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缓降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670发布日期:2019-05-15 23:1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缓降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救生缓降网。



背景技术:

大火无情,尽管高楼大厦消防安全警钟长鸣,可每年依旧有不少人葬身火海。发生火灾,逃生工具是救命稻草,然而现有的逃生绳只能一个人逃生或一个接一个逃生,逃生效率低,而且现有的逃生绳只适合低楼层逃生,对于高楼层,由于缺乏对逃生者的安全保护,许多人望“绳”却步。而一般的消防云梯上升高度有限,对高层和超高楼房火灾的救生也是望“楼”兴叹,望“火”莫及。

然而,现有的逃生绳存在长度有限、安装不便、只能提供单人逃生或多人依次逃生的缺陷,现有的这种逃生绳的局限,如果高楼或者高处的建筑物有大火出现,就会对逃生的时间有很大限制,这种单人逐一逃生的措施就不能保证较多人的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缓降网,其具有可供多人同时逃生、安全且能够实现缓降的优点。

包括缓降组件、绳网以及引绳,在所述缓降组件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绳网,在所述绳网上连接有多个所述引绳;

所述缓降组件包括滚筒组件、传送带组件以及套筒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的顶端环绕在所述滚筒组件上,所述传送带组件的底端环绕在所述套筒组件上,所述传送带组件可相对所述滚筒组件和所述套筒组件转动;所述滚筒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绳网上;所述套筒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绳网上;

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和套筒轴,该套筒轴贯穿该套筒,且该套筒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绳网上;

所述滚筒组件包括大滚筒和小滚筒,所述大滚筒和所述小滚筒平行设置,所述小滚筒的转轴与所述大滚筒的转轴固定,所述传送带组件穿过所述大滚筒和所述小滚筒之间的间隙并被它们夹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救生缓降网高效,可同时供多个逃生者逃生,而且具有缓降功能,提供了足够支撑多个逃生者同时逃生的缓降组件;可以两人并排缓降,这样就能由其中一人保护一个老弱病残,两人同时缓降。本实用新型还安全,具有缓降功能,而且在缓降组件的两侧连接有绳网,绳网加强了缓降组件的平衡性能,增大了整个救生缓降网的支撑面,既结实又安全,更安全的保护了逃生者。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组件为多种不同规格和形式的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投放使用简单,只需要从门、窗台或阳台像渔网一样撒下即可,还可以从另一侧的门、窗或阳台同时撒下。另外,也可以将缓降网一端的引绳固定在墙壁、夹具、栏杆等固定物体上,然后从缓降网的另一端逃生。

地面消防人员可以沿着本救生缓降网向上爬,同时逃生者也可以沿着救生缓降网向下爬,互相不影响。地面消防人员也可以攀爬救生天梯天网或者依附在悬梯背面随悬梯背面的上升而上升(悬梯正面下降则背面上升),快速接近着火楼层,对楼顶或楼内的逃生者展开救生或者灭火。本实用新型的救生缓降网还可以一端连接在直升机上,将另一端撒下,从而逃生者可以沿着救生缓降网爬上到直升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组件还包括多个所述小滚筒,多个所述小滚筒依次环绕在所述大滚筒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副绳,在所述滚筒的中部和所述套筒的中部均开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副绳环绕在所述滚筒和所述套筒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根所述副绳,在所述滚筒两端开设有环形的凹槽,且在所述套筒的两端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在所述滚筒和所述套筒的同一侧的凹槽内环绕有所述副绳。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降器,该缓降器连接在所述滚筒上并与所述滚筒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组件为悬挂网或悬挂带。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悬挂带和悬挂网。

进一步地,在所述滚筒和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环形的齿,且所述悬挂带为齿带,该齿带与所述滚筒和所述套筒上的齿啮合。

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缓降组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缓降组件首尾相连。

进一步地,在所述绳网、所述引绳以及所述传送带组件上形成有阻燃涂层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缓降网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救生缓降网组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缓降网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救生缓降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救生缓降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滚筒的中部开设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滚筒的两端开设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滚筒中部开设凹槽并且两端开设环形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悬挂带为齿带的侧视图;

图10为实施例4的救生缓降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救生缓降网,包括缓降组件、绳网10以及引绳20,在所述缓降组件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绳网10,在所述绳网10上连接有多个所述引绳20。所述缓降组件循环滚动并可供多个逃生者连续降落;所述引绳20用于将绳网10固定在固定建筑物、其他绳网10以及门窗等连接较紧固的地方,从而保证绳网10的固定,进而保证整个救生缓降网的稳定。

所述缓降组件包括滚筒组件31、传送带组件32以及套筒组件33,所述传送带组件32的顶端环绕在所述滚筒组件31上,所述传送带组件32的底端环绕在所述套筒组件33上,所述传送带组件32可相对所述滚筒组件31和所述套筒组件33转动;所述滚筒组件3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绳网10上;所述套筒组件3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绳网10上。

