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5563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包括有:纤维回收池;舀勺,其设置于纤维回收池的上端面,所述舀勺通过电机控制其绕轴向旋转,舀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端部,舀勺旋转过程中,其开口端部的侧壁与纤维回收池的废水上液面彼此相交;所述舀勺与纤维回收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转机构;所述舀勺的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纤维回收管道与净水管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可对纸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既可将细小纤维与净水再次投入纸浆的生产,又可避免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清洁生产。
【专利说明】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生产中的污水处理,以及污水内物质的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正常的纸页结构是由长短不同的长纤维与细小纤维平衡存在、均匀交织构成的。长纤维构成纸页的网络骨架,而细小纤维则在长纤维构成的网络骨架的空穴中,通过填充与胶粘作用将松散的骨架结构进行匀化与强化。故而在缺少细小纤维的情况下,纸页的均度与强度均会收到相当的影响。而在纸页的生产过程中,用于造纸的纸浆通常即由长纤维和细小纤维构成,其中,细小纤维的润胀程度更大,其单位绝干物质携水量接近长纤维携水量的两倍;同时,细小纤维在纸幅脱水过程中还可以填充纤维之间的空隙,在给定脱水条件下增加纸幅的湿度,并可改善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综上所述,纸浆内的细小纤维是造纸纤维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纸浆,以及其成型纸页的产品质量。
[0003]在生产纸板的过程中,由于纸板由多层纸浆彼此叠合而成,故而其所需要的纸浆原料等均远多于纸页;纸板生产中,由于细小纤维的结构特点,其往往会随用于生产纸浆的生产用水排出,其不仅导致了纸浆中细小纤维的含量受到影响,亦会直接造成纸浆生产的纸板质量得以下降,此外,含有细小纤维的生产用水亦存在相当的污染可能。现有技术对于含有细小纤维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往往依靠沉淀或过滤直接处理,一方面由于细小纤维易于粘结,采用上述方法往往在处理效果上存在较大缺陷,另一方面,上述过滤方法往往难以对废水中各个位置的纤维进行回收处理,由于废水处于运动状态,且其内部纤维分布不均,其在过滤时往往会存在死角,通常需要人工介入进行解决,使得回收效率下降,同时亦会造成人力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纸板生产过程中细小纤维的回收装置,其可对纸板生产过程中,纸浆生产而产生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使得其中的细小纤维得以回收利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包括有:纤维回收池,用于盛装纸板生产产生的废水,其连通有用于产生气泡的空气压缩机与加压泵;§勺,其设置于纤维回收池的上端面,所述S勺通过电机控制其绕轴向旋转,舀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端部,舀勺旋转过程中,其开口端部的侧壁与纤维回收池的废水上液面彼此相交;所述S勺与纤维回收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转机构,其用于驱使S勺与纤维回收池之间保持相对转动;所述S勺的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连通至设置在纤维回收池外部的纤维收集池的纤维回收管道,以及连通至设置在纤维回收池外部的净水池的净水管道;所述纤维回收管道与净水管道中,至少存在一个管道,其对应位置设置有过滤装置。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舀勺延纤维回收池的半径方向,由纤维回收池的侧壁向其轴线位置延伸,其中,S勺于纤维回收池侧壁的端部高度,高于其在纤维回收池轴线位置的端部高度。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沿纤维回收池半径方向延伸的S勺,使得其在旋转过程中覆盖纤维回收池的各个区域,避免出现死角导致纤维回收的效率与精度下降;同时,舀勺的倾斜设计可使得进入S勺内部的纤维浮浆在其自重影响下流至纤维回收池的轴线区域,进而完成纤维与净水的回收,避免额外添置动力设备而造成的能源与成本支出。
