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01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装璜材料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饱和树脂
复合板连续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不饱和树脂复合板主要但并非限于的有花纹板和平板两个系列,其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透光型和阻燃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本材料,通过机械连续成型。由于不饱和树脂复合板具有轻质高强、透光率理想、亮丽美观、防潮、防水、耐老化、阻燃和易清洗等长处,因而近年来得到了装饰装璜行业的青睐,并且对车辆的装饰装璜也得到了认可。但是,由于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专业生产用于加工不饱和树脂复合板的成套生产设备的厂商,仅凭不饱和树脂复合板的生产厂商自我探索自行制造;二是国外厂商或出于对不饱和树脂复合板产品的市场垄断考虑或出于对技术的保密考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因此,我国目前市场所见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由国外产品占主导,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档场所及车辆装饰用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国外产品占绝对的统治地位。[0003] 目前,我国企业自制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的结构包括坯板预成型装置、预热装置、定型装置、固化装置、纵切边装置、牵引装置和横切装置,在牵引装置的连续牵引下,由坯板预成型装置预成型后的坯板经预热装置预热,进入定型装置定型,经定型装置定型后由纵切边装置(也称裁边装置)切边,而后由横切装置分切成所需规格(所需长度)的成品不饱和树脂复合板。但是上述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所生产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及连续成型机本身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复合板的厚度的均匀性得不到保障,致产品的质量无法与进口产品相媲美;其二,复合板产品表面气泡多,影响装饰效果;其三,定型过程中的能耗大,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且有悖当前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精神;其四,占地面积大,例如由于定型装置采用冗长的烘道式定型,烘道长达数十米,因此受场地制约因素大;其五,成品合格率低。 本申请人认为,前述的五个方面的技术问题,除了第三和第四个技术问题即能耗及占地面积大是由定型装置的结构不合理所致外,其余问题均可归咎于坯板预成型装置,也就是说,要想弥补已有技术中的所述欠缺,必须从产业自主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对坯板预成型装置和定型装置的结构进行合理改造。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期取获得可借鉴的技术启示,然而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仅检取有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290685C所推荐的含氟树脂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该专利方法是将含氟树脂板材与另一介质即复合材料复合,也就是将含氟树脂板材与作为另一介质的玻璃纤维一同进入预热区,利用低温热源加热,使所有材料在低张力条件下均匀预热,避免含氟树脂板材残留应力,且含氟树脂板材经预热后,材料温度必须控制在含氟树脂熔点以下的温度;再将经预热后的含氟树脂板材与玻璃纤维一同引导至熔融区,以高温热源单侧加热,使含氟树脂板材单侧加热至含氟树脂熔点以上温度;最后由滚轮引导至压合区,利用压合区的温控滚轮组,使含氟树脂板材与玻璃纤维熔接。上述专利方法的步骤可归纳为含氟树脂板软化、含氟树脂板一侧表面熔化和含氟树脂板与玻璃纤维熔接。 上述专利方法所获得的含氟树脂复合板材主要用于纯度化学品的制造、储存和运输等使用环境,因而方法所用的装置对于生产作为装饰装璜材料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不具有技术上的借鉴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控制厚度和避免表面出现气泡而藉以保障产品质量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节约能源和有效地节约占地面积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包括在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坯板预成型装置、预热装置、定型装置、固化装置、纵切边装置、牵引装置和横切装置,特点是所述的坯板预成型装置包括一预成型机架;一用于输送底层介质的底层介质输送辊,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的一端;一用于输送面层介质的面层介质输送辊,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的另一端,该面层介质输送辊在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底层介质输送辊相对应并且还与所述的预热装置的前端相对应;一对彼此平行的用于输送内层介质的内层介质输送辊,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的中部并且位置高于所述的底、面层介质输送辊;一对彼此相配合的用于控制不饱和树脂的厚度的树脂厚度控制辊,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之间的下方;一对相互配合的用于将所述底、面层介质及内层介质三者结合并且同时将空气逐出介质的坯板预成型辊,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的长度方向的下方;一用于将不饱和树脂喂入到所述内层介质的不饱和树脂供给装置,设在所述预成型机架上或设置于地坪上,并且在伸展到所述的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的上方,与内层介质输送辊的长度方向相对应。