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粘膜,特指一种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
背景技术:
所谓再生PE料,是由多种回收材料再造粒,所以,再生料带有杂味,运用再生PE料生产的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当然也带有杂味,影响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延伸塑料粘膜被广泛使用于托盘货物的打包储运,用量相当可观。由于部分厂家在商品运输过程需起到对商品的保密或防光作用,故采用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再生PE料的使用可以降低该薄膜成本,但再生PE料杂味虽不影响产品基本性能,却会影响到使用环境,也就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因此,研发一种解决再生PE影响延伸塑料粘膜的新工艺技术,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以去除杂味,有利于再生PE料的回收应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单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40 99. 6%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5% 聚异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层和90%B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9. 7%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30 89. 8%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层和80%B 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19. 7%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20 79. 8%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层和70%B 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29. 7%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10 69. 8%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层、80%B层和 1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9. 7%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 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25 79. 8%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层按重量百分比, 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9. 9%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层、60%B层和 2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19. 7%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5 59. 8%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19. 9%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层、40%B层和 3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29. 7%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母料)、0 39. 8%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35%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母料)、0 29. 9%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26% 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所述除味剂为塑料除味剂(也称去味剂),是一种具有吸收与反应于一体的除味齐U,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它对气味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同时在高分子材料中能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可以方便的加入各种塑料中,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的特点。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不论是单层挤出结构、双层共挤结构还是三层共挤结构, 利用除味剂都可以去除杂味,使薄膜无味。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单层结构,单层挤出工艺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40 99. 6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5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实施例二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型双层结构,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双层共挤工艺配方(每 100公斤配比比例)A层1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9. 7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9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30 89. 8公斤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实施例三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型双层结构,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双层共挤工艺配方(每 100公斤配比比例)=A层2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19. 7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3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20 79. 8公斤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实施例四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型双层结构,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双层共挤工艺配方(每 100公斤配比比例)=A层3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29. 7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2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7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10 69. 8公斤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实施例五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C型三层结构,三层均添加除臭剂;三层共挤工艺配方 (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层1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9. 7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8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25 79. 8公斤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层10公斤,由 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9. 9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实施例六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C型三层结构,三层均添加除臭剂;三层共挤工艺配方 (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层2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19. 7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6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5 59. 8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层20公斤,由 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19. 9公斤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16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实施例七
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为A/B/C型三层结构,三层均添加除臭剂;三层共挤工艺配方 (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层10公斤,由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29. 7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80公斤,由0. 2 5公斤除味剂(母料)、0 39. 8公斤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35公斤MLLDPE(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层10公斤,由 0. 1 1公斤除味剂(母料)、0 29. 9公斤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0 沈公斤MLLDPE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异丁烯混合而成。总结,本发明利用除味剂都可以去除杂味,使薄膜无味。
权利要求
1.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单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0.2 5%除味齐[J、40 99. 6%LLDPE、0 50%MLLDPE和0. 2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2.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层和90%B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9. 7%LLDPE、0 6% MLLDPE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 除味剂、30 8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3.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层和80%B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19. 7%LLDPE、0 16% MLLDPE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20 7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4.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层和70%B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29. 7%LLDPE、0 26% MLLDPE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除味剂、10 6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5.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10%A 层、80%B层和1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9. 7%LLDPE、0 6% MLLDPE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除味剂、25 79. 8%LLDPE、0 50%MLLDPE混合而成;C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9. 9%LLDPE、0 6% MLLDPE和0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6.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20%A 层、60%B层和2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19. 7%LLDPE、0 16% MLLDPE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除味剂、5 59. 8%LLDPE、0 50%MLLDPE混合而成;C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19. 9%LLDPE、0 16% MLLDPE和0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7.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其特征在于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30%A 层、40%B层和3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其中,A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29. 7%LLDPE、0 26% MLLDPE和0. 2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B层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除味剂、0 39. 8%LLDPE、0 !35%MLLDPE混合而成;C层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除味剂、0 29. 9%LLDPE、0 26% MLLDPE和0 3%聚异丁烯混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透明延伸塑料粘膜。可为单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0.2~5%除味剂、40~99.6%LLDPE、0~50%MLLDPE和0.2~5%聚异丁烯混合而成。也可为A/B型双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层和90%B层组成,或由20%A层和80%B层组成,或由30%A层和70%B层组成,双层均添加除臭剂。还可为A/B/C型三层结构,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层、80%B层和10%C层组成,或由20%A层、60%B层和20%C层组成,或由30%A层、40%B层和30%C层组成,三层均添加除臭剂。本发明不论是单层挤出结构、双层共挤结构还是三层共挤结构,利用除味剂都可以去除杂味,使薄膜无味。
文档编号B32B27/18GK102504402SQ2011103413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陈建朝 申请人:厦门聚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