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14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



背景技术:

当今纺纱领域,对纱线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有的纱线外观单一,而且通过复杂纺纱装置来制作,这样降低了纱线的美感和增加纱线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解决了粒子纱线外观不好和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包括细线机,所述细线机上设有输入罗拉装置,所述输入罗拉装置下面设有导纱器,所述导纱器下面设有锭子,所述锭子下面设有真空定型机,所述真空定型机下面设有张力器,所述张力器下面设有导砂轮,所述导砂轮下面设有针筒,所述针筒下面设有输出罗拉,所述输出罗拉下面设有卷绕滚筒。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罗拉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定型机一侧设有辅助送线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送线装置为机械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输入罗拉装置、导纱器、锭子、真空定型机、张力器、导砂轮、针筒、输出罗拉和卷绕滚筒,这样使纺织出来的纱线具有明显的粗细对比效果,且捻度高于普通纱线,断裂强力也高于普通纱线,经过定型后适合在针筒设备上进一步纺制凹凸效果的粒子纱线,用此粒子纱线织成面料时,面料的表面将会产生无数凹凸效果的粒子,使面料更加立体丰满,而且纺制机的结构简单,采购方便,从而降低了纺纱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竹节纱成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粒子纱线成纱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其说明:

1、后罗拉;2、罗拉;3、前罗拉;4、导纱器;5、锭子;6、真空定型机;7、辅助送线装置;8、张力器;9、导纱器;10、针筒;11、输出罗拉;12、筒装纱线;13、卷绕滚筒;A、粗纱;B、竹节纱;C、定型纱线;D、粒子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粒子纱线纺制机,包括细线机,细线机上设有输入罗拉装置,输入罗拉装置下面设有导纱器4,导纱器4下面设有锭子5,锭子5下面设有真空定型机66,真空定型机下面设有张力器8,张力器8下面设有导砂轮9,导砂轮9下面设有针筒10,针筒10下面设有输出罗拉11,输出罗拉11下面设有卷绕滚筒13。

本技术方案的制作过程为:粗纱A通过细纱机的后罗拉1,同时通过中罗拉2和前罗拉3的牵伸,通过导纱器4,由锭子5旋转加捻纺制出竹节纱B。竹节纱B通过机械手放到真空定型机6定型形成定型纱线C。定型纱线C通过张力器8,然后通过导纱器9,进入针筒10的中心,针筒10高速旋转,同时分布在针筒10上的织针将定型纱线C纺制成粒子纱线D从针筒10中心下方的输出罗拉11导出,通过卷绕滚筒13的带动将粒子纱线D卷绕成筒装纱线12.

如图2所示,通过棉纺细纱机上纺制出的竹节纱B,竹节纱B粗节6部分,节粗参数为:3.5倍~4.0倍,节长参数为:5cm~7cm;竹节纱B细节7部分,节距为:15cm~25cm,且为多个不等间距,竹节纱B号数参数为:18.2tex~36.5tex,捻度为:〔340/(号数)1/2〕*1.5。

如图3所示,通过针筒设备上纺制出的粒子纱线D,由粒子纱线D粗节和粒子纱线D细节组成,横截面都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的纺纱技术,采用特殊的纺纱机构,并辅助真空定型方式,将棉纺纺纱技术与针筒设备纺纱技术结合纺制出具体凹凸效果的粒子纱线。由于此竹节纱的捻度高于普通纱的捻度百分之五十,需采用筒装纱真空定型,以便适合后续加工。

输入罗拉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后罗拉1、中罗拉2和前罗拉3。这样可以把粗线牵伸到导纱器4上制成竹节纱B。

真空定型机6一侧设有辅助送线装置7。辅助送线装置7为机械手。通过机械手来辅助可以将竹节纱B放到真空定型机6内形成定型纱线C,当然,也可以使用人工操作方式来代替,具体根据实际的使用条件来设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输入罗拉装置、导纱器、锭子、真空定型机、张力器、导砂轮、针筒、输出罗拉和卷绕滚筒,这样使纺织出来的纱线具有明显的粗细对比效果,且捻度高于普通纱线,断裂强力也高于普通纱线,经过定型后适合在针筒设备上进一步纺制凹凸效果的粒子纱线,用此粒子纱线织成面料时,面料的表面将会产生无数凹凸效果的粒子,使面料更加立体丰满,而且纺制机的结构简单,采购方便,从而降低了纺纱的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