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状过滤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672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状过滤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筒状过滤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筒状过滤袋的生产过程中,一般经过放卷、缝纫、牵引、裁切和收卷的过程,过滤袋经缝合后,再经牵引机构进行牵拉后运送至裁切机构,在裁切机构上根据所需长度进行裁切获得终产品。现有技术中,由于裁切时裁切机构处的过滤袋停止不动,而其前端生产仍在进行,往往会造成过胶后的过滤袋在牵引机构处的堆积,引起过滤袋结构发生改变,结构改变的过滤袋也不易梳理,影响后续裁切,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状过滤袋生产线,其在生产过程中可实现过滤袋的收集整理,保证过滤袋结构的一致性,便于过滤袋的后续裁切,保证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筒状过滤袋生产线,包括放卷机构、包边机构、缝纫机构、牵引机构、裁切机构和收卷机构;

所述放卷机构用于将片状滤材提供给包边机构;

所述包边机构用于将片状滤材形成筒状结构,并传递至缝纫机构;

所述缝纫机构用于将在包边机构处形成的筒状结构进行缝合,并将缝合好的过滤袋送至牵引机构;

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并收容过滤袋,并将过滤袋送至裁切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架体,沿收卷方向依次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一夹送辊、过渡辊、张力辊和第二夹送辊,所述架体中部设置有导柱,所述张力辊可自由升降设置在导柱上,所述张力辊位于过渡辊的下方;

所述裁切机构用于对经过的过滤袋进行裁切;

所述收卷机构用于将裁切好的筒状过滤袋进行收卷。

优选的,所述过渡辊为两个,两过渡辊平行于地面并排设置在架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送辊和第二夹送辊均由主辊和副辊组成,所述主辊包括导辊和套设在导辊上的辊筒,所述辊筒至少为两个,相邻两辊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辊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辊筒通过穿设在通孔上的固定组件固定在导辊上。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架体上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包括升降台和气缸,所述升降台包括工作托板,固定在工作托板一端的固定臂,固定在工作托板中部与固定臂同侧的驱动臂,所述气缸一端通过第一转轴枢接在架体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驱动臂枢接,所述固定臂通过第三转轴枢接在架体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臂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臂前端的距离等于第三转轴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包边机构包括框体、包边片和固定件,所述包边片包括曲面部和设置在曲面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框体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包边片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框体内,所述固定件穿过调节槽与连接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包边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两个包边片之间间距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活动设置在框体上。

优选的,所述筒状过滤袋生产线还包括上胶机构,所述上胶机构位于缝纫机构和牵引机构之间,用于对缝合后过滤袋的缝合处进行上胶。

优选的,所述上胶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升降板、第二气缸和胶桶,所述第一气缸至少为两个,所述升降板固定在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升降板下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用于固定并密封胶桶的胶桶密封件,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固定架上,且第二气缸输出轴穿过胶桶密封件与位于胶桶内的吸盘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和胶桶密封件之间还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胶桶密封件上,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套设在套筒内。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在过滤袋正常传输过程中,由于过滤袋本身的张力作用,张力辊被提升至导柱的高处,当过滤袋进行裁切时,由于第二夹送辊停止运转,此时,过滤袋生产继续进行,张力辊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高度降低,从而使过滤袋在牵引机构内进行临时保存,且由于张力辊自身重力的牵拉,使得保存的过滤袋结构不发生改变,保证在裁切结束后,过滤袋继续传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筒状过滤袋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牵引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一夹送辊和第二夹送辊的主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导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辊筒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中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升降板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包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1中包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筒状过滤袋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上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上胶机构(无胶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放卷机构、2为包边机构、21为框体、211为调节槽、22为包边片、221为曲面部、222为连接部、223为扩容部、23为固定件、24为调节件、241为调节板、3为缝纫机构、4为上胶机构、41为第一气缸、42为升降板、421为固定架、422为套筒、423为胶桶密封件、43为第二气缸、431为第二气缸输出轴、432为吸盘、44为胶桶、441为出胶孔、5为牵引机构、500为架体、501为导柱、51为第一夹送辊、511为导辊、5111为定位槽、512为辊筒、5121为固定组件、51211为螺栓、51212为弹性件、51213为固定柱、5122为通孔、51221为限位片、52为过渡辊、521为第一过渡辊、522为第二过渡辊、53为张力辊、54为第二夹送辊、55为升降板、551为升降台、5511为工作托板、5512为固定臂、5513为驱动臂、5514为限位块、5515为提拉件、552为气缸、553为架体、554为第一转轴、555为第二转轴、556为第三转轴、6为裁切机构、7为收卷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中筒状过滤袋生产线包括放卷机构1、包边机构2、缝纫机构3、牵引机构5、裁切机构6和收卷机构7;

