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及其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67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及其配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及其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共汽车、长途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中,因遇到紧急情况而无法从车内逃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国家有很多这方面的科普。而且在市面上也有很多逃生锤的出售,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问题。这是因为,现有的逃生锤没有很好的随身性,每天拿着逃生锤去应付不知道何时会到来的风险明显不合理。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逃生锤还存在以下问题:在使用逃生锤破窗时,需要将逃生锤垂直于门窗的表面,并迅速用力按压逃生锤。但是,在用力按压逃生锤破窗时,通常会导致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由于施力时的惯性而伸出窗外,很容易将手割破。另外,迅速按压逃生锤所提供的力较大,对于小孩子和虚弱的人来说,很难办到。如果不迅速的用力按压,逃生锤的弹针很难弹出,这样就达不到破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及其配件,使得无需用户使用额外的力即可实现破窗功能,由于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力,使得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容易收回,避免割破手指,并且携带较为便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配件,包括:配件本体、触发机构、推出机构以及撞针;配件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配件本体具有开口;其中,开口位于容置空间的端部;触发机构、推出机构以及撞针安装于配件本体的内部;其中,推出机构和撞针位于容置空间,且撞针的针头位于开口;触发机构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推出机构,推出机构推动撞针的端部,撞针弹出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壳体、触发机构、推出机构以及撞针;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壳体具有开口;其中,开口位于容置空间的端部;处理器、触发机构、推出机构以及撞针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其中,推出机构和撞针位于容置空间,且撞针的针头位于开口;触发机构连接至处理器;触发机构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推出机构,推出机构推动撞针的端部,撞针弹出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使用终端设备的配件或终端设备进行破窗时,可以直接将配件本体或壳体的开口对着窗体,然后触发上述触发机构,触发机构被触发时推出机构推动撞针的端部,撞针弹出开口,从而弹出开口的撞针可以将窗户击破,而无需用户使用额外的力。并且,由于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力,所以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容易收回,避免被破碎的窗体割破手指。通过将触发机构、推出机构以及撞针安装于配件本体或壳体的内部,并且撞针的针头位于开口,使得可以将触发机构、推出机构以及撞针集成到终端设备的配件或终端设备内,而不需要额外随身携带逃生锤,即可使用终端设备的配件或终端设备来实现破窗功能,携带较为便捷。

另外,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连接端;连接端连接至触发机构;其中,触发条件至少包括连接端连接到处理器;从而,提供了一种触发条件的较佳的实现方式,而且这种设计方式易于实现,设计成本较低。

另外,为了适应终端设备的设计需求,连接端可以设计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

另外,安装于配件本体内部的触发机构包括:齿轮和连接至连接端的马达;推出机构包括:主弹簧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位于主弹簧和撞针之间;齿轮的齿根圆的其中一部分具有连续的齿,另一部分为圆弧面;其中,马达被触发转动时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主弹簧收缩,圆弧面与齿条接触时,主弹簧施加回弹力于齿条,齿条推动撞针弹出开口。通过马达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使得主弹簧收缩,在齿轮的圆弧面与齿条接触时,收缩的主弹簧对齿条施加回弹力,使齿条在上述回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撞针弹出开口,从而不需要额外施加压力,即可通过撞针撞击窗体实现破窗功能。

另外,配件本体的容置空间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撞针具有至少一个凸起;凸起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且限位部的端部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的距离大于凸起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的距离;两个限位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撞针的行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撞针限制在容置空间内,可以避免撞针弹出开口时,脱离容置空间。

另外,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包括用于为撞针施力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于撞针,且复位弹簧夹持于凸起和距离开口较近的限位部之间。从而,在无外力施加于撞针时,撞针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

另外,安装于壳体内部的触发机构包括:齿轮和连接至处理器的马达;推出机构包括:主弹簧和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位于主弹簧和撞针之间;齿轮的齿根圆的其中一部分具有连续的齿,另一部分为圆弧面;其中,马达被触发转动时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主弹簧收缩,圆弧面与齿条接触时,主弹簧施加回弹力于齿条,齿条推动撞针弹出开口。

另外,壳体的容置空间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撞针具有至少一个凸起;凸起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且限位部的端部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的距离大于凸起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的距离;两个限位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撞针的行程。

