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81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般来讲,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层压体。具体地讲,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可用于吸收制品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
背景技术
吸收制品可吸收液体身体流出物诸如汗液、血液、尿液、经液等。吸收制品可包括弹性材料。遗憾的是,一些弹性材料可能具有粗糙的塑料外观或感觉。一些整体的弹性材料可能不表现为精整的和衣服状的。并且一些弹性材料趋于低效地使用材料。还有一些弹性材料可能不能使制品充分地适形于穿着者的身体。具有此类弹性材料的吸收制品可能看起来不美观、成本更高并且性能较差。附图简述图IA示出了被成形以供穿着的可在前部扣紧的可穿着吸收制品的前外侧透视图,其中所述制品包括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图IB示出了图IA的制品的后外侧透视图。图2A示出了被成形以供穿着的裤型可穿着吸收制品的前外侧透视图,其中所述制品包括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图2B示出了图2A的制品的后外侧透视图。图3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两层的中间层压体的顶视图。图;3B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图3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3C示出了图;3B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图3D示出了图;3B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图3E示出了处于收缩状态的图:3B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其中示出了微织构。图3F示出了具有图3E的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图3G示出了具有图3E的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放大的端视图。图4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三层层压体的顶视图。图4B示出了图4A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图4C示出了图4A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图4D示出了处于收缩状态的图4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其中示出了微织构。图4E示出了具有图4D的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图4F示出了具有图4D的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放大的端视图。图5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三层层压体的一个备选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图5B示出了图5A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图5C示出了图5A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图6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三层层压体的另一个备选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图6B示出了图6A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
图6C示出了图6A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图7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两层层压体的一个备选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图7B示出了图7A的活化层压体的侧视图。图7C示出了图7A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图8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弯曲的连结线(attachment line)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8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8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9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摆动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9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9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IO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包括一系列短线的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IO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IO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Il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包括一系列点的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Il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Il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

图12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包括单一开放螺旋图案的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2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12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3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包括单一紧锁螺旋图案的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3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13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4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包括双紧锁螺旋图案的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4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14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5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无规取向的连结线的本公开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5B示出了活化之后的具有微织构的图15A的层压体的顶视图。