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双面加热烘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846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双面加热烘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双面加热烘缸。



背景技术:

造纸机一般由纸浆池、抄纸网毯、网毯输送导辊、网毯清洗头、烘缸、烘缸罩和收纸辊组成,造纸机在工作时,纸浆在溶化到一定程度后输送到纸浆池中,抄纸网毯在循环转动时从纸浆池中经过,将纸浆抄到网毯上,网毯呈宽幅的输送带形状,烘缸呈圆柱形,网毯在经过烘缸时,由托辊将纸浆压到烘干表面,纸浆转移到烘缸上,纸浆转移后,网毯继续转动经过清洗头后,转到纸浆池进行再次抄纸,烘缸内通有高温蒸汽,烘缸在转动过程中对转移到其表面的纸浆进行烘干,烘干时冒出的水气由罩在烘缸干上的烘干罩抽走,烘缸在转动到后头周时,纸浆被烘干成连续的纸带,从纸张剥离辊处剥离,最后由收纸辊进行收卷。

现有技术中,造纸机烘缸加热烘干装置一般由烘缸和烘缸罩构成,在烘缸中心转轴位置安装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伸入到烘缸内,蒸汽出管与烘缸内的水汽抽出管连接,托辊安装在烘缸的下段,托辊与烘缸之间装有抄纸网毯,网毯在经过托辊后,上面的纸浆被上压转移到烘缸外表面上,进入烘缸内的高温蒸汽对其外表面的纸张进行烘干,在烘缸的一侧装在纸带剥离辊,烘干后的纸带由剥离辊处剥离,在烘缸上部安装的抽出湿气的弧形烘缸罩,将纸浆中烘出的水分吸走。

由于造纸机的烘缸对纸将进行单面的烘干,烘干的速度相对较慢,必须放慢烘缸的转动速度,延长烘干时间,确保纸浆被烘干,导致造纸机生产速度较慢;另外,即使采用烘缸罩进行双面烘干的,烘缸罩的外侧面其实并不对纸浆进行加热,但是却散发了很多热能,使热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提出的单面烘干效率低以及热能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双面加热烘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双面加热烘缸,包括烘缸以及设置在烘缸上方的加热罩,所述加热罩包括靠近烘缸的加热空腔、位于加热空腔上部的上壳,以及设置在加热空腔两端的通气面,所述通气面上设有与加热空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加热空腔和上壳之间还设有保温隔热层。

本加热烘缸的工作原理为:造纸机的纸浆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的烘缸进行烘干,还可以通过将热气通过通气孔对加热空腔进行加热,加热空腔再对纸浆的另一面同时进行烘干,使得烘干效率更高,烘干的效果也更好,并且由于上壳并不进行加热工作,在加热空腔和上壳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层,可以防止温度从上壳流失,使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通气面上通气孔的个数不少于2个。通气孔的个数设置多个,方便加热空腔内热空气的流通,使加热空腔的温度加热效果更加稳定,温度提升更迅速,加热空腔的加热区域更加均匀,避免出现死角或者温度不均匀的情况。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通气面连接的分气管,所述分气管包括缓冲腔、设置在缓冲腔一侧的通风管,缓冲腔的另一侧设有与通气孔大小匹配并能插入通气孔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个数和通气孔的个数相同。分气管的作用主要是方便热空气进入加热罩的加热空腔内,如果每个通气孔各单独连接一个进气管道,那很浪费材料,并且不方便安装和拆卸,采用分气管后,从通风管单独进入热气体,然后在缓冲腔内分流到每个通气管,通气管通过通气孔将热气体均匀输送到加热空腔内,这样既方便了安装,又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空腔靠近烘缸的表面上设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散热鳍片均匀设置在加热空腔的表面上,相比于平面结构,增设散热鳍片后加热空腔的散热效果更好,对纸浆的烘干效果也更好,并且由于加热空腔没有与纸浆直接接触,并不会影响纸张的成型效果,同时在散热鳍片和加热空腔的接触面上涂抹导热硅脂,使加热空腔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鳍片上,再经散热鳍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面和分气管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与螺纹孔的连接实现通气面和分气管的相互固定。通气面上的螺纹孔和分气管上的螺纹孔可以相互对齐,通过螺钉旋入互相对齐的螺纹孔上,将分气管固定在通气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烘缸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温度显示器。温度显示器可以显示烘缸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热气体的温度,根据显示的温度来调节热气体的温度或者热气体的流量,方便将烘缸的温度调节到纸浆烘干最合适的温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的烘缸进行烘干,加热空腔再对纸浆的另一面同时进行烘干,使得烘干效率更高,烘干的效果也更好,在加热空腔和上壳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层,可以防止温度从上壳流失,使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本实用新型的通气孔的个数设置多个,方便加热空腔内热空气的流通,使加热空腔的温度加热效果更加稳定,温度提升更迅速,加热空腔的加热区域更加均匀,避免出现死角或者温度不均匀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的分气管从通风管单独进入热气体,然后在缓冲腔内分流到每个通气管,通气管通过通气孔将热气体均匀输送到加热空腔内,这样既方便了安装,又节约了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相比于平面结构,散热效果更好,对纸浆的烘干效果也更好;

5.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显示器可以显示烘缸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热气体的温度,根据显示的温度来调节热气体的温度或者热气体的流量,方便将烘缸的温度调节到纸浆烘干最合适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其中:1—烘缸,2—加热罩,3—加热空腔,4—上壳,5—通气面,6—通气孔,7—保温隔热层,8—分气管,9—缓冲腔,10—通风管,11—通气管,12—散热鳍片,13—螺纹孔,14—进气管,15—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具有隔热保温功能的双面加热烘缸,包括烘缸1以及设置在烘缸1上方的加热罩2,所述加热罩2包括靠近烘缸1的加热空腔3、位于加热空腔3上部的上壳4,以及设置在加热空腔3两端的通气面5,所述通气面5上设有与加热空腔3连通的通气孔6,所述加热空腔3和上壳4之间还设有保温隔热层7。造纸机的纸浆一方面可以通过传统的烘缸1进行烘干,还可以通过将热气通过通气孔6对加热空腔3进行加热,加热空腔3再对纸浆的另一面同时进行烘干,使得烘干效率更高,烘干的效果也更好,并且由于上壳4并不进行加热工作,在加热空腔3和上壳4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层7,可以防止温度从上壳4流失,使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每个通气面5上通气孔6的个数不少于2个。通气孔6的个数设置16个,方便加热空腔3内热空气的流通,使加热空腔3的温度加热效果更加稳定,温度提升更迅速,加热空腔3的加热区域更加均匀,避免出现死角或者温度不均匀的情况。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如图2所示,还包括与通气面5连接的分气管8,所述分气管8包括缓冲腔9、设置在缓冲腔9一侧的通风管10,缓冲腔9的另一侧设有与通气孔6大小匹配并能插入通气孔6的通气管11,通气管11的个数和通气孔6的个数相同(均设置16个)。分气管8的作用主要是方便热空气进入加热罩2的加热空腔3内,如果每个通气孔6各单独连接一个进气管道,那很浪费材料,并且不方便安装和拆卸,采用分气管8后,从通风管10单独进入热气体,然后在缓冲腔9内分流到每个通气管11,通气管11通过通气孔6将热气体均匀输送到加热空腔3内,这样既方便了安装,又节约了成本。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加热空腔3靠近烘缸1的表面上设有散热鳍片12。散热鳍片12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散热鳍片12均匀设置在加热空腔3的表面上,相比于平面结构,增设散热鳍片12后加热空腔3的散热效果更好,对纸浆的烘干效果也更好,并且由于加热空腔3没有与纸浆直接接触,并不会影响纸张的成型效果,同时在散热鳍片12和加热空腔3的接触面上涂抹导热硅脂,使加热空腔3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鳍片12上,再经散热鳍片12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通气面5和分气管8的两端均设有螺纹孔13,通过螺钉与螺纹孔13的连接实现通气面5和分气管8的相互固定。通气面5上的螺纹孔13和分气管8上的螺纹孔13可以相互对齐,通过螺钉旋入互相对齐的螺纹孔13上,将分气管8固定在通气面上5;烘缸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14和出气管,进气管14和出气管上均设有温度显示器15。温度显示器15可以显示烘缸1进气管14和出气管的热气体的温度,根据显示的温度来调节热气体的温度或者热气体的流量,方便将烘缸1的温度调节到纸浆烘干最合适的温度。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