另外,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为撞针施力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于撞针,且复位弹簧夹持于凸起和距离开口较近的限位部之间。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配件的方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配件的方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配件的方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配件。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的配件包括:配件本体(未在图1中示出)、触发机构1、推出机构2以及撞针3。配件本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配件本体具有开口;其中,开口位于容置空间的端部。触发机构1、推出机构2以及撞针3安装于配件本体的内部;其中,推出机构2和撞针3位于容置空间,且撞针3的针头位于开口。触发机构1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推出机构2,推出机构2推动撞针3的端部,撞针3弹出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的配件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皮套。或者,终端设备的配件可以为与终端设备配套的电子设备,比如手环。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

以下以终端设备的配件为智能手机的皮套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的应用中,终端设备的皮套通常套设在终端设备的外壳上。当使用终端设备的配件进行破窗时,可以直接拿出终端设备,将配件本体的开口对着窗体,然后触发上述触发机构1。在触发机构1被触发时推出机构2推动撞针3的端部,撞针3弹出开口。从而,弹出开口的撞针3可以将窗户击破,而无需用户使用额外的力,并且由于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力,使得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容易收回,避免割破手指。通过将触发机构1、推出机构2以及撞针3安装于配件本体的内部,并且撞针3的针头位于开口,使得可以将触发机构1、推出机构2以及撞针3集成到终端设备的配件内,而不需要额外随身携带逃生锤,即可使用终端设备的配件来实现破窗功能,携带较为便捷。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无需用户使用额外的力即可实现破窗功能,由于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力,使得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容易收回,避免割破手指,并且携带较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配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连接端。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到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连接端4;连接端4连接至触发机构1;其中,触发条件至少包括连接端4连接到处理器;从而,提供了一种触发条件的较佳的实现方式,而且这种设计方式易于实现,设计成本较低。在连接端连接到处理器时,处理器可以控制触发机构被触发。或者,于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可以直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直接与触发机构连接。并且,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触发开关,在用户按压触发开关时,处理器控制触发机构被触发。触发机构1被触发时,触发推出机构2,推出机构2推动撞针3的端部,撞针3弹出开口。

为了适应终端设备的设计需求,连接端4可以设计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以下以终端设备的配件为智能手机的皮套为例进行说明:在使用终端设备的配件破窗时,可以通过USB连接线将连接端4连接至智能手机的USB接口,来实现将连接端4连接到处理器。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触发机构1包括:齿轮11和连接至连接端的马达12;推出机构2包括:主弹簧21和与齿轮11啮合的齿条22;齿条22位于主弹簧21和撞针3之间;齿轮11的齿根圆的其中一部分具有连续的齿,另一部分为圆弧面;其中,马达12被触发转动时齿轮11转动,齿轮11带动齿条22移动,主弹簧21收缩,圆弧面与齿条22接触时,主弹簧21施加回弹力于齿条22,齿条22推动撞针3弹出开口。通过处理器控制马达12的转动,马达12带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带动齿条22移动,齿条22移动时会压缩主弹簧21,使得主弹簧21收缩。在齿轮11的圆弧面与齿条22接触时,收缩的主弹簧21对齿条22施加回弹力,使齿条22在上述回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撞针3弹出开口,从而不需要额外施加压力,即可通过撞针3的针头31撞击窗体实现破窗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于实际的应用中,触发机构1还可以包括传动轮13。传动轮13固定于马达12,传动轮13与上述齿轮11啮合。在处理器控制马达12转动时,马达12带动传动轮13转动,传动轮13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11转动,齿轮11带动齿条22移动,从而实现上述破窗功能。

优选的,配件本体的容置空间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本实施方式以配件本体的容置空间的内壁设有四个限位部为例进行说明。在容置空间的内壁相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部;分别为:第一限位部5、第二限位部6、第三限位部7、第四限位部8。撞针3具有至少一个凸起9;凸起9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且限位部的端部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的距离大于凸起9与容置空间的内壁的距离;两个限位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撞针的行程。优选的,本实施方式可以设置两个凸起9。具体地说,其中一个凸起9位于第一限位部5和第二限位部6之间,另一个凸起9位于第三限位部7和第四限位部8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撞针3限制在容置空间内,可以避免撞针3弹出开口时,脱离容置空间。