[000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舀勺外部设置有支撑架,舀勺,以及其控制电机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架内部;所述旋转机构采用回转车轮,其包括有设置于支撑架与纤维回收池侧壁上端面之间的驱动轮,以及对其进行驱动的控制电机。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将舀勺,以及其控制装置稳定安装于支撑架之内,使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避免舀勺绕纤维回收池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因机械振动等因素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纤维浮浆的装取;同时,采用回转车轮进行支撑架连同S勺的旋转,相较于直接驱动支撑架与S勺旋转,可在消耗较少能源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其在旋转过程中的平稳性。
[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架中包括有至少三个回转车轮,其相互之间采用非共线分布。采用上述设计,其通过三个非共线分布分别的回转车轮形成的三角结构,使得支撑架连通S勺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保持最佳的稳定效果。
[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纤维回收池侧壁上端面设置有滑槽,回转车轮设置于滑槽内部,其中,驱动轮与滑槽底端面接触,且其径向截面朝向纤维回收池内部倾斜。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滑槽的设置避免回转车轮在旋转过程中偏移纤维回收池,同时,驱动轮的倾斜设置,可减少其在圆周旋转中的阻力,使得支撑架圆周运动的效率与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舀勺由舀勺主体,以及至少两个开口端部构成;每一个开口端部均由舀勺主体的侧端面延伸至其外侧;多个开口端部的端口宽度,其至少与舀勺主体的半径相等;所述S勺的任意径向截面中,相邻两个开口端部截面均互成旋转对称,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开口端部截面之间的旋转角均相等。
[0011]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多个延伸至舀勺主体外侧的开口端部,使得其开口端部的端口面积,以及舀勺主体的容积均较直筒结构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舀勺工作的效率;同时,采用上述结构的舀勺,纤维浮浆通过开口端部进入舀勺内部后,可避免其随舀勺的旋转迅速落回纤维回收池内,从而使得S勺在持续性的装取的同时,可使得其内部的纤维浮浆沿其轴向进入后续设备中,进而杜绝了回流现象的发生;多个相互成旋转对称的开放端部,使得S勺装取纤维的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00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纤维回收池中,其轴线位置设置有连通至净水池的净水箱,其侧壁高度高于纤维回收池内废水的液面高度;所述S勺中,其于纤维回收池轴线位置的端部于纤维回收池底端面的投影均位于净水箱内部。
[00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净水筒包括有彼此互成同心圆的净水筒侧壁,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中心筒;所述净水筒侧壁与中心筒均由电机控制,随S勺绕纤维回收池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S勺中,其于纤维回收池轴线位置的端部于纤维回收池底端面的投影均位于中心筒内部,中心筒底部设置有连通至纤维收集池的纤维回收管道,以及用于对纤维进行固液分离的微滤机,中心筒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净水的出水端口 ;所述净水筒侧壁与中心筒形成的环形区域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净水池的净水管道。
[0014]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可通过净水筒的设置,使其对自S勺内流出的纤维浆料形成一定的接收范围,避免采用管道连接导致细小纤维沾附于管道内壁等现象;净水筒中,中心筒内的微滤机可有效实现纤维与水的分离,从而完成纤维的精密回收。
