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8228发布日期:2019-04-05 21:55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功能性的编织丝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常常需要用到一些平时用不到的编织袋,如防晒碳黑袋,还有抗uv编织袋:具有防紫外线功能,具有防老化功能等。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这样就需要一些具有自发光功能,并且能对人们的身体具有保健功能的编织袋纺丝,用来制造帐篷、登山绳索、睡觉用的防潮垫等。现有尚没有文献记载该种纺丝及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发光且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编织袋纺丝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织丝结构,包括最中间的聚酯层,所述聚酯层外是混合层,混合层外是荧光层;所述聚酯层的外廓为锯齿型;所述聚酯层的厚度为混合层厚度的3-5倍,混合层的厚度为荧光层厚度的10-15倍。所述混合层的材料为纳米级锗粉。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聚酯作为最中间的基层,因此,有效保证强度,而混合层的材料为含有纳米级锗粉的聚酯材料,锗是一种有机半导体元素,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37℃,锗在温度达到32℃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利的负离子,可以有效地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反应性,活化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和肌体的解毒能力。同时,锗还可以释放被称为“生命之光”的波长4--14微米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能力,对细胞恢复年轻和活力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同时,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与人体产生共鸣,能将引起肌体疲劳及老化的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多余的皮下脂肪等,直接通过皮肤代谢掉,从而使肌肤光滑柔嫩。

由于含有锗,故混合层的强度低于聚酯层,为保证二者不会发生层与层之间的滑动,聚酯层的外廓为锯齿型,而最外侧的荧光层是含有荧光剂是聚酯层,保证了自发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剖视图;

图3为制备本发明产品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材料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制备,该设备包括电机15驱动的螺旋挤压仓,挤压仓外部设置加热装置,挤压仓内部的转轴16上设置螺旋叶片17,挤压仓上部设置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料仓8,漏斗18,漏斗18的下方设置密封阀7,料仓8的侧面设置抽真空孔5、放气孔6及充氮气孔9;所述挤压仓的末端为多管式熔体支管10,多管式熔体支管10与混合仓11连接;混合仓上部设置锗粉入口12;混合仓与喷风仓13连接,喷风仓的侧面设置喷口,喷出的风中含有荧光粉;喷风仓与出料口14连接。

将固相聚合后的高粘度聚酯切片在氮气保护下经由加料装置进入螺杆挤压仓,在螺杆挤压仓中加热熔融得到高粘度聚酯熔体;得到的高粘度聚酯熔体经熔体总管分配到各个多管式熔体支管挤出形成丝束,喷出的丝束经混合仓11穿过后,在基层的外侧形成混合层,在喷风仓中冷却成型,喷风仓的风中含有荧光物质,因此,形成最外侧的荧光层;而多管式熔体支管挤出形成丝束时可通过支管的外廓形成锯齿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织丝结构,包括最中间的聚酯层,所述聚酯层外是混合层,混合层外是荧光层;所述聚酯层的外廓为锯齿型;所述聚酯层的厚度为混合层厚度的3‑5倍,混合层的厚度为荧光层厚度的10‑15倍。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聚酯作为最中间的基层,因此,有效保证强度,而混合层的材料为含有纳米级锗粉的聚酯材料,由于含有锗,故混合层的强度低于聚酯层,为保证二者不会发生层与层之间的滑动,聚酯层的外廓为锯齿型,而最外侧的荧光层是含有荧光剂是聚酯层,保证了自发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倪焕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倪焕渤
技术研发日:2017.09.28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