图16A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两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第一间距的平行连结线。图16B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两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第二间距的平行连结线。图16C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两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第三间距的平行连结线。图16D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两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第四间距的平行连结线。图16E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两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第五间距的平行连结线。图17A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三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交替取向的连结线。
图17B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三层层压体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双紧锁螺旋图案的连结线。图18A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外边缘的微观照片。图18B为处于收缩状态的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横截面的微观照片。图19为如下的图,其示出了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对连结线间距。图20为如下的图,其示出了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抽褶高度对连结线间距。发明详述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的实施方案可用于各种各样的吸收制品和一次性衣服。吸收制品可吸收液体身体流出物诸如汗液、血液、尿液、经液等。吸收制品可为产品或材料。吸收制品的实例包括用于卫生防护、卫生用途和/或伤口护理的产品和/或材料。一些吸收制品为一次性的。一次性吸收制品被构造成在单次使用之后即被部分废弃或全部废弃。一次性吸收制品被构造成使得脏污的制品或制品的脏污部分不旨在被复原和再使用(例如,不旨在被洗涤)。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实例包括伤口护理产品诸如绷带和敷料、以及女性护理产品诸如衬垫和衬里。一次性吸收制品可使用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一些吸收制品为可穿着的。可穿着吸收制品被构造成被穿着在穿着者的身体上或身体周围。可穿着吸收制品也可为一次性的。一次性可穿着的吸收制品的实例包括一次性尿布和一次性失禁内衣。一次性可穿着的吸收制品在被穿着者穿着期间可接收和容纳身体流出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次性可穿着的吸收制品可包括顶片、吸收芯、外覆盖件、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一次性可穿着的吸收制品可使用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的实施方案可用于可穿着吸收制品的前腰带、后腰带、腿围、耳片、侧片、顶片、锚定带、可延展的外覆盖件和/或其他合适的部分,如本文所述。此类层压体可在穿着者侧上、在衣服侧上作为片、离散件或连续带而连结到可穿着吸收制品,或夹置在制品的各层之间(例如整体的)。所述层压体可按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来连结,诸如粘合剂连结、压力结合、热结合、超声波结合等、或任何这些方式的组合。本公开的附图旨在示出说明书中所述的元件、它们的部分和它们的关系;除非在本文中另外指明,所述附图不旨在示出任何特定的相对或绝对的尺寸或尺度。图IA示出了被成形以供穿着的可在前部扣紧的可穿着吸收制品100的前外侧透视图。制品100具有前部101和后部105。制品包括前腰带120-1、腿围120-3、后腰带120-5 和侧耳片120-6。前腰带120-1、腿围120-3、后腰带120-5和侧耳片120-6中的任何一个或其一部分均可被构造成包括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的任何实施方案或由所述任何实施方案形成。尽管本公开描述的是可在前部扣紧的吸收制品,但本公开也设想到使用层压体的吸收制品的备选实施方案,如本文所述,其中吸收制品为可在后部扣紧的或可在侧部扣紧的。因此,被描述为可在前部扣紧的本公开的吸收制品的每个实施方案也可被构造成可在后部扣紧的或可在侧部扣紧的,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那样。
图IB示出了图IA的制品的后外侧透视图。图2A示出了被成形以供穿着的裤型可穿着吸收制品200的后外侧透视图。制品 200具有前部201和后部205。制品包括前腰带220-1、腿围220-3、后腰带220-5和侧片 220-8。前腰带220-1、腿围220-3、后腰带220-5和侧片220-8中的任何一个均可被构造成包括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的任何实施方案或由所述任何实施方案形成。在整个本公开中,对裤型可穿着吸收制品的指称是指如下制品,其具有足够的拉伸以使得其能够被容易地套穿到穿着者的髋部和臀部上,同时形成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 裤型可穿着吸收制品可指可在侧部扣紧的实施方案,可指可在前部扣紧的实施方案,可指可在后部扣紧的实施方案,或可指不具有扣件的实施方案。对裤型可穿着吸收制品的指称也可指具有预成形的腰部开口和/或腿部开口的制品或可指非预成形的实施方案。因此, 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那样,被描述为裤型的本公开吸收制品的每个实施方案均可以这些方式中的任何方式来构造。图2B示出了图2A的制品的后外侧透视图。图3A示出了通过递增拉伸被机械活化之前的中间层压体321的顶视图。为了作为参考,中间层压体321包括主方向370和次方向380。次方向380垂直于主方向370。中间层压体321具有第一层330-1和第二层330-2。第一层330-1被设置在第二层330-2的下面。中间层压体321也包括多条第一连结线340。第一连结线340包括第一线;340-1、第二线340-2和第三线;340-3。第一连结线340被设置在第一层330-1和第二层 330-2之间。第二层330-2被示出为半透明的,因此第一连结线340可透过第二层330-2被看见。为了例证的目的,第二层330-2的一部分和第三线340-3的一部分被示出为破损的。中间层压体321呈片状带的形式并在与主方向370平行的纵向上具有总体长度 372,并且在次方向380上具有总体初始宽度382。在图3A的实施方案中,总体长度372远远大于总体初始宽度382,从而导致中间层压体321具有总体矩形的形状;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并且中间层压体321还可被构造成各种其他形状,例如,由弯曲制品上的层压体或折叠或切割所述层压体将其成型。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总体初始宽度382可具有各种尺寸。例如,中间层压体321可具有如下总体宽度382,所述总体宽度小于或等于50毫米,小于或等于40毫米,小于或等于 30毫米,小于或等于20毫米,小于或等于15毫米,小于或等于10毫米,或小于或等于0至 50毫米的任何整数值。在一个备选实施方案中,中间层压体321可被构造成使得主方向370相对于中间层压体321的纵向成一角度。例如,主方向370可与纵向成45度,30度,15度以内的角度, 或基本上与纵向平行,或与其成任何其他角度。第一层330-1在主方向370上具有包括第一永久变形率的第一延展性和第一弹性。第二层330-2在主方向370上具有包括第二永久变形率的第二延展性和第二弹性。