[00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纤维回收池中,其轴线位置设置有连通至纸板生产装置的废水进水管道;所述废水进水管道中设置有多个连通至净水箱侧壁与纤维回收池侧壁之间的废水出口。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废水进水管道与纤维与净水的回收装置,在纤维回收池内形成循环,进而使得纤维的回收工作可持续进行,使得回收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00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中设置有絮凝器,其包括有絮凝剂流动槽与絮凝剂分配槽;所述絮凝剂流动槽包括有多个平行于纤维回收池侧壁延伸方向的弧形板,相邻两个弧形板构成一个絮凝剂流动槽,絮凝剂流动槽一端采用封闭结构;每一个絮凝剂流动槽中,其均设置有一个延伸至其内部的废水出口 ;所述絮凝剂分配槽设置于絮凝剂流动槽的开放端部位置,其包括有多个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挡板,以及用于连接多个挡板的固定杆件;相邻两个挡板之间的间隙,小于任意絮凝剂流动槽中两弧形板之间的间隙;所述絮凝剂流动槽中,其开放端部位置设置有,延纤维回收池半径方向固定于多个弧形板上端面的横杆,横杆之中设置有至少一根延竖直方向延伸的丝杆,其连接至絮凝剂分配槽之上;所述絮凝剂流动槽与絮凝器分配器均连接至支撑架之上。
[0017]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废水自废水出口流出后,通过絮凝剂流动槽进行缓流,并通过絮凝剂分配槽使其流速趋于静止,同时,絮凝剂流动槽可便于废水与絮凝剂相混合,使得废水中的纤维更容易形成絮状物,便于舀勺的装取;此外,絮凝剂分配槽的可升降结构便于其根据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高度进行实时调整。
[0018]上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中,其可将纸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入纤维回收池内,并通过调节废水的进水量,使得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高度位于,与舀勺的开口端部旋转至舀勺下端面时的可接触范围内。废水进入纤维回收池时,其通过废水连通管道与废水出口连通至各个絮凝剂流动槽内,并在絮凝剂流动槽内与絮凝剂混合,并通过絮凝剂分配槽进行纤维回收池的其余部位。
[0019]废水在纤维回收池中,受絮凝剂与纤维回收池的气浮装置影响,使得废水中的细小纤维彼此集结成为絮状物,并上浮至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表层,形成纤维浮浆。此时,处于绕轴旋转状态下的S勺中的开放端部与纤维浮浆相接触后,将夹带有部分水的纤维浮浆带入舀勺内部,并随舀勺的倾斜使其从舀勺的端部流出,进入中心筒内。中心筒内的微滤机对纤维浮浆与水进行分离处理,并在其分离后使得纤维通过纤维回收管道进入纤维收集池中;滤去纤维后的净水经由中心筒的侧壁进入净水筒内部,从而通过净水管道输送至净水池中,进而完成纤维与净水的分离与回收。
[0020]在上述装置工作过程中,回转车轮带动支撑架连同S勺沿纤维回收池的圆周进行转动,从而对纤维回收池内各个位置的浮浆进行装取与后续的过滤处理。纤维回收池中,废水的流入与纤维以及净水的回收形成循环,使得纤维回收池中的液面保持稳定,确保舀勺可实时对纤维浮浆进行装取,并可使得纤维回收池可持续的进行废水的回收处理。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可对纸板生产过程中,生产纸浆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使得细小纤维与废水相互分离,既可将细小纤维与净水再次投入纸浆的生产,又可避免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在节省的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清洁生产。
[0022]与此同时,相较于现有的纤维回收技术,上述装置在细小纤维与废水的回收过程中,通过气浮原理使得待回收的纤维集中在液面表层,并通过S勺针对纤维浮浆进行回收处理,从而使得纤维回收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可避免传统纤维回收装置在工作中水压对相关设备的损坏;同时,由于纤维聚集于液面表层,其位置相对确定,故而回收精度亦可得到保障;此外,回收过程中纤维浮浆,以及其下方的废水均处于静止状态,S勺对其进行装取的过程中纤维的位置相对稳定,进而使得纤维回收的效率与精度均得到改善。
[0023]此外,上述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舀勺实时绕轴旋转,以及绕纤维回收池的轴线旋转,进而在待处理废水保持静止的同时,确保对其进行各个位置的回收处理;另一方面,纤维回收池内废水与净水实现循环进出的过程中,与旋转的S勺相配合,进而实现对废水持续而全面的回收过滤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工在回收过程中的参与,使得纤维回收工序达到高效稳定的运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成本与精度的缺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纤维回收池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舀勺径向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架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内驱动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内中心筒内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内支撑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实施例5内絮凝剂分配槽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I一纤维回收池、2—舀勺、21—舀勺主体、22—开口端部、23—出浆管道、24—扰流板、3—支撑架、4一回转车轮、41 