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23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胶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用品,具体是利用小直径竹木材料制成的再制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日益匮乏,人们不得不作出巨大 的努力来寻找木材的代用品。采用多个小块形状的竹条或木条并经过规则叠放 粘接而成的再制板,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木材代用品种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但 是该种结构的再制板仍然需要有一定直径的竹子或木材原料,否则将很难制成 规则的外形,也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叠合粘接加工。而作为数量众多的小直径
的竹木原料(如直径小于4厘米、壁厚小于1厘米的雷竹,以及直径小于2厘 米的修剪桑枝条或杂枝条)就无法得到应用,只能作为柴火原料,造成了资源 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再制板,该再制板应能克服上述 背景技术的不足,具有可用小直径原料制作、板材质量较好的特点,以拓宽木 材代用品渠道,有效利用资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胶合板,由多个基本平行排列并叠放的竹木条粘合而成;这些竹木条 中的所有纤维保持原有长度,而竹木条之间的不规则的缝隙由粘合剂填充粘接, 形成一个整体板块形状。
所述的每个竹木条均具有不规则的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制作过程是;先把竹子原料截断至一定长度(一般应与 胶合板长度相同),然后将其横放在压力机上轧压(消除竹节之间的空腔),使 其压扁开裂成为若干个平行分布的不规则截面的竹条,竹条的长度方向(即竹 子纤维伸展方向)仍然保持连续,将所有压裂的竹条浸入粘合剂(胶水)中,然后取出放在模具内,经过热压就成为板状结构的再制板。对于木枝条(如桑 枝条或杂柴条)则应先去掉树皮,然后经过上述的轧压、浸胶、热压工序制成 板状结构的再制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与竹木材料中纤维的伸展方向
一致,因此在该方向上的机械强度特别出色;而各个不规则截面竹条之间的空
隙又被胶水填空充满并固接,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方向上的机械强度也能满 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供合格的木材再制品,而且能够有效地利用目前视 为低值资源的小直径竹木材料,对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深远的 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一种胶合板,由多个基本平行排列并叠放的竹木条l粘合而成; 该竹木条可以用小直径的竹子经过轧压形成(一个竹子可轧压形成多个不同粗 细的不规则截面的竹条),也可以用去皮后的木枝条(如桑枝条或杂柴条)轧压 而成;由于竹木条均经过轧压,所以在长度方向上这些竹木条中的所有纤维保 持原状,而这些竹木条的横向截面l-l却压裂成为各种不规则形状,粗细的差别 也很悬殊(有些部位甚至开裂成为纤维索条状);但是由于经过浸入粘合剂工序, 所有的竹木条之间或纤维索条之间的不规则缝隙全部被粘合剂填充,热压后就 完全粘接形成一个整体板块形状。
所述竹木条的伸展方向可以是胶合板的长度方向,也可以是胶合板的宽度 方向;竹木条的长度可以延伸整个胶合板,也可以由较短的几个竹木条头尾相 接来伸展至整个胶合板(但上下层竹木条或左右侧竹木条的接缝处应当错开, 以保证胶合板的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胶合板,由多个基本平行排列并叠放的竹木条(1)粘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这些竹木条中的所有纤维保持原有长度,而竹木条之间的不规则的缝隙由粘合剂填充粘接,形成一个整体板块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竹木条均具有不规则的截面(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用品,具体是利用小直径竹木材料制成的再制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的再制板应具有可用小直径原料制作、板材质量较好的特点,以拓宽木材代用品渠道,有效利用资源。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合板,由多个基本平行排列并叠放的竹木条粘合而成;这些竹木条中的所有纤维保持原有长度,而竹木条之间的不规则的缝隙由粘合剂填充粘接,形成一个整体板块形状。所述的每个竹木条均具有不规则的截面。
文档编号B32B21/00GK201224140SQ20082008664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叶宝荣 申请人:叶宝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