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液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的玻纤织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3705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浸渍液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的玻纤织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浸渍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以此浸渍液来制造具高分子覆膜的玻 纤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应用于户外的耐候性布料可应用的层面相当广泛,举凡户外广告看板、建物用遮 雨棚、遮阳伞、野营帐棚、个人用登山背包以及登山用保暖外套等,具有相当庞大的商机。相较于一般布料,耐候性布料需要承受恶劣的天候状况,即使经过雨水冲刷、阳光 曝晒,甚至在高山强烈紫外线照射下,都要能够维持原有的材质特性,不能发生耐候性降 低、材质硬化甚至脆化等质变。此外,耐候性布料除了要具有比一般布料更高的耐磨性以及 更高的耐酸碱性外,同时亦须具备与一般布料相同的轻薄特性。一般而言,为了达到比一般布料更良好的耐候性,主要的应用方式是在布料表面 形成一层耐候性树脂涂层。常见的做法是利用热压接合的方式,将耐候性树脂的薄膜直接 复合于布料表面。然而,此种热压接合的方式常会因为布料与薄膜材料的兼容性不佳,导致 复合强度不足的问题。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耐候性树脂的薄膜会逐渐剥离布料,使布料失 去原先的耐候特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渍液、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此浸渍液来制造 玻纤织物的方法,用以解决目前玻纤织物复合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具高分子覆膜的玻纤织物的制造方法。首先,浸渍一玻 纤织物于一浸渍液中,浸渍液至少包含一氟碳高分子粉体及一硅氟接枝高分子。其次,干燥 浸渍后的玻纤织物,以形成一接合膜附着于玻纤织物的表面。再来,以一氟碳树脂薄膜覆盖 玻纤织物表面的接合膜。然后,热压接合氟碳树脂薄膜及玻纤织物的该接合膜。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制造方法于浸渍步骤前还包含下述步骤由一含氟醇类、一 甲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氟接枝高分子;以及,混合氟碳高分子粉体、 一界面活性剂、水及生成的硅氟接枝高分子以形成浸渍液。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热压接合氟碳树脂薄膜及玻纤织物的该接合膜的温度范围 为约220°C至约380°C,压力为大约20psi至大约200psi。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制造方法中干燥浸渍后的玻纤织物的步骤是在约150°C至 约400°C的温度下进行。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氟碳高分子粉体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三 氟乙烯、聚氟乙烯、四氟乙烯与全氟烃基乙烯醚的共聚物、四氟化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 或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浸渍液,至少包含一氟碳高分子分散液以及一硅氟接 枝高分子。氟碳高分子分散液占浸渍液的重量百分比为35%至95%,硅氟接枝高分子占
4浸渍液的重量百分比为3%至10%。氟碳高分子分散液包含一氟碳高分子粉体、一界面活 性剂及水。氟碳高分子粉体占氟碳高分子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为35%至60%,界面活性剂 占氟碳高分子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为5%至20%,水占氟碳高分子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为 5%至 20%。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硅氟接枝高分子由一含氟醇类、一甲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 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含氟醇类为2,2,2_三氟乙醇、4-三氟甲氧基苯酚、3,3, 3-三氟丙-1-醇、4-三氟甲基苯甲醇、2-甲基-4,4,4-三氟丁醇或4,4,4-三氟丁醇。甲 基硅烷为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含溴稀类为溴丙烯、1-溴-3-丁烯、 5-溴-1-戊烯或6-溴-1-己稀。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出一种浸渍液的制备方法。首先,由一含氟醇类、一甲基硅 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硅氟接枝高分子。其中含氟醇类为0. 15 0. 30摩 尔,甲基硅烷为0.3X10-3 3. OX 10-3摩尔,含溴烯类为1. 5 3.0摩尔,氢氧化钠为 20 50ml。接着,将硅氟接枝高分子加入一氟碳高分子分散液中。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生成硅氟接枝高分子的步骤包含下述步骤将2,2,2-三氟 乙醇、氢氧化钠及溴丙烯的一混合液在大约40°C的温度下反应约2小时的步骤;以及,加入 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于反应后的混合液,并在大约60°C的温度下反应约 24小时。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依照本发明的浸渍液、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此浸渍液制 造具高分子覆膜的玻纤织物的方法,利用浸渍液于玻纤织物表面形成一接合膜,提升玻纤 织物及氟碳树脂薄膜接合时的复合效果,提升两者的复合强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浸渍液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具高分子覆膜的玻纤织物的制造方法流程 图。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具高分子覆膜的玻纤织物的工序机台的示 意图。图4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具高分子覆膜的玻纤织物的电子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浸渍液、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此浸渍液制造具高分子覆膜的 玻纤织物的方法,利用浸渍液中的氟碳高分子粉体及硅氟接枝高分子,于玻纤织物的表面 形成一接合膜。在工序中藉由此接合膜同时产生化学接着及物理接着效果,可有效提升氟 碳树脂薄膜与玻纤织物的复合效果。I.制备浸渍液的方法以下首先对于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浸渍液及其制备方法来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浸渍液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首先进行步骤S11,由一含氟醇类、一甲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一硅氟接枝高分子。可应用于生成硅氟接枝高分子的含氟醇类包含但不限于2,2,2_三 氣乙醇(2,2, 2-trifluoroethanol)、4_ 三氣甲氧基苯酷(4-trifluoromethoxyphenol)、 3,3,3-三氟丙-1-醇(3,3,3-trif luoropropanol)、4_ 三氟甲基苯甲醇 (4- (trifluoromethyl) -benzyl alcohol)、2_ 甲基一4,4,4-三氣丁 醇(2-methyl-4,4,
4-trifluorobutanol),以及4,4,4- HMTII (4,4,4-trifluorobutanol)。可应用于生成 硅氟接枝高分子的甲基硅烷包含但不限于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poly(d imethylsiloxan-co-methylhydrosiloxane)),以及其它具有三甲5 (trimethylsilyl terminated)的共聚高分子,其分子量范围约为350至13,000。可应用于生成硅氟接枝高分 子的含溴烯类包含但不限于溴丙烯(Allyl bromide)、1_溴-3-丁烯(l-Bromo-3-butene)、
5-溴-1-戊烯(5-Bromo-l-pentene),以及6-溴-1-己稀(6-Bromo-l-hexene)。另夕卜, 氢氧化钠的浓度为约10%至约80%。其中含氟醇类为0. 15 0. 30摩尔,甲基硅烷为 0. 3Χ1(Γ3 3. OX 10_3摩尔,含溴烯类为1. 5 3. O摩尔,氢氧化钠为20 50ml。本实施例中系以2,2,2-三氟乙醇、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以及 溴丙烯为例,进行反应生成硅氟接枝高分子的步骤。首先,将20. 6克的2,2,2-三氟乙醇加 入观毫升、浓度50%的氢氧化钠中混合均勻。接着,在混合液中加入对.6克的溴丙烯。然 后将前述混合后的反应物于大约40°C的温度下进行第一阶段反应约2小时。接下来,再加 入0. 16克的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并且于大约60°C的温度下进行第二 阶段反应约M小时。经过前述两阶段的反应之后,进行抽气过滤以去除溶剂,并以去离子水清洗滤饼 后干燥。如此系可得到硅氟接枝高分子的粉体颗粒产物。根据前述步骤反应生成的硅氟接 枝高分子的分子式系如下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高分子覆膜的玻纤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a)浸渍一玻纤织物于一浸渍液中,该浸渍液至少包含一氟碳高分子粉体及一硅氟接 枝高分子;(b)干燥浸渍后的该玻纤织物,以形成一接合膜附着于该玻纤织物的表面;(c)使一氟碳树脂薄膜覆盖于该玻纤织物表面的该接合膜;以及(d)热压接合该氟碳树脂薄膜及该玻纤织物的该接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a)之前还包含(el)由一含氟醇类、一甲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该硅氟接枝高分子;及(e2)混合该氟碳高分子粉体、一界面活性剂、水及步骤(el)生成的该硅氟接枝高分 子,以形成该浸渍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d)中,热压接合该氟碳树脂 薄膜及该玻纤织物的该接合膜的温度范围为约220°C至约380°C,压力为大约20psi至大约 200ps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b)中,是在约150°C至约 400 V的温度中烘干浸渍后的该玻纤织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氟碳高分子粉体的材质为聚四氟 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三氟乙烯、聚氟乙烯、四氟乙烯与全氟烃基乙烯醚的共聚物、四氟化 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或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
6.一种浸渍液,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氟碳高分子分散液,占该浸渍液的重量百分比为35%至95%,并且包含一氟碳高分子粉体,占该氟碳高分子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为35%至60% ;一界面活性剂,占该氟碳高分子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为5%至20% ;及水,占该氟碳高分子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为5%至20% ;以及一硅氟接枝高分子,占该浸渍液的重量百分比为3%至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渍液,其特征在于,该硅氟接枝高分子由一含氟醇类、一甲 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浸渍液,其特征在于,该含氟醇类为2,2,2-三氟乙醇、4-三 氟甲氧基苯酚、3,3,3_三氟丙-1-醇、4-三氟甲基苯甲醇、2-甲基-4,4,4-三氟丁醇或4, 4,4-三氟丁醇,该甲基硅烷为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该含溴稀类为溴丙 烯、1-溴-3- 丁烯、5-溴-1-戊烯或6-溴-1-己稀。
9.一种浸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a)由一含氟醇类、一甲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硅氟接枝高分子, 其中该含氟醇类为0. 15 0. 30摩尔,该甲基硅烷为0. 3X10-3 3. OX 10_3摩尔,该含溴 烯类为1.5 3.0摩尔,氢氧化钠为20 50ml ;以及(b)将该硅氟接枝高分子加入一氟碳高分子分散液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含(al)将2,2,2-三氟乙醇、氢氧化钠及溴丙烯的一混合液在大约40°C的温度下反应约 2小时;及(a2)加入二甲基硅氧烷与甲基氢硅氧烷的共聚物于反应后的该混合液,并且在大约 60°C的温度下反应约M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浸渍液、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的玻纤织物的制造方法。浸渍液包含氟碳高分子分散液及硅氟接枝高分子。硅氟接枝高分子由一含氟醇类、一甲基硅烷、一含溴烯类及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所述玻纤织物制造方法包含将玻纤织物浸渍于浸渍液中,干燥浸渍后的玻纤织物,在干燥后的玻纤织物表面覆盖一层氟碳树脂薄膜,热压接合氟碳树脂薄膜及玻纤织物以形成欲求的玻纤织物。
文档编号B32B17/04GK102114722SQ201010200599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蔡皇仙, 黄庆堂 申请人: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