一驱动轮、5—净水筒、51 一净水筒侧壁、52—中心筒、53—溢流堰、6—纤维收集池、61—纤维回收管道、7—金属过滤网、8—净水池、81—净水管道、9 一废水进水管道、91—废水出口、10—内支撑轮、11—滑槽、12—絮凝剂流动槽、121—弧形板、122—横杆、13—絮凝剂分配槽、131—V形挡板、132—固定杆件、133—丝杆、14一集污槽、15—刮杆、16—透明视窗、17—侧部支撑筋板、18—底部支撑筋板、19 一废水产生设备、20—污物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实施例1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一种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包括有用于盛装纸板生产产生的废水的纤维回收池1,其连通有用于产生气泡的空气压缩机11与加压泵12。所述纤维回收池外部设置有用于回收纤维的纤维收集池6,以及用于回收净水的净水池8 ;所述纤维回收池I的上端面设置有酉勺2,其通过电机控制其绕轴向旋转。所述对S勺2进行控制的电机设置于酉勺的上方,其通过与电机主轴连接的铰链,以及与铰链相连接的减速机之间的配合实现对酉勺2的旋转控制。
[0027]如图4所示,所述舀勺2由舀勺主体21,以及两个开口端部22构成;所述舀勺主体21采用圆筒结构,两个开放端部22均采用弧形结构,舀勺2的径向截面中,两个开放端部22的弧度为180°,其分别由舀勺主体21的上端部与下端部沿电机旋转方向,向舀勺主体的外部延伸,两个开口端部22彼此关于舀勺主体21的轴线成中心对称,其中,两个开口端部22的端口宽度均与舀勺主体21的半径相等。
[0028]所述舀勺2延纤维回收池I的半径方向,由纤维回收池I的侧壁向其轴线位置延伸,其中,酉勺2于纤维回收池I侧壁的端部高度,高于其在纤维回收池I轴线位置的端部高度;所述S勺2中,其于纤维回收池I侧壁的端部位置连接有旋转杆件,其与电机相连接,舀勺2于纤维回收池I轴线位置的端部设置有,沿舀勺2轴线延伸至舀勺主体21的出浆管道23,所述出浆管道23的端部设置有通过三根连杆连接于出浆管道端口位置的扰流板24。
[0029]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可通过延伸至舀勺主体外侧的开口端部,使得其开口端部的端口面积,以及舀勺主体的容积均较直筒结构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舀勺工作的效率;同时,采用上述结构的舀勺,纤维浮浆通过开口端部进入舀勺内部后,可避免其随舀勺的旋转迅速落回纤维回收池内,从而使得S勺在持续性的装取的同时,可使得其内部的纤维浮浆沿其轴向进入后续设备中,进而杜绝了回流现象的发生;采用两个中心对称的开放端部同时工作,使得舀勺装取纤维的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0030]与此同时,上述结构通过沿纤维回收池半径方向延伸的舀勺,使得其在旋转过程中覆盖纤维回收池的各个区域,避免出现死角导致纤维回收的效率与精度下降;同时,舀勺的倾斜设计可使得进入S勺内部的纤维浮浆在其自重影响下流至纤维回收池的轴线区域,进而完成纤维与净水的回收,避免额外添置动力设备而造成的能源与成本支出;此外,舀勺内的纤维浆料在导出的过程中受扰流板影响,可减缓其导出时的冲击力,避免纤维浆料回溅至待处理废水中,导致纤维回收效率的降低。
[0031]所述舀勺2外部设置有支撑架3,舀勺2,以及其控制电机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架3内部;所述支撑架3设置于纤维回收池I的上端面,其采用高度方向沿纤维回收池直径方向延伸的近等腰梯形结构,支撑架3的两端均位于纤维回收池侧壁的上方,其中,舀勺2及其电机所在的端部长度大于另一端部的长度。
[0032]所述支撑架3中,其固定连接有S勺2及其电机的端部的两个端角位置设置有两个回转车轮4,支撑架另一端部位置设置有一个回转车轮4,三个回转车轮4成等腰三角形分布,其如图5所示。每一个回转车轮4均由驱动轮41,以及对其进行驱动的控制电机构成。
[0033]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可通过将舀勺,以及其控制装置稳定安装于支撑架之内,使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避免S勺绕纤维回收池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因机械振动等因素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纤维浮浆的装取;支撑架采用的近梯形结构中,其即可通过梯形结构对S勺进行稳定的支撑,又可通过将其两端搭载在纤维回收池的直径之上,使得支撑架连通S勺的重心偏向于纤维回收池的轴线位置,从而使其在转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平稳性。
