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送风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205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送风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采石场、隧道施工等高粉尘的作业环境,会对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会产生巨大伤害,作业人员一般都配备有防尘口罩,而普通的过滤式口罩不适合高粉尘的工况环境,供气式口罩或者个人可穿戴空气净化器基本都是将空气净化主机部分设置在作业人员的腰部,主机要求要机体小巧,便于携带。选取的风机功率较低时,作业人员会出现供气不足而产生憋气感,佩戴舒适性严重降低;若如选取的风机功率较高时,主机机体较大,噪音较大,影响佩戴的舒适性。国外进口同类设备昂贵,使用成本高。生产中需要一种结构紧凑、功率较高、成本低的电动送风呼吸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送风呼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设有入风口的防护头盔、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的风管、过滤送风装置、电源,进气端与过滤送风装置相连通,出气端与防护头盔的入风口相连通,过滤送风装置包括进风口、气流通道和出风口,气流通道上设有过滤单元和风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单元包括串设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位于第二风机的顺气流方向的前端,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是轴流风机,第一风机的叶轮与第二风机的叶轮的转向相反。

其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过滤送风装置的风机配置,采用双体式风机单元,两个送风方向相同的风机串设于气流通道内,空气由第二风机增压后,再由第一风机进一步增压送入后段的气流通道。电源驱动风机工作,由于两个风机的叶轮转向反向设置,空气首先进入第二风机增压,气流通过第二风机时会随第二风机的叶轮旋转,形成正向旋转气流;随后,正向旋转气流进入第一风机实现二次增压,当正向旋转气流通过第一风机叶轮时,反向旋转的第一风机的叶轮相对于正向旋转气流来说,相对增大了第一风机的叶轮转速(提高了功率),这种双体式风机单元的结构设计,达到了提升风机单元的整体功率的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实现了结构紧凑、功率强劲、自然降噪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体式风机单元,两个风机的叶轮转向反向设置,第二风机叶轮旋转形成正向旋转气流进入第一风机时,旋转气流的能量得到了有效利用,相对增大了第一风机的叶轮转速,达到了提升风机单元的整体功率的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实现了结构紧凑、功率强劲、自然降噪的技术效果。本产品在高湿热环境下使用,还有对人体头部的降温功能。本产品还有成本低的优点,易于推广应用。本产品还可适于消防、焊接等作业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入风口1、防护头盔2、进气端3、出气端4、风管5、过滤送风装置6、进风口7、出风口8、第一风机9、第二风机10、第一过滤层11、第二过滤层12、电源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包括设有入风口1的防护头盔2、设有进气端3和出气端4的风管5、过滤送风装置6、电源13,进气端3与过滤送风装置6相连通,出气端4与防护头盔2的入风口1相连通,过滤送风装置6包括进风口7、气流通道和出风口8,气流通道上设有过滤单元和风机单元,所述风机单元包括串设的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10,第一风机9位于第二风机10的顺气流方向的前端,第一风机9与第二风机10是轴流风机,第一风机9的叶轮与第二风机10的叶轮的转向相反。

其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过滤送风装置6的风机配置,采用双体式风机单元,两个送风方向相同的风机串设于气流通道内,空气由第二风机10增压后,再由第一风机9进一步增压送入后段的气流通道。电源13驱动风机工作,由于两个风机的叶轮转向反向设置,空气首先进入第二风机10增压,气流通过第二风机10时会随第二风机的叶轮旋转,形成正向旋转气流;随后,正向旋转气流进入第一风机9实现二次增压,当正向旋转气流通过第一风机9叶轮时,反向旋转的第一风机9的叶轮相对于正向旋转气流来说,相对增大了第一风机9的叶轮转速(提高了功率),这种双体式风机单元的结构设计,达到了提升风机单元的整体功率的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实现了结构紧凑、功率强劲、自然降噪的技术效果。

实用新型人通过数次匹配试验,结果显示:根据人的呼吸所需空气量,采用两个电压7.4V、最大电流3安的风机,第一风机转9的速3万转/分,只需匹配第二风机10转速2万转/分即可,风机单元的整体功率可达到两个风机功率之和的1.5倍,噪音为48分贝左右。实用新型人还进行了对比试验,两个风机的叶轮旋转方向采用同向设置,风机单元的整体功率仅为两个风机功率之和的75%,噪音为60分贝以上。试验结果证明:双体式风机单元的结构设计,提升风机单元的整体功率的技术效果显著。实用新型人制作的样机应用于高粉尘隧道施工现场,空气净化效果理想。

一种改进是,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层11和第二过滤层12,第一过滤层11设于气流通道的靠近进风口7的端口部,第二过滤层12设于气流通道的靠近出风口8的端口部。这种结构,过滤粉尘效果理想。所述过滤单元可采用过滤棉与活性炭的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它同类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