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筒管挂卸机构的上锭杆悬锭锭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88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筒管挂卸机构的上锭杆悬锭锭翼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锭杆悬锭锭翼,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筒管挂卸机构的上锭杆悬锭锭翼,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棉纺环锭纺纱系统开始大量使用悬锭粗纱机。20多年来包括单电机传动粗纱机(铁砲机)和多电机传动粗纱机(电脑机)均配套上锭杆悬锭锭翼,采取“半自动落纱”:当粗纱达到设定卷绕长度时,粗纱机自动停止运转,下龙筋下降至落纱位置,由工人将满纱管取出装到粗纱运输车上,再将空筒管放到筒管座上,揿下龙筋上升按钮,使筒管上升到起始纺纱位置,开车进行新一轮纺纱。“半自动落纱”时,工人必须作弯腰超过90°的操作,将超过2kg以上的满纱管从粗纱机車肚内取出,放入空筒管,一台120~192锭粗纱机,工人落纱操作劳动强度很大,年龄稍大的女工,往往因腰肌劳损而不能胜任;此外,“半自动落纱”影响操作工的看台数,限制了粗纱工序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我国采用上锭杆悬锭锭翼的“半自动落纱”粗纱机的保有量大约在2万台左右,占全部在用粗纱机的比例在95%以上。当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纺织产业智能化需求十分迫切,自动集体落纱粗纱机和粗细联纺纱系统虽已开始在纺纱厂中使用,但国内目前推出自动集体落纱粗纱机全部采用下锭杆悬锭锭翼。占粗纱机保有量95%以上使用上锭杆悬锭粗纱机的纺纱厂如要实现自动落纱,需先淘汰老机,然后购买昂贵的下锭杆悬锭自动集体落纱粗纱机(60万/台左右),这样既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循环发展的基本国策。又与目前国内纺织企业受国际国内双重压力及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效益下滑,没有能力进行昂贵的装备更新的国情不相符合,因此寻找一种适应上锭杆悬锭粗纱机的自动集体落纱装置十分必要和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带有筒管挂卸机构的上锭杆悬锭锭翼,能降低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粗纱机劳动生产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筒管挂卸机构的上锭杆悬锭锭翼包括锭翼主体、空心锭杆和中空筒管,锭翼主体套接在空心锭杆上,其特征是:空心锭杆上套设中空筒管,中空筒管能够沿着空心锭杆做相对旋转运动和上下往复运动;空心锭杆上设有左右贯通的锁止孔,空心锭杆内侧壁通过横销连接六角爪;所述六角爪包括一个方块形结构的中心固定块,中心固定块左右端对称设有两个爪体,六角爪的两个爪体在转动到水平位置时能够伸出锁止孔,从而将中空筒管挂在空心锭杆上;六角爪的两个爪体在转动到垂直位置时内收在锁止孔内,从而使得中空筒管能在空心锭杆上上下滑动;空心锭杆的中心空腔内设有推杆,推杆上端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一拨叉下部,推杆上端通过第二销轴连接第二拨叉下部,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上部靠在六角爪的中心固定块左右侧面,第二拨叉上设有凸钉,凸钉上表面接触六角爪的中心固定块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空心锭杆尾端卡装挡圈,推杆尾端受挡圈限制在空心锭杆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空心锭杆内表面固定定位套,定位套内表面与推杆滑动连接,推杆尾端设有定位台阶,定位台阶的直径大于推杆的直径,定位台阶和定位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尾端之间套装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能够将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尾部拉紧。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实现上锭杆悬锭锭翼粗纱机的智能化生产,能降低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粗纱机劳动生产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既可用于新机配套又可用于上锭杆悬锭粗纱机老机改造,投资比现有技术中减少2/3,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循环发展的基本国策,适合我国纺纱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更适合目前纺织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急需;并能实现粗纱机主机运转与自动落纱装置故障分离:即自动落纱装置有故障,粗纱机主机仍可继续运转,不影响下游工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空心锭杆半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锭翼主体、2-空心锭杆、3-中空筒管、4-六角爪、4.1-中心固定块、4.2-爪体、5-横销、6-第一拨叉、7-第二拨叉、8-凸钉、9-锁止孔、10-第一弹簧、11-第一销轴、12-第二销轴、13-推杆、14-定位套、15-第二弹簧、16-定位台阶、17-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锭翼主体1、空心锭杆2和中空筒管3,锭翼主体1套接在空心锭杆2上,空心锭杆2上套设中空筒管3,中空筒管3能够沿着空心锭杆2做相对旋转运动和上下往复运动。