如本文所用,术语“延展性”是指材料延长至给定百分比而不发生基本的破裂或断裂的能力。材料的微观尺寸的破裂或断裂不被认为是实质破裂或断裂。然而,所述结构中的宏观尺寸的破裂(例如任何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大的撕裂诸如大于约5毫米的撕裂、或两个或更多个片中的断裂、或导致可使材料不能用于其预期用途的显著的结构劣化)被认为是实质破裂或断裂。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30-1可具有如下第一延展性,所述第一延展性大于或等于50%,大于或等于100%,大于或等于200%,大于或等于350%,大于或等于500%, 或0%至500%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层330-2可具有如下第二延展性,所述第二延展性大于或等于50 %,大于或等于100 %,大于或等于200 %,大于或等于 350 %,大于或等于500 %,或大于0 %至500 %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在图3A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层330-2的第二永久变形率大于第一层330_1的第一永久变形率。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二层330-2可具有如下第二永久变形率,当通过使用如本文所述的滞后测试方法来测量所述永久变形率时,所述第二永久变形率大于或等于50 %,大于或等于60 %,大于或等于70 %,大于或等于80 %,大于或等于90 %,等于约 100%,或大于50%至100%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第一层330-1和/或第二层330-2可包括各种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或由所述一种或更多种材料形成,诸如非织造材料、薄膜、泡沫、共挤出的外皮/单层、层压体、以及它们的组合。第一层330-1和/或第二层33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材料片或由所述材料片形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30-1可为具有弹性性能的薄膜片,并且第二层 330-2可为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片。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30-1可为具有弹性性能的薄膜片,并且第二层330-2可为层压到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上的非织造材料片。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各种方法来处理第一层330-1和/或第二层330-2的外表面以改善其表面特性诸如柔软度。除此之外,第一层330-1还可包括或由下列形成一个或多个材料带、材料股线、 以及它们的组合。第一层330-1可包括或由一种或更多种组分材料形成,诸如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基丁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氨酯、聚酯、 橡胶、源自 Exxon-Mobil 的 Vistamaxx 、源自 Dow 的 Versify 、源自 LyondellBasell 的 Adflex 、以及它们的组合。第二层330-2可包括或由一种或更多种组分材料形成,诸如聚乙烯(例如LDPE和LLDPE)、聚丙烯、共聚物、聚烯烃、填充的聚烯烃、聚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第一层330-1和/或第二层330-2可具有如下基重,所述基重小于或等于500克/平方米 (gsm),小于或等于200gsm,小于或等于lOOgsm,或为任何这些范围内的任何整数值的gsm。第一层330-1和/或第二层330-2的一部分、多部分、基本上全部或全部可为液体不可渗透的或液体可渗透的。第一层330-1和/或第二层330-2可为蒸汽不可渗透的或蒸汽可渗透的。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层中的一个或它们两者均可因它们的构造而成为可渗透的,或可因穿孔而成为可渗透的。第一层330-1通过第一连结区连结到第二层330-2。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连结区的大于50 %,至少60 %,至少70 %,至少80 %,至少90 %,基本上全部或全部均由第一连结线340形成。同样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连结线340可形成第一连结区的50%至100% 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第一连结线340的每一个均取向在彼此平行的取向方向上,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不是必需的。第一连结线340的每一个也均取向在与主方向370平行的取向方向上,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也不是必需的。第一连结线340的每一个均为连续的直线。然而,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连结线34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一部分或多部分或基本上全部或全部均可包括连续的线、或基本上连续的线、或不连续的线、或一系列线段、或一系列短线、一系列点、或任何这些的组合。此外,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连结线34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一部分或多部分或基本上全部或全部还可为弯曲的、分段的、或成图案的。任何第一连结线340均可为任何种类的连结,诸如压花线、热结合线、超声波结合线、粘合剂线等。例如,粘合剂线可由得自 Bostik, Inc. (Wauwatosa,WI)的粘合剂 Η2031、! 861 或!E988F 形成,或可由得自 National Adhesives (Bridgewater, NJ)的粘合剂5 形成。不受理论的约束,据信所述粘合剂应当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耐受机械活化工艺而仍然粘附到其所连结的层上。第一层330-1通过具有总体剥离强度的连结而连结到第二层330-2。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总体剥离强度的大于50 %,至少60 %,至少70%,至少80 %,至少90 %,基本上全部或全部由第一连结线340提供。同样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连结线340可提供所述连结的总体剥离强度的50%至100%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例如,尽管第一层330-1可连续地连结到第二层330-2,但总体剥离强度的大于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基本上全部或全部可由第一连结线340提供,其中总体剥离强度的其余部分由第一连结线340之外的区域提供。在图3A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30-1和第二层330_2在它们彼此连结时各自是松弛的。然而,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30-1在其连结到第二层330-2时可被预应变至各种相对预应变。