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9261发布日期:2018-12-28 20:48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高空作业安全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工作安全的规范要求,作业人员在从事高空作业时,须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例如:在身上穿戴吊带,并将该吊带与具有扣环的安全带连结,且安全带固定于支撑物上。当作业人员不慎坠落时,该吊带及安全带可吊拉作业人员,防止自高处坠落造成伤亡的憾事发生。

美国公告第us9435484b1号「安全接头连接器」专利,即公开一种现有用以连接吊带1与扣环2的安全接头连接器3。请见图1所示,该安全接头连接器3包含一轴3a可穿过吊带1的可供穿置部位1a、一u形件3b,以及与二锁掣件(图未示)用以将轴3a固定于该u形件3b中,其中该u形件3b以供扣环2套置其上,且扣环2与安全带4相连接连结;该u形件3b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套筒31b与一第二套筒32b,且该轴3a可滑动地穿过该第一套筒31b与该第二套筒32b。

在该轴3a穿过该第一套筒31b与该第二套筒32b时,该轴3a的一第一处31a位于该第一套筒31b中,该轴3a的一第二处32a位于该第二套筒32b中;该二锁掣件可将该轴3a的第一处31a固定于该第一套筒31b中,且该二锁掣件相互垂直设置,以限制该轴3a相对该u形件3b滑动。

在使用时,使用者须将该二锁掣件解除锁定后,操作该轴3a使该轴3a的第二处32a滑离该第二套筒32b,并将扣环2自该u形件3b的第二套筒32b末端套置其上,再将轴3a的第二处32a贯穿该第二套筒32b后,以该二锁掣件限制该轴3a滑动。

在使用现有的安全接头连接器3时,使用者容易因操作不慎而使轴3a脱离该吊带1的可供穿置部位1a(见图1假想线),导致使用者将该扣环2套于该u形件3b后,须将该轴3a与穿过吊带1的可供穿置部位1a,且并使该轴3a穿过该第二套筒32b,才将吊带1与扣环2结合,不仅增加使用安全接头连接器3的步骤,且由于高空作业员于作业时多半会配戴手套,对于配戴手套的使用者而言,更提升其操作安全接头连接器3的难度,使安全接头连接器3的使用更是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用户可轻易解锁与上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用以连接至少一安全带与一吊带,其中,该吊带用于供人体穿着,该安全带上设有一扣环;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包含有:一本体,用以连接于该吊带上;一栓,用以供该扣环套置其上,其一第一处枢接于该本体上,而可相对于该本体于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间枢摆,且该栓于该关闭位置时,该栓的一第二处靠置于该本体上;一第一锁掣件,设于该本体上,且可被操作地于该本体上的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一锁掣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可限制该栓的该第二处靠置于该本体上;一第二锁掣件,设于该本体上,且可被操作地于该本体上的一第三位置和一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第二锁掣件位于该第三位置时,可限制该栓的该第二处靠置于该本体上。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该栓枢接于该本体上,该栓不易与该本体分离,并使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的解锁与上锁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安全接头连接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a为上述优选实施例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图4b为图4a的4b-4b方向剖视图。

图4c为图4a的4c-4c方向剖视图。

图5a为图2的5a-5a方向剖视图。

图5b类似于图5a。

图6为上述优选实施例部分构件的俯视图。

图7a为图2的7a-7a方向剖视图。

图7b类似于图7a。

图8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图。

图9为图8的9-9方向剖视图。

【符号说明】

[现有]

1吊带1a可供穿置部位2扣环

3安全接头连接器3a轴31a第一处

32a第二处3bu形件31b第一套筒

32b第二套筒

[本发明]