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定型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的底座、定型滚筒、定型滚筒驱动机构、前、后压辊、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和加热介质供给机构,底座位于所述的预热装置与固化装置之间,定型滚筒以悬臂状态地与定型滚筒驱动机构传动联结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空腔的上方,定型滚筒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前压辊枢轴设置在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上并且与所述定型滚筒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一侧相接触,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铰设在底座的前侧的两端,后压辊枢轴设置在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上并且与所述定型滚筒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另一侧相接触,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铰设在底座的后侧的两端,其中,前、后压辊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空腔,加热介质供给机构配置在定型滚筒的一端,并且与定型滚筒相配合,用于对定型滚筒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预成型机架上还枢轴设置有一导引机构,该导引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导辊、面层介质导辊、坯板导出辊和底板介质导引辊,第一导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并且与所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中的其中一个坯板预成型辊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相对应,第二导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该第二导辊位于所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中的其中一个坯板预成型辊与所述的面层介质输送辊之间,与所述的第一导辊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面层介质导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面层介质输送辊之间的上方,坯板导出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面层介质输送辊之间的下方,底层介质导出辊的两端枢置设置在预成型机架上,并且对应于底层介质输送辊的侧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中的至少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相应的第一调整轴座上,而第一调整轴座滑配在第一导轨上,第一导轨固定在预成型机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中的至少一个坯板预成型辊的两端枢轴设置在相应的第二调整轴座上,而第二调整轴座滑配在第二导轨上,第二导轨固定在预成型机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面、底层介质均为透明聚氯乙烯薄膜;所述的内层介质为玻璃纤维短切毡。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型滚筒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电机与减速箱相配接,并且由减速箱携电机安装在所述的底座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定型滚筒的一端的中央部位联结,所述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通过减速箱与定型滚筒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各包
括第一作用缸和第一压臂,第一作用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的底座上,第一作用缸的第一作
用缸柱与第一压臂的一端铰接,第一压臂的中部与所述前压辊的辊轴联结,而第一压臂的
另一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的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各包括一第二作用缸和一第二压臂,
第二作用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的底座上,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与第二压臂的一端铰
接,第二压臂的中部与所述的后压辊的辊轴联结,而第二压臂的另一端与底座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包括加热介