例如,第一层330-1可按如下相对预应变连结到第二层330-2,所述相对预应变大于或等于500 %,大于或等于350 %,大于或等于200 %,大于或等于100 %,大于或等于50 %,或大于或等于50 %至500 %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又如,第一层330-1可按如下相对预应变连结到第二层330-2,所述相对预应变小于或等于20%,小于或等于15%,小于或等于10%,小于或等于5%,约零,等于零,或小于或等于20%至0%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层330-2可为连结到第一层330-1的第一侧面的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片,如上所述,而第一层330-1可为具有总体弹性性能的层压体,其中层压体由第一侧面上的具有弹性性能的薄膜片和相对侧面上的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片形成。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变型中,弹性薄膜可包括第一层330-1的总厚度的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或更多。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层330-1的相对侧面上的塑性性能可帮助抵消第二层330-2的塑性性能的影响,从而导致中间层压体321趋于平展放置。一旦第一层330-1连结到了第二层330-2,如上所述,就形成了中间层压体321。然后可机械地活化中间层压体以形成图3B的活化层压体322。图;3B示出了活化层压体322的顶视图,所述活化层压体为通过递增拉伸被机械活化之后的中间层压体321。因此,在活化层压体322中,第二层330-2已被永久变形。在图 3A中,活化层压体321被示出处于延展状态,仿佛被拉平而除去了所有收缩。活化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诸如通过在主方向370上延伸中间层压体321 ;在若干对夹辊之间拉伸中间层压体321,其中每对夹辊均以高于前一对夹辊的速度运转,递增地拉伸中间层压体321 ;或通过其他活化技术来实现,诸如环轧制。活化工艺可应用于处于松弛状态或处在工艺张力下的中间层压体321。预期可在中间层压体321连结到制品之前或在其连结到制品之后将活化工艺应用于中间层压体。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化可使用成型活化工艺诸如提交于2007年11月19日并被公布为美国公布20090127742的题目为 "Process for Activating a Web”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述的那些来实现。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活化可应用在相对于主方向成一角度的方向上。例如,活化可应用在相对于主方向成 45度,30度,或15度的角度或成任何其他角度的方向上。预期活化工艺可在各种温度下应用。在图3A的实施方案中,活化层压体322被示出为包括来自于活化工艺中的齿的互啮的多个齿印记362。例如,所述非弹性延伸可用具有0. 100"节距的互啮齿来实现,所述互啮齿具有5. 27毫米的啮合深度。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在活化工艺期间,中间层压体321可在主方向370上延伸至少20 %,至少50 %,至少100 %,至少150 %,至少200 %,至少250 %, 至少300 %,至少350 %,至少400 %,至少450 %,至少500 %,或50 %至500 %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活化层压体322可或可不在连结到制品之前或之后在次方向380或任何其他方向上被活化。活化层压体321具有在主方向370上测量的总体延伸长度374,以及在次方向 380上测量的总体延伸宽度384。总体延伸宽度384类似于总体初始宽度382,或由于来自于活化工艺的颈缩和/或塑性变形而略小。活化层压体322在主方向370上具有层压体延展性。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活化层压体322可具有如下层压体延展性,所述层压体延展性大于或等于10 %,大于或等于20 %,大于或等于35 %,大于或等于50 %,大于或等于100 %,大于或等于200 %,大于或等于350 %, 大于或等于500%,或0%至500%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活化层压体322在主方向370上具有层压体永久变形率。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活化层压体322可具有如下层压体永久变形率,当通过使用如本文所述的滞后测试方法来测量所述永久变形率时,所述层压体永久变形率小于或等于50%,小于或等于35%,小于或等于20%,小于或等于15%,小于或等于10%,小于或等于5%,或小于或等于50%至0% 的任何整数值百分数。图3C示出了图;3B的活化层压体322的侧视图。活化层压体322在延伸状态中具有总体厚度394。总体厚度394是在第三方向上测量的,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主方向370且垂直于次方向380。图3D示出了图;3B的活化层压体322的端视图。尽管活化层压体322包括三条第一连结线340,但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活化层压体322可包括一条,两条,三条,四条,五条, 六条,七条,八条,九条,十条,或更多条连结线。第一线340-1与活化层压体322的左边缘被第一距离384_1间隔开,所述第一距离在次方向380上从所述左边缘测量至第一线340-1的中心。第二线340-2与第一线340-1 被第二距离384-2间隔开,所述第二距离在次方向380上从第一线340-1的中心测量至第二线340-2的中心。第三线340-3与第二线340-2被第三距离384-3间隔开,所述第三距离在次方向380上从第二线340-2的中心测量至第三线340-3的中心。第三线340-3也与活化层压体322的右边缘被第四距离384-4间隔开,所述第四距离在次方向380上从第三线340-3的中心测量至所述右边缘。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连结线340可具有基本上均勻的或均勻的间距。例如,在活化层压体322中,第二距离384-2和第三距离384-3可基本上相等或相等。第一连结线340中的邻近线可被各种距离间隔开。例如,第一连结线340中的邻近线可被如下距离间隔开,所述距离大于或等于0. 5毫米,大于或等于一毫米,大于或等于两毫米,大于或等于四毫米,大于或等于六毫米,大于或等于八毫米,大于或等于十毫米,大于或等于十二毫米,大于或等于十五毫米,大于或等于二十毫米,大于或等于二十五毫米, 或大于或等于三十毫米。第一连结线340中的任何线均可具有各种线宽度,所述线宽度在次方向380上横跨线的横截面测量。例如,连结线可具有如下线宽度,所述线宽度小于或等于五毫米,小于或等于三点五毫米,小于或等于两毫米,小于或等于一毫米,小于或等于0. 8毫米,小于或等于0. 6毫米,小于或等于0. 4毫米,小于或等于0. 2毫米,或小于或等于0. 1毫米。图3E示出了处于收缩状态的图;3B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322的顶视图。活化层压体322具有在主方向370上测量的总体延伸长度376,以及在次方向380上测量的总体收缩宽度386。总体收缩宽度386类似于总体延伸宽度384,或由于活化层压体322的收缩而略小。第二层330-2包括形成微织构的多个抽褶332。抽褶332为第二层330-2的材料的延长收拢部,所述延长收拢部是当(在活化工艺之后)第一层330-1在主方向370上收缩层压体332时形成的。在图3E的实施方案中,所有抽褶332均彼此平行且与次方向380平行。S卩,抽褶 332趋于形成基本上规则的峰部和谷部,其中抽褶332的伸长方向沿次方向380延伸。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抽褶(shirr)可取向在次方向380的45度以内,次方向380的30度以内, 次方向380的15度以内,或基本上与次方向380平行。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抽褶332可被构造成具有各种间距。例如,抽褶332可被间隔成使得在主方向370的每厘米上存在至少两个,至少四个,至少八个,至少十二个,至少十六个,至少二十个,至少二十五个,或至少三十个抽褶。在整个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 322中,抽褶332的间距可或可不为均勻的。抽褶332具有在第三方向390上测量的总体高度392。例如,抽褶332可被构造成具有如下总体高度392,所述总体高度小于或约等于0. 02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04毫米, 小于或约等于0. 