100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

10本体

11第一容槽11a第一开口12第二容槽

12a第二开口13滑槽14通道

15卡槽16贯孔

20第一锁掣件

22滑块221抵推部222连接部

24栓杆241卡制部26螺栓

30第一弹性件

40挡止件

50第二弹性件

60第二锁掣件

60a枢接孔61a第一孔部62a第二孔部

62凸部

70栓

71第一处71a环槽711第一面

712第二面72第二处72a定位孔

721凸块

80挡环

f1、f2外力

l1第一直线l2第二直线l3第三直线

l4第四直线

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o圆弧中心

r1第一宽度r2第二宽度r3第三宽度

r4第四宽度r5第五宽度

s1关闭位置s2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现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2与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用以连接至少一安全带与一吊带,其中,该吊带用于供人体穿着;该安全带上设有一扣环用以连接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且该安全带固定于一支撑物上。藉此,当作业人员不慎坠落时,该吊带及安全带可吊拉作业人员,防止自高处坠落造成伤亡的憾事发生。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包含有一本体10、一栓70、一第一弹性件30、一第二弹性件50、一第一锁掣件20、一第二锁掣件60、一挡止件40与一挡环80。

该本体10用以连接于该吊带上,请见图4a至图4c所示,该本体10具有一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容槽11、一沿其轴向设置的一第二容槽12、与一滑槽13。该第一容槽11与该第二容槽12分别位于该本体10两端,其中该第一容槽11于该本体10的一侧端面形成一第一开口11a并与外界相连通;该第二容槽12于该本体10的另一侧端面形成一第二开口12a并与外界相连通。该本体10具有沿其径向设置的一通道14、一卡槽15,与二贯孔16,其中该通道14两端分别连通该滑槽13与该第一容槽11;该卡槽15与该第一容槽11相连通;该二贯孔16同轴设置,且各该贯孔16连通该第二容槽12与外界。

请配合图5a与图5b所示,该第一锁掣件20包含有一滑块22、一栓杆24,以及一螺栓26锁接该滑块22与该栓杆24,其中该滑块22包含有一抵推部221与一连接部222,该抵推部221位于该滑槽13中且可受操作于滑槽13中移动;该连接部222穿设于该通道14中并与该栓杆24相连,且可带动该栓杆24于一第一位置p1与一第二位置p2间移动;该栓杆24位于第一容槽11中,且该栓杆24末端具有一卡制部241,当该栓杆24于该第一位置p1时,该卡制部241凸伸于该卡槽15中;当该栓杆24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卡制部241位缩入该第二容槽12中。

该第一弹性件30与该挡止件40位于该第一容槽11中,其中第一弹性件30顶推该栓杆24往该卡槽15的方向移动,直到该滑块22的抵推部221抵于该滑槽13靠近卡槽15的槽壁,或连接部222抵于通道14靠近卡槽15的壁面,使该栓杆24维持于该第一位置p1。该挡止件40用以封闭该第一开口11a以防止该第一弹性件30自该第一开口11a脱离该本体10。

该第二弹性件50与该第二锁掣件60设置于该第二容槽12中,且该第二弹性件50顶推该第二锁掣件60使该第二锁掣件60往脱离该第二容槽12的方向移动。

该第二锁掣件60具有一枢接孔60a且与该二贯孔16相对。请见图6所示,该枢接孔60a于径向上区分有一第一孔部61a以及一第二孔部62a,其中该第二孔部62a的壁面呈一圆弧面。

于该枢接孔60a径向虚拟一第一直线l1,且该第一直线l1通过该圆弧面的圆弧中心o,虚拟一第二直线l2垂直于该第一直线l1且通过该第一孔部61a,该第一孔部61a的两相对孔壁于该第二直线l2上所测得的距离为第一宽度r1;虚拟一第三直线l3通过该圆弧中心o并垂直于该第一直线l1,且该第三直线l3平行于该第一直线l1,该第二孔部62a的两相对孔壁于该第三直线l3上所测得的距离为第二宽度r2,且该第二宽度r2大于该第一宽度r1。

该圆弧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凸部62,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凸部62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二凸部62位于通过该圆弧中心o的两相对位置上。虚拟一第四直线l4通过该二凸部62与该圆弧面的圆弧中心o,其中该二凸部62之间于该第四直线l4上所测距离为一第三宽度r3,且该第三宽度r3小于该第二宽度r2。

该栓70略呈u字型,两相异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处71与一第二处72,其中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设有一环槽71a;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于侧向具有一定位孔72a,且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末端形成有一凸块721,且该凸块721的外径大于该卡槽15的槽宽。