为了配合实际设计的需要,撞针3和齿条22可以为一体式,或撞针3的端部固定在齿条22上。在破窗之后,主弹簧21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与主弹簧21固定在一起的齿条22恢复初始状态,从而与齿条22固定在一起的撞针3恢复初始状态。作为优选,终端设备的配件还可以包括用于为撞针3施力的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套设于撞针3,且复位弹簧10夹持于凸起9和距离开口较近的限位部之间。从而,在无外力施加于撞针3时,撞针3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发机构1和推出机构2的较佳的具体实现方式,而且这种设计方式易于实现,设计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41、壳体(未在图中示出)、触发机构42、推出机构43以及撞针44;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壳体具有开口;其中,开口位于容置空间的端部;处理器41、触发机构42、推出机构43以及撞针44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其中,推出机构43和撞针44位于容置空间,且撞针44的针头位于开口;触发机构42连接至处理器41;触发机构42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推出机构43,推出机构43推动撞针44的端部,撞针44弹出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的开口可以但不限于指耳机孔或USB孔。即撞针44可以但不限于位于耳机孔或USB孔。

于实际的应用中,在使用终端设备进行破窗时,可以直接将壳体的开口对着窗体,然后触发上述触发机构42,触发机构42被触发时推出机构43推动撞针44的端部,撞针44弹出开口,从而弹出开口的撞针44可以将窗户击破,而无需用户使用额外的力。并且,由于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力,所以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容易收回,避免破碎的窗体割破手指。通过将处理器41、触发机构42、推出机构43以及撞针44安装于壳体的内部,并且撞针44的针头位于开口,使得可以将处理器41、触发机构42、推出机构43以及撞针44集成到终端设备内,而不需要额外随身携带逃生锤,即可使用终端设备来实现破窗功能,携带较为便捷。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无需用户使用额外的力即可实现破窗功能,由于用户无需使用额外的力,使得在破窗的瞬间用户的手容易收回,避免割破手指,并且携带较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触发机构包括:齿轮11和连接至处理器的马达12。通过马达12的转动最终带动齿条22的移动,从而实现撞针3弹出开口的功能。

具体地说,触发机构包括:齿轮11和连接至处理器的马达12;推出机构包括:主弹簧21和与齿轮11啮合的齿条22;齿条22位于主弹簧21和撞针3之间;齿轮11的齿根圆的其中一部分具有连续的齿,另一部分为圆弧面;其中,马达12被触发转动时齿轮11转动,齿轮11带动齿条22移动,主弹簧21收缩,圆弧面与齿条22接触时,主弹簧21施加回弹力于齿条22,齿条22推动撞针3弹出开口。具体地说,终端设备可以具有触发处理器控制马达12转动的虚拟界面,选中虚拟界面中的破窗功能,处理器即可控制马达1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撞针3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1.8mm,并且撞针3的长度可以优选为1.5mm。齿条22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1.8mm,并且齿条22的长度可以优选为1.5mm。

于实际的应用中,触发机构还可以包括传动轮13。传动轮13固定于马达12,传动轮13与上述齿轮11啮合。在处理器控制马达12转动时,马达12带动传动轮13转动,传动轮13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11转动,齿轮11带动齿条22移动,齿条22推动撞针3使撞针3弹出开口,撞针3的针头31击破窗体,从而实现上述破窗功能。

优选的,壳体14的容置空间15的内壁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本实施方式以配件本体的容置空间15的内壁设有四个限位部为例进行说明。在容置空间15的内壁相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部;分别为:第一限位部5、第二限位部6、第三限位部7、第四限位部8。撞针3具有至少一个凸起9;凸起9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且限位部的端部与容置空间15的内壁的距离大于凸起9与容置空间15的内壁的距离;两个限位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撞针3的行程。优选的,本实施方式可以设置两个凸起9。具体地说,其中一个凸起9位于第一限位部5和第二限位部6之间,另一个凸起9位于第三限位部7和第四限位部8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撞针3限制在容置空间15内,可以避免撞针3弹出开口时,脱离容置空间15。

为了配合实际设计的需要,撞针3和齿条22可以为一体式,或撞针3的端部固定在齿条22上。在破窗之后,主弹簧21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与主弹簧21固定在一起的齿条22恢复初始状态,从而与齿条22固定在一起的撞针3恢复初始状态。作为优选,终端设备还包括用于为撞针3施力的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套设于撞针3,且复位弹簧10夹持于凸起9和距离开口较近的限位部之间。从而,在无外力施加于撞针3时,撞针3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发机构和推出机构的较佳的具体实现方式,而且这种设计方式易于实现,设计成本较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