材;81 套管内管;82 套管中管;83 套管外管;841、842 螺旋导流板;92 底盖;93 上盖;94 环形溢水槽;95 进水管;96 U形水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包含大气进口1、大气处理结构2、呼吸用气体出口3;其特征是:所说的大气处理结构2是流体离心分离装置。

和/或:一种个人携带式呼吸器,包含大气进口1、大气处理结构2、呼吸用气体出口3;其特征是:有储气囊4连接在大气处理结构2和呼吸用气体出口3之间;储气囊的进端 和/或 出端有单向阀(图中未示出);还包含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气泵5;储气囊附带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并且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装置连接(电 和/或 信号连接)气泵5。

以下介绍流体离心分离装置的两个实施例。

如图2~9所示,一种洁净富氧空气发生器,包含直管流道98,直管流道的下部有流体进口、上部有较轻流体(乏氧空气或者富氮空气)出口521和较重流体(富氧空气)出口522;有最少一个流体旋转驱动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并且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具有以下两者之最少任一的流体螺旋上升延缓结构:

其一:有流体旋流环腔60包围直管流道侧壁;直管流道和流体旋流环腔之间,顺应流体旋转方向,分别设置升-环通道36和环-升通道63;

其二:直管流道的内壁设置有流体螺旋上升的阻挡结构;流体螺旋上升的阻挡结构是以具有凹凸形状的截面沿一分布线扫描所得的凹凸结构;该分布线是螺旋线和环线两者之任一。间断的大体沿分布线分布的凹凸结构视为等效替换。

有流体旋流外环腔70包围流体旋流环腔60侧壁;顺应流体旋转方向设置有流体旋流环腔-外环腔通道67;较重流体出口522顺应流体旋转方向设置于流体旋流外环腔70。

流体旋流外环腔70内设置有挡水环75;并且,流体旋流外环腔70底部设置有水出口79,水出口79下方连接U形水封96。

如图3所示,较轻流体出口521的管体向下少许伸入直管流道98。

直管流道98内设置有环形溢水槽94,环形溢水槽94连通进水管95。此结构为保持直管流道98内壁的湿润,以便分离出空气中的粉尘和水溶性物质,从直管流道98的下方排出。不需要的时候关闭进水管阀门即可。

直管流道98的下部通过底盖92连接U形水封96(U形水封96构成水和/或粉尘的出口)。

流体进口51切向进入直管流道98。此构成流体旋转驱动结构。实施例以风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空气经流体进口51进入直管流道98。

当自然对流或者采用上部出口负压引风时,流体进口不需以管道引出并且可能有多个,相同旋转方向分布于直管流道98的下部(请参考图7,与图中标记67类似的结构)。

直管流道98可能被横置。比如,如图8所示装置,整体横置(靠汽车行进的空气阻力使空气旋转进入横置后的直管流道),较重流体出口522通入车厢。此时需要在如图8所示装置基础上作如下适应性改变:U形水封96即水和/或粉尘的出口改到横置之后的底部位置;采用上一自然段描述的流体进口,并且为全部的流体进口设置一个公共的开口朝前的风罩;关闭进水管阀门。

较轻流体出口521和较重流体出口522两者之最少任一通过阀门(图中未示出)控制。比如,控制两者的流量体积比为79比21。

有些时候可能需要从富氧空气中去除氧化物气体和气态有机物,它们都比氧气密度大;则可以在图示装置外再包围一层结构进行离心分离;或者用两个图示装置串联进行二次离心分离。

以下介绍流体离心分离装置的实施例2。

以如图13所示的3层套管管材8为主要原材料,参考图11和图10、图12,在其上部裁切出2个台阶、在其下部裁切出1个台阶;参考图2,在套管内管81和套管中管82的管壁上打出结构、功能都与升-环通道36、环-升通道63相当的通孔;接上大气进口1的管段;装上上部和下部的端盖;即构成流体离心分离装置的实施例2。可见,该流体离心分离装置的流体旋流环腔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

如图10所示,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具有富氮空气出口291、富氧空气出口292;空气污染物出口293。尤其是: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具有富氧空气出口292。

可以用富氧空气作为呼吸用气体(即富氧空气出口292接续到呼吸用气体出口3)。

也可以用富氮空气和富氧空气作为呼吸用气体(即富氧空气出口292和富氮空气出口291共同接续到呼吸用气体出口3)。那么,就不必要将富氧空气和富氮空气进行分离。则,需要以2层(而不是3层)套管管材为主要原材料,参照第0039段的描述,制作流体离心分离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