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9360发布日期:2019-09-29 18:2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作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中,检修人员在进行35kv及110kv瓷柱式断路器检修作业时,大多涉及高处作业时,实际作业中,缺少安全带的悬挂点,出现的安全带无处悬挂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安全带悬挂器,解决了由于瓷柱式断路器本身会涉及多个生产厂家、电压等级及型号,导致的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多变的问题。其主要采用c型框及设置在c型框上的顶压螺栓进行与作业现场的支撑结构的连接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主要依靠顶压螺栓与作业现场的支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对安全带悬挂器进行固定,存在容易脱扣的安全风险,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规格钢构且安装牢靠的安全带悬挂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带悬挂装置,包括固定组件、绝缘立杆及安全带挂环,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所述绝缘立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安全带挂环连接于所述绝缘立杆的上端;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立杆连接座、第一x型钢卡、第二x型钢卡、及若干固定螺杆,所述绝缘立杆安装于所述立杆连接座上,所述立杆连接座、所述第一x型钢卡、所述第二x型钢卡与所述固定螺杆围绕形成环形的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立杆连接座、所述第一x型钢卡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能够沿所述固定螺杆相对位移,以环绕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

优选地,所述立杆连接座的一端开设有固定螺孔,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调节螺孔;

所述第一x型钢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横板、第一固定横板、第一连接纵板及第一固定纵板,所述第一连接横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横向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接纵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孔相对应的第一纵向连接螺孔,所述第一固定横板与所述第一固定纵板贴合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

所述第二x型钢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横板、第二固定横板、第二连接纵板及第二固定纵板,所述第二连接横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连接螺孔,所述第二连接纵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孔相对应的第二纵向连接螺孔,所述第二固定横板与所述第二固定纵板贴合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

所述固定螺杆包括若干横向连接螺杆、纵向定位螺杆及纵向调节螺杆,所述纵向定位螺杆贯穿通过所述固定螺孔与所述第一纵向连接螺孔;所述纵向调节螺杆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调节螺孔中,另一端贯穿通过所述第二纵向连接螺孔;所述横向连接螺杆贯穿通过所述第一横向连接螺孔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接螺孔;所述横向连接螺杆、所述纵向定位螺杆与所述纵向调节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母,以使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

优选地,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直角卡及调节直角卡,所述固定直角卡包括与所述立杆连接座背面贴合的固定座,及与所述固定座垂直设置的第三固定横板;所述调节直角卡包括滑动座及与所述滑动座垂直设置的第四固定横板,所述滑动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纵向调节螺杆靠近所述立杆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纵向调节螺杆在所述条形调节螺孔滑动位移,带动所述调节直角卡位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

优选地,所述绝缘立杆的上端设置有挂环安装座,所述挂环安装座包括固定安装座及转动轴,所述固定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立杆的顶端,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安装座,所述安全带挂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

优选地,所述立杆连接座上设置有立杆插槽,所述绝缘立杆的底端插接于所述立杆插槽中,以固定所述绝缘立杆。

优选地,所述绝缘立杆可升降安装于所述立杆插槽中。

优选地,所述立杆插槽与所述绝缘立杆上,沿高度方向贯穿开设若干固定销孔,所述绝缘立杆通过柱销固定连接所述立杆插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横板、所述第一固定纵板、所述第二固定横板、所述第二固定纵板、所述第三固定横板、所述第四固定横板、所述固定座及所述滑动座上均设置有防滑垫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横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纵板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二连接横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纵板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立杆连接座的位于所述条形调节螺孔的上方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纵向调节螺杆的顶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合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中。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悬挂装置,其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固定螺杆将所述立杆连接座、所述第一x型钢卡及所述第二x型钢卡环绕固定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利用所述固定螺杆产生的力臂实现对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固定,固定牢靠,降低使用时的安全风险。同时,所述立杆连接座、所述第一x型钢卡及所述第二x型钢卡能够相对所述固定螺杆位移,进而能够调整三者围绕形成的固定空间的大小,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使用需求,显著提高了安全带悬挂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安全带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立杆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x型钢卡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x型钢卡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全带悬挂装置10、固定组件100、立杆连接座110、固定螺孔111、条形调节螺孔112、导向槽113、第一x型钢卡120、第一连接横板121、第一固定横板122、第一连接纵板123、第一固定纵板124、第一横向连接螺孔1211、第一纵向连接螺孔1231、第二x型钢卡130、第二连接横板131、第二固定横板132、第二连接纵板133、第二固定纵板134、第二横向连接螺孔1311、第二纵向连接螺孔1331、固定螺杆140、横向连接螺杆141、纵向定位螺杆142、纵向调节螺杆143、滑块1431、固定直角卡150、固定座151、第三固定横板152、调节直角卡160、滑动座161、第四固定横板162、立杆插槽170、固定销孔171、柱销172、绝缘立杆200、挂环安装座210、固定安装座211、转动轴212、安全带挂环3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请参看图1,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1与图2,一种安全带悬挂装置10,在高处作业缺乏安全带悬挂点的时候,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提供一个安全牢靠的安全带悬挂点,保障高处作业时安全带的高挂低用。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包括固定组件100、绝缘立杆200及安全带挂环300,所述固定组件100固定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所述绝缘立杆20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100,所述安全带挂环300连接于所述绝缘立杆200的上端。使用时,将所述固定组件100固定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并使得所述绝缘立杆200竖直向上,此时,可以将安全带系挂于所述安全带挂环中,使用方便,为高处作业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为提高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固定的牢靠性,且提高所述固定组件100对于不同型号的支撑钢构的适应性,所述固定组件100包括立杆连接座110、第一x型钢卡120、第二x型钢卡130、及若干固定螺杆140,所述绝缘立杆200安装于所述立杆连接座110上,所述立杆连接座110、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能够沿所述固定螺杆140相对位移,以将所述固定组件100环绕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利用所述固定螺杆140产生的力臂实现对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的固定,固定牢靠,降低使用时的安全风险。同时,所述立杆连接座110、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及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能够相对所述固定螺杆140位移,进而能够调整三者围绕形成的固定空间的大小,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使用需求,显著提高了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的适应性。