[0034]与此同时,采用回转车轮进行支撑架连同舀勺的旋转,相较于直接驱动支撑架与舀勺旋转,可在消耗较少能源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其在旋转过程中的平稳性;在上述回转车轮的排列方式中,其对于支撑架内重量较大的S勺一端位置采用两个回转车轮,在驱动其转动的同时亦可起到支撑作用;而三个回转车轮形成的三角结构,使得支撑架连通舀勺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保持最佳的稳定效果。
[0035]所述纤维回收池I中,其轴线位置设置有净水筒5,其高度高于纤维回收池I内的液面高度,净水筒5包括有彼此互成同心圆的净水筒侧壁51,设置在其内部的中心筒52,以及设置在净水筒侧壁51与中心筒52之间的溢流堰53,且其均由电机控制,随S勺绕纤维回收池的轴线进行旋转,其中,净水筒侧壁51通过延伸至纤维回收池下端面的转动齿轮,以及与转动齿轮相啮合,且由电机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齿轮之间的相互运动进行旋转。
[0036]所述舀勺2中,出浆管道23的端口延伸至中心筒的正上方,中心筒52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纤维收集池6的纤维回收管道61,以及用于对纤维进行固液分离的微滤机,微滤机包括有通过电机控制其进行绕轴转的金属过滤网7 ;中心筒52的侧壁中设置有,连通至溢流堰53内部的出水端口,上述环形溢流堰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净水池8的净水管道81。
[0037]所述中心筒52中,其轴线位置设置有连通至纸浆生产装置的废水进水管道9 ;所述废水进水管道9中设置有多个连通至净水箱侧壁51与纤维回收池I侧壁之间的废水出口 91 ;所述纤维回收池I的侧壁中,舀勺2中的开口端部22旋转至其下端面时,开口端部所在的水平位置设置有水平检测仪。
[0038]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其可通过净水筒的设置,使其对自酉勺内流出的纤维浆料形成一定的接收范围,避免采用管道连接导致细小纤维沾附于管道内壁等现象;净水筒中,中心筒内的微滤机可藉由金属过滤网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有效实现纤维与水的分离,从而完成纤维的精密回收;同时,溢流堰的设置可使得净水与纤维彼此分离后,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溢流堰中并完成导出,其流速趋于平缓,从而可实现净水的静态回收,即可避免对管道设施的损坏,又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处理。
[0039]与此同时,上述装置通过废水进水管道与纤维与净水的回收装置,在纤维回收池内形成废水导入,以及净水与纤维回收的循环体系,从而使得纤维的回收可进行非间断性的持续工作,进而使得回收效率得以显著改善;纤维回收池内设置的水平检测仪则可确保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始终保持在舀勺的可接触范围内。
[0040]上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中,其可将纸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入纤维回收池内,并通过调节废水的进水量,使得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高度位于,与舀勺的开口端部旋转至舀勺下端面时的可接触范围内。废水进入纤维回收池时,其通过废水连通管道与废水出口连通至各个絮凝剂流动槽内,并在絮凝剂流动槽内与絮凝剂混合,并通过絮凝剂分配槽进行纤维回收池的其余部位。
[0041 ] 废水在纤维回收池中,受纤维回收池的气浮装置影响,使得废水中的细小纤维上浮至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表层,形成纤维浮浆。此时,处于绕轴旋转状态下的S勺中的开放端部与纤维浮浆相接触后,将夹带有部分水的纤维浮浆带入S勺内部,并随S勺的倾斜使其从舀勺的端部流出,进入中心筒内。中心筒内的微滤机中,电机驱动筒状的金属过滤网绕轴旋转,藉由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对纤维浮浆与水进行分离处理,并在其分离后使得纤维通过纤维回收管道进入纤维收集池中;滤去纤维后的净水经由中心筒的侧壁的出水端口进入溢流堰内部,从而通过净水管道输送至净水池中,进而完成纤维与净水的分离与回收。
[0042]在上述装置工作过程中,回转车轮带动支撑架连同S勺沿纤维回收池的圆周进行转动,从而对纤维回收池内各个位置的浮浆进行装取与后续的过滤处理。纤维回收池中,废水的流入与纤维以及净水的回收形成循环,使得纤维回收池中的液面保持稳定,确保舀勺可实时对纤维浮浆进行装取,并可使得纤维回收池可持续的进行废水的回收处理。
[0043]在废水与纤维以及净水回收的循环过程中,纤维回收池内设置的水平检测仪控制其进出水量将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高度保持在60厘米,进而通过浅池原理,使得纤维回收池中的废水中的纤维可迅速上浮至液面,从而提高了气浮与后续工序的效率。