06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08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1毫米,小于或约等于 0. 12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15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2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25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30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40毫米,或小于或约等于0. 50毫米。图3F示出了具有图3E的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322的侧视图。图3G示出了具有图3E的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322的放大的端视图。活化层压体 322包括第一距离386-1、第二距离386-2、第三距离386-3和第四距离386-4,这些距离分别与距离384-1,384-2,384-3和384-4相同,或由于来自于活化工艺的颈缩和/或塑性变形而略小。第一层330-1包括多个皱褶334,其中第一层330-1上升至第一连结线340中的每条连结线并且在所述连结线之间下坠。这些皱褶334为第一层330-1的材料的波状脊部和凹部,所述脊部和凹部是在如下时候形成的在活化工艺之后,随着第二层330-2形成抽褶332,第二层330-2的总体宽度被减小。在图3G的实施方案中,所有皱褶334均彼此平行且与主方向370平行。S卩,皱褶 334趋于形成沿主方向370延伸的基本上规则的脊部和凹部。在各种实施方案中,这些皱褶 (corrugations)可取向在主方向370的45度以内,主方向370的30度以内,主方向370的 15度以内,或基本上与主方向370平行。
皱褶334具有在第三方向390上测量的总体高度391。例如,皱褶334可被构造成具有如下总体高度391,所述总体高度小于或约等于0. 2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4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6毫米,小于或约等于0. 8毫米,小于或约等于1. 0毫米,小于或约等于1. 5毫米,小于或约等于2. 0毫米,或小于或约等于3. 0毫米。皱褶334增加了层压体322的厚度和柔软度。图4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三层层压体422的顶视图。活化层压体422与活化层压体322相同,具有以相同方式构造的类似编号的元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虽然未示出中间层压体(活化层压体422由其形成),但基于图3A-3F的实施方案,其结构和形式将会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除了第一层430-1和第二层430-2以外,活化层压体422还包括第三层430-3。第三层430-3的构造方式与第二层430-2的构造方式相同,具有以相同方式构造的类似编号的元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第三层430-3连结到第一层430-1。为了例证的目的,第二层 430-2的一部分和第一层430-1的一部分被示出为破损的。第三层430-3通过第二连结区连结到第一层430-1,所述第二连结区包括第二连结线450。第二连结线450包括第四线450-4和第五线450-5。第二连结区的构造方式与第一连结区的构造方式相同,不同的是第二连结线450的定位不同于第一连结线440。第三层430-3具有总体高度493,所述总体高度的构造方式与第二层430-2的总体高度492的构造方式相同。图4B示出了图4A的活化层压体422的侧视图。图4C示出了图4A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第四线450-4与活化层压体422的左边缘被第五距离484-5间隔开,所述第五距离在次方向480上从所述左边缘测量至第四线 450-4的中心。第五线450-5与第四线450-4被第六距离484-6间隔开,所述第六距离在次方向480上从第四线450-4的中心测量至第五线450-5的中心。第五线450-5也与活化层压体422的右边缘被第七距离484-7间隔开,所述第七距离在次方向480上从第五线450-5 的中心测量至所述右边缘。在图4C的实施方案中,第四线450-4定位在第一线440-1和第二线440-2之间的中间,而第五线450-5定位在第二线440-2和第三线440-3之间的中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连结线450可定位在第一连结线440之间的中途。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二连结线450可具有基本上均勻的或均勻的间距。第二连结线450可与第一连结线440的间隔情况一样彼此间隔开相同的距离,或彼此间隔开不同的距离。图4D示出了处于收缩状态的具有微织构的图4A的层压体422的顶视图。图4E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图4A的活化层压体422的侧视图。第三层430-3包括抽褶433,所述抽褶的构造方式与第二层430-2的抽褶432的构造方式相同。图4F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图4A的活化层压体的放大的端视图。活化层压体422 包括第一距离486-1、第二距离486-2、第三距离486-3、第四距离486-4、第五距离486-5、第六距离486-6和第七距离486-7,这些距离分别与距离484-1,484-2,484-3,484-4,484-5, 484-6和484-7相同,或由于活化层压体422的收缩而略小。第一层430-1包括多个皱褶 434,其中第一层430-1上升至第一连结线440中的每条连结线并且下坠至第二连结线450 中的每条连结线。
图5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三层层压体522的一个备选实施方案的顶视图。活化层压体522与活化层压体422相同,具有以相同方式构造的类似编号的元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第二连结线550包括第四线550-4、第五线550-5和第六线 550-6,它们的定位与第一连结线MO的相同。图5B示出了图5A的活化层压体522的侧视图。图5C示出了图5A的活化层压体的端视图。第四线550-4对齐在第一线540-1的下面,第五线550-5对齐在第二线540-2的下面,并且第六线550-6对齐在第三线540-3的下面。第二连结线550由距离584-5,584-6,584-7和584-8间隔开,这些距离分别与第一连结线540的距离584-1,584-2,584-3和584-4相同。虽然未示出中间层压体(活化层压体522由其形成)和处于收缩状态的活化层压体522,但基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它们的结构和形式将会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图6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三层层压体622的另一个备选实施方案的顶视图。活化层压体622与活化层压体522相同,具有以相同方式构造的类似编号的元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第二连结线650的定位不同于第二连结线640。图6B示出了图6A的活化层压体622的侧视图。图6C示出了图6A的活化层压体622的端视图。第二连结线650取向成正交于第二连结线550。替代取向在主方向670上,第二连结线650取向在次方向680上。虽然未示出中间层压体(活化层压体622由其形成)和处于收缩状态的活化层压体622,但基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它们的结构和形式将会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图7A示出了处于平展状态的活化之后的本公开的两层层压体722的一个备选实施方案的顶视图。活化层压体722与活化层压体322相同,具有以相同方式构造的类似编号的元件,不同之处如下所述。