如图3和图4,所述套筒组件33包括套筒和套筒轴,该套筒轴贯穿该套筒,且该套筒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绳网10上;所述滚筒组件31包括大滚筒311和小滚筒312,所述大滚筒311和所述小滚筒312平行设置,所述传送带组件32穿过两个滚筒之间的间隙并被它们夹紧。在本实施例中,滚筒组件31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小滚筒312,所述传送带组件32穿过所述大滚筒311和每一所述小滚筒312之间的间隙,传送带组件32缠绕在所述大滚筒311上,并且被这些小滚筒312夹紧。所述小滚筒312的转轴与所述大滚筒311的转轴固定,从而小滚筒312和大滚筒311在相对转动的时候,两者的转轴是不变的,也就是大滚筒311和小滚筒312都是自转,并且旋转方向相反。当逃生者沿着传送带组件32降落的时候,大滚筒311和小滚筒312将传送带组件32夹紧,大滚筒311和小滚筒312内都设置减速器,通过减速器减缓大滚筒311和小滚筒312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传送组件的缓降。从而实现了本救生缓降网的缓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所述缓降组件,多个所述缓降组件两两首尾相连,依次连成一个长网,可供多个逃生者连续缓降,当逃生者从上一个缓降组件上降落后,进入下一缓降组件,继续缓降,这样依次从逃生处降落到地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将安全带系在人体上,然后将安全带的挂钩钩在传送带组件32上,然后通过自动或者手动下降的方式从高处降落到地面等安全位置。

本实施例的传送带组件32为悬挂带或悬挂网,其中悬挂带为多个带状环形的结构,其中悬挂网为网格状的环形的绳网10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组件32是绕着缓降器循环运动的,就能保证多人的连续缓降,从而保证了较多逃生者的快速逃生。

此外,在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上方和/或下方也连接有所述绳网。在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下方连接绳网,由于绳网是固定的,不会转动,而传送带组件能转动,为了避免传送带组件接触到地面而缠绕,增加绳网,就能很好的避免传送带组件缠绕在地面,而通过绳网降到地面。同样地,为了避免传送带组件的顶端与固定建筑物或固定物体的缠绕,在所述传送带组件的上方连接有所述绳网。

实施例2:

区别于实施例1,如图5和图6,本救生缓降网还包括副绳34,在所述滚筒的中部和所述套筒的中部均开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副绳34环绕在所述滚筒和所述套筒的凹槽内。副绳34至少绕所述滚筒两周,所以副绳34的缓降较滚筒的缓降更缓慢,阻力更大,降落更平稳。缓降的时候,将安全带的挂钩系挂在副绳和传送带组件上,从而一起缓降。

实施例3:

区别于实施例1和2,如图7,本救生缓降网还包括多根所述副绳34,在所述滚筒两端开设有环形的凹槽,且在所述套筒的两端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在所述滚筒和所述套筒的同一侧的凹槽内环绕有所述副绳34。副绳34连接在滚筒两端的凹槽内,从传送带组件32的两端实现缓降,同实施例2的缓降效果相同,但是设置在滚筒两端,副绳34不易与传送带组件32缠绕。

实施例4:

区别于实施例2,如图8、图9和图10,传送带组件32为悬挂带,在滚筒和套筒的两端都开设有环形的齿,悬挂带采用齿带的形式。小滚筒312将齿带压紧在大滚筒311上,齿带与齿啮合,当齿带转动的时候,大滚筒311和小滚筒312同步转动,由于滚筒里面都设置有减速器,因为滚筒转动的速度较慢,从而悬挂带的转速也较慢,实现缓降。本实施例的齿带和齿的啮合,其摩擦力大,因此,它们之间的连接较实施例1的方式更紧固;保证了悬挂带不会与大滚筒311之间有相对滑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传送带组件32既包括悬挂带又包括悬挂网,两者相结合,缓降效果更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滚筒的中部或者两端连接缓降器,缓降器内套有缓降绳,通过缓降器内的行星减速器实现缓降绳的缓降。由于缓降器不随载荷的增加而加速,即使载荷增加,缓降器的缓降速度依然不变,因此,更适合于救生缓降网中。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例3或4或5,从而实现了多种结构的结合,功能更多样,缓降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带组件32既可以是尼龙或麻绳材质,也可以采用钢丝等金属材质,还可以是碳纤维材质的绳索。在悬挂网或者悬挂带的表面覆盖阻燃涂层,这个阻燃涂层可以是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无机磷类、硼类阻燃材料、金属卤化物等无机阻燃材料制成;也可以是有机卤化物、有机磷化物以及氮系等有机阻燃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1,日常放置时,本救生缓降网的传送带组件32缠绕卷曲在缓降器上,使用的时候,可以将一个缓降组件单独抛出撒下,或者将多组缓降组件逐一首尾相连起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从一边撒下,保证整个缓降网的固定牢固,另一边可以多人同时缓降。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缓降,还可以提供消防官兵爬升,提高了救生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