[004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可对纸板生产过程中,生产纸浆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使得细小纤维与废水相互分离,既可将细小纤维与净水再次投入纸浆的生产,又可避免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在节省的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清洁生产。
[0045]与此同时,相较于现有的纤维回收技术,上述装置在细小纤维与废水的回收过程中,通过气浮原理使得待回收的纤维集中在液面表层,并通过S勺针对纤维浮浆进行回收处理,从而使得纤维回收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可避免传统纤维回收装置在工作中水压对相关设备的损坏;同时,由于纤维聚集于液面表层,其位置相对确定,故而回收精度亦可得到保障;此外,回收过程中纤维浮浆,以及其下方的废水均处于静止状态,S勺对其进行装取的过程中纤维的位置相对稳定,进而使得纤维回收的效率与精度均得到改善。
[0046]此外,上述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舀勺实时绕轴旋转,以及绕纤维回收池的轴线旋转,进而在待处理废水保持静止的同时,确保对其进行各个位置的回收处理;另一方面,纤维回收池内废水与净水实现循环进出的过程中,与旋转的S勺相配合,进而实现对废水持续而全面的回收过滤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工在回收过程中的参与,使得纤维回收工序达到高效稳定的运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存在的成本与精度的缺陷。
[0047]采用上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每小时可以回收60m3的造纸废水,可达到普通纤维回收机的回收量的1.5至2倍;采用上述回收用水进行纸浆的再加工,生产一吨纸板的所需的纤维量由1.13降至1.09吨,耗水量由90吨下降至70吨,年平均节水量可达到30万吨,水中的悬浮物由250mg/l下降到60mg/l ;由上述数据可获知,采用上述纤维回收装置相较于传统纤维回收装置,在回收的效率与精度实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其不仅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支出,并能够有效实现纸板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
[0048]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纤维回收池I侧壁上端面设置有滑槽11,回转车轮4设置于滑槽11内部,其中,驱动轮41与滑槽11底端面接触,且其径向截面朝向纤维回收池I内部倾斜。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滑槽的设置避免回转车轮在旋转过程中偏移纤维回收池,同时,驱动轮的倾斜设置,可减少其在圆周旋转中的阻力,使得支撑架圆周运动的效率与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0049]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50]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纤维回收池I的侧壁高度为80厘米;所述净水筒5中,净水筒内壁51的高度为65厘米,中心筒52的高度为60厘米;溢流堰53的高度为15厘米。
[0051]如图7所示,所述中心筒52中,金属过滤网7采用延其侧壁延伸的环形结构,中心筒52底端面采用向下延伸的锥台结构,所述纤维回收管道61设置于其底端面;所述出水端口位于中心筒52的锥台形底端面中的侧壁之上,且其沿锥台的侧端面进行延伸;所述中心筒52中,设置有用于对金属过滤网7进行冲洗的清洗装置,其由水泵,以及朝向金属过滤网7延伸的清洁喷口构成;所述水泵连接至外设水槽。
[0052]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中心筒底部的锥台设置,使得纤维受自重影响,沿锥台的侧端面运动至其底部的纤维回收管道之中,避免其在中心筒内部残留;同时,净水与纤维彼此分离的过程中,可通过锥台结构使得净水沿其运动至出水端口区域,从而迅速实现净水的分离与排出,避免净水残留在净水筒中;此外,在中心筒内设置清洗装置,其可通过高压水流的冲击,使得附着于金属过滤网上的纤维脱离,并下落至纤维收集池中以完成纤维的回收。