请参看图4与图5,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杆连接座110的一端开设有固定螺孔111,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调节螺孔112。

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横板121、第一固定横板122、第一连接纵板123及第一固定纵板124,所述第一连接横板12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横向连接螺孔1211,所述第一连接纵板123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孔111相对应的第一纵向连接螺孔1231,所述第一固定横板122与所述第一固定纵板124贴合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

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横板131、第二固定横板132、第二连接纵板133及第二固定纵板134,所述第二连接横板1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连接螺孔1311,所述第二连接纵板133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孔111相对应的第二纵向连接螺孔1331,所述第二固定横板132与所述第二固定纵板134贴合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

所述固定螺杆140包括若干横向连接螺杆141、纵向定位螺杆142及纵向调节螺杆143,所述纵向定位螺杆142贯穿通过所述固定螺孔111与所述第一纵向连接螺孔1231。所述纵向调节螺杆143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条形调节螺孔112中,另一端贯穿通过所述第二纵向连接螺孔1331。所述横向连接螺杆141贯穿通过所述第一横向连接螺孔1211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接螺孔1311。所述横向连接螺杆141、所述纵向定位螺杆142与所述纵向调节螺杆143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母,以使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

安装时,首先打开所述固定螺杆140与任一结构的连接,将所述固定组件100整体套接环绕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沿所述固定螺杆140移动并调整所述立杆连接座110、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的位置,使得所述立杆连接座110的背面贴合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位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直角边上,并使所述第一固定横板122与所述第一固定纵板124贴合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面,所述第二固定横板132与所述第二固定纵板134贴合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相对的相互垂直的面,此时,均匀上紧所述固定螺杆140上的螺母,使得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牢靠固定。固定完成后,所述立杆连接座110、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受到所述固定螺杆140的力臂作用,大幅降低了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脱扣的风险,为高处作业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所述立杆连接座110、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能够沿着所述固定螺杆140位移,调整彼此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三者围绕形成的固定空间,进而可以根据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型号进行匹配性调整,提高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的适应性。

请一并参看图3,又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直角卡150及调节直角卡160,所述固定直角卡150包括与所述立杆连接座110背面贴合的固定座151,及与所述固定座151垂直设置的第三固定横板152。

所述调节直角卡160包括滑动座161及与所述滑动座161垂直设置的第四固定横板162,所述滑动座161固定安装于所述纵向调节螺杆143靠近所述立杆连接座110的一端,所述纵向调节螺杆143在所述条形调节螺孔112中滑动位移,带动所述调节直角卡160位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

安装时,调整所述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所述固定直角卡150及所述调节直角卡160的相对位置,使其分别卡接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四个直角边上,均匀上紧所述固定螺杆140上的螺母,使得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牢靠固定,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安装的稳定性,保障作业过程安全,降低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脱扣的安全风险。

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立杆200的上端设置有挂环安装座210,所述挂环安装座210包括固定安装座211及转动轴212,所述固定安装座211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立杆200的顶端,所述转动轴212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安装座211,所述安全带挂环30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12,以使所述安全带挂环300绕所述绝缘立杆200进行360°旋转,从而扩大了高处作业中的可活动范围,避免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移动导致安全带铰接在所述安全带挂环300上,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为方便所述绝缘立杆200与所述立杆连接座110的组装,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杆连接座110上设置有立杆插槽170,所述绝缘立杆200的底端插接于所述立杆插槽170中,以固定所述绝缘立杆200。使用时,仅仅需要将所述固定组件100安装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上,将所述绝缘立杆200插接于所述立杆插槽170中,即可以使用,方便快捷。

又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立杆200可升降安装于所述立杆插槽170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杆插槽170与所述绝缘立杆200上,沿高度方向贯穿开设若干固定销孔171,所述绝缘立杆200通过柱销172固定连接所述立杆插槽170。当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高度不足以支撑安全带高挂低用的使用要求时,可通过改变所述立杆插槽170与所述绝缘立杆200的相对位置,实现对所述安全带挂环300高度的调节,使其满足不同使用高度的要求。同时,采用柱销式的连接固定方式,减少了所述绝缘立杆200的薄弱环节,相对伸缩杆式的升降连接方式,其本质上更为安全可靠,从而提高了所述安全带悬挂装置10的本质安全性。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横板122、所述第一固定纵板124、所述第二固定横板132、所述第二固定纵板134、所述第三固定横板152、所述第四固定横板162、所述固定座151及所述滑动座161上均设置有防滑垫片,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防止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硬接触,造成所述固定组件100与作业现场的支撑钢构的损坏。

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横板121与所述第一连接纵板123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二连接横板131与所述第二连接纵板133的两端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所述第一x型钢卡120与所述第二x型钢卡130的结构稳定性。

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杆连接座110的位于所述条形调节螺孔112的上方开设有导向槽113,所述纵向调节螺杆143的顶端设置有滑块1431,所述滑块1431卡合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113中,以便于安装调节,同时,将所述。纵向调节螺杆143的凸出端隐藏与所述立杆连接座110中,防止在安装所述绝缘立杆200的过程误伤或绊倒,造成安全事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