第一连结线740的定位不同于第一连结线340。替代作为连续直线,第一连结线740为平行线段组。第一组741包括取向在与主方向770平行的方向上的线段。第二组742包括取向在与次方向780平行的方向上的线段。第三组743包括取向在与主方向770平行的方向上的线段。第四组744包括取向在与次方向780平行的方向上的线段。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可缩短或加长该重复图案,增加或减少此类组的数目。图7B示出了图7A的活化层压体722的侧视图。图7C示出了图7A的活化层压体722的端视图。虽然未示出中间层压体(活化层压体722由其形成)和处于收缩状态的活化层压体722,但基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它们的结构和形式将会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图8A-15B示出了连结线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连结线可用作本公开的任何实施方案的第一连结线和/或第二连结线。在图8A-15B中,除非另外指明,各元件均对应于其他图中的类似编号的元件。预期图8A-15B中的连结线的任何实施方案可作为另外一种选择被构造成相对于层压体成正交取向(即在次方向而非在主方向上),或相对于层压体的主方向和次方向成任何角度。图8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弯曲第一连结线840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821的顶视图。中间层压体821包括第二层830-2、主方向870和次方向880。图8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8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 8A的中间层压体821。活化层压体822在第二层830-2中包括多个抽褶832,其中抽褶832 取向在次方向880上。图9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具有摆动第一连结线940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921的顶视图。在各种实施方案中,摆动第一连结线940可按由ITW(Glenview,IL)作出的Ω 图案来提供。中间层压体921包括第二层930-2、主方向970和次方向980。图9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9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 9A的中间层压体921。活化层压体922在第二层930-2中包括多个抽褶932,其中抽褶932 取向在次方向980上。图IO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1021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一系列短线的第一连结线1040。中间层压体1021包括第二层1030-2、主方向1070和次方向1080。图IO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0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IOA的中间层压体1021。活化层压体1022在第二层1030-2中包括多个抽褶1032,其中抽褶1032取向在次方向1080上。图Il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1121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一系列点的第一连结线1140。中间层压体1121包括第二层1130-2、主方向1170和次方向 1180。图Il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1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IlA的中间层压体1121。活化层压体1122在第二层1130-2中包括多个抽褶1132,其中抽褶1132取向在次方向1180上。图12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1221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单一开放螺旋图案的第一连结线1240。中间层压体1221包括第二层1230-2、主方向 1270和次方向1280。图12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2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12A的中间层压体1221。活化层压体1222在第二层1230-2中包括多个抽褶1232,其中抽褶1232取向在次方向1280上。图13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1321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单一紧锁螺旋图案的第一连结线1340。中间层压体1321包括第二层1330-2、主方向 1370和次方向1380。图1 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3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13A的中间层压体1321。活化层压体1322在第二层1330-2中包括多个抽褶1332,其中抽褶1332取向在次方向1380上。图14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1421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双紧锁螺旋图案的第一连结线1440。中间层压体1421包括第二层1430-2、主方向1470 和次方向1480。图14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4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14A的中间层压体1421。活化层压体1422在第二层1430-2中包括多个抽褶1432,其中抽褶1432取向在次方向1480上。图15A示出了活化之前的本公开的中间层压体1521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双紧锁螺旋图案的无规取向的第一连结线1540。中间层压体1521包括第二层1530-2、 主方向1570和次方向1580。图15B示出了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522的顶视图,所述层压体为活化之后的图15A的中间层压体1521。活化层压体1522在第二层1530-2中包括多个抽褶1532,其中抽褶1532取向在次方向1580上。图16A-16E为根据图3A-3G的实施方案构造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样本的照片,其中第一层为具有弹性性能的薄膜片,并且第二层330-2为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图 16A-16E的层压体中的每一个均处于收缩状态。图16A-16E的层压体中的每一个均是以相同方式构造的,不同之处如下所述。图16A-16E中的每一个共有主方向1670、次方向1680 和标度1600-R,所提供的标度用作针对压体中的每一层的尺寸基准。在图16A-16E中,除非另外指明,各元件均对应于其他图中的类似编号的元件。图16A为活化的两层层压体1622-A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约40毫米的总体宽度和两条平行的连结线,所述连结线在它们之间具有25毫米的间距。图16B为活化的两层层压体1622-B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约25毫米的总体宽度和两条平行的连结线,所述连结线在它们之间具有16毫米的间距。图16C为活化的两层层压体1622-C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约25毫米的总体宽度和三条平行的连结线,所述连结线在它们之间具有八毫米的均勻间距。