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阻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86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阻隔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功能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阻隔膜。
背景技术
随着化工技术的进步,塑料包装薄膜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其中,高阻隔塑料包装薄膜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功能薄膜之一。高阻隔膜是指保护包装内容物,避免污染物和氧气、水蒸气、液体及气味等小分子物质渗入,同时也能够防止包装内容物渗出的包装薄膜。高阻隔膜的高阻隔性是指在23°C、65%相对湿度的标准状态下,氧气的透过量< 5ml/ m2 · day以下,水蒸汽的透过量< 2g/m2 · d。对于用于包装熟食、生鲜食品、糖果等营养丰富的食品的塑料薄膜而言,其易发生微生物生长繁殖等现象,尤其是在商品集中堆放、空气流通性差、环境湿度大的条件下,塑料包装薄膜极易感染微生物,引起包装内容物的变质等。因此,同时具有抗菌和阻隔性的塑料薄膜在熟食、生鲜食品、蔬菜、糖果等营养丰富的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十分适宜。但是,目前现有技术并没有公开抗菌阻隔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阻隔膜,所述抗菌阻隔膜具有良好的抗菌、防霉作用和阻隔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阻隔膜,包括第一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一抗菌层上的第二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二抗菌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三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四抗菌层上的第四抗菌层。优选的,所述第一抗菌层为第一聚乙烯抗菌层。优选的,所述第二抗菌层为第二聚乙烯抗菌层。优选的,所述第一阻隔层为第一聚酰胺阻隔层或第一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优选的,所述第二阻隔层为第二聚酰胺阻隔层或第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优选的,所述第三阻隔层为第三聚酰胺阻隔层或第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0020]优选的,所述第三抗菌层为第三聚乙烯抗菌层。优选的,所述第四抗菌层为第四聚乙烯抗菌层或第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抗菌层。优选的,所述抗菌阻隔膜的厚度为25 μ m 250 μ 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由依次相复合的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阻隔层、第二粘结剂层、第三抗菌层和第四抗菌层组成。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中,所述第一抗菌层为最外层,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包装物内部,影响包装内容物的品质的同时改善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第二抗菌层为次外层,在第一抗菌层失去抗菌作用时继续发挥抗菌作用,延长所述抗菌阻隔膜的抗菌功能;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和第三阻隔层均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能够将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阻隔,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第一粘结剂层和第二粘结剂层分别发挥粘结作用,增加第二抗菌层和第一阻隔层、第三阻隔层和第三抗菌层之间的相容性;第三抗菌层为次内层,在第四抗菌曾失去抗菌作用时,继续发挥抗菌作用,延长抗菌阻隔膜的抗菌作用;第四抗菌层为最内层,具有热封、阻湿作用的同时具有抗菌作用,能够防止包装内容物自身滋生细菌,防止包装内容物变质腐坏。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设置抗菌层,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包装内容物的同时防止包装内容物自身滋生细菌,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次外表面和次内表面设置抗菌层,在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抗菌层失去抗菌作用时,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使得抗菌阻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阻隔膜,包括第一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一抗菌层上的第二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二抗菌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0034]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三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四抗菌层上的第四抗菌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由依次相复合的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阻隔层、第二粘结剂层、第三抗菌层和第四抗菌层组成,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设置抗菌层,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包装内容物的同时防止包装内容物自身滋生细菌,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次外表面和次内表面设置抗菌层,在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抗菌层失去抗菌作用时,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使得抗菌阻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聚乙烯抗菌层,2为第二聚乙烯抗菌层,3为第一粘结剂层,4为第一聚酰胺阻隔层,5为第二聚酰胺阻隔层,6为第三聚酰胺阻隔层,7为第二粘结剂层,8为第三聚乙烯抗菌层,9为第四聚乙烯抗菌层。第一聚乙烯抗菌层1为所述抗菌阻隔膜的最外层,表面经过电晕处理,防止细菌侵入包装内容物内部的同时改善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聚乙烯抗菌层1主要由聚乙烯(PE)树脂形成,不仅可以改善薄膜的光学性能,而且能够增强薄膜的力学性能。为了使聚乙烯膜具有抗菌功能,所述第一聚乙烯抗菌层中添加有抗菌剂如防霉剂等,通过降低或消除细菌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破坏细菌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阻碍电子转移系统及氨基转移酯的生长,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并杀灭细菌。为了提高抗菌剂在聚乙烯中的分散度,第一聚乙烯抗菌层还包括偶联剂。第一聚乙烯抗菌层作为抗菌阻隔膜的最外层,能够在薄膜表面形成抗菌层,从而抑制细菌进入包装内容物,引起包装内容物的变质、腐坏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剂的添加量优选为 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抗菌层1可以由其他树脂形成,只要添加有抗菌剂能够起到抗菌作用即可。第二聚乙烯抗菌层2复合在第一聚乙烯抗菌层1上,具有抗菌作用。第二聚乙烯抗菌层2主要由聚乙烯(PE)树脂形成,并添加了抗菌剂和偶联剂起到抗菌作用,所述抗菌剂的添加量优选为5% 10%。在第一聚乙烯抗菌层1中,抗菌剂会在聚乙烯膜中发生迁移,从而使得第一聚乙烯抗菌层1失去抗菌作用,此时,第二聚乙烯抗菌层2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从而使得抗菌阻隔膜的抗菌作用较为持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抗菌层2可以由其他树脂形成,只要添加有抗菌剂及偶联剂能够起到抗菌作用即可。第一粘结剂层3复合在第二聚乙烯抗菌层2上,增加第二聚乙烯抗菌层2和第一阻隔层4之间的相容性。第一粘结剂层3由粘结树脂,如TIE等形成。第一聚酰胺阻隔层4复合在第一粘结剂层3上,起到阻氧、阻水等阻隔作用,提高所述抗菌阻隔层的阻隔性能。第一聚酰胺阻隔层4主要由聚酰胺(PA)树脂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层4还可以由其他树脂形成,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只要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即可。当第一阻隔层4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时,所述第一阻隔层为第一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第二聚酰胺阻隔层5复合在第一聚酰胺阻隔层4上,起到阻氧、阻水等阻隔作用,
