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纸浆包装生产设备的定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772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纸浆包装生产设备的定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型模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纸浆包装生产设备的定型模具。



背景技术:

纸浆模塑制品是一种可以生物降解,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工业污染,并且废弃物可再生利用的绿色包装材料。纸浆模塑制品具备一般纸制品的强度、挺度和韧性等性能,除了可以制作形状比较简单的一次性餐具外,还可以根据要求制成各种形状来满足被包装物品对包装的承载、定位和缓冲的要求。纸浆模塑的成型是利用模具经过真空吸附得到的,因此,在纸浆模塑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模具的开发和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模具的开发设计要求技术高、投入大、周期长,而且风险也较大。随着纸浆模塑制品市场需求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模具的开发设计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完善和提高之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纸浆包装生产设备的定型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纸浆包装生产设备的定型模具,所述定型模具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定型上模冷却板、定型上模加热板、定型上模、定型下模、定型下模加热板和定型下模冷却板;其中,定型上模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突起部和第二上突起部,由第一上突起部端至第三上突起部端向内凹设有第一上模,由第二上突起部端至第四上突起部端向内凹设有第二上模,第三上突起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上模压网框定位部,第四上突起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三上模压网框定位部;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处设置有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第二上模压网框定位部、第三上模压网框定位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第三定型上模压网框;定型下模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深凹槽,深凹槽的开口两侧为第一下突起部和第二下突起部,第一下突起部向左凹设有第一浅凹槽,第二下突起部向右凹设有第二浅凹槽,由第一浅凹槽端至第三浅凹槽端向外突起形成第一下模,由第二浅凹槽端至第四浅凹槽端向外突起形成第二下模,第三浅凹槽的左侧为第三下突起部,第三下突起部的左侧为第一直角开口,第四浅凹槽的右侧为第四下突起部,第四下突起部的右侧为第二直角开口;定型上模对应设置在定型下模的上方,且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第三定型上模压网框分别对应设置在深凹槽、第一直角开口、第二直角开口的上方,以使定型上模与定型下模之间形成连通的用于定型的模具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型模具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的两侧边由中心处向内倾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型模具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的左侧边为直角边且右侧边由中心处向左倾斜;第三定型上模压网框为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的相反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型模具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定型上模加热板、定型下模加热板中均匀设有若干排气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型模具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上模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下模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上模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下模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型模具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其特征在于,第一上突起部、第二上突起部、第三上突起部和第四上突起部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浅凹槽、第二浅凹槽、第三浅凹槽和第四浅凹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型上模与定型下模之间形成连通的模具腔进行定型处理,并设置加热板与定型上模、定型下模连接,通过设置在加热板上的排气孔,使纸坯在模具腔内受热并烘干定型为纸浆模塑制品,成型时间短,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导热油加热,节能环保;所形成的模具腔的拐角处采用圆滑的弧形处理,免切边免冲孔,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定型模具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定型上模冷却板1、定型上模加热板2、定型上模3、定型下模4、定型下模加热板5和定型下模冷却板6;定型上模加热板2、定型下模加热板5中均匀设有若干排气孔8,且加热板与冷却板之间设置有空腔,设置定型上模加热板与定型上模连接,以及定型下模加热板与定型下模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加热板上的排气孔,使纸坯在模具腔内受热并烘干定型为纸浆模塑制品,成型时间短,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看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定型上模3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1,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突起部311和第二上突起部312,由第一上突起部311端至第三上突起部313端向内凹设有第一上模301,由第二上突起部312端至第四上突起部314端向内凹设有第二上模302,第三上突起部31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2,第四上突起部314的右侧设置有第三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3,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1、第二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2和第三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3的水平位置相一致;第一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1处设置有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701,第二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2、第三上模压网框定位部33分别设置有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702、第三定型上模压网框703,保证了接触平面的平整度。

请参看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定型下模4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深凹槽41,深凹槽41的开口两侧为第一下突起部411和第二下突起部412,第一下突起部411向左凹设有第一浅凹槽421,第二下突起部412向右凹设有第二浅凹槽422,由第一浅凹槽421端至第三浅凹槽423端向外突起形成第一下模401,由第二浅凹槽422端至第四浅凹槽424端向外突起形成第二下模402,第三浅凹槽423的左侧为第三下突起部413,第三下突起部413的左侧为第一直角开口431,第四浅凹槽424的右侧为第四下突起部414,第四下突起部414的右侧为第二直角开口432。

定型上模3对应设置在定型下模4的上方,且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701、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702、第三定型上模压网框703分别对应设置在深凹槽41、第一直角开口431、第二直角开口432的上方,以使定型上模3与定型下模4之间形成连通的用于定型的模具腔,优选地,第一上模301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下模401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二上模302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下模402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一上突起部311、第二上突起部312、第三上突起部313和第四上突起部314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浅凹槽、第二浅凹槽422、第三浅凹槽423和第四浅凹槽424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请参看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701的两侧边由中心处向内倾斜,第一定型上模压网框701伸入到深凹槽41且留有空隙。

请参看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702的左侧边为直角边且右侧边由中心处向左倾斜;第三定型上模压网框703为第二定型上模压网框702的相反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型上模与定型下模之间形成连通的模具腔进行定型处理,并设置加热板与定型上模、定型下模连接,通过设置在加热板上的排气孔,使纸坯在模具腔内受热并烘干定型为纸浆模塑制品,成型时间短,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导热油加热,节能环保;所形成的模具腔的拐角处采用圆滑的弧形处理,免切边免冲孔,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