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驾驶室地板,特别是工程机械驾驶室用降噪减振地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驾驶室地板多采用几层钢板叠加在一起,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满足驾驶室自身所需要的刚度及结构要求,但存在着吸音、降噪性能差和减振功能不足等问题。众所周知,在驾驶室中铺ー层橡胶地板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驾驶室内的降噪、减振作用,但需要驾驶员根据车的性能到市场上挑选功能、外观与车相匹配的地板垫,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该地板通过对噪声的吸收以及反射作用,有效达到降噪、减振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层、隔声阻尼层和吸声层,其中,金属层位于隔声阻尼层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隔声阻尼层位于吸声层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所述吸声层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许多微孔。所述吸声层的下表面粘贴有耐热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l_2mm。所述隔声阻尼层的厚度为2_5mm。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5-10mm。本实用新型无污染、无腐蚀不易燃烧,该地板通过对噪声的吸收以及反射作用,有效达到降噪、减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普通汽车和工程机械驾驶室,提高了驾驶室的舒适度。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包括金属层I、隔声阻尼层2和吸声层3,其中,金属层I位于隔声阻尼层2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隔声阻尼层2位于吸声层3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吸声层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许多微孔。可根据需要在吸声层的下表面粘贴耐热反射层,耐热反射层采用锡箔材料,以达到反射热辐射而降温的作用。[0017]金属层I的厚度为l_2mm,采用钢板;金属层I由于其本身材料的刚度系数等条件好,所以既能达到維持驾驶室基本外形结构的功能又能保证驾驶室的安全系数的要求。隔声阻尼层2的厚度为2_5mm,采用高密度复合材料,隔声阻尼层用于隔绝噪声,由发动机传播过来的噪声一部分由吸声层吸收,没有被吸声层吸收的噪声继续向前传播到隔声阻尼层,并由隔声层将噪声反射回吸声层,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同时,隔声阻尼层可増大发动机地板的金属层阻尼,降低板件辐射噪声,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吸声层3的厚度为5-10mm,采用多孔材料,如三聚氰胺材料,质量轻,其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和耐热性,并可有效的吸收传播过来的噪声。吸声层3下表面的微孔的作用是更好地吸收噪声。金属层I下方依次粘接的隔声阻尼层2和吸声层3可保护金属层I不受腐蚀,持久耐用。 实际应用吋,隔声阻尼层2和吸声层3的宽度相等,且该宽度比金属层I的宽度大,这是为了使隔声阻尼层2和吸声层3的材料更好地将驾驶室与噪声源隔离,増大驾驶室与噪声源之间的间隔面积,以达到更好的降噪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层(I )、隔声阻尼层(2)和吸声层(3),其中,金属层(I)位于隔声阻尼层(2)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隔声阻尼层(2)位于吸声层(3)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3)的下表面均勻分布有许多微孔。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3)的下表面可根据实际需要粘贴有耐热层。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I)的厚度为I-2mmo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阻尼层(2)的厚度 为 2_5mm。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3)的厚度为5~1 Omnin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室降噪减振地板,包括金属层、隔声阻尼层和吸声层,其中,金属层位于隔声阻尼层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隔声阻尼层位于吸声层的上方且两者相粘结。所述吸声层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许多微孔。所述吸声层的下表面粘贴有耐热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隔声阻尼层的厚度为2-5mm。所述吸声层的厚度为5-10mm。本实用新型无污染、无腐蚀不易燃烧,该地板通过对噪声的吸收以及反射作用,有效达到降噪、减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普通汽车和工程机械驾驶室,提高了驾驶室的舒适度。
文档编号B32B7/12GK202641882SQ2012202317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冯忠绪, 姚运仕, 赵金鹏, 王成, 周龙刚 申请人: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