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96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玻璃钢复合板材,具体是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市场上通常使用多层玻纤二维织物与树脂复合制作复合板材,但存在耐冲击性能力较差、受外力撞击后易分层、易变形、比重较大、工人劳动强度与成本较高等问题。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复合板材在受外力撞击后,纤维层间易分层损伤甚至破坏、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即提高材料在第三方向或厚度方向的性能。由于三维玻纤织物本身质量很轻,层间剪切力和抗冲击损伤性极佳,克服了铺层混杂易分层,层间剪切力差等缺点克服了二维织物的缺点,并且变形小、工人劳动强度小。中国专利200620123765.5公开了一种增强复合板,它三维立体中空织物面层与连接经线的外部包覆有树脂层而成,存在面层耐冲击强度较低,受到尖锐物体撞击时出现破洞;表面经纬纱交织较稀疏,存在大量微孔漏洞,影响制品的最终性能;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上层树脂会因重力作用出现下渗到织物下层,产生上下层树脂分布不均,导致上层玻纤树脂含量偏低造成强度过低,下层树脂含量过多也出现强度较低,这是因为树脂不提供强度,提供强度的是玻纤纱,树脂起到固定玻纤纱的作用。中国专利201020545845.6公开了一种带有立体织物加强筋的复合板材,采用三维结构增强体与树脂基体复合合,中间填充泡沫材料,由于上层织物仅仅依靠立体织物的面层来提供强力,表面在受到尖锐物体等变载负荷冲击功撞击时,会出现破洞;并且由于表面玻纤纱经纬向交织以外存在很多微孔,有大量细小孔洞,表面层耐冲击力较小,仅相当于一层玻纤04方格布,在用于露天场合时,会出现渗露雨水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和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强度高、不渗露雨水、不出现孔洞、两面层受力均匀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树脂层、第一保护层、双层立体织物、第二保护层和第二树脂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层立体织物包括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在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之间连接有玻纤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保护层有一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进,所述第二保护层至少有一层。所述第二保护层有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为玻纤短切毡或方格布。所述方格布是02布、04布和06布中的任一种。其中,02布规格为厚度为0.18mm、克重120g/m2、幅宽为lm,04布规格为厚度为0.38mm、幅宽0.9m时克重为300g/m2、幅宽为Im时克重为400g/m2,06布规格为300g/m2,幅宽为0.9m。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在双层立体织物上下层增加了一到两层玻纤方格布或玻纤短切毡,解决了现有三维立体玻纤复合板材存在的上表面耐冲击强度较低、表面出现大量织造孔洞易渗水、表面承受力较小,以及上下层树脂分配不匀等问题。适用于货车侧板和底板、储罐、建筑、装饰等领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备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利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由双层立体织物上下层增加玻纤方格布或玻纤短切毡组成的新型板材结构,与现有市场上层合板材、三维立体织物相比,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强度、平拉强度、平压强度和压缩模量、抗剪切性能和抗剪切模量大为提高。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树脂层1、第一保护层2、双层立体织物3、第二保护层4和第二树脂层5。所述双层立体织物3包括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在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之间连接有玻纤纱。上述第一保护层2采用的是02布;第二保护层4有两层,分别为04布和02布,其中04布与双层立体织物33的上表面层贴合,02布设在04布的上面。上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如下:I)清洁普通玻璃平板,并在玻璃模具上涂覆30g/m2脱模剂。2)采用不饱合树脂,调节固化剂,使凝胶时间控制在lOmin。3)在模具上用毛刷均匀涂覆一层约100g/m2的树脂形成第一树脂层1,然后在第一树脂层I上铺设第一保护层2,用刷子使之充分浸透。4)在已浸透树脂的第一保护层2上面均匀施加约400g/m2树脂,然后铺设IOmm厚的双层立体织物3,保证双层立体织物3下表面层与第一保护层2充分贴合,并在毛滚的反复滚压下使树脂充分浸透立体织物下表面层;然后再用毛辊醮树脂在双层立体织物3上表面层上沿中间纱倒伏方向滚压,直到整个立体织物完全浸透树脂;接着使用毛辊沿织物倾倒方向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力,使双层立体织物3站立起来;最后用毛辊轻轻滚压,修复毛辊运动处所留下的痕迹,达到平整。5)再在双层立体织物3上表面层上铺一层04布和02布,02布在最上面,用毛辊蘸树脂使04和02玻纤方格布浸透树脂,滚压力度要小,用力要轻。6)常温放置,大约4h后即可完成固化,手工脱模即可得到所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0027]实施例2: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树脂层1、第一保护层2、双层立体织物3、第二保护层4和第二树脂层5。