请配合图7a所示,该第一处71穿设该本体10的该二贯孔16与该第二锁掣件60的该枢接孔60a。该栓70的第一处71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711与一第二面712,其中该第一面711与该第二面712之间相距一第四宽度r4,且该第四宽度r4略小于该第一宽度r1;该第一处71的最大宽度为一第五宽度r5,其中该第五宽度r5大于该第一宽度r1与该第三宽度r3,且该第五宽度r5略小于该第二宽度r2。

该栓70可受操作于一关闭位置s1与一开启位置s2间枢摆。请配合图2与图7a,当该栓70于该关闭位置s1时,该第二弹性件50顶推该第二锁掣件60,使该第二锁掣件60往脱离该本体10的方向移动,直到该第二锁掣件60的第一孔部61a抵于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使该第二锁掣件60维持于一第三位置p3,于此同时,该栓70的第一面711与该第二面712分别抵靠于该枢接孔60a的该第一孔部61a的两相面壁面上,以使得该栓70无法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

请见图5a所示,当该栓70于该关闭位置s1时,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抵于该卡槽15槽壁,且栓70的定位孔72a与该第一容槽11相对。该第一弹性件30顶推该栓杆24,使该栓杆24位于该第一位置p1且该卡制部241位于该定位孔72a中,而使得该栓70无法相对于该本体10枢摆。

该挡环80套设于该栓70的第一处71并抵于该本体10的其一贯孔16孔缘,该挡环80的内径与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的环槽71a相配合,且该挡环80的外径大于该贯孔16的内径。

上述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的各部构件及相关位置的说明。兹再叙述其使用方式如后。请复见图5a与图4b,施一外力f1于该滑块22,使该滑块22沿该滑槽13槽壁并往远离该卡槽15的方向移动,并带动该栓杆24自该第一位置p1移动至该第二位置p2,使该栓杆24的卡制部241远离该栓70的定位孔72a。

于此同时,请配合图7a与图7b,施加另一外力f2于该第二锁掣件60,使该第二锁掣件60自该第三位置p3往该第二容槽12内部移动至一第四位置p4,并使该栓70的第一处71位于该枢接孔60a的第二孔部62a中。

该第二锁掣件60于该第四位置p4时,由于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不再受该卡制部241限制于该卡槽15中,且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的该第五宽度r5小于该第二宽度r2,因此,此时的该栓70可受操作而沿该枢接孔60a的该第二孔部62a的该圆弧面枢转至一该开启位置s2(请见图8)。

请再配合图9所示,又由于该第五宽度r5大于该第三宽度r3,因此该栓70枢转至一预设角度时,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即抵靠于该二凸部62,进而可达到限制该栓70的枢转角度的功能。

操作者即可将该本体10与该吊带结合,并将设于该安全带的该扣环套至于该栓70上。于后,再将该栓70枢摆回关闭位置s1,该栓70的第一处71离开该枢接孔60a的该第二孔部62a的孔壁后,受压缩的该第二弹性件50旋即释放而顶推该第二锁掣件60至该第三位置p3,以锁掣该栓70的该第一处71;移除操作该滑块22的外力f1,受压缩的该第一弹性件30旋即释放并顶推该栓杆24回复至该第一位置p1,使该卡制部241卡制于该栓70的定位孔72a中,以锁掣该栓70的该第二处72,并完成连接该吊带与该安全带。

此外,由于该栓70的第一处71套设有该挡环80,该栓70的第二处72末端形成有该凸块721;于使用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时,该挡环80、该凸块721二者与该扣环分别位于该本体10两侧,因此当栓70受外力拉扯时,该挡环80与该凸块721分别抵靠于该贯孔16孔缘与该卡槽15槽缘,以防止该栓70中滑脱出该本体10。

由于该栓70可受操作相对该本体10枢摆,因此于操作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时,已连接于该吊带的本体10不易因该栓70的枢摆而受影响,该栓70亦不会于解锁至上锁的过程中该本体10分离;此外,该第一锁掣件20与该第二锁掣件60不仅可轻易解锁,将该栓70回复至关闭位置s1时,该第一锁掣件20与该第二锁掣件60即自动锁掣该栓70,即使操作者即使配戴手套,仍可轻易操作该安全带扣环连接装置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