空心锭杆2上设有左右贯通的锁止孔9,空心锭杆2内侧壁通过横销5连接六角爪4。

所述六角爪4包括一个方块形结构的中心固定块4.1,中心固定块4.1左右端对称设有两个爪体4.2。

六角爪4能够围绕横销5转动,六角爪4的两个爪体4.2在转动到水平位置时能够伸出锁止孔9,从而将中空筒管3挂在空心锭杆2上;六角爪4的两个爪体4.2在转动到垂直位置时内收在锁止孔9内,从而使得中空筒管3能在空心锭杆2上上下滑动。

空心锭杆2的中心空腔内设有推杆13,推杆13上端通过第一销轴11连接第一拨叉6下部,推杆13上端通过第二销轴12连接第二拨叉7下部,第一拨叉6和第二拨叉7上部靠在六角爪4的中心固定块4.1左右侧面。第二拨叉7上设有凸钉8,凸钉8上表面接触六角爪4的中心固定块4.1的下端面。第二拨叉7上移时,通过凸钉8推动六角爪4转动90°。

所述第一拨叉6和第二拨叉7尾端之间套装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能够将第一拨叉6和第二拨叉7尾部拉紧。

所述空心锭杆2内表面固定定位套14,定位套14内表面与推杆13滑动连接。推杆13尾端设有定位台阶16,定位台阶16的直径大于推杆13的直径,定位台阶16和定位套14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为推杆13提供回位的弹力。

所述空心锭杆2尾端卡装挡圈17,推杆13尾端受挡圈17限制在空心锭杆2内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正常纺纱时,空心锭杆上套有用于卷绕粗纱的中空筒管,中空筒管与空心锭杆有相对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在粗纱机其他零部件配合下完成粗纱的双锥圆柱形卷装。此时挂卸纱管的六角爪的两个爪体在空心锭杆的纵向位置,不妨碍中空筒管与空心锭杆之间的纵向相对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当筒管上卷绕的粗纱达到规定长度时,粗纱机停止运转,落纱开始,粗纱机上托持筒管的机构上升,触头使顶杆与推杆向上移动,推杆带动第一和第二拨叉上移,第二拨叉上的凸钉推动挂卸纱管的六角爪转过90°,使挂卸纱管的六角爪两个爪体由空心锭杆的纵向位置改变为横向位置,六角爪两个爪体突出在空心锭杆的圆柱表面之外,粗纱机上托持筒管的机构下降,推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绕满粗纱的筒管下降,由于挂卸纱管的六角爪3的两个爪体突出在空心锭杆的圆柱表面之外,满纱的中空筒管被挂在空心锭杆上。满纱的中空筒管须卸下时,在转换机构外力作用下使中空筒管上升,触头使推杆和第一和第二拨叉再次上移,第二拨叉上的凸钉推动挂卸纱管的六角爪再转过90°,此时挂卸纱管的六角爪的两个爪体又从横向位置回到空心锭杆的纵向位置,在转换机构外力消失,满纱的中空筒管由空心锭杆上落下,完成自动落纱中满纱的中空筒管与粗纱机锭翼的分离。同理,中空筒管的挂卸与满纱管挂卸原理相同,在转换机构外力作用下中空筒管上升并越过挂卸纱管的六角爪,触头使推杆和第一和第二拨叉再次上移,第二拨叉上的凸钉推动挂卸纱管的六角爪再次转过90°,此时挂卸纱管的六角爪的两个爪体在空心锭杆的横向位置,外力消失,推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中空筒管下降被挂在空心锭杆上,粗纱机上托持筒管的机构上升,将中空筒管推向上方后继续上升,触头将推杆向上移动,推杆和第一和第二拨叉上移,第二拨叉上的凸钉推动挂卸纱管的六角爪再次转过90°,此时挂卸纱管的六角爪的两个爪体在空心锭杆的纵向位置,粗纱机上托持筒管的机构下降,中空筒管就落到粗纱机上托持筒管的机构上,完成了自动落纱中空筒管进入再一落纱的起始位置。以上过程是上锭杆悬锭粗纱机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后满纱管与空筒管在粗纱机上转换的基本描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实现上锭杆悬锭锭翼粗纱机的智能化生产,能降低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粗纱机劳动生产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既可用于新机配套又可用于上锭杆悬锭粗纱机老机改造,投资比现有技术中减少2/3,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循环发展的基本国策,适合我国纺纱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更适合目前纺织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急需;并能实现粗纱机主机运转与自动落纱装置故障分离:即自动落纱装置有故障,粗纱机主机仍可继续运转,不影响下游工序生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