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4655发布日期:2020-11-25 14: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井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井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老式水井和灌溉用的机井,一些施工作业现场也存在没有及时回填的桩井,由于对这些深井的管理维护不到位,人员跌落深井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没有专门的救援设备,将使得救助工作十分困难,救援时间较长,花费人力、物力大,且极易造成被困人员加重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深井救援设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井救援设备,借助该深井救援设备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落井被困人员实施救助,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井救援设备,包括:

锚固装置,所述锚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连接的多个锚固臂,所述锚固臂可相对所述第一本体向外展开以抵在井壁上从而形成伞状锚固结构;

位于所述锚固装置下方的音频视频装置,所述音频视频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照明灯、摄像头和扬声器;

位于所述音频视频装置下方的施救装置,所述施救装置包括通过电动液压推杆与所述第二本体活动连接的横杆,所述电动液压推杆的活塞杆可伸缩和旋转,所述横杆的两端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末端设置有抓手;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部连接;以及

位于地面上的操控观测平台,所述操控观测平台通过电缆与所述锚固臂、所述照明灯、所述摄像头、所述扬声器、所述电动液压推杆和所述机械臂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头部保护罩,所述头部保护罩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杆的沿杆长方向延伸的导轨上,所述操控观测平台通过电缆与所述头部保护罩的驱动单元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头部保护罩上设置有空气喷口,所述操控观测平台通过输气管与所述空气喷口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头部保护罩为透明半球体。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抓手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锚固臂的末端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朝向井壁的一面设计为锯齿形或者设置多个呈随机分布的钉状凸起。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锚固臂采用伞骨结构。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所述支撑板的朝向井壁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层。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还包括用于架设在井口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牵引绳绕过所述定滑轮。

可选地,在上述深井救援设备中,还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卷扬机,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卷扬机的卷筒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井救援设备中,操控观测平台位于地面上并通过电缆与锚固臂、照明灯、摄像头、扬声器、电动液压推杆和机械臂连接。使用时,救援人员在地面上操控深井救援设备的井下部分,锚固装置的锚固臂可以向外展开,抵在井壁上形成伞状锚固结构,通过照明灯和摄像头可以观察井下被困人员情况和作业情况,借助扬声器可以与被困人员语音沟通,电动液压推杆可以对施救装置的横杆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整,机械臂和抓手能够对被困人员的腋窝、手腕或腿部进行抓握。当施救装置将被困人员抓牢后,向上提升牵引绳将被困人员拉出,完成救援。由此可见,借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井救援设备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落井被困人员实施救助,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井救援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撑板2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本体31的仰视图;

图4是图1中头部保护罩6的仰视图;

图5是图1中抓手4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牵引绳;21、第一本体;22、锚固臂;23、支撑板;31、第二本体;32、照明灯;33、摄像头;4、机械臂;41、抓手;42、橡胶垫;5、横杆;6、头部保护罩;7、电动液压推杆;8、连接杆;9、红外线测距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井救援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支撑板23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二本体31的仰视图,图4是图1中头部保护罩6的仰视图,图5是图1中抓手41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深井救援设备包括牵引绳1、锚固装置、音频视频装置、施救装置,以及操控观测平台(图中未示出),其中,操控观测平台为井上部分,位于地面上,其余装置为井下部分,通过牵引绳1送到井内。

锚固装置包括第一本体21和与第一本体21可转动连接的多个锚固臂22,牵引绳1的末端与第一本体21的顶部连接,音频视频装置位于锚固装置下方,施救装置位于音频视频装置下方,其中,音频视频装置包括与第一本体21固定连接的第二本体31,施救装置包括通过电动液压推杆7与第二本体31活动连接的横杆5。

如图1和图3所示,锚固臂22可相对第一本体21向外展开以抵在井壁上从而形成伞状锚固结构,第二本体31上设置有照明灯32、摄像头33和扬声器(图中未示出),电动液压推杆7的活塞杆可伸缩和旋转,横杆5的两端设置有机械臂4,机械臂4的末端设置有抓手41。应当理解,操控观测平台通过电缆与锚固臂22、照明灯32、摄像头33、扬声器、电动液压推杆7和机械臂4连接。

使用时,救援人员在地面上操控深井救援设备的井下部分,锚固装置的锚固臂22可以向外展开,抵在井壁上形成伞状锚固结构,通过照明灯32和摄像头33可以观察井下被困人员情况和作业情况,借助扬声器可以与被困人员语音沟通,电动液压推杆7可以对施救装置的横杆5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整,机械臂4和抓手41能够对被困人员的腋窝、手腕或腿部进行抓握。当施救装置将被困人员抓牢后,向上提升牵引绳1将被困人员拉出,完成救援。由此可见,借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井救援设备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落井被困人员实施救助,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

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对被困人员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横杆5上设置有头部保护罩6,头部保护罩6滑动连接于横杆5的沿杆长方向延伸的导轨上,操控观测平台通过电缆与头部保护罩6的驱动单元连接,可以控制头部保护罩6在横杆5上来回移动。头部保护罩6可以防止头部在上升过程中与井壁发生摩擦,而头部保护罩6与横杆5可滑动连接便于纠正头部位置,为机械臂4提供作业空间。

为了便于向井下供氧,可以在头部保护罩6上设置空气喷口,操控观测平台则通过输气管与空气喷口连接。具体实际应用中,头部保护罩6一般设计为透明半球体。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准确定位井下的被困人员,可以在头部保护罩6上设置红外线测距仪9,操控观测平台通过电缆与红外线测距仪9连接。

如图5所示,为使抓手41能够更加稳固地抓取,可以在抓手41的内侧设置橡胶垫42,橡胶垫42不但能够增大抓手41与被困人员之间的摩擦力,还能尽量减弱被困人员的身体在受到抓力时产生的不适感。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音频视频装置的第二本体31为圆盘形,照明灯32采用环形led灯,摄像头3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地布置在第二本体31的靠近边缘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增大与井壁的接触面积,使锚固装置更稳固地锚固在井壁上,本实施例中,锚固臂22的末端铰接有支撑板23,具体实际应用中,支撑板23的朝向井壁的一面可以设计为锯齿形,或者设置多个呈随机分布的钉状凸起,这样有利于增大摩擦力。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大摩擦力,可以在支撑板23的朝向井壁的一面设置橡胶层。

具体实际应用中,锚固臂22可以采用伞骨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21和第三本体31通过连接杆8连接,同时,连接杆8充当锚固臂22的“伞杆”,连接杆8上套接一滑套(图中未标记),与雨伞的打开原理相同,当滑套向上移动时,锚固臂22向外展开。

为了能够更加容易地拉升牵引绳1,深井救援设备一般还包括用于架设在井口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定滑轮,而且,牵引绳1绕过定滑轮。另外,为了尽量节省人力,深井救援设备通常还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卷扬机,牵引绳1的一端缠绕在卷扬机的卷筒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