[0053]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54]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8所示,所述S勺2中,出浆管道23于净水筒侧壁51上端面所在平面内的投影,由净水筒侧壁51的外部延伸至其内部;所述S勺2轴线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夹角为15° ;所述净水筒5侧壁的上端面之中,舀勺2内出浆管道23于该端面的投影对应位置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两个内支撑轮10,其轴线均平行于出浆管道的轴线;所述内支撑轮10关于出浆管道的轴线对称,且其均通过电机驱动其进行转动,两个内驱动轮10均与出浆管道形成线接触;所述净水筒5与S勺2相对于纤维回收池I的轴线进行同步旋转;所述内驱动轮与S勺2绕轴转动的速率相同。
[0055]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内支撑轮配合电机,以及支撑架对S勺形成辅助支撑,从而使得S勺的支撑方式由原先位于其末端的单方支撑,改进为同时对其首端与末端进行同时支撑,进而有效提高了S勺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内支撑轮可在出浆管道的旋转过程中,随之一同旋转,即可避免其影响S勺旋转运动的平滑性,亦可通过其旋转时对出浆管道的圆周方向的作用力,使得舀勺的绕轴旋转更为稳定,进而提高舀勺的工作效率。
[0056]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3相同。
[0057]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图3与图9所示,所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中设置有絮凝器,其包括有絮凝剂流动槽12与絮凝剂分配槽13 ;所述絮凝剂流动槽12包括有多个平行于纤维回收池侧壁延伸方向的弧形板121,相邻两个弧形板121构成一个絮凝剂流动槽12,絮凝剂流动槽12 —端采用封闭结构,另一端采用开放端部。
[0058]所述絮凝剂分配槽13设置于絮凝剂流动槽12的开放端部位置,其包括有多个在竖直方向延伸的V形挡板131,以及用于连接多个V形挡板131的固定杆件132 ;相邻两个V形挡板的V形槽朝向彼此交错;每一个絮凝剂流动槽的端部均对应设置有4个V形挡板131 ;所述固定杆件132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其固定于每一个V形挡板的底端部。
[0059]所述絮凝剂流动槽12中,每一个弧形板121的于开放端部的端面与其上端面的相交位置设置有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杆122,且其平行于絮凝剂分配槽13中的固定杆件132,横杆122与固定杆件132均在纤维回收池I的半径方向上进行延伸;所述横杆132之中设置有两根延竖直方向延伸的丝杆133,其连接至絮凝剂分配槽13中,对应位置的V形挡板131之上。
[0060]所述絮凝剂流动槽12中的多个弧形板均固定于支撑架之上,且其与纤维回收池的底端面之间的间隙为0.5厘米;所述絮凝剂分配槽13中,横杆一端固定在弧形板121之上,另一端固定于净水筒侧壁51之上。
[0061]所述废水进水管道9中包括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道,以及多个由水平管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而出的竖直管道,每一个竖直管道中均设置有一个废水出口 ;所述絮凝剂流动槽12中,每一个絮凝剂流动槽12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竖直管道,其位于絮凝剂流动槽12中封闭端部的对应位置,竖直管道中的废水出口 91朝向絮凝剂流动槽12的开放端部延伸。
[0062]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废水自废水出口流出后,通过絮凝剂流动槽进行缓流,并通过絮凝剂分配槽使其流速趋于静止,同时,絮凝剂流动槽可便于废水与絮凝剂相混合,使得废水中的纤维更容易形成絮状物,便于舀勺的装取;此外,絮凝剂分配槽的可升降结构便于其根据纤维回收池内的液面高度进行实时调整。
[0063]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4相同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纤维回收池I的底端面设置有一个集污槽14,集污槽14内设置有连通至净水筒外部的排污管道141 ;所述集污槽14的长度方向为纤维回收池I的半径方向,且其长度与纤维回收池同净水筒构成的环形区域的环径相同。所述净水筒5中,净水筒侧壁51上设置有3个向纤维回收池I的侧壁延伸的刮杆15。
[0064]所述纤维回收池I的侧壁中设置有,由其下端面延伸至上端面的透明视窗16 ;所述透明视窗16与集污槽14处于纤维回收池的同一径向位置。
[0065]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刮杆随净水筒侧壁进行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将纤维回收池内部可能带有的污物,带入至集污槽内,并通过排污管道进行实时的清洁处理,进而确保纤维回收工作过程中,污物不会反复残留在纤维回收池内部,造成对纤维回收池体积等方面的影响。
