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84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所述保护膜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保护层、使用层和离型层,所述的使用层包括第一光学PET膜、硬化涂层和第一有机硅压敏胶,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中含有50-200纳米的纳米级银颗粒。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应用于手机的保护贴膜,在使用层的有机硅压敏胶中添加纳米银颗粒,确保了保护贴膜的高透明度(>90%),同时具有防静电功能,在贴合时不会吸灰或自吸附影响定位,贴合后不会产生触屏失灵,能够提高终端使用者贴合的良率。
【专利说明】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贴膜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应用于手机的保护贴膜。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保护贴膜的需求也大增。常规的手机贴膜不防静电,在贴合过程中容易吸灰或由于静电吸附很难准确定位屏幕,造成贴合良率下降;此外,常规保护贴膜防静电的处理方案是在PET薄膜的一侧或两侧涂布导电层,从而达到防静电效果,然而该解决方案容易造成手机触屏因上述导电层的屏蔽效应而产生触屏失灵现象,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兼具防静电效果和无触屏失灵性能,能够提高终端使用者贴合的良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所述保护膜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保护层、使用层和离型层,所述的使用层包括第一光学PET膜、硬化涂层和第一有机硅压敏胶,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中含有50-200纳米的纳米级银颗粒。
[000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层包括第二光学PET膜和第二有机硅压敏胶。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的表面电阻为101°至IO12 Ω。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型层为第三光学PET膜。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硬化涂层的表面铅笔硬度达到2H及以上。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使用层的静电压低于250V。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光学PET膜的厚度为25-50 μ m ;所述的第二光学PET膜的厚度为25-100 μ m ;所述的三光学PET膜的厚度为50 μ m。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硬化涂层的厚度为2-5 μ m。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的厚度为15 μ m,粘性为 l-2g/in ;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有机硅压敏胶的厚度为25 μ m,粘性为 5-7g/in。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应用于手机的保护贴膜,在使用层的有机硅压敏胶中添加纳米银颗粒,确保了保护贴膜的高透明度(>90%),同时具有防静电功能,在贴合时不会吸灰或自吸附影响定位,贴合后不会产生触屏失灵,能够提高终端使用者贴合的良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光学PET膜,2、硬化涂层,3、第一有机硅压敏胶,4、第二光学PET膜,5、第二有机硅压敏胶,6、第二光学PET膜,7、纳米级银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0]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所述保护膜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保护层、使用层和离型层,
[0021]其中,该保护层是由第二光学PET膜4和第二有机硅压敏胶5组成;
[0022]其中,该使用层是由第一光学PET膜1、硬化涂层2和第一有机硅压敏胶3组成;
[0023]其中,该离型层是由第三光学PET膜6组成。
[0024]上述中,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3中含有50-200纳米的纳米级银颗粒7,确保了保护贴膜的高透明度(>90%);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3的表面电阻为IOltl至1012Ω,确保胶面的表面电阻为IOltl至IO12 Ω。
[00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硬化涂层2的表面铅笔硬度达到2H及以上,其厚度为2-5 μ m。同时,所述的使用层的静电压低于250V,具有防静电功能,在贴合时不会吸灰或自吸附影响定位,贴合后不会产生触屏失灵。
[002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光学PET膜3的厚度为25-50 μ m ;所述的第二光学PET膜4的厚度为25-100 μ m ;所述的三光学PET膜6的厚度为50 μ m ;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的厚度为15 μ m,粘性为l_2g/in ;所述的第二有机硅压敏胶的厚度为25 μ m,粘性为5_7g/in。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保护层为50 μ m的第二光学PET膜4和15 μ m厚第二有机硅压敏胶5,粘性为l_2g/in ;使用层是在100 μ m的第一光学PET膜I上涂布3 μ m厚的硬化涂层2,在该硬化涂层2的另一侧涂布25 μ m厚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3,粘性为5_7g/in;离型层采用50 μ m的第三光学PET膜6。其中,第一有机硅压敏胶3中含有50-200纳米的银颗粒,使得胶面的表面电阻在IO12 Ω,该使用层的静电压低于250 V。
[0029]本实用新型揭示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应用于手机的保护贴膜,在使用层的有机硅压敏胶中添加纳米银颗粒,确保了保护贴膜的高透明度(>90%),同时具有防静电功能,在贴合时不会吸灰或自吸附影响定位,贴合后不会产生触屏失灵,能够提高终端使用者贴合的良率。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保护层、使用层和离型层,所述的使用层包括第一光学PET膜、硬化涂层和第一有机硅压敏胶,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中含有50-200纳米的纳米级银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包括第二光学PET膜和第二有机硅压敏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的表面电阻为IOltl至IO12 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型层为第三光学PET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化涂层的表面铅笔硬度达到2H及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层的静电压低于250V。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学PET膜的厚度为25-50 μ m ;所述的第二光学PET膜的厚度为25-100 μ m ;所述的三光学PET膜的厚度为50 μ 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化涂层的厚度为2-5 μ 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有机硅压敏胶的厚度为15 μ m,粘性为l_2g/in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三层防刮保护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有机硅压敏胶的厚度为25 μ m,粘性为5-7g/in。
【文档编号】B32B7/12GK203472223SQ20132043108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耿洪斌 申请人:奕东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