质箱体、电加热器、循环泵、热介质引出管、冷介质引入管和热介质出口管,加热介质箱体配
设在所述减速箱的一侧,电加热器置于加热介质箱体内并与电源电连结,循环泵设在加热
介质箱体的顶部,热介质引出管的一端在加热介质箱体内形成盘管构造后与循环泵的出液口配接,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管的一端连接,而热介质出口管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减速箱
后探入到所述定型滚筒的滚筒腔中,介质引入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回液口配接,另一端在
穿过所述的热介质出口管后伸展到所述的滚筒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型滚筒的滚筒腔内并且沿滚筒腔的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介质搅扰板,各介质搅扰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用于供介质流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对由不饱和树脂供给装置引入的不饱和树脂的厚度进行控制,复合板的厚度得以控制并且底层介质与内层介质之间以及面层介质与内层介质之间不会出现气泡,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此外,由于将定型装置采用了定型滚筒,从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冗长的烘道,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可以节约占地面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坯板预成型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以目前由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自左至右依次排布坯板预成型装置1、预热装置2、定型装置3、固化装置4、纵切边装置5、牵引装置6和横切装置7,前述的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可称处于同一轴线上。首先在牵引装置6的牵引下,由坯板预成型装置1对坯板预成型,预成型后的坯板经预热装置2预热,而后由定型装置3对预热装置2预热的坯板进行定型(热定型),然后使经过定型装置2定型后的板体在行经纵切边装置5时由纵切边装置5将板体两侧的废边切除,最后由横切装置7裁切成所需长度的成品板。由于前述的预热装置2、固化装置4、纵切边装置5、牵引装置6和横切装置7的结构是与已有技术完全相同的,因此申请人在下面不再对这些装置展开描述。[0024] 请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图2给出了优选而非限于的坯板预成型装置1的实施例结构图,一预成型机架11的两侧是对应的,并且均为阶梯状构造,也就是说,预成型机架11的对应两侧各形成为双凸字形构造。 一底层介质输送辊12的两端各通过一第一轴承座121而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的一端即图示状态的左端。 一面层介质输送辊13的两端各通过一第二轴承座131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的另一端,即枢轴设置在图1和图2所示状态的右端,该面层介质输送辊13与前述的底层介质输送辊12在预成型机架11上的高度相同,并且与底层介质输送辊12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内层介质输送辊14有一对,各内层介质输送辊14的两端均通过相应的第三轴承座141而实现枢轴设置于预成型机架11的顶部。由图1和图2所示,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彼此保持平行,并且相互之间保留有间距。为了便于说明,申请人在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 自底层介质输送辊12上引出的底层介质8a、自面层介质输送辊13上引出的面层介质8b和自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上分别引出的内层介质8c。 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上,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之间的下方,这里所讲的对应于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之间的下方的概念是指,由于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之间保留有间距,因此, 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对应于该间距的下方(具体请见图1所示)。 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中的其中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15(图示左边的一个)是可调整地枢轴设置于预成型机架11上的,由图1和图2所示,申请人将右边的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两端枢设(可转动地设置)于相应的第一调整轴座151上,而第一调整轴座151通过底部开设的导轨槽滑配在第一导轨1511上,第一导轨1511固定在预成型机架11上。通过调节带有手轮的第一调整螺杆1512,便可使右边的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15相对于左边的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15之间的距离增大或縮小,从而使进入到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辊隙之间的不饱和树脂9(图2示)的厚