[0066]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67]实施例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纤维回收池中,其侧壁与底部的外部分别设置有侧部支撑筋板17,以及底部支撑筋板18,以确保纤维回收池在自重,以及内部水压的影响下可保持稳定性。
[0068]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包括有: 纤维回收池,用于盛装纸板生产产生的废水,其连通有用于产生气泡的空气压缩机与加压泵; 舀勺,其设置于纤维回收池的上端面,所述S勺通过电机控制其绕轴向旋转,S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端部,舀勺旋转过程中,其开口端部的侧壁与纤维回收池的废水上液面彼此相交;所述S勺与纤维回收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转机构,其用于驱使S勺与纤维回收池之间保持相对转动; 所述S勺的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连通至设置在纤维回收池外部的纤维收集池的纤维回收管道,以及连通至设置在纤维回收池外部的净水池的净水管道;所述纤维回收管道与净水管道中,至少存在一个管道,其对应位置设置有过滤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舀勺沿纤维回收池的半径方向,由纤维回收池的侧壁向其轴线位置延伸,其中,舀勺于纤维回收池侧壁的端部高度,高于其在纤维回收池轴线位置的端部高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勺外部设置有支撑架,S勺,以及其控制电机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架内部; 所述旋转机构采用回转车轮,其包括有设置于支撑架与纤维回收池侧壁上端面之间的驱动轮,以及对其进行驱动的控制电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中包括有至少三个回转车轮,其相互之间采用非共线分布;所述纤维回收池侧壁上端面设置有滑槽,回转车轮设置于滑槽内部,其中,驱动轮与滑槽底端面接触,且其径向截面朝向纤维回收池内部倾斜。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舀勺由舀勺主体,以及至少两个开口端部构成;每一个开口端部均由舀勺主体的侧端面延伸至其外侧; 多个开口端部的端口宽度,其至少与舀勺主体的半径相等; 所述S勺的任意径向截面中,相邻两个开口端部截面均互成旋转对称,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开口端部截面之间的旋转角均相等。
6.按照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回收池中,其轴线位置设置有连通至净水池的净水箱,其侧壁高度高于纤维回收池内废水的液面高度;所述舀勺中,其于纤维回收池轴线位置的端部于纤维回收池底端面的投影均位于净水箱内部。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筒包括有彼此互成同心圆的净水筒侧壁,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中心筒;所述净水筒侧壁与中心筒均由电机控制,随S勺绕纤维回收池的轴线进行旋转; 所述S勺中,其于纤维回收池轴线位置的端部于纤维回收池底端面的投影均位于中心筒内部,中心筒底部设置有连通至纤维收集池的纤维回收管道,以及用于对纤维进行固液分离的微滤机; 所述净水筒侧壁与中心筒形成的环形区域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净水池的净水管道。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回收池中,其轴线位置设置有连通至纸浆生产装置的废水进水管道;所述废水进水管道中设置有多个连通至净水箱侧壁与纤维回收池侧壁之间的废水出口。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板生产废水中细小纤维回收与再利用装置中设置有絮凝器,其包括有絮凝剂流动槽与絮凝剂分配槽; 所述絮凝剂流动槽包括有多个平行于纤维回收池侧壁延伸方向的弧形板,相邻两个弧形板构成一个絮凝剂流动槽,絮凝剂流动槽一端采用封闭结构;每一个絮凝剂流动槽中,其均设置有一个延伸至其内部的废水出口; 所述絮凝剂分配槽设置于絮凝剂流动槽的开放端部位置,其包括有多个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挡板,以及用于连接多个挡板的固定杆件;相邻两个挡板之间的间隙,小于任意絮凝剂流动槽中两弧形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絮凝剂流动槽中,其开放端部位置设置有,延纤维回收池半径方向固定于多个弧形板上端面的横杆,横杆之中设置有至少一根延竖直方向延伸的丝杆,其连接至絮凝剂分配槽之上; 所述絮凝剂流动槽与絮凝剂分配槽均连接至支撑架之上。
【文档编号】D21F1/82GK104358177SQ20141060035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东, 王霖, 庄志沂, 徐网干, 陈扬 申请人:泰州魏德曼高压绝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