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72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



背景技术:

细纱机是纺纱过程中把半制品粗纱或条子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或管纱的纺纱机器。细纱机是纺纱的主要机器,细纱的产量、质量是纺纱工艺各道工序优劣的综合反映。

细纱机基本上是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拈和卷绕机构组成。其中,喂入机构的作用是将粗纱或条子抽引出来并喂给牵伸机构。牵伸后的须条由前罗拉输出,经加拈成细纱后卷绕在纱管上。大多数细纱机的牵伸、加拈和卷绕作用是连续进行的,按所用的加拈和卷绕机构的不同,分别称为环锭细纱机、离心锭细纱机、翼锭细纱机、帽锭细纱机和走锭细纱机。帽锭细纱机和走锭细纱机现已很少应用。

目前现有的细纱机上的卷绕机构中纱线一般的卷绕在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筒管上的,不仅筒管上下两侧的纱线张力不均匀,容易出现断纱现象,而且筒管上纱线的容纱量不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增加了筒管上的容纱量,提高了筒管收卷纱线时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收卷辊、若干水平设置的筒管支架轴以及套设在筒管支架轴上并与收卷辊相抵接的筒管,收卷辊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与机架滑移连接的底座,所述筒管支架轴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供筒管朝着收卷辊运动且始终抵接在收卷辊侧壁上的收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收卷辊转动,使得与收卷辊抵接的所有筒管都能够随之绕着筒管支架轴水平转动,由此即可将纱线分别收卷在相对应的筒管上。随着筒管上纱线的逐步增加,纱线的外径也随之增加,此时底座能够朝着远离收卷辊的方向水平向外移动,同时使得卷绕有纱线的筒管能够始终抵接在收卷辊的侧壁上,由此增加了筒管上纱线的容纱量,提高了筒管收卷纱线时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紧装置包括伸缩杆、钢丝绳和配重块,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其另一端穿过机架,并连接在钢丝绳的端部,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机架并固定连接在配重块上以悬挂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配重块的拉力的作用下,配重块能够通过钢丝绳拉动伸缩杆朝着靠近收卷辊的方向移动,伸缩杆移动能够带动底座一起移动,并使得筒管支架轴以及套设在筒管支架轴上的筒管随之一起朝着收卷辊的方向移动,同时能够使得筒管能够与收卷辊的外壁相互抵接,由此能够随着收卷辊的转动,使纱线能够随之收卷在筒管上,从而实现了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的目的。