放卷机构1用于将片状滤材提供给包边机构;

包边机构2用于将片状滤材形成筒状结构,并传递至缝纫机构;

缝纫机构3用于将在包边机构处形成的筒状结构进行缝合,并将缝合好的过滤袋送至牵引机构;

牵引机构5用于牵引并收容过滤袋,并将过滤袋送至裁切机构;裁切机构6用于对经过的过滤袋进行裁切;

收卷机构7用于将裁切好的筒状过滤袋进行收卷。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牵引机构5包括架体500,沿收卷方向依次设置在架体500上的第一夹送辊51、过渡辊52、张力辊53和第二夹送辊54,架体51中部设置有导柱501,张力辊53可自由升降设置在导柱501上,张力辊53位于过渡辊52的下方。在过滤袋正常传输过程中,由于过滤袋本身的张力作用,张力辊53被提升至导柱501的高处,当过滤袋进行裁切时,由于第二夹送辊54停止运转,此时,过滤袋生产继续进行,张力辊5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高度降低,从而使过滤袋在牵引机构5内进行临时保存,且由于张力辊53自身重力的牵拉,使得保存的过滤袋结构不发生改变,保证在裁切结束后,过滤袋继续传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过渡辊52为两个,包括第一过渡辊521和第二过渡辊522,两过渡辊平行于地面并排设置在架体500上,第一过渡辊521和第二过渡辊522可以对张力辊53形成均匀拉力,保证过滤袋传输的稳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夹送辊51和第二夹送辊54均由主辊和副辊组成,如图4-8所示,主辊包括导辊511和套设在导辊511上的辊筒512,辊筒512至少为两个,相邻两辊筒512之间设置有间隙,辊筒512上开设有通孔,辊筒512通过穿设在通孔上的固定组件5121固定在导辊511上。多个辊筒512之间的间隙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拼接材料拼接处通过的需要,减少辊筒512与拼接处的接触,保证牵引机构5的拉力。

进一步的,辊筒512为两个,辊筒512外表面设置有防滑件,防滑件可以优选为雕刻形成的网纹或凸起,增加辊筒与通过材料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牵引效果。

进一步的,导辊511上沿导辊11轴向方向设置有定位槽5111,辊筒512为两个,相邻两辊筒512之间设置有间隙,辊筒512上开设有通孔5122,固定组件5121穿过通孔5122固定在固定槽5111内。固定槽5111的存在可以保证辊筒512与导辊511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固定组件5121的滑脱。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5121包括螺栓51211、弹性件51212和固定柱51213,通孔5122为螺纹孔,且通孔5122在辊筒512内侧设置有限位片51221;螺栓51211螺接在通孔5122上,固定柱51213为T型结构,设置在通孔5122内,弹性件51212套设在固定柱51213上,弹性件51212一端与固定柱51213抵接,一端抵接在限位片51221上。安装时,向下拧紧螺栓51211,螺栓51211下压固定柱51213,固定柱51213抵接在定位槽5111内,完成辊筒512在导辊511上的安装;调节螺栓51211的下压深度,在弹性件51212的作用下,固定柱51213突出长度也进行相应调整,方便辊筒512的拆卸。其中,弹性件5212为弹簧。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10所示,牵引机构5还包括升降板55,升降板55包括升降台551和气缸552,升降台551包括工作托板5511,固定在工作托板5511一端的固定臂5512,固定在工作托板5512中部与固定臂5511同侧的驱动臂5513,气缸552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54枢接在自动生产线中的架体553(架体553可选择收卷机构的架体)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55与驱动臂5513枢接,固定臂5512通过第三转轴556枢接在架体553上。需要工作台时,在气缸552的驱动作用下,将驱动臂5513向上顶起,工作托板5511以第三转轴556为轴心转动,当工作托板5511与水平面平行时,气缸552停止运动,工作托板5511即形成工作台,供生产使用。不需要工作台时,气缸552收缩,带动工作托板5511以第三转轴556为轴心转动,从而将工作托板5511完全收容于架体553内,不占用生产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生产线上工作平台的需求问题。

为了便于气缸552将工作托板5511顶出,固定臂5512的长度大于驱动臂5513的长度。

为了保证气缸552驱动后工作托板5511与水平面平行,固定臂5512上设置有限位块5514;限位块5514与固定臂5512前端的距离等于第三转轴556的直径。当固定臂5512旋转90°后,限位块5514刚好抵接在架体553上,保证工作托板5511的稳定性。

