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56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成本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合材料吹气成型工艺需要一种内置型气袋,该气袋需要浸泡离型剂后方可才能与树脂体系脱离,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薄膜均采用单层的聚酰胺6,采用单层结构其主要缺点在于延展率不足,出现易破裂等现象,影响产品的成型。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吹气成型薄膜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使用效果好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由聚丙烯或者聚酰胺6制成的二层至五层膜的结构设计,每两层之间采用树脂粘
I=I O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两层结构设计。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采用聚丙烯,第二层采用粘合树脂,第三层采用聚酰胺6。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五层结构,第一层和第五层采用聚丙烯,第二层和第四层采用粘合树脂,第三层采用聚酰胺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薄膜采用多层共挤出复合技术,外层选择聚丙烯(PP),内层选择聚酰胺6(PA6),包括二层至五层范围,具有外层离型的特殊效果,本发明综合PP的低表面张力和PA6的高强度,拉伸强度为PP的两至三倍,延展率是PA6的一点五倍,综合性能优于单纯的PP和PA6。最重要的是, 本发明将薄膜的表面张力由38mN/m成功降低至^MN/m,具备了与树脂体系自动剥离的功能,同时,低成本化是此款薄膜的最大竞争优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的双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的三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的五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薄膜采用多层共挤出复合技术,由聚丙烯和聚酰胺6组成,聚丙烯与聚酰胺6之间采用树脂粘合,外层选择聚丙烯 (PP),内层选择聚酰胺6(PA6),包括二层至五层范围,具有外层离型的特殊效果。如
图1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两层结构,第一层采用聚丙烯和粘合树脂复合物0,第二层采用聚酰胺6(PA6)2, 聚丙烯和粘合树脂复合物0与聚酰胺6 (PA6) 2粘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采用聚丙烯(PP) 1,第二层采用粘合树脂3,第三次采用聚酰胺 6(PA6)2。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五层结构,第一层和第五层采用聚丙烯(PP) 1,第二层和第四层采用粘合树脂3, 第三层采用聚酰胺6 (PA6) 2。如
图1至图3所示,综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薄膜采用的聚丙烯与聚酰胺6相结合的多层共挤出复合技术,综合了聚丙烯(PP)的低表面张力和聚酰胺6 (PA6)的高强度,拉伸强度为PP的两至三倍,延展率是PA6的一点五倍,综合性能优于单纯的PP和PA6。最重要的是,本发明将薄膜的表面张力由38mN/m成功降低至^mN/m, 具备了与树脂体系自动剥离的功能,同时,低成本化是此款薄膜的最大竞争优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 或修改。
权利要求1.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其特征在于,采用由聚丙烯或者聚酰胺6制成的二层至五层膜的结构设计,每两层之间采用树脂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两层结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采用聚丙烯,第二层采用粘合树脂,第三层采用聚酰胺 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采用五层结构,第一层和第五层采用聚丙烯,第二层和第四层采用粘合树脂, 第三层采用聚酰胺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成本的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层共挤出尼龙离型风管薄膜采用多层共挤出复合技术,外层选择聚丙烯(PP),内层选择聚酰胺6(PA6),包括二层至五层范围,具有外层离型的特殊效果,本实用新型综合PP的低表面张力和PA6的高强度,拉伸强度为PP的两至三倍,延展率是PA6的一点五倍,综合性能优于单纯的PP和PA6。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将薄膜的表面张力由38mN/m成功降低至29mN/m,具备了与树脂体系自动剥离的功能,同时,低成本化是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竞争优势。
文档编号B32B27/08GK202192824SQ2011202388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刘烈新, 吴振宇 申请人:刘烈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