为了使得筒管能够继续卷绕纱线,此时卷绕在筒管外壁上的纱线代替筒管直接与收卷辊直接接触,由此随着筒管上纱线的逐步增加,卷绕有纱线的筒管外径也随之增大,能够驱使筒管朝着远离收卷辊的方向移动,使得筒管支架轴和底座一起随之朝着远离收卷辊的方向移动,此时伸缩杆被拉伸,且伸缩杆的另一端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筒管上的纱线始终抵接在收卷辊上,由此筒管能够继续卷绕纱线,增加了纱线的收卷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在靠近机架的一侧上水平设有两个与机架滑移连接的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和底座之间设有两个伸缩杆,在底座朝着收卷辊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底座左右晃动的机率,有效提高了筒管在收卷纱线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机架滑移连接的导杆,所述机架的侧壁上设有卡块,所述导杆在远离底座的一端向上开设有用于卡接卡块的卡槽,所述导杆的下端面与卡块的上端面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一个筒管完成卷纱时,操作者能够拉动相对应的底座,使得底座朝着远离收卷的方向向外移动,底座移动能够带动导杆随之外移,并带动卡槽外移,当卡槽移动到卡块处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卡块能够自动进入到卡槽内,此时在导杆和底座一起停止移动,且筒管上卷绕的纱线与收卷辊相互分离,由此操作者能将套设在筒管支架轴上的筒管连同纱线一起从筒管支架轴上取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在靠近底座的一端铰接在底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完成管纱的筒管支架轴上套设上新的筒管,然后一手握住筒管支架轴,另一手将导杆在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向上抬升,此时卡块与卡槽相互分离,同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能够驱动伸缩杆以及底座一起朝着靠近收卷辊的方向向内移动,底座内移带动导杆内移,使得卡槽随之内移,同时使得导杆的下端面抵接在卡块上,并沿着卡块内移直至筒管的外壁与收卷的外壁相互抵接。由此即可继续上述筒管的卷纱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在靠近底座的一端呈U型,且分别铰接在底座的两个相对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方便了操作者拉动底座操作远离收卷辊的方向向外移动;另一方面操作者只需踩踏上述U型的导杆端,使得导杆的另一端能够向上翘起,并促使卡块与卡槽相互分离,且能带动导杆内移直至筒管的外壁与收卷的外壁相互抵接,使得筒管能够重新开始收卷纱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管支架轴呈“C”字形状,所述筒管支架轴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相互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操作者更换筒管,使得筒管支架轴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管支架轴的下端沿收卷辊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螺栓上端抵接在筒管支架轴上,其下端穿过腰形孔并螺纹连接在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筒管支架轴上设置腰形孔,能够使得筒管支架轴能够沿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方便了操作者调节筒管支架轴与收卷辊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相邻两个筒管之间的间距更加合理,减少了纱线相互缠绕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腰形孔上设有刚性垫片,螺栓上端抵接在刚性垫片上,其下端一侧穿过刚性垫片和腰形孔并螺纹连接至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螺栓与筒管支架轴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减少了筒管支架轴左右晃动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管支架轴上至少设有两个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采用一个螺栓固定筒管支架轴与底座时,筒管支架轴容易绕着螺栓水平转动,影响纱线收卷的生产效率和进度,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栓固定上述两者时,能有效提高筒管支架轴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筒管支架轴的晃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增加了筒管上的容纱量,提高了筒管收卷纱线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主要用于体现导杆上的卡槽与机架上的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4为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底座、筒管支架轴、筒管、伸缩杆以及导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1、机架;11、卡块;2、收卷辊;21、轴套;3、筒管支架轴;31、腰形孔;4、筒管;5、电机;6、底座;61、导杆;611、卡槽;7、收紧装置;71、伸缩杆;72、钢丝绳;73、配重块;8、螺栓;9、刚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原理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分为卷纱状态(即初始状态)和非卷纱状态。其中,在卷纱状态下,筒管4套设在筒管支架轴3上,且筒管4的外壁与收卷辊2的外壁相抵接,并能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着收卷辊2反向转动以收卷纱线。在非卷纱状态下,需要手工拉动导杆61的U型端,使得导杆61连同底座6一起朝着远离收卷辊2的方向向外移动,并使得卡块11能够卡接在卡槽611内,此时筒管4与收卷辊2相互分离,由此操作者能够取下完成卷纱后的筒管4或修复断纱的筒管4。

实施例1:

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收卷辊2、设置在收卷辊2的一侧上的若干筒管支架轴3以及转动连接在筒管支架轴3上的筒管4。收卷辊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1上,且由电机5驱动其水平转动,在收卷辊2上间隔安装有若干与筒管4相对应的轴套21,由此增加了筒管4与收卷辊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筒管4在卷纱时更加的稳定。

如图1和图4所示,筒管支架轴3呈“C”字形状,且位于收卷辊2的一侧,筒管4套设在筒管支架轴3的上端,且与收卷辊2的外壁相互抵接。由此操作者通过启动电机5,使电机5带动收卷辊2转动,并与收卷辊2抵接的所有筒管4都能够随之绕着筒管支架轴3水平转动,由此即可将纱线分别收卷在相对应的筒管4上。

为了增加筒管4上纱线的容纱量,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机架1上设有若干与筒管支架轴3相对应的底座6,底座6滑移连接在机架1上,且底座6上端面与筒管支架轴3的下端面之间通过螺栓8相互连接,在底座6上安装有供筒管4朝着收卷辊2运动且始终抵接在收卷辊2侧壁上的收紧装置7。随着筒管4上纱线的增加,卷绕有纱线的筒管4的外径也随之增加,由此能够推动筒管4朝着远离收卷辊2的方向向外,并带动底座6和筒管支架轴3一起外移,同时使卷绕有纱线的筒管4能够始终抵接在收卷辊2的侧壁上,并随着收卷辊2反向转动,由此增加了筒管4上纱线的容纱量,提高了筒管4收卷纱线时的生产效率。

如图3所示,收紧装置7包括伸缩杆71、钢丝绳72和配重块73。其中底座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圆柱状的伸缩杆71,各伸缩杆7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底座6靠近机架1的一侧上,其另一端穿过机架1,并与钢丝绳72的端部相互连接,而钢丝绳72的另一端则穿过机架1并捆绑在配重块73上,使得配重块73的能够被竖直悬挂在机架1上,且能够在其重力的作用下拉动底座6以及筒管支架轴3一起朝着收卷辊2方向移动,同时使得卷绕有纱线的筒管4始终抵接在收卷辊2的侧壁上,并随着收卷辊2反向以收卷纱线。