图16D为活化的两层层压体1622-D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约20毫米的总体宽度和四条平行的连结线,所述连结线在它们之间具有四毫米的均勻间距。图16E为活化的两层层压体1622-E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约20毫米的总体宽度和八条平行的连结线,所述连结线在它们之间具有两毫米的均勻间距。图17A-17B共有主方向1770、次方向1780和标度1700-R,所提供的标度用作尺寸基准。在图17A-17B中,除非另外指明,各元件均对应于其他图中的类似编号的元件。图17A 为类似于图7A-7C的实施方案构造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的三层层压体1720-A的照片。活化层压体1720-A包括具有取向在与主方向1770平行的方向上的连结线段的第一组1741-A、 具有取向在与次方向1780平行的方向上的连结线段的第二组1742-A,以及具有取向在与主方向1770平行的方向上的连结线段的第三组1743-A。图17B为类似于图14A-14B的实施方案构造的本公开的活化的三层层压体1720-B的照片,所述层压体具有包括双紧锁螺旋图案的连结线。图18A为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820的外边缘的微观照片。图18A 示出了层压体1820上的抽褶1832的一些近距离细节。在图18A中,在主方向1870上的约 1. 8毫米的距离上具有约五个抽褶,或约观个抽褶/厘米。图18B为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1820的横截面的微观照片,所述横截面是在主方向1870上沿连结线1840-1截取的。图18B示出了层压体1820上的抽褶1832-A 的一些近距离细节,其中抽褶1832-A沿连结线1840-1填充有粘合剂。图19为如下的图,其示出了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主方向的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对以毫米计的连结线间距。不受该理论的约束,图19的图似乎表明,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随连结线间距而变,其中间隔很小的连结线产生较高数目的抽褶/距离并且间隔较大的连结线产生较低数目的抽褶/距离。因此,这似乎表明,就本公开的层压体而言,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可通过选择连结线的特定间距而得到控制,至少部分地得到控制。在图19中,由正方形表示的数据点对应于图16A,16B, 16C,16D和16E 的层压体。在图19中,由圆形表示的数据点对应于图3A-3G的层压体的变型,其中第一层为具有弹性性能的薄膜片,并且第二层330-2为层压到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上的非织造材料,其中连结线间距为3mm,5mm,7. 5mm,15mm和25mm。图19的标度可用来以图表方式确定这些数据点的精确值。图19所示的数据是通过本文所述的“使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狈Ij量法” (Measurement Method Using Micro Computer Tomography)获得的。图20为如下的图,其示出了本公开的具有微织构的活化层压体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以毫米计的抽褶高度对以毫米计的连结线间距。图20的图其示出了如下事实抽褶高度很可能随连结线间距而变,其中间隔很小的连结线产生较矮的抽褶并且间隔较大的连结线产生较高的抽褶。在图20中,由正方形表示的数据点对应图16A,16B, 16C,16D和16E的层压体。在图20中,由圆形表示的数据点对应图3A-3G的层压体的变型,其中第一层为具有弹性性能的薄膜片,并且第二层330-2为层压到具有塑性性能的薄膜上的非织造材料, 其中连结线间距为3mm,5mm,7. 5mm,15mm,和25mm。图20的标度可用来以图表方式确定这些数据点的精确值。图20所示的数据是通过本文所述的“使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测量法”获得的。滞后测试滞后测试利用的是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的商业张力检验器(例如,源自 Instron Engineering Corp. (Canton, MA)、 SINTECH-MTS Systems Corporation(Eden Prairie, MN)或等同物)。所述计算机用来控制测试速度和其他测试参数,并且用于收集、 计算和报告所述数据。这些测试是在23°C 士2°C和50% 士2%相对湿度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在测试之前,将样本调理M小时。测试方案1.选择适当的夹具和负载传感器。夹具必须具有平坦表面,并且必须足够宽以配合样本(例如,至少2. Mcm宽)。此外,夹具还应当提供足够的力以确保样本在测试期间不发生滑移。负载传感器是经过选择的,以便被测试样本的张力响应处在所用负载传感器量程的25%和75%之间。2.依照生产商的说明校准测试仪。3.将夹头之间的距离(标距)设定为25. 4mm。4.将样本放置在夹具的平坦表面上,使得受关注方向平行于标距方向。将样本安装在上夹头中,让样本松弛地吊挂,然后闭合下夹头。将松弛预载荷设定为0. 02N/cm。这意味着当用0. 02N/cm的力移除所述松弛(以lOmm/min的恒定夹头速度)时,开始进行数据收集。基于调整过的标距(Iini)来计算应变,所述调整过的标距为在力为0.02N/cm时张力检验器的夹头之间的样本长度。该调整过的标距被当作初始样本长度,并且其对应于0%的应变。测试中的任何点处的应变百分比被定义为长度的变化除以所述调整过的标距再乘以 100%。5 (a).第一循环加载以lOOmm/min的恒定夹头速度将样本拉伸至200%的应变。报告夹具之间的拉伸的样本长度以作为1_。5(b).第一循环卸载将样本保持在指定应变30秒,然后以lOOmm/min的恒定夹头速度将夹头回复至其起始位置(O%的应变或初始样本长度lini)。将样本保持在未应变状态达一分钟。5(c).第二循环加载以lOOmm/min的恒定夹头速度将样本拉伸至200%的应变。5(d).第二循环卸荷接着,以lOOmm/min的恒定夹头速度将夹头回复至其起始位置(即0%的应变)。在测试期间,计算机数据系统记录随外加应变的变化施加在样本上的力。由生成的所得数据,报告了以下量值(注意载荷被报告为力除以样本的宽度,并且不考虑样本的厚度)1.在0. 02N/cm的松弛预载荷下的夹头之间的样本长度(Iini),精确至0. 001mm。2.在指定应变下的第一循环上的夹头之间的样本长度(Imax),精确至0. 001mm。3.在0.02N/cm的第二循环负荷力下的夹头之间的样本长度(Irart),精确至 0.001mm。4.变形百分比,其被定义为(Iext-Iini)/(Imax-Iini)*100%,精确至 0.01%。对于六个独立样本重复所述测试,并且报告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尺寸方法本文规定了各种尺寸以及其比值。除非另外指明,每种尺寸均是根据以下方法测量的。所有测试均是在被保持在约23°C 士2°C和约50% 士2%相对湿度的调节室中进行。 本文中,样品的宽度和长度是如本文所定义的横向宽度和纵向长度。在测试之前,将样品在约23°C 士2°C和约50% 士2%的相对湿度下预调理2小时。如下制备用于测试的制品1.将制品放在基本上平坦的水平表面上。2.将制品固定到所述表面上使得对吸收芯组合件起皱缩作用的所有加工诱导的收缩均被拉出。例如,沿制品和/或吸收芯组合件的纵向边缘施加到制品或弹性部件上的预收缩的腰带可横向或者纵向地皱缩制品,因此任何此类加工诱导的收缩均被拉出。用夹子或粘合带将制品固定到平坦的水平表面上,所述夹子或粘合带能够保持吸收芯组合件, 其中加工诱导的收缩被拉出。3.确认如下各点,在所述各点之间将根据本文所包含的定义来测量每个连结区域、吸收芯组合件、任何未连结区域和制品的宽度和/或长度。这包括限定臀区。4.使用NIST标准的钢尺测量每个所需的尺寸,精确到1mm。5.如下计算任何所需的比率比率=100% X [第一测量值/第二测量值]。如下所述,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可用来测量本公开的活化层压体中的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和抽褶高度。