7薄程度得以控制。第一调整螺杆1512旋配在预成型机架11上并且与第一调整轴座151联 结。前述的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中的另一个即左边的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两端各 通过第四轴承座152枢轴设置于预成型机架11上。 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枢轴设置于预成 型机架11上,对应于前述的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长度方向的下方,该对坯板预成型辊 16的作用是使由底层介质输送辊12上输出的底层介质8a、由内层介质输送辊14上同时输 出的内层介质8c以及由面层介质输送辊13上输出的面层介质8b实现结合,并且还同时将 底层介质8a与内层介质8c之间和面层介质8b与内层介质8c之间以及内层介质8c彼此 之间的空气逐出。 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中的其中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即左边的一个坯板 预成型辊16的两端枢设(可转动地设置)在相应的第二调整轴座161上,而第二调整轴座 161通过底部开设的导轨槽滑动配合在第二导轨1611上,第二导轨1611固定在预成型机 架11上。通过调节同样带有手轮的第二调整螺杆1612,便可使右边的一个坯板预成型辊 16相对于左边的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之间的距离即辊隙增大或縮小,从而使进入到一对 坯板预成型辊16的辊隙之间的坯板的厚薄度得以控制。第二调整螺杆1612旋配在预成型 机架11上并且与第二调整轴座161联结。前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中的另一个即图1 和图2中的左边的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的两端各通过第五轴承座162枢轴设置于预成型 机架11上。 请继续见图1和图2,不饱和树脂供给装置17包括供料泵171、供料管172和布 料槽173,供料泵171也可以称为比例泵,所谓的比例泵是指由其将不饱和树脂、石粉、固化 剂、促进剂和色糊等按重量份比所混合成的不饱和树脂9经供料管172引至布料槽173。供 料泵171既可以安装在预成型机架11上,也可以设置于预成型机架11外的地坪上,本实施 例选择后者,供料管172的一端与供料泵171的出料口配接,另一端向上延伸,直至与布料 槽17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联结,由供料管172将布料槽173提悬,而布料槽173对应于前述 的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的上部,更具体地讲,布料槽173与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之间 的长度方向相对应。布料槽173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由图2所示的梯形,以便使不饱和树脂 9成薄幕状地引至由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上同时引出的两枚(片)内层介质8c之间。 具体见图2,为了有助于底、面、内层介质8a、8b、8c和坯板10(图2示)的导弓l,本 实用新型在所述的预成型机架11上设置有导引机构18,优选而非限于的导引机构18的结 构如下一第一导辊181的两端各通过第一轴座1811而转动地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与 图2所示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中的右边的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的下方相对应,即与一 个坯板预成型辊16的长度方向的下方对应;一第二导辊182的两端各通过第二轴座1821 而转动地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该第二导辊182在预成型机架11上的位置处于一对坯 板预成型辊16中的其中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与面层介质输送辊13之间,与前述的第一导 辊181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一面层介质导出辊183的两端各通过第 三轴座1831转动地设置于预成型机架11上,对应于第二导辊182与面层介质输送辊13之 间的上方;一坯板导出辊184的两端各通过第四轴座1841而转动地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 上,该坯板导出辊184对应于前述的第二导辊182与面层介质输送辊13之间的下方,并且 还大体上与前述的面层介质导辊183的长度方向保持上、下对应关系;一底层介质导出辊 185的两端各通过第五轴座1851转动地设置于预成型机架11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的底层介 质输送辊12的侧上方,该底层介质导出辊185的作用是增大包角,以便将出自底层介质输
8送辊12上的底层介质8a导入到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之间。 仍见图2,申请人在上面所提及的并且在图2中示意的底、面层介质8a、8b优选为 透明的聚氯乙烯薄膜,但也可以采用其它等效的薄膜,以及所提及的内层介质8c为玻璃纤 维短纤毡(业界还称为短纤玻璃纤维毡),是由无纺织设备生产的,例如优选采用由中国江 苏省常熟市飞龙无纺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牌号为FLYP-08型玻璃纤维毡。由图2 所示的坯板预成型装置l所得到的坯板9的上、下表面为面、底层介质8b、8a,而位于面、底 层介质8b、8a之间的材料为浸润了不饱和树脂9后的内层介质8c,从而形成了犹如三明治 (Sandwich)的结构,经后续的即前面已提及的预热装置2、定型装置3和固化装置4固化后 得到底、内、面层介质8a、8c、8b三者密不可分的成品,成品即不饱和树脂复合板的厚度优 选为0. 3-5mm,幅面宽度优选为800-2800mm。不言面喻,幅面越宽,前述的底、面、内层介质 输送辊12、13、14以及导引机构18的各导辊的长度便长,反之亦然。 请见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另一个要点,将已有技术采用冗长的 烘道式定型改为滚筒式定型,不仅可以显著地节约占地面积,而且还可节约用于定型的能 源,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经济、节能型经济精神相拍合(吻合)。本实用新型方案推 荐的定型装置3的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如下一具有空腔311的底座31既可直接支承于前述 的预热装置2与固化装置4之间的地坪上,也可以采用底座支架,将底座31固定在底座支 架上,本实施例选择前者。 一个定型滚筒32以悬臂状态地与定型滚筒驱动机构33传动联 结,该定型滚筒32对应于空腔311的上方,定型滚筒驱动机构33由电机331和减速箱332 构成,电机331按照公知的常识与减速箱332相组配并且由减速箱332携电机331固定于 底座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减速箱33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与定型滚筒32联结,S卩,当电机 331工作,经减速箱332减速并且由减速箱332带动定型滚筒32旋转。在定型滚筒32的 滚筒腔321内并且沿定型滚筒32的内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地固设有一组介质搅扰板 322,各介质搅扰板322上间隔开设有形状不受图示限制的通孔3221。在定型滚筒32的长 度方向的前侧的下方通过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枢轴设置有一前压辊34 ;在定型滚 筒3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下方通过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7设有一后压辊35。各前 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包括一第一作用缸361和一第一压臂362,第一作用缸361的缸体的 尾部通过第一铰接座3612与底座31铰连,而第一作用缸361的第一作用缸柱3611与第一 压臂362的一端即图示的上端铰接,第一压臂362的中部与前述的前压辊34的辊轴轴端联 结,而第一压臂36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座3621与底座31铰接。各后压辊 支承调整机构37包括一第二作用缸371和一第二压臂372,第二作用缸371的缸体的尾部 通过第三铰接座3712与底座1铰连,而第二作用缸371的第二作用缸柱3711与第二压臂 372的一端即图示的上端铰接,第二压臂372的中部与前述的后压辊35的辊轴轴端联结, 而第二压臂37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下端通过第四铰接座3721与底座1铰接。前述的前、后 压辊34、35与定型滚筒32相贴触并且与空腔11对应,使经过预热装置2预热后的坯板10 在途经前、后压辊34、35时得以与定型滚筒32的表面良好贴触。前述的第一、第二作用缸 361、371既可以使用气缸,也可以使用油缸,本实施例择用气缸。作为构成定型装置3的加 热介质供给机构38的实施例结构如下一加热介质箱体381设在前述的减速箱332之一 侧,或者称伴随于减速箱332,在加热介质箱体381内设置数量并不受到图示限制的电加热 器382,该电加热器382以及前面提及的电机331均与电源连接,更具体地讲,与另行配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的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 一配有循环泵电 机3831的循环泵383设在加热介质箱体381的顶部,循环泵电机3831同样与前述的电气 控制箱电气连接。 一热介质引出管384的一端伸展到加热介质箱体381内并且在加热介质 箱体381中形成盘管构造后与循环泵383的出液口即加热介质引出口配接,另一端接至热 介质出口管386的一端,而热介质出口管386穿过或称借道于前述的减速箱332探入到定 型滚筒32的滚筒腔321中。用于将滚筒腔321中的温度降低后的冷介质引出的冷介质引 出管385的一端与循环泵381的进液口即介质引入口配接,另一端从前述的热介质出口管 386的管腔(隔腔)伸展到滚筒腔321中,并且在位于滚筒腔321中的冷介质引出管385的 端部弯折有一出液口 3851,出液口 3851探入于滚筒腔321中的介质中。上面所讲的加热介 质为导热油,但也可使用与导热油相等效的液态介质。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叙述本实用新型制作不饱和树脂复合板的工作过程,从底 层介质输送辊11上引出的底层介质8a经导引机构18的底层介质导辊185的上方引至一 对坯板预成型辊16之间;自面层介质输送辊13上引出的面层介质8b在面层介质导辊183 的下方引至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3之间;由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上同时引出的内层介质 8c从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之间引至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之间并且位于前述的底、面层 介质8a、8b之间。由不饱和树脂供给装置17的布料槽173将不饱和树脂9引入两枚同时 出自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的内层介质8c之间,在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作用下,所 形成的内层介质8c、不饱和树脂9和内层介质8c三者的结合厚度得以控制,即由一对树脂 厚度控制辊15对由布料槽173喂入的不饱和树脂9的厚度进行控制(通过对第一调整座 151的调节),同时使不饱和树脂9与两侧的同时由内层介质输送辊14上输出的内层介质 8c(玻璃纤维短切毡)粘结在一起形成坯体20,坯体20继而下行到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 之间,在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的作用下,使底、面层介质8a、8b结合到前述的坯体20的底 面和表面,即,底层介质8a结合于坯体20的一侧表面,而面层介质8b结合于坯体20的另 一侧,得到坯板10。由图1所示,坯板10依次经第一导辊181的下方、第二导辊182的上方 和坯板导出辊184的下方被导入已有技术通常使用的预热装置2预热,预热装置2具有一 预热箱机架21,在预热箱机架21上安装有加热箱22,箱内设有红外线加热管和引导辊,经 预热后的坯板10在引出预热装置2的加热箱22后经过渡辊23引入定型装置3的前压辊 34,再从前压辊34的下方引至定型滚筒32,进而从后压辊35引出。由于前压辊34设在前 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上,又由于后压辊35设在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7上,因此在前、后压 辊支承调整机构36、37的作用下,能使坯板10良好地与定型滚筒32的表面贴触。定型滚 筒32的表面由滚筒腔321内的加热介质即为导热油加热,滚筒腔321内的导热油的油液液 面由加热介质供给机构38的冷介质引出管385控制,也就是说滚筒腔321内并非整体充满 导热油,而仅仅约为滚筒腔321的纵截面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滚筒腔321内的 加热油的循环由加热介质供给机构38来担当。经定型装置3定型后所得到的待固化坯板 进入固化装置4固化,固化装置4实质上起到了恒温箱的作用,使胶浆凝固,出自固化装置 4后的坯板10经常规的即已有技术使用的纵切边装置5纵切边,最后由位于牵引装置6后 部的横切装置7分切,得到不饱和树脂复合板成品。在前述过程中,牵引装置6始终处于对 坯板10的牵引状态。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为平板,然而只要更换一对坯板成型辊16,也就是使用表面具有花纹图案或其它类似图案的坯板预成型辊16,便可得到花纹板或其它 类似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
权利要求一种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包括在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坯板预成型装置(1)、预热装置(2)、定型装置(3)、固化装置(4)、纵切边装置(5)、牵引装置(6)和横切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坯板预成型装置(1)包括一预成型机架(11);一用于输送底层介质的底层介质输送辊(12),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的一端;一用于输送面层介质的面层介质输送辊(13),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的另一端,该面层介质输送辊(13)在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底层介质输送辊(12)相对应并且还与所述的预热装置(2)的前端相对应;一对彼此平行的用于输送内层介质的内层介质输送辊(14),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的中部并且位置高于所述的底、面层介质输送辊(12、13);一对彼此相配合的用于控制不饱和树脂的厚度的树脂厚度控制辊(15),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之间的下方;一对相互配合的用于将所述底、面层介质及内层介质三者结合并且同时将空气逐出介质的坯板预成型辊(16),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长度方向的下方;一用于将不饱和树脂喂入到所述内层介质的不饱和树脂供给装置(17),设在所述预成型机架(11)上或设置于地坪上,并且在伸展到所述的一对内层介质输送辊(14)的上方,与内层介质输送辊(14)的长度方向相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型装置(3)包括具有空腔(311)的底座(31)、定型滚筒(32)、定型滚筒驱动机构(33)、前、后压辊(34、35)、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7)和加热介质供给机构(3S),底座(31)位于所述的预热装置(2)与固化装置(4)之间,定型滚筒(32)以悬臂状态地与定型滚筒驱动机构(33)传动联结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空腔(311)的上方,定型滚筒驱动机构(33)设置在底座(31)上,前压辊(34)枢轴设置在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上并且与所述定型滚筒(3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一侧相接触,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铰设在底座(31)的前侧的两端,后压辊(35)枢轴设置在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7)上并且与所述定型滚筒(3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另一侧相接触,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7)铰设在底座(31)的后侧的两端,其中,前、后压辊(34、35)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空腔(311),加热介质供给机构(38)配置在定型滚筒(32)的一端,并且与定型滚筒(32)相配合,用于对定型滚筒(32)加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成型机架(11)上还枢轴设置有一导引机构(18),该导引机构(18)包括第一、第二导辊(181、182)、面层介质导辊(183)、坯板导出辊(184)和底板介质导引辊(185),第一导辊(181)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并且与所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中的其中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相对应,第二导辊(182)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该第二导辊(182)位于所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中的其中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与所述的面层介质输送辊(13)之间,与所述的第一导辊(18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在长度方向保持平行,面层介质导辊(183)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辊(182)与所述面层介质输送辊(13)之间的上方,坯板导出辊(184)的两端枢轴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导辊(182)与所述面层介质输送辊(13)之间的下方,底层介质导出辊(185)的两端枢置设置在预成型机架(11)上,并且对应于底层介质输送辊(12)的侧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树脂厚度控制辊(15)中的至少一个树脂厚度控制辊(15)的两端枢轴设置在相应的第一调整轴座(151)上,而第一调整轴座(151)滑配在第一导轨(1511)上,第一导轨(1511)固定在预成型机架(11)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坯板预成型辊(16)中的至少一个坯板预成型辊(16)的两端枢轴设置在相应的第二调整轴座(161)上,而第二调整轴座(161)滑配在第二导轨(1611)上,第二导轨(1611)固定在预成型机架(11)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底层介质均为透明聚氯乙烯薄膜;所述的内层介质为玻璃纤维短切毡。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型滚筒驱动机构(33)包括电机(331)和减速箱(332),电机(331)与减速箱(332)相配接,并且由减速箱(332)携电机(331)安装在所述的底座(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减速箱(332)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定型滚筒(32)的一端的中央部位联结,所述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38)通过减速箱(332)与定型滚筒(32)相配合。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前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6)各包括第一作用缸(361)和第一压臂(362),第一作用缸(361)的缸体铰接在所述的底座(31)上,第一作用缸(361)的第一作用缸柱(3611)与第一压臂(362)的一端铰接,第一压臂(362)的中部与所述前压辊(34)的辊轴联结,而第一压臂(362)的另一端与底座(31)铰接;所述的一对后压辊支承调整机构(37)各包括一第二作用缸(371)和一第二压臂(372),第二作用缸(371)的缸体铰接在所述的底座(31)上,第二作用缸(371)的第二作用缸柱(3711)与第二压臂(372)的一端铰接,第二压臂(372)的中部与所述的后压辊(35)的辊轴联结,而第二压臂(372)的另一端与底座(31)铰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介质供给装置(38)包括加热介质箱体(321)、电加热器(382)、循环泵(383)、热介质引出管(384)、冷介质引入管(385)和热介质出口管(386),加热介质箱体(381)配设在所述减速箱(332)的一侧,电加热器(382)置于加热介质箱体(381)内并与电源电连结,循环泵(383)设在加热介质箱体(381)的顶部,热介质引出管(384)的一端在加热介质箱体(381)内形成盘管构造后与循环泵(383)的出液口配接,另一端与热介质出口管(386)的一端连接,而热介质出口管(386)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减速箱(332)后探入到所述定型滚筒(32)的滚筒腔(321)中,介质引入管(385)的一端与循环泵(383)的回液口配接,另一端在穿过所述的热介质出口管(386)后伸展到所述的滚筒腔(321)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型滚筒(32)的滚筒腔(321)内并且沿滚筒腔(321)的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介质搅扰板(322),各介质搅扰板(32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用于供介质流通的通孔(3221)。
专利摘要一种不饱和树脂复合板连续成型机,属于建筑装饰装璜材料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坯板预成型装置、预热装置、定型装置、固化装置、纵切边装置、牵引装置和横切装置,特点是所述的坯板预成型装置包括一预成型机架;一用于输送底层介质的底层介质输送辊;一用于输送面层介质的面层介质输送辊;一对彼此平行的用于输送内层介质的内层介质输送辊;一对彼此相配合的用于控制不饱和树脂的厚度的树脂厚度控制辊;一对相互配合的用于将所述底、面层介质及内层介质三者结合并且同时将空气逐出介质的坯板预成型辊;一用于将不饱和树脂喂入到所述内层介质的不饱和树脂供给装置。优点确保产品的质量;可以节约能源,且可以节约占地面积。
文档编号B32B38/18GK201494076SQ20092023441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
发明者徐卫强, 陆丽君, 陆雪荣 申请人:常熟科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