所述双层立体织物3包括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在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之间连接有玻纤纱。第一保护层2为玻纤短切毡;第二保护层4有一层方格布,米用06布。上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如下:I)清洁不锈钢平板,在上面用胶带粘贴一层脱模聚酯薄膜。2)采用环氧树脂,调节固化剂,使凝胶时间控制在5min。3)在模具上用毛刷均匀涂覆一层约300g/m2的树脂形成第一树脂层1,然后在第一树脂层I上铺设一层300g g/m2第一保护层2,用刷子使之充分浸透。4)在己浸透树脂的第一保护层2上面均匀施加约800g/m2树脂,然后铺设20mm厚的双层立体织物3,保证织物下表面层与第一保护层2充分贴合,并在毛滚的反复滚压下使树脂充分浸透立体织物下表面层;然后再用毛辊醮树脂在双层立体织物3上表面层上沿中间纱倒伏方向滚压,直到整个立体织物完全浸透树脂;接着使用毛辊沿织物倾倒方向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力,使双层立体织物3站立起来;最后用毛辊轻轻滚压,修复毛辊运动处所留下的痕迹,达到平整。5)再在双层立体织物3上表面层上铺一层06布,用毛辊蘸树脂使06布浸透树脂并在06布上形成第二树脂层5,滚压力度要小,用力要轻。6)常温放置,大约3.5h后即可完成固化,手工脱模即可得到所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实施例3: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树脂层1、第一保护层2、双层立体织物3、第二保护层4和第二树脂层5。所述双层立体织物3包括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在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之间连接有玻纤纱。第一保护层2为方格布,采用的是04布;第二保护层4有两层,均为06布。上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如下:I)清洁玻璃钢平板,在上面均匀涂覆一层30g/m2脱模剂。2)采用酚醛树脂,调节固化剂,使凝胶时间控制在20min。3)在模具上用毛刷均匀涂覆一层约300g/m2的树脂形成第一树脂层1,然后第一树脂层I再铺设一层300g/m2第一保护层2,用刷子使之充分浸透。4)在己浸透树脂的第一保护层2上面均匀施加约1200g/m2树脂,然后铺设30mm厚的双层立体织物3,保证织物下表面层与第一保护层2充分贴合,并在毛滚的反复滚压下使树脂充分浸透立体织物下表面层;然后再用毛辊醮树脂在双层立体织物3上表面层上沿中间纱倒伏方向滚压,直到整个立体织物完全浸透树脂;接着使用毛辊沿织物倾倒方向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力,使双层立体织物3站立起来;最后用毛辊轻轻滚压,修复毛辊运动处所留下的痕迹,达到平整。5)在双层立体织物3上层铺两层06布,用毛辊蘸树脂使06布浸透树脂并在06布上形成第二树脂层5,滚压力度要小,用力要轻。[0047]6)常温放置,大约5h后即可完成固化,手工脱模即可得到所述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实施例4: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保护层2为06布;第二保护层4为玻纤短切租。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树脂层(I)、第一保护层(2)、双层立体织物(3)、第二保护层(4)和第二树脂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立体织物(3)包括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在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之间连接有玻纤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至少有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4)至少有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⑷有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4)均为玻纤短切毡或方格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布是02布、04布和06布 中的任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立体玻纤织物增强复合板材,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树脂层、第一保护层、双层立体织物、第二保护层和第二树脂层。所述双层立体织物包括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在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之间连接有玻纤纱。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均为玻纤短切毡或方格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在双层立体织物上下层增加了一到两层玻纤方格布或玻纤短切毡,解决了现有三维立体玻纤复合板材存在的上表面耐冲击强度较低、表面出现大量织造孔洞易渗水、表面承受力较小,以及上下层树脂分配不匀等问题。适用于货车侧板和底板、储罐、建筑、装饰、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文档编号B32B17/10GK203077733SQ2012205057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云高杰, 杨丽英 申请人:南京百朋纺织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