5提高所述抗菌阻隔层的阻隔性能。第二聚酰胺阻隔层5主要由聚酰胺(PA)树脂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阻隔层5还可以由其他树脂形成,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只要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即可。当第二阻隔层5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时,所述第二阻隔层为第二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第三聚酰胺阻隔层6复合在第二聚酰胺阻隔层5上,起到阻氧、阻水等阻隔作用, 提高所述抗菌阻隔层的阻隔性能。第三聚酰胺阻隔层6主要由聚酰胺(PA)树脂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阻隔层6还可以由其他树脂形成,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只要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即可。当第三阻隔层6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时,所述第三阻隔层为第三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阻隔层4、第二阻隔层5和第三阻隔层6的作用均在于提高所述抗菌阻隔膜的阻隔性能,其均可以由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或聚酰胺等阻隔性能良好的树脂形成,如第一阻隔层4、第二阻隔层5和第三阻隔层6均由聚酰胺树脂形成,或者均由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或者任意两层由聚酰胺树脂形成,另一层由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或者任意两层由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另一层由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形成。第二粘结剂层7复合在第三聚酰胺阻隔层6上,增加第三聚酰胺阻隔层6和第三聚乙烯抗菌层8之间的相容性。第二粘结剂层7由粘结树脂,如TIE等形成。第三聚乙烯抗菌层8复合在第二粘结剂层7上,作为所述抗菌阻隔膜的次内层起到抗菌作用,能够补充第四聚乙烯抗菌层9损失的抗菌剂,在第四聚乙烯抗菌层9失去抗菌功能时主要起抗菌作用,提高所述抗菌阻隔膜的抗菌持久性。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聚乙烯抗菌层8主要由聚乙烯树脂形成,并添加有抗菌作用的抗菌剂和使抗菌剂分散均勻的偶联剂,所述抗菌剂的添加量优选为5 % 10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抗菌层8可以由其他树脂形成,只要添加有抗菌剂和偶联剂能够起到抗菌作用即可。第四聚乙烯抗菌层9复合在第三聚乙烯抗菌层8上,是所述抗菌阻隔膜的最内层, 具有阻湿、热封、抗菌功能,是包装内部抗菌的主要结构层。第四聚乙烯抗菌层9主要由聚乙烯树脂形成,添加有抗菌剂和偶联剂,所述抗菌剂的添加量优选为 5%。第四聚乙烯抗菌层作为抗菌阻隔膜的最内层,能够在薄膜内表面形成抗菌层,从而抑制包装内容物滋生细菌,引起包装内容物的变质、腐坏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抗菌层9也可以由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形成。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设置抗菌层,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包装内容物的同时防止包装内容物自身滋生细菌,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次外表面和次内表面设置抗菌层,在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抗菌层失去抗菌作用时,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使得抗菌阻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的总厚度可以为25μπι 250μπι,其中,阻隔层的厚度可以为抗菌阻隔膜总厚度的10%左右,对此,本实用新型并没有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阻隔效果进行膜后的调整,如总厚度为100 μ m时,由外到内,各层的厚度可以依次为10、8. 0,11. 5,11. 0,10. 5,8. 0,9. 0,8. 0 和 24. 0。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共挤出的方法制备所述抗菌阻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复合剥离强度、优越的耐环境性能、耐化学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阻隔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抗菌层;复合在所述第一抗菌层上的第二抗菌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抗菌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三抗菌层; 复合在所述第四抗菌层上的第四抗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菌层为第一聚乙烯抗菌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菌层为第二聚乙烯抗菌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为第一聚酰胺阻隔层或第一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隔层为第二聚酰胺阻隔层或第二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隔层为第三聚酰胺阻隔层或第三乙烯_乙烯醇共聚物阻隔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抗菌层为第三聚乙烯抗菌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抗菌层为第四聚乙烯抗菌层或第四乙烯_醋酸乙烯共聚物抗菌层。
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菌阻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阻隔膜的厚度为 25ym~ 250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阻隔膜由依次相复合的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阻隔层、第二粘结剂层、第三抗菌层和第四抗菌层组成。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设置抗菌层,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包装内容物的同时防止包装内容物自身滋生细菌,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抗菌阻隔膜的次外表面和次内表面设置抗菌层,在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抗菌层失去抗菌作用时,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使得抗菌阻隔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
文档编号B32B27/32GK202283803SQ20112040892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张蔚萍 申请人:上海唐科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