为防止气缸552出问题而造成的升降板无法调整,工作托板5511的另一端设置有提拉件5515,便于提拉。

工作托板5511未撑起时,气缸552与架体553之间的夹角控制在40°-50°,这一区间角度可以保证气缸552作用力最大,便于维持升降板的稳定性。

实施例2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为上述实施例1中包边机构的进一步细化。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包边机构2包括框体21、包边片22和固定件23,包边片22包括曲面部221和设置在曲面部221两侧的连接部222,连接部222与框体侧壁平行,框体21上开设有调节槽211,包边片22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框体21内,固定件23穿过调节槽211与连接部222活动连接。固定件23可带动两个包边片22沿调节槽211开设方向移动,实现两个包边片22之间距离的调整,调整至合适位置,将固定件23与连接部222固定锁紧,即可实现包边机构2尺寸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尺寸过滤袋生产的需求。

进一步的,固定件23为螺栓,连接部222上开设有螺纹孔,用于固定件3与连接部22的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2、13所示、包边机构2还包括用于调节两个包边片22之间间距的调节件24,调节件24活动设置在框体21与调节槽211所在侧壁垂直的侧壁上。调节件24前端抵接在包边片22上,通过调节调节件24的长度,实现包边片22之间距离的调整,再利用固定件23将连接部222进行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调节件24为螺栓,调节件24前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板241,调节板241与曲面部221的弧度相同,在推动包边片22时不会对包边片22造成损害。可以理解的,调节件24可以通过转动轴承与调节板241连接,当调节件24转动时,调节板241贴合在包边片22上保持不变,从而更利于包边片22距离的调节。

为了保证进料更加顺畅,包边片22进料口处还包括扩容部223,扩容部223的尺寸略大于曲面部221的尺寸,方便进料。

实施例3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为上述实施例1中的补充,对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的上胶机构4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生产线相对于实施例1中的生产线,还包括上胶机构4,上胶机构4位于缝纫机构3和牵引机构5之间,用于对缝合后过滤袋的缝合处进行上胶。

如图15、16所示,本发明中,上胶机构4包括第一气缸41、升降板42、第二气缸43和胶桶44,第一气缸41至少为两个,升降板42固定在第一气缸41的输出轴上,升降板42下侧设置有固定架421,固定架421上固定有用于固定并密封胶桶44的胶桶密封件423,第二气缸43固定在固定架421上,且第二气缸输出轴431穿过胶桶密封件423与位于胶桶44内的吸盘432连接。使用时,控制第一气缸41的高度,将装满胶体的胶桶44置于第二气缸43下,并将吸盘432套设在胶桶44内后,调节第一气缸41的高度,使得胶桶密封件423将胶桶44完全密封;此时,运行第二气缸43,在第二气缸输出轴431的带动下,吸盘432匀速向下挤压,将胶桶44内的胶体均匀挤出。吸盘432尺寸与胶桶44内径相匹配,运行过程中不会对胶桶壁产生影响,保证胶桶44结构不发生改变。

为了保证吸盘432向下挤压过程中胶桶44内压力可控,吸盘432或者胶桶44内侧底壁上可以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时时监控胶桶44内压力。

具体的,第一气缸41为两个,分别位于升降板42的两端,为了保证升降板42升降过程更加平稳,第一气缸41旁可辅助多根滑轨,优选用四根,保证升降板42升降过程中不发生偏移,保证其上第二气缸43运行方向的一致性,提供更好的压缩效果。

进一步的,固定架421和胶桶密封件423之间还设置有套筒422,套筒422一端固定在固定架421上,另一端固定在胶桶密封件423上,第二气缸输出轴431套设在套筒422内。套筒42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二气缸输出轴431运行过程不发生偏移,使压缩量更加准确。

为了出胶更加稳定,出胶孔441设置在胶桶44侧壁靠近底部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中,胶桶密封件423可以为胶桶盖,或者其他密封结构;当然,胶桶43与胶桶密封件423之间可利用第一气缸41的压缩进行密封,也可以采用胶桶43与胶桶密封件423之间密封固定,如卡扣,螺接方式均可,第一气缸41可配合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43可通过人工进行控制,也可通过电脑、PLC进行自动控制,加上压力传感器的辅助,即可实现自动均匀上胶。

本发明中,放卷机构1、收卷机构7均可采用现有的辊筒结构,缝纫机构3可采用市场常见缝纫机、裁切机构6可采用现有的切刀结构,即放卷机构1、缝纫机构3、裁切机构6和收卷机构7均为现有,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