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1425发布日期:2018-10-26 19:2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缓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降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缓降器依靠齿轮传动或制动器实现缓降器的减速、缓降。然而,采用上述方式支撑的缓降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容易加工,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缓降器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缓降器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降器,包括:主体,包括主体部及可相对于主体部枢转的被绕设部,绕设物绕设在被绕设部上且能够随着被绕设部一起转动;摩擦结构,设置在主体部上且与被绕设部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当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贴合时,摩擦结构对绕设物进行减速。

进一步地,主体部为筒状结构,摩擦结构位于筒状结构内,且被绕设部的至少一部分由筒状结构内向外伸出,缓降器还包括:操作件,能够沿主体部的轴向运动且设置在主体部上,在操作件朝向摩擦结构运动过程中,操作件能够推动摩擦结构,以使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贴合。

进一步地,缓降器还包括:弹性件,设置在主体部内且位于操作件与摩擦结构之间,弹性件给摩擦结构提供朝向被绕设部一侧运动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操作件朝向摩擦结构的一侧具有突出部,弹性件套设在突出部外。

进一步地,操作件的朝向主体部的一侧具有凸环,凸环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主体部的部分或全部内壁上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以使操作件能够在主体部上滑动。

进一步地,操作件的外表面与主体部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缓降器还包括:定位件,设置在主体部上,在操作件朝向摩擦结构运动的过程中,定位件能够依次穿过主体部及操作件,以对操作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被绕设部包括:第一被绕设子部,位于主体部的外部,绕设物绕设在第一被绕设子部上;第二被绕设子部,与第一被绕设子部连接且能够随着第一被绕设子部一起转动,至少部分第二被绕设子部位于主体部内且能够与摩擦结构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被绕设子部包括:连接轴,摩擦结构穿设在连接轴的一端上;被贴合部,位于主体部内且与连接轴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第一被绕设子部固定连接,被贴合部位于摩擦结构与第一被绕设子部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轴与被贴合部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主体部为筒状结构,被贴合部和摩擦结构为圆形板状结构,且被贴合部、主体部及摩擦结构同轴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缓降器包括主体及摩擦结构。其中,主体包括主体部及可相对于主体部枢转的被绕设部,绕设物绕设在被绕设部上且能够随着被绕设部一起转动。摩擦结构设置在主体部上且与被绕设部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当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贴合时,摩擦结构对绕设物进行减速。这样,在使用者使用缓降器下降时,通过调节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之间产生摩擦,则使得被绕设部受到的摩擦力增大,进而降低被绕设部的转速,则同时降低了绕设在被绕设部上的绕设物的转速,实现缓降器的缓冲降速,保证连接在绕设物上的使用者安全缓降至地面。

与现有技术中缓降器采用齿轮或者制动器降低相比,本申请中的缓降器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容易装配、容易实现,进而降低缓降器的加工成本。同时,本申请中的缓降器无机械振动及噪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降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缓降器绕设绕设物后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主体部;12、被绕设部;121、第一被绕设子部;122、第二被绕设子部;122a、连接轴;122b、被贴合部;20、绕设物;30、摩擦结构;40、操作件;41、突出部;42、凸环;5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缓降器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缓降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缓降器包括主体及摩擦结构30。其中,主体包括主体部11及可相对于主体部11枢转的被绕设部12,绕设物20绕设在被绕设部12上且能够随着被绕设部12一起转动。摩擦结构30设置在主体部11上且与被绕设部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当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贴合时,摩擦结构30对绕设物20进行减速。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使用者使用缓降器下降时,通过调节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之间的距离,使得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之间产生摩擦,则使得被绕设部12受到的摩擦力增大,进而降低被绕设部12的转速,则同时降低了绕设在被绕设部12上的绕设物20的转速,实现缓降器的缓冲降速,保证连接在绕设物20上的使用者安全缓降至地面。

与现有技术中缓降器采用齿轮或者制动器降低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缓降器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容易装配、容易实现,进而降低缓降器的加工成本。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缓降器无机械振动及噪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部11为筒状结构,摩擦结构30位于筒状结构内,且被绕设部12的至少一部分由筒状结构内向外伸出,缓降器还包括操作件40。其中,操作件40能够沿主体部11的轴向运动且设置在主体部11上,在操作件40朝向摩擦结构30运动过程中,操作件40能够推动摩擦结构30,以使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贴合。这样,被绕设部12的至少一部分由筒状结构内向外伸出且绕设物20绕设在该部分上,且绕设物20随着被绕设部12一起转动。用户通过操作操作件40,以使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贴合,增加被绕设部12与摩擦结构3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被绕设部12受到的摩擦力,以对被绕设部12进行缓冲降速,使得绕设在被绕设部12上的绕设物20的运行速度减小,实现缓降器的缓冲降速。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装配、实现,同时使得缓降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外观更加美观。

具体地,将缓降器悬挂在预定位置处(如外墙上),且将绕设物卷盘(绳索卷盘)抛于楼下,绕设物20的一端系在使用者身上,绕设物20穿设在被绕设部12上且随着被绕设部12一起转动,使用者通过操作件40对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以使被绕设部12受到摩擦结构30向其施加的摩擦力,以对绕设在被绕设部12上的绕设物20进行降速,使得使用者的下降速度得以降低,进而实现缓降器对使用者的缓冲降速,保证使用者能够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如图2所示,缓降器还包括弹性件50。其中,弹性件50设置在主体部11内且位于操作件40与摩擦结构30之间,弹性件50给摩擦结构30提供朝向被绕设部12一侧运动的弹性力。具体地,当需要使用缓降器进行缓冲降速时,使用者推动操作件40。之后,操作件40推动弹性件50,使得弹性件50推动摩擦结构30朝向被绕设部12运动,直至摩擦结构30给被绕设部12施加适当的摩擦力,以对绕设物20进行缓冲降速。在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操作件40与摩擦结构30之间的弹性件50使得摩擦结构30受到的作用力更加平稳,降低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之间的碰撞几率,减小主体部11内结构的振动、冲击及运动噪声,使得缓降器的运行更加平稳,延长缓降器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弹性件50为弹簧。弹簧为标准件,能够降低缓降器的加工成本。

如图2所示,操作件40朝向摩擦结构30的一侧具有突出部41,弹性件50套设在突出部41外。具体地,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操作件40和摩擦结构30上,以将使用者作用在操作件40上的作用力传递至摩擦结构30上,使得摩擦结构30沿主体部11的轴向进行滑动,直至与被绕设部12贴合,以对绕设在被绕设部12上的绕设物20进行缓冲降速。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操作件朝向摩擦结构的一侧具有突出部,弹性件位于突出部内。具体地,突出部为中空结构,弹性件处于该中空部分,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件及摩擦结构抵接,以将使用者作用在操作件上的作用力传递至摩擦结构上,使得摩擦结构沿主体部的轴向进行滑动,直至与被绕设部贴合,以对绕设在被绕设部上的绕设物进行缓冲降速。

如图2所示,操作件40的朝向主体部11的一侧具有凸环42,凸环42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主体部11的部分或全部内壁上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以使操作件40能够在主体部11上滑动。这样,操作件40与主体部11的上述连接方式使得使用者对操作件40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缓降器进行缓冲降速时,朝向主体部11旋转操作件40,以使操作件40通过弹性件50推动摩擦结构30,以使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接触,直至摩擦结构30对被绕设部12施加适当的摩擦力,以对绕设在被绕设部12上的绕设物20进行降速,使得连接在绕设物20上的使用者安全缓降至地面上;当使用者不再需要缓降器进行缓冲降速时,朝向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旋转操作件40,以使摩擦结构30与被绕设部12分离,则被绕设部12不再受到摩擦作用力,能够正常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件40的外表面与主体部11的外表面平齐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缓降器的外观更加美观,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如图2所示,被绕设部12包括第一被绕设子部121及第二被绕设子部122。其中,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位于主体部11的外部,绕设物20绕设在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上。第二被绕设子部122与第一被绕设子部121连接且能够随着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一起转动,至少部分第二被绕设子部122位于主体部11内且能够与摩擦结构30贴合设置。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装配。

具体地,绕设物20绕设在位于主体部11外部的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上,且随着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一起转动。第一被绕设子部121和第二被绕设子部122紧固连接且二者能够同步运转,摩擦结构30与第二被绕设子部122贴合设置时,第二被绕设子部122受到摩擦结构30向其施加的摩擦力,则第二被绕设子部122的转速降低,进而使得第一被绕设子部121的转速得以降低,最终降低绕设在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上的绕设物20的运动速度,以使与绕设物20连接的使用者的运行速度降低,保证使用者能够安全、缓慢地降落在地面上。

可选地,第一被绕设子部121具有V形槽,绕设物20绕设在V形槽内。

如图2所示,第二被绕设子部122包括连接轴122a及被贴合部122b。其中,摩擦结构30穿设在连接轴122a的一端上。被贴合部122b位于主体部11内且与连接轴122a连接,连接轴122a的另一端与第一被绕设子部121固定连接,被贴合部122b位于摩擦结构30与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之间。这样,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装配。

具体地,连接轴122a依次穿过摩擦结构30、被贴合部122b、主体部11及第一被绕设子部121。其中,第一被绕设子部121与连接轴122a止转配合,被贴合部122b与连接轴122a过盈配合,以使三者同步转动。摩擦结构30及主体部11与连接轴122a间隙配合,以使摩擦结构30能够在连接轴122a上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22a与被贴合部122b为一体结构。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降低缓降器的加工成本。

如图2所示,主体部11为筒状结构,被贴合部122b和摩擦结构30为圆形板状结构,且被贴合部122b、主体部11及摩擦结构30同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防止被贴合部122b在主体部11内发生偏心运动,减小缓降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延长缓降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缓降器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缓降器的内部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缓降器还包括定位件。其中,定位件设置在主体部上,在操作件朝向摩擦结构运动的过程中,定位件能够依次穿过主体部及操作件,以对操作件进行定位。这样,当使用者将摩擦结构推动至适当位置时,将定位件穿过主体部及操作件上,以固定操作件,保证摩擦结构始终处于该位置处,进而提高缓降器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上具有多个供定位件穿过的通孔,且多个通孔沿主体部的轴向间隔设置。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缓降程度的不同,使得定位件穿过不同位置处的通孔,以满足不同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缓降器进行缓冲降速时,朝向主体部推动操作件,以使操作件通过推动摩擦结构,且使得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接触,直至摩擦结构对被绕设部施加适当的摩擦力,将定位件穿过主体部及相应地通孔,以对绕设在被绕设部上的绕设物进行降速,使得使用者的下降速度得以降低,进而实现缓降器对使用者的缓冲降速,保证使用者能够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使用者使用缓降器下降时,通过调节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摩擦结构与被绕设部之间产生摩擦,则使得被绕设部受到的摩擦力增大,进而降低被绕设部的转速,则同时降低了绕设在被绕设部上的绕设物的转速,实现缓降器的缓冲降速,保证连接在绕设物上的使用者安全缓降至地面。

与现有技术中缓降器采用齿轮或者制动器降低相比,本申请中的缓降器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容易装配、容易实现,进而降低缓降器的加工成本。同时,本申请中的缓降器无机械振动及噪声,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