为了方便操作者取下完成收卷后的筒管,如图3所示,在底座6靠近收卷辊2的侧壁上安装有导杆61,导杆61呈长条状,其一端铰接在底座6上,另一端穿过机架1并水平滑移地连接在机架1上。另外在机架1在靠近导杆61的一侧上水平安装有圆柱状的卡块11,此时卡块11的上端面与导杆61的下端面相互抵接,且导杆61能够沿着伸缩杆71的轴向方向在卡块11上端面处来回移动。

如图3所示,在导杆61在远离底座6的一端向上开始有一个倒“U”字形状的卡槽611,当卡槽611随着导杆61朝着底座6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杆61能够在其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卡块11能够被卡接在卡槽611内,由此导杆61和底座6一起停止向外移动,且筒管4上卷绕的纱线与收卷辊2相互分离,从而方便了操作者取拿或更换筒管4。

如图3所示,在导杆61靠近底座6的一端呈U型,且分别与底座6的左右两个相对侧壁相互铰接,操作者握住导杆61的U型部位,拉动底座6向外移动,导杆61随之向外移动,使得筒管4上卷绕的纱线与收卷辊2相互分离,由此方便了操作者更换筒管4。

为了方便操作者调节相邻两个筒管4之间的距离,如图2和图4所示,筒管支架轴3的下端与底座6的上端面相互贴合,且在筒管支架轴3上开设有两个腰形孔31,每个腰形孔31沿收卷辊2的轴向方向设置,腰形孔31的宽度大于螺杆的最小外径,在每个腰形孔31内安装有一个螺栓8,此时螺栓8的上端抵接在筒管支架轴3上,其下端穿过腰形孔31并螺纹连接在底座6上,由此操作者能够使得筒管支架轴3沿着腰形孔31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调节筒管支架轴3与收卷辊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相邻两个筒管4之间的间距更加合理,减少了纱线相互缠绕的机率。

为了增加螺栓8与腰形孔31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如图2和图4所示,在筒管支架轴3上设置有两个与腰形孔31相对应的圆环形状的刚性垫片9,刚性垫片9的外径大于腰形孔31的宽度,其内径大于等于螺栓8的最小外径,且小于其最大外径。由此螺栓8的一端能够抵接在刚性垫片9上,其另一端能够依次穿过刚性垫片9和腰形孔31,并螺纹连接在底座6上。由此减少了螺栓8上端从腰形孔31内脱拖的机率,减少筒管支架轴3的晃动,提高了筒管支架轴3与底座6之间的连接强度。

工作原理:

工作时,在配重块73的拉力的作用下,配重块73能够通过钢丝绳72拉动伸缩杆71朝着收卷辊2的方向移动,伸缩杆71移动能够带动底座6一起移动,并使得筒管支架轴3和筒管4一起朝着收卷辊2的方向移动,并使筒管4抵接收卷辊2上。接着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收卷辊2转动,使得与收卷辊2抵接的所有筒管4都能够随之绕着筒管支架轴3水平转动,由此将纱线就能分别收卷在相对应的筒管4上。

随着筒管4上纱线的逐步增加,卷绕有纱线的筒管4外径也随之增大,由此即可驱使筒管4朝着远离收卷辊2的方向移动,使得筒管支架轴3和底座6一起随之朝着远离收卷辊2的方向移动,此时伸缩杆71被拉伸,且伸缩杆71的另一端在配重块73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筒管4上的纱线始终抵接在收卷辊2上,由此筒管4能够继续卷绕纱线,增加了纱线的收卷量。

当筒管4完成卷纱工作或出现纱线断裂的情况时,操作者握住导杆61的U型端部,并拉动其朝着底座6方向向外移动,底座6和筒管支架轴3随之向外移动,使得筒管4上的纱线与收卷辊2相互分离,此时该筒管4停止卷纱,操作者能够取下完成卷纱工作的筒管4或手工进行断纱的接线工作,并在将新的筒管4套设在完成相对用的筒管支架轴3上即可。接着操作者只需向下踏下导杆61的U型端,导杆61的U型端能够绕着导杆61与底座6之间的铰接点向下转动,而导杆61的另一端则反之向上移动,并与使卡槽611与卡块11相互分离,由此能够在配重块73的作用下使得导杆61连同底座6一起朝着收卷辊2方向移动,并使得筒管4重新抵接在收卷辊2的外壁上,同时随着收卷辊2反向以收卷纱线。

实施例2:一种细纱机的卷绕机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收紧装置7为气缸,其中气缸的一端安装在机架1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底座6上,并能驱动底座6朝着靠近收卷辊2的方向移动,并使筒管4或卷绕在筒管4上的纱线始终抵接在收卷辊2的外壁上。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