该方法仅旨在用于测量两条平行且线性的连结线之间的机械活化的层压体,所述连结线将第一层连结到第二层,如本文所述。该方法可用于诸如也包括附加层的这些层压体之类的层压体。第一,切出要测试的层压体材料的圆形样本,其中每个样本的直径大约为36mm。第二,定位获自步骤一的样本以便进行扫描,将第一层面向下地放置在底部上,并且将第二层面向上地放置在顶部上。为了稳定地进行定位,可使用双面粘合泡沫将样本的底部以粘合方式安装到定位表面上。样本应当为未变形的,使样本的顶部和侧部暴露于空气且不受阻碍。在安装好之后,样本应当基本上平展地放置而无显著的皱纹。如果样本不能平展放置,则可在样本的一些部分下面加上垫片材料,以用于额外的支撑。如果样本仍然不能平展放置,则可将其翻转过来而让第二层位于底部上并且让第一层位于顶部上。第三,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来扫描源自步骤二的定位过的样本,所述系统诸如得自 kanco Medical AG of Wayne, PA, USA 的 μ CT 40,ID#^86,系列号 07030700。 就该系统而言,使用以下扫描参数将高分辨率(1000投影/180度)的χ射线管设定为 110-180 μ A的电流和35kVp的峰值能量、300毫秒的整合时间,并且均帧为10。用18 μ m的层面递增量进行扫描。就本文所述尺寸的样本而言,这可需要若干小时的扫描时间。对于其他系统,使用等同的设定值。第四,处理源自步骤三的扫描数据。使用每个层面(由1000投影组成)来重构 2048X2048像素矩阵的图像,其中像素分辩率为18 μ m。将所述扫描数据导入到可视化软件中。例如,对于从kanco Medical machine (上述)重构的数据,将所述数据转化为.AVW 文件并且使用MATLAB脚本将所述数据导入到Avizo可视化软件(版本6. 0或更高,由 Visualization Sciences Group 提供)中。第五,将源自步骤四的层压体的扫描图像数据与可视化空间中的每个轴对齐。这可能需要如下的手动旋转。就Z轴而言,注视邻位层面的XY平面并且以小增量围绕Z轴来旋转数据/图像直到层压体中的连结线与视域边缘处的Y轴对齐。例如,在Avizo中,使用标准的应用变换(Apply Transform)命令对所有体素施用旋转变换。通过如下方式来检查结果获取旋转的数据/图像的H邻位层面,从XY视角将其视为直线,并且检查与连结线的对齐。如果邻位层面已与连结线紧密对齐,则所述旋转就完成了。如果不是这样,则重复所述手动旋转步骤以改善所述对齐。对于X和Y轴,重复该规程。在旋转步骤结束时,层压体的次方向应当与X轴重合,层压体的主方向应当与Y轴重合,并且层压体的第三方向应当与Z轴重合。因此,连结线应当位于XY平面中并且应当取向在Y方向上。第六,使用源自步骤五的旋转的扫描数据以在可视化软件中测量层压体。限定用于所述测量的矩形受关注体积。所述体积的顶部位于XY平面中并且由第二层的抽褶的顶部(背离第一层设置)的最外范围限定。所限定的体积的底部位于XY平面中并且由第二层的抽褶的底部(朝第一层设置)的最内范围限定。所述体积的左侧和右侧各自位于^平面中并且通过在层压体中的两条邻近连结线上对齐所述两侧来限定。所述体积的正面和背面各自位于)(Z平面中并且由连结线之间的且位于Y轴方向上的受关注区域限定。接着,生成图像以便计数抽褶断面。在受关注体积内限定分层平面。分层平面为 XY平面,其平行于所述体积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所述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间。在分层平面处获取扫描数据的邻位层面以生成第二层的抽褶的横截面的图像。在所述图像中,抽褶的横截面在抽褶与分层平面交会的位置显现出来。在分层平面内限定基准线。基准线取向在 Y方向上,平行于连结线。确定以厘米计的从所述体积的前部至所述体积的后部的基准线的总体长度。使基准线在所述横截面的图像内成为可见的。接着,确定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使用从分层平面生成的图像沿基准线手动计数抽褶断面和基准线之间的交点数目。由于对于每个抽褶均存在两个交点,因此将沿基准线的交点数目除以2以获得沿基准线的抽褶数目。将沿基准线的抽褶数目除以基准线的总体长度以获得每厘米上的抽褶数目。接着,确定抽褶高度。在Z方向上,测量受关注体积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总体距
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旨在被理解为严格地限于所述的精确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每个这样的量纲是指所引用的数值和围绕该数值的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除非明确排除或换句话讲有所限制,本文中引用的每一个文件,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均据此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对任何文献的引用均不是承认其为本文公开的或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任何发明的现有技术、或承认其独立地或以与任何其他一个或多个参考文献的任何组合的方式提出、建议或公开任何此类发明。进一步,如果此文献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任何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相冲突,将以此文献中赋予那个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尽管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但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其它的改变和变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处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压体,所述层压体包括主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方向的次方向、在所述主方向上具有第一永久变形率的第一层、在所述主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永久变形率的第二永久变形率的第二层,以及作为粘合剂线的多条连结线,其中所述第一层通过所述连结线连结到所述第二层,以及所述第二层已在所述主方向上被递增拉伸,并且所述第二层包括多个抽褶,其中所述抽褶的每一个均与所述次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线的每一个均取向在基本上与所述主方向平行的取向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为薄膜并且所述第二层为由薄膜和非织造材料形成的层压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当使用滞后测试测量时,所述第一永久变形率小于或等于20%,并且当使用滞后测试测量时,所述第二永久变形率大于或等于 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褶是间隔的,使得每厘米至少有八个抽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褶的每一个均具有小于或等于2.0 毫米的总体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包括多个皱褶,其中所述皱褶的每一个均与所述主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皱褶的每一个均具有小于或等于1.0 毫米的总体高度。
9.一种一次性可穿着的吸收制品,所述一次性可穿着的吸收制品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品,所述制品包括由所述层压体形成的腰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微织构的层压体,所述层压体具有取向在主方向上的连结线并且层压体在主方向上被机械活化。
文档编号B32B27/12GK102470628SQ20108003182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